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易错成语解释及例句】形容山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山的成语208个

常用文书 |

时间:

2020-09-14

|

推荐访问

【www.stokuaidi.com--常用文书】

傲骨嶙嶙ào gǔ lín lín

成语解释:傲骨:指高傲不屈的性格。嶙嶙:山崖突兀貌。比喻高傲不屈。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

巴山蜀水bā shān shǔ shuǐ

成语解释: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例  句:多少思怀在这圆圆月中,一次偶然的月下促膝,常成一生追念,于是巴山蜀水近来,洞庭湘河近来,扬子江钟山也近来……(萧白《晚祷》)

跋山涉水bá shān shè shuǐ

成语解释: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成语出处:《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例  句: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跋山涉水,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魏巍《路标》)

拔地摇山bá dì yáo shān

成语解释: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成语出处:《英烈传》第四十九回:“乌龙镇上驻不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宝山空回bǎo shān kōng huí

成语解释:走进到处是宝物的山里,却空手出来。比喻根据条件,本来应该有丰富的收获,却一无所得(多指求知)。

成语出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离世间品》:“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例  句:海外有两句口号道刘好:“若临歧舌不知韵,如入宝山空手回。”(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八回)

筚路蓝缕bì lù lán lǚ

成语解释: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例  句:筚路蓝缕,孙公既开其先;发扬光大,我公宜善其后。(蔡东藩、许廑父第九回《民国通俗演义》)

表里山河biǎo lǐ shān hé

成语解释: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jī shuǐ wéi shān,jī shuǐ wéi hǎi

成语解释: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积少成多。

成语出处:《荀子·儒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乌烟瘴气wū yān zhàng qì

成语解释:乌烟:黑烟;瘴气:热带山林中的一种湿热空气,旧时认为是瘴疠的病原。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

例  句: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

白山黑水bái shān hēi shuǐ

成语解释: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成语出处:《金史·世纪》:“生女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例  句:白山黑水之间,是我大清发祥地,你们去看看体验一下也好。(唐明浩《曾国藩》第三部第四章)

半壁江山bàn bì jiāng shān

成语解释: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成语出处:清·蒋士诠《冬青树·提纲》:“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例  句:文天祥辗转回到永嘉,面对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心中感慨万千。

长途跋涉cháng tú bá shè

成语解释: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例  句:岳夫人道:“……怎敢劳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六回)

不识泰山bù shí tài shān

成语解释: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把臂入林bǎ bì rù lín

成语解释: 把:指挽着;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公(安)道:豫章(谢鲲)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

避世绝俗bì shì jué sú

成语解释: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成语出处:《庄子·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晋书·华轶传》:“栖情玄远,确然绝俗。”

拔山扛鼎bá shān gāng dǐng

成语解释: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例  句:汉祖入关破秦而楚后之拔山扛鼎,力大过人。(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二卷)

兵败如山倒bīng bài rú shān dǎo

成语解释: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例  句:由于主将首先逃走,江西全线孙(传芳)军俄然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十三章)

千岩万壑qiān yán wàn hè

成语解释:形容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唐·白居易《题歧王旧山池石壁》诗:“况当霁景凉风后,如在千岩万壑间。”

例  句:千岩万壑供野宿,羊肠鸟道笑津迷。(陈毅《乐安宜黄道中闻捷》诗)

砥柱中流dǐ zhù zhōng liú

成语解释: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背山起楼bèi shān qǐ lóu

成语解释: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成语出处:宋·胡仔《茹溪渔隐丛话前集·西崑体》:“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裤,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草莽英雄cǎo mǎng yīng xióng

成语解释:草莽:草丛,草野。旧时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或强盗们中的著名人物。

成语出处: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五回:“昔刘邦以亭长而定汉基,朱元璋以布衣而奠明祚……天命所属,多在草泽英雄。”

例  句:胸前和肩膀上缠着眩着人眼的红色标帜,真是个“草莽英雄”的气慨。(冯铿《红的日记》)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

成语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例  句: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

恩山义海ēn shān yì hǎi

成语解释: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成语出处: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

龙飞凤舞lóng fēi fèng wǔ

成语解释: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成语出处: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例  句:抬头看见北墙上挂着四幅大屏,草书得龙飞凤舞,出色惊人。(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长林丰草cháng lín fēng cǎo

