丹之所藏者赤dān zhī suǒ cáng zhě chì
成语解释: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
高不成,低不就gāo bù chéng,dī bù jiù
成语解释: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选择工作或配偶)。
成语出处:宋·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例 句:那边顺娘却也红鸾不照,天喜未临,高不成,低不就,也不曾许得人家。(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三)
不择手段bù zé shǒu duàn
成语解释:择:选择。指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例 句:要谋生,谋生之道,则不择手段。(鲁迅《三闲集·通信》)
慌不择路huāng bù zé lù
成语解释: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成语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山寒巡逻》:“陀满兴福来到此间,所谓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只得结集亡命,哨聚山森。”
例 句: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回)
断杼择邻duàn zhù zé lín
成语解释: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成语出处: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饥不择食jī bù zé shí
成语解释: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饥不择食。’”
例 句:自古有几般: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回)
唯邻是卜wéi lín shì bǔ
成语解释:指找住房应该选择邻居。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邻是卜。”
言扬行举yán yáng xíng jǔ
成语解释: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成语出处:《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
鹿死不择音lù sǐ bù zé yīn
成语解释:比喻只求能够安身,并不选择地方。
成语出处:《左传·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择主而事zé zhǔ ér shì
成语解释:事:侍奉。旧指选择明主,为他办事。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爬罗剔抉pá luó tī jué
成语解释:爬罗:搜集;剔抉:筛选。指广泛地搜罗,精细地选择。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例 句:这固然得费一番爬罗剔抉的工夫。(朱自清《诗言南辨·序》)
沙里淘金shā lǐ táo jīn
成语解释:淘:用水冲洗,滤除杂质。从沙里淘出黄金。比喻好东西不易得。也比喻做事费力大而收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里选择精华。
成语出处:《关尹子》六七:“我之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矿沙之金。破矿得金,淘沙得金,扬灰终身,无得金也。”
例 句:恰便似沙里淘金。(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
十字路口shí zì lù kǒu
成语解释: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
挑肥拣瘦tiāo féi jiǎn shòu
成语解释:挑、拣:选择;肥:肥肉;瘦:瘦肉。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
例 句:他是个极端自私的人,干什么事都爱挑肥拣瘦。
望门投止wàng mén tóu zhǐ
成语解释: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
成语出处:《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
例 句:你兄弟在外,隐姓埋名,或是找一个地方藏身,或是到处漂泊,望门投止。(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
急不暇择jí bù xiá zé
成语解释: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例 句: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
细大不捐xì dà bù juān
成语解释: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例 句:戴升还问人家要门包,也有两吊的,也有一吊的,真正是细大不捐,积少成多,合算起来也着实不少。(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回)
简能而任jiǎn néng ér rèn
成语解释:简:选择。任:作用。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成语出处:《旧唐书·魏征传》:“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择肥而噬zé féi ér shì
成语解释:择:挑选;噬:咬。比喻选择富裕的人进行敲诈勒索。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上头限了首县三天限,首县限了差役一天半限。这些差役个个摩拳擦掌,择肥而噬。到得次日一早,果然捉了七八个人来。”
择善而从zé shàn ér cóng
成语解释: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例 句: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老舍《张自忠·剧中重要人物说明》)
何去何从hé qù hé cóng
成语解释:去:离开;从:跟随。离开哪儿,走向哪儿。多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孟母三迁mèng mǔ sān qiān
成语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成语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