成语解释:幽深的树林,茂盛的野草。指禽兽栖止的山林草野,旧常喻隐居之地。

成语出处: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例  句:所以在风尘劳攘的时候,每怀长林丰草之思,而今却可赋《遂初》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拔山超海bá shān chāo hǎi

成语解释: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极大。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拟连珠》:“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例  句:天经地纬之帝,求制礼乐之才;拨乱反正之君,资拔山超海之力。(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气壮山河qì zhuàng shān hé

成语解释: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例  句:又听到了你的朴朴实实、气壮山河的言谈了。(梁信《从奴隶到将军》上集第四章)

崇山峻岭chóng shān jùn lǐng

成语解释: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成语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例  句:唐敖一心记挂梦神所说名花,每逢崇山峻岭,必要泊船,上去望望。(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回)

穷山恶水qióng shān è shuǐ

成语解释:穷山:荒山;恶水: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例  句: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孙犁《山地回忆》)

重岩叠障chóng yán dié zhàng

成语解释: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成语出处:唐·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叠嶂何孱颜。”

山鸡舞镜shān jī wǔ jìng

成语解释: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很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无由。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

例  句:丹桂岩山鸡舞镜,碧梧岭孔雀开屏。(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回)

春山如笑chūn shān rú xiào

成语解释: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成语出处: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山穷水尽shān qióng shuǐ jìn

成语解释: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成语出处: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  句:你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毛泽东《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河山带砺hé shān dài lì

成语解释: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使蚊负山shǐ wén fù shān

成语解释:使:派,令;负:背。派蚊子去背山。比喻力不胜任。

成语出处:《庄子·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带砺山河dài lì shān hé

成语解释: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道远日暮dào yuàn rì mù

成语解释:暮:太阳落山。道路很遥远,而且太阳西沉了。比喻还有很多事要做,可时间不多了。

成语出处:《吴子·料敌》:“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

泰山不让土壤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

成语解释: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成语出处:《史记·李斯无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即鹿无虞jí lù wú yú

成语解释:原意是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后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劳而无功。

成语出处:《周易·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不忘沟壑bù wàng gōu hè

成语解释:沟壑:山沟。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形容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例  句:尝曰:“士求自立,当自不忘沟壑。”(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

地崩山摧dì bēng shān cuī

成语解释: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成语出处:唐·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cáng zh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

成语解释: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例  句:一个人做一部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

调虎离山diào hǔ lí shān

成语解释: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例  句:这自然是调虎离山之计,邓和武汉派都是不同意的。(郭沫若《海涛集·南昌之一夜》)

东南半壁dōng nán bàn bì

成语解释:半壁:半边。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以南的半边江山。

成语出处:元·施君美《幽闺记·虎狼扰乱》:“金朝那解番狼将,血溅东南半壁天。”

例  句:身经百战兵不饥,士气激发倍骁悍。以此克奏保障功,东南半壁推屏翰。(清·杭世骏《榕城诗话》下卷引吴廷华诗)

洞天福地dòng tiān fú dì

成语解释: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成语出处: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名称。”

例  句:如此洞天福地,倘得几间幽室,在此暂住几时,也不枉人生一世。(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堆积如山duī jī rú shān

成语解释:聚集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成语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阗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辆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例  句:福王仓中的粮食堆积如山,朽得不能再吃。(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一章)

堆山积海duī shān jī hǎi

成语解释:堆积的如山似海。原形容占有的财富非常多。也比喻东西极多。

例  句:别讲银子成了黄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堆山积海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草头天子cǎo tóu tiān zǐ

成语解释:强盗的头领,旧时亦指入山聚众起义的首领。

成语出处:江东老蟫《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三三两两逃入山间,相聚为盗。蛇无头而不行,就有了个草头天子出来。他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

恩重如山ēn zhòng rú shān

成语解释: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成语出处:宋·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拔茅以征,冒处清流之末;及瓜雨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层峦叠嶂céng luán dié zhàng

成语解释:层峦:山连着山;迭障:许多高险的象屏障一样的山。形容山峰多而险峻。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与王谦仲书》:“方丈檐间,层峦叠嶂,奔腾飞动,近者数十里,远者数百里,争奇竞秀。”

例  句:层峦叠嶂的黄山是何等的雄伟壮观啊!

翻山越岭fān shān yuè lǐng

成语解释: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放虎归山fàng hǔ guī shān

成语解释: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例  句:倘若一朝走了,便如放虎归山,纵龙归海,是自遗害也!(明·朱有燉《义勇辞金》楔子)

名山大川míng shān dà chuān

成语解释: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成语出处:《尚书·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例  句:虽然那子胥多有本事,凭着俺这名山大川,长江险阻,那伍子胥怎便容易到的俺国来。(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

南山可移nán shān kě yí

成语解释: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不可更改。

成语出处:《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例  句:终以为南山可移,此案不动。(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

福地洞天fú dì dòng tiān

成语解释: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成语出处: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名称。”

例  句:一到南边,果然山明川丽,如登福地洞天。(清·曾朴《孽海花》第七回)

负隅顽抗fù yú wán kàng

成语解释: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例  句:最后牛元峰逃到镇东头的小寨里,指挥着一个多营负隅顽抗,死不投降。(徐海东《奠基礼》)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

成语解释: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例  句: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的一例。(毛泽东《论持久战》)

朝里无人莫做官cháo lǐ wú rén mò zuò guān

成语解释:旧时俗语。意思是,没有靠山,事办不成。

例  句:俗语说的好:“朝里无人莫做官。”所以才有撒任的这件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四回))

高山仰止gāo shān yǎng zhǐ

成语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例  句:夫岂不怀,高山仰止,愿言敏德,啜菽饮水。(唐·王勃《倬彼我系》)

高耸入云gāo sǒng rù yún

成语解释: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例  句: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刘伯承《回忆长征》)

人山人海rén shān rén hǎi

成语解释: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例  句:节日的公园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功亏一篑gōng kuī yī kuì

成语解释: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成语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例  句:倘朝廷内外不和,动辄掣肘,必将使剿贼大事,功亏一篑。(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山高水长shān gāo shuǐ cháng

成语解释: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例  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山光水色shān guāng shuǐ sè

成语解释: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例  句:一叶逡巡送客归,山光水色自相依。(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三折)

光复旧物guāng fù jiù wù

成语解释:光复:恢复;旧物:旧有的东西。指收复曾被敌人侵占的祖国山河。

成语出处:《晋书·桓温传》:“光复旧京,疆理华夏。”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臣愿陛下姑以光复旧物而自期。”

例  句:往昔所希,惟在光复旧物,政俗革新,不图废清甚易,改政易俗,竟无毫铢可望,而腐败反甚于前。(章炳麟《与龚未生书》)

山木自寇shān mù zì kòu

成语解释: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成语出处:《庄子·人世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从恶是崩cóng è shì bēng

成语解释:学坏象高山崩塌一样迅速。比喻学坏很容易。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海啸山崩hǎi xiào shān bēng

成语解释: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

例  句:冯夷为虐,海啸山崩,毒龙战野,其目千灯。(清·黄宗羲《大方伯马公救菑颂》)

皓月千里hào yuè qiān lǐ

成语解释:范围极为广阔的千山万水都处于皎洁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

村野匹夫cūn yě pǐ fū

成语解释:村野:荒村山野。匹夫:平民百姓。旧指没有知识、没有地位的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

升山采珠shēng shān cǎi zhū

成语解释: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

成语出处:《后汉书·刘玄传》:“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大好河山dà hǎo hé shān

成语解释: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例  句:……彼乃举其防家贼、媚异族之手段,送我大好河山。(清·秋瑾《普告同胞檄

寿比南山shòu bǐ nán shān

成语解释:寿命象终南山那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狐死首丘hú sǐ shǒu qiū

成语解释: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例  句:我告诉过你“狐死首丘”的故事,一个人到死都是怀念自己的乡土的。(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

水陆毕陈shuǐ lù bì chén

成语解释:水陆:指水陆所产的珍贵食物。各种山珍海味全都陈列出来。形容菜肴丰富。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轻肥》诗:“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例  句:光禄寺排设筵宴,水陆毕陈,笙簧迭奏。(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回光返照huí guāng fǎn zhào

成语解释:指太阳刚落山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表面兴旺。

成语出处: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例  句:所以唐末宋初,骈体文又回光返照了一下。(朱自清《经典常谈·文第十三》)

耸入云霄sǒng rù yún xiāo

成语解释: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进了云端。

恩重泰山ēn zhòng tài shān

成语解释: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成语出处: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泰山压卵tài shān yā luǎn

成语解释:泰山压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极大,强大的一方必然压倒弱小的一方。

成语出处:《晋书·孙惠传》:“况履顺讨逆,执政伐邪,是乌获摧冰,贲育拉朽,猛兽吞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

例  句:六军之来,殄此丑夷,如泰山压卵耳。(明·赵弼《何忠节传》)

登山临水dēng shān lín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铁证如山tiě zhèng rú shān

成语解释:形容证据确凿,象山一样不能动摇。

例  句:这个坏分子,罪行累累,铁证如山,不容抵赖。

头童齿豁tóu tóng chǐ huò

成语解释: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例  句:一年数病,头童齿豁;而忽遭母夫人之变,形神益复支离。(清·谢章铤《魏子安墓志铭》)

津关险塞jīn guān xiǎn sài

成语解释:津:渡口;关:关口;险:险要之地;塞:要塞。指水陆山川关隘、险要之处。

成语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曰:‘秦并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

万水千山wàn shuǐ qiān shān

成语解释: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成语出处:唐·张乔《寄维阳故人》诗:“离别河边绾柳条,千山万水玉人遥。”

例  句: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唐·贾岛《送耿处士》诗)

巍然屹立wēi rán yì lì

成语解释:巍然:极高的样子;屹立:山势直立高耸。比喻象高山一样直立地上,不可动摇。

例  句: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坐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稳如泰山wěn r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例  句:武后恃有高关,又仗武氏弟兄骁勇,自谓稳如泰山,十分得意。(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

经丘寻壑jīng qiū xún hè

成语解释:指游览山水。

成语出处:宋朝胡继宗《书言故事·地理类》:“游览自娱,曰得经丘寻壑之乐。”

举鼎拔山jǔ dǐng bá shān

成语解释: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成语出处: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例  句: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身怀举鼎拔山力,独占东吴数百城。(明·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

聚米为山jù mǐ wéi shān

成语解释:东汉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给皇帝分析军事形势、进军计划,讲得十分明了。指形象地陈述军事形势,险要的地形。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羊肠鸟道yáng cháng niǎo dào

成语解释:形容山路狭窄,曲折而险峻。

成语出处: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例  句:千崖万壑供野宿,羊肠鸟道笑津迷。(陈毅《乐安宜黄道中闻捷》)

阳煦山立yáng xù shān lì

成语解释: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

成语出处:宋·胡继宗《书言故事·颜貌类》:“王君阳煦山立,宗庙器也。”

野蔌山肴yě sù shān yáo

成语解释: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一丘一壑yī qiū yī hè

成语解释:丘:土山;壑:山沟。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成语出处:《汉书·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例  句:兄以一丘一壑过之,且筑圹于侧,与山缔生死盟。(明·徐宏祖《题小香山梅花堂诗序》)

空谷足音kōng gǔ zú yīn

成语解释: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庄子·徐无鬼》:“闻人足音跫然而喜也。”

例  句:空谷足音,得见君子,机缘难再,千载一时,故忍耻相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

岿然不动kuī rán bù dòng

成语解释:岿然:高峻独立的样子。象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

成语出处:《淮南子·诠言训》:“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例  句: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昆山片玉kūn shān piàn yù

成语解释: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成语出处:《晋书·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云雨巫山yún yǔ wū shān

成语解释: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例  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唐·李白《清平调》)

陟岵陟屺zhì hù zhì qǐ

成语解释: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屺:无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成语出处:《诗经·魏风·陟岵》:“陟彼枯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钟灵毓秀zhōng líng yù xiù

成语解释: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马退山茅亭记》:“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

例  句: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铸山煮海zhù shān zhǔ hǎi

成语解释: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比喻善于开发自然资源。

成语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

例  句: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宋·苏轼《表忠观碑》)

醉翁之意不在酒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

成语解释: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瓮亭记》:“醉瓮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例  句:松坡果乐此不倦,我也可高枕无忧,但恐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借此过渡,瞒人耳目呢。(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二回)

坐吃山空zuò chī shān kōng

成语解释:只坐着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例  句:到京之后,住在店里,已经是当卖度日,坐吃山空。(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绿林豪客lù lín háo kè

成语解释:绿林:西汉王匡、王凤为首的“绿林军”。指聚集山林、反抗官府的武装力量指伤害人民的群盗股匪。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乌将军一饭必酬》:“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绿林好汉lù lín hǎo hàn

成语解释: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旧时也指聚众行劫的群盗股匪。

成语出处:《后汉书·刘玄传》:“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芘而食之,更相侵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丹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臧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

绿水青山lǜ shuǐ qīng shān

成语解释:泛称美好山河。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青山绿水。’曰:‘见后如何?’师曰:‘绿水青山。’”

漫山遍野màn shān biàn yě

成语解释: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例  句:春天来了,漫山遍野都披上了绿装。

名落孙山míng luò sūn shān

成语解释: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成语出处: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例  句:若不幸名落孙山,那时更自难堪。(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一回)

峰回路转fēng huí lù zhuǎn

成语解释: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名山胜川míng shān shèng chuān

成语解释: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

成语出处:《晋书·孙统传》:“纵意游肆,名山胜川靡不穷究。”

风骨峭峻fēng gǔ qiào jùn

成语解释: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气,刚直不阿。也比喻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成语出处:唐·韩愈《感春》诗:“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排山倒海pái shān dǎo hǎi

成语解释: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例  句:这种排山倒海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被山带河pī shān dài hé

成语解释:靠着山,环着河。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例  句:秦地最胜,无如咸阳,被山带河,金城千里。(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

气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

成语解释: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例  句: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息,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重峦叠嶂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成语解释: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成语出处:唐·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叠嶂何孱颜。”

千山万壑qiān shān wàn hè

成语解释:壑:山沟。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成语出处: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群山万壑赴京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覆海移山fù hǎi yí shān

成语解释:翻转大海,移动大山。形容力量巨大。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阿修罗众圣偏殊,覆海移山功力大,上住须弥福德强,平扶日月感神煞。”

千岩竞秀qiān yán jìng xiù

成语解释:岩:山崖;竞:竞赛。重山叠岭的风景好象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丽。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例  句:万壑争流,千岩竞秀。鸟啼人不见,花落树尤香。(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

拔山盖世bá shān gài shì

成语解释: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例  句:拔山盖世之雄,几乎其为若敖之鬼矣。(明·张岱《募造无主祠堂疏》)

青山绿水qīng shān lǜ shuǐ

成语解释:泛称美好山河。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青山绿水。’曰:‘见后如何?’师曰:‘绿水青山。’”

例  句:历遍了青山绿水,看不尽野草闲花。(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

青山一发qīng shān yī fà

成语解释:青山远望,其轮廓仅如发丝一样。形容极其遥远。也借指中原。

成语出处: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之二:“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青州从事qīng zhōu cóng shì

成语解释:青州:古代州名,在今山东东部;从事:古代官名。好酒的代称。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恒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则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例  句:青州从事孔方君,终日纷纷喜事生。(宋·李清照《感怀》)

登峰造极dēng fēng zào jí

成语解释: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例  句:到了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朱自清《经典常谈·文第十三》)

泉石膏肓quán shí gāo huāng

成语解释:泉石:指山水;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据说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比喻嗜好山水成癖。

成语出处:《新唐书·田游岩传》:“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固疾者。”

例  句:泉石膏肓,自叙不仁之意。(宋·胡继宗《书言故事·隐逸类》)

高掌远蹠gāo zhǎng yuǎn zhí

成语解释:掌:用手擘开;蹠:用脚踢。传说华岳本为一山,河神手擘脚踢,将其分开为二。比喻规模巨大、气魄雄伟的经营。

成语出处: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河曲。”

例  句:外国的企业家果然有高掌远蹠的气魄和铁一样的手腕,却也有忠实而能干的部下,这样才能应付自如,所向必利。(茅盾《子夜》五)

日薄西山rì bó xī shān

成语解释: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成语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例  句:君须听取:怕日薄西山,易生愁阻。(明·瞿佑《剪灯新话·爱卿传》)

肉山脯林ròu shān fǔ lín

成语解释:积肉如山,列脯如林。原是夏桀生活芒淫的故事,后比喻宴会的奢侈。

山崩地裂shān bēng dì liè

成语解释: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成语出处:《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例  句:这正是山崩地裂有人见,捉生替死却难逢!(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回)

姑射神人gū yè shén rén

成语解释:姑射:山名;神人:得道的人。原指姑叶山的得到真人。后泛指美貌女子。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绰)约若处子。”

例  句:广寒仙子月中出,姑射神人雪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五)

出山泉水chū shān quán shuǐ

成语解释:出山:比喻出仕。旧指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时那样清白了。

成语出处:唐·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关山阻隔guān shān zǔ gé

成语解释:关隘山岭阻挡隔绝。形容路途艰难,往来不易。

成语出处:元·郑德辉《伷梅香》第一折:“不争他回家去呵,路途艰难,关山阴隔,这亲事几时得就。”

山溜穿石shān liù chuān shí

成语解释:山里的滴水可以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成语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溜穿石。”

山盟海誓shān méng hǎi shì

成语解释:盟:盟约;誓:誓言。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他将山盟海誓言,向罗帏锦帐眠。”

例  句:想当初山盟海誓,可现在怎么就要分手了?

山明水秀shān míng shuǐ xiù

成语解释: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例  句:在一个山明水秀的村庄里,她认识了一个佃户的女儿名叫黑妮,接着她们成了好朋友。(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八章)

归正守丘guī zhèng shǒu qiū

成语解释: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山栖谷隐shān qī gǔ yǐn

成语解释:在山中栖身,到谷中喝水。形容隐居生活。

成语出处:《魏书·肃宗纪》:“其怀道丘园,昧迹板筑,山栖谷饮,舒卷从时者,宜广戋帛,缉和鼎饪。”

海誓山盟hǎi shì shān méng

成语解释: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南乡子·赠妓》:“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例  句:非是我夸清正,只为他星前月下,亲曾设海誓山盟。(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三折)

山颓木坏shān tuí mù huài

成语解释: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山摇地动shān yáo dì dòng

成语解释: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

山肴野蔌shān yáo yě sù

成语解释: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例  句:今日难得二位将军到此,山肴野蔌,且权当接风。(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五回)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shān yīn dào shàng,yìng jiē bù xiá

成语解释: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

例  句:这使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感受。(秦牧《摔坏小提琴的故事》)

山珍海错shān zhēn hǎi cuò

成语解释: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成语出处: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羊羔如折葵。”

山珍海味shān zhēn hǎi wèi

成语解释: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成语出处: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羊羔如折葵。”

例  句:调补剂不一定象山珍海味那样适味可口。(闻一多《邓以蛰〈诗与历史〉题记》)

山中宰相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成语解释: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成语出处:《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横峰侧岭<, /span>héng fēng cè lǐng

成语解释:形容山势纵横交错,起伏重叠。

成语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剩水残山shèng shuǐ cán shān

成语解释: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成语出处:唐·杜甫《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衡阳雁断héng yáng yàn duàn

成语解释: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传雁来去以此为界。比喻音信不通。

成语出处:唐·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首丘之情shǒu qiū zhī qíng

成语解释: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湖光山色hú guāng shān sè

成语解释: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五代人物》:“杭城湖光山色之秀,锺为人物,所以清奇特,为天下寇。”

例  句:园内轩窗四启,看着湖光山色,真如仙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

寿山福海shòu shān fú hǎi

成语解释:寿象山那样久,福象海那样大。旧时用于祝人长寿多福。

例  句:一片是做盒子盖的,求写“寿山福海”。(鲁迅《故事新编·理水》)

树倒猢孙散shù dǎo hú sūn sàn

成语解释: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随从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成语出处: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於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猻散赋》一篇。”

束马悬车shù mǎ xuán chē

成语解释: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成语出处:《管子·封禅》:“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

虎落平川hǔ luò píng chuān

成语解释: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例  句:虎落平川被犬欺。(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回》)

水色山光shuǐ sè shān guāng

成语解释: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例  句:既登途,凡道中风晨月夕,水色山光,睹景怀人,只增悲惋。(明·李昌祺《剪灯余话·贾云华还魂记》)

水秀山明shuǐ xiù shān míng

成语解释: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嵩生岳降sōng shēng yuè jiàng

成语解释:嵩:指嵩山;岳:高大的山;降:降生。比喻大人物的出生。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嵩高》:“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积甲山齐jī jiǎ shān qí

成语解释: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

成语出处:《后汉书·刘盆子传》:“樊崇乃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剑及玉璧各一,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

泰山北斗tài shān běi dǒu

成语解释: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成语出处:《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例  句:五兄梦中题孔子庙棂星门柱联有“泰山北斗,景星庆云”之语,敬意如此者,士之望、人之瑞,一代不过数人。(清·恽敬《答姚秋农书》)

地动山摇dì dòng shēn yáo

成语解释: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奏议集·一二·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从此灾祸自此而始。”

泰山梁木tài shān liáng mù

成语解释: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例  句:当此国基未固,人才消乏之秋,近者如斯,将谁与支撑危局?泰山梁木,同人等悲不自胜。(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二回)

岌岌可危jí jí kě wēi

成语解释: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下》:“天下殆哉,岌岌乎!”

例  句:这座建筑物年久失修,已经岌岌可危了。

梯山航海tī shān háng hǎi

成语解释:登山航海。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远的旅程。

成语出处:《宋书·明帝纪》:“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

天台路迷tiān tái lù mí

成语解释: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原指误入仙境而迷途。后用以形容前途茫茫,无路可走。

成语出处:《太平御览》卷九六七引《幽冥录》:“剡县刘晟,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

铁案如山tiě àn rú shān

成语解释:铁案:证据确凿的案件或结论。形容证据确凿,定的案象山那样不能推翻。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铁案如山,宿遂延颈以待秋决矣。”

例  句:这个坏分子,罪行累累,铁案如山,不容抵赖。

江山如故jiāng shān rú gù

成语解释:故:从前。高山大河面貌依旧。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泰和记·苏子瞻泛游赤壁》:“叹兴亡,江山如故,何处觅曹郎。”

童山濯濯tóng shān zhuó zhuó

成语解释: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山。

江山如画jiāng shān rú huà

成语解释:山川、河流美如画卷。

成语出处:宋·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例  句:苍天无语,江山如画,一片残阳西挂。(梁启超《劫灰梦传奇·独啸》)

退如山移tuì rú shān yí

成语解释:退却时象一座山在移动。比喻遇到变故,沉着镇静。

成语出处:《吴子·应变》:“守以强弩,退如山移。”

万壑千岩wàn hè qiān yán

成语解释: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唐·白居易《题歧王旧山池石壁》诗:“况当霁景凉风后,如在千岩万壑间。”

万壑争流wàn hè zhēng liú

成语解释:壑:深沟,借指溪流。许多溪水竞相奔流。形容山中胜景。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例  句:万壑争流,千岩竞秀。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

锦绣河山jǐn xiù hé shān

成语解释:形容壮丽华美的祖国山河。

成语出处: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统精兵直指潼关,料唐家无计遮拦,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

例  句: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寄南征诸将》诗)

望帝啼鹃wàng dì tí juān

成语解释: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锦绣山河jǐn xiù shān hé

成语解释: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形容美好的国土。

成语出处: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例  句:王侯第宅苍茫外,锦绣山河感慨中。(元·戴良《秋兴五首(其二)》)

高山景行gāo shān jǐng xíng

成语解释: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例  句:虽德非君子,义无诗人,高山景行,私所仰慕。(三国·魏·曹丕《与钟大理书》)

荆山之玉jīng shān zhī yù

成语解释: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巫山云雨wū shān yún yǔ

成语解释: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仙山琼阁xiān shān qióng gé

成语解释:仙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琼阁:精美的楼阁。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现在也比喻虚无缥缈的美妙幻境。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例  句: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词)

挟山超海xié shān chāo hǎi

成语解释: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例  句: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虚怀若谷xū huái ruò gǔ

成语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例  句:每个人都应有虚怀若谷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

悬崖勒马xuán yá lè mǎ

成语解释: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矣。”

例  句:您铸成大错在前,已经对不起天地祖宗,赶快悬崖勒马吧!(华而实《汉衣冠》三)

悬崖峭壁xuán yá qiào bì

成语解释:峭壁: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势险峻。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六回:“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只见高山峻岭,无路可登。”

烟霞痼疾yān xiá gù jì

成语解释: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

成语出处:《新唐书·田游岩传》:“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

军令如山jūn lìng rú shān

成语解释:军事命令象山一样不可动摇。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执行,不得违抗。

例  句:汝等只知刁明忠来襄阳原为探母,情有可原,却忘记军令如山,凡不听约束者斩无赦。(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羊肠小道yáng cháng xiǎo dào

成语解释:曲折而极窄的路(多指山路)。

成语出处: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例  句:前面弯弯曲曲,尽是羊肠小道,岔路甚多,甚难分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九回)

空谷白驹kōng gǔ bái jū

成语解释:驹:小壮的马。很好的一匹折马,却放在山谷里不用。比喻不能任用贤能。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乐山乐水yào shān yào shuǐ

成语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例  句:乐山乐水,气类相合。(宋《二程全书·外书七》)

空谷传声kōng gǔ chuán shēng

成语解释:在山谷里叫喊一声,立刻听到回声。比喻反应极快。

成语出处:南朝梁·武帝《净业赋》:“若空谷之应声,似游形之有影。”

例  句:空谷传声,虚堂习听。(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yī fū dāng guān,wàn fū mò kāi

成语解释: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成语出处:《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晋·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

例  句: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诗)

空谷幽兰kōng gǔ yōu lán

成语解释: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例  句:空谷幽兰,真想不到这种地方,会有这样高人。(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五回)

一丘之貉yī qiū zhī hè

成语解释: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成语出处:《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例  句:否塞晦盲,真若一丘之貉。(严复《救亡决论》)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成语解释: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成语出处:《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例  句:你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移山倒海yí shān dǎo hǎi

成语解释:搬动大山,翻倒大海。比喻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雄伟气概。

例  句:在困难面前我们要有移山倒海的气魄,才不会被困难吓倒。

游山玩水yóu shān wán shuǐ

成语解释: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游山玩水去。’”

有眼不识泰山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成语解释: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例  句:有眼不识泰山,真是一个见识短浅的人。

渔阳鼙鼓yǔ yáng pí gǔ

成语解释: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月落星沉yuè luò xīng chén

成语解释:月亮落山,星光暗淡了。指天将亮时。

成语出处:五代蜀·韦庄《酒泉子》词:“月落星沉,楼上美人春睡。”

例  句:直谈到月落星沉,我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别。(杨朔《生命在号召》)

来龙去脉lái lóng qù mài

成语解释: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成语出处:明·吾邱瑞《运甓记·牛眠指穴》:“此间前冈有块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处处合格。”

例  句:焦裕录严肃地说:“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打垮它、制服它。”(峻青《焦裕录的光辉》)

执法如山zhí fǎ rú shān

成语解释: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例  句:这位法官一贯秉公办案,执法如山,不徇私情。

砺山带河lì shān dài hé

成语解释:砺:磨刀石;山:泰山;带:衣带;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例  句:乃者袁逆世凯,谋叛民国,复兴帝制,黄屋大纛,遽兴非分之思,砺山带河,无复未寒之约。(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八回)

中流砥柱zhōng liú dǐ zhù

成语解释: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力可拔山lì kě bá shān

成语解释: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

成语出处:楚·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重于泰山zhòng y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裂石穿云liè shí chuān yún

成语解释:震开山石,透过云霄。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成语出处:宋·陆游《黄鹤楼》:“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纵虎归山zòng hǔ guī shān

成语解释: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例  句: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陵谷变迁líng gǔ biàn qiān

成语解释:陵:大土山;谷:两山之间的夹道。丘陵变山谷,山谷变丘陵。比喻世事变迁,高下易位。

成语出处:《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例  句:后来“陵谷变迁”,这附近的地势抬高,河流改道,就成了一道干涸的川谷。(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五章)

坐吃山崩zuò chī shān bēng

成语解释:只坐着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例  句:他是个不中用的货,又不会种田,又不会作生意,坐吃山崩,把些田地都弄得精光。(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千山万水qiān shān wàn shuǐ

成语解释: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成语出处:唐·张乔《寄维阳故人》诗:“离别河边绾柳条,千山万水玉人遥。”

安如泰山ān r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例  句:在敌人的强大攻势下,我军阵地安如泰山

延伸阅读
事务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处理日常事务时用来沟通信息、安排工作、总结得失、研究问题的实用文体,是应用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务工作常用文书(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9-27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基础知识(合集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11-13
新能源(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db:tag]
2024-01-01
表现,汉语词汇,拼音是biǎoxiàn,意思是施展出来;显露出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岗双[db:tag]
2024-01-01
谈话,汉语词语,拼音是tánhuà,意思是指彼此的对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从严治党谈话记录【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第一篇: 从严治党谈话记录  一[db:tag]
2024-01-01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db:tag]
2024-01-01
作风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uòfēng,是指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风格;文艺家或作品的风格。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工作作风不够扎实[db:tag]
2024-01-01
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安全就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或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铁路安全宣传资料【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db:tag]
2024-01-01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就党史学习教育作出部署安排。3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在全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对全军开展[db:tag]
2024-01-01
入党是指经过一定手续,得到某政党组织批准而成为该党之成员。亦特指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入党动机最佳回答集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第1篇[db:tag]
2024-01-01
  • 推荐访问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stokuaidi.com/www/caches/caches_template/default_lx/content/show.php on line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