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读书笔记锦集七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船借箭读书笔记篇1
五百多年前,元末明初之际,诞生了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小说_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今天我们学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主要讲了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因此不择手段来陷害诸葛亮。他要求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暗地里却阻断了诸葛亮的造箭方法。谁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向曹操“借箭”,周瑜这下可心服口服了。
我觉得周瑜很小气,容不下别人。既然共同对付曹操,那就应该是一条心。别人才学比你高,那你就应该努力学习知识,而不是想要和别人争斗。争斗只会两败俱伤,曹军正好可以乘虚而入,那他们的麻烦就大了。
我认为周瑜在这儿应该可以以大局为重,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公报私仇。
周瑜也很毒辣和不择手段。他为了除掉诸葛亮,什么手段都用了,但都被诸葛亮化险为夷。
但是周瑜愈是小气,愈是毒辣反倒衬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他十分令人敬佩。经过这次事件后,周瑜肯定心服口服了吧,不然最后他们怎么打得赢赤壁之战呢?
我想我们不应该做周瑜那样的人,我们应该宽容大度,“宰相肚里能撑船”嘛。我们还应该像诸葛亮学习,学习他的才智过人,高风亮节。
《草船借箭》给了我很多启示。
草船借箭读书笔记篇2
话说三国时期,周瑜非常想铲除掉曹操手下的蔡、张两名水军都督。于是,周瑜就写了一封信,说蔡、张两人在作战时犯了滔天大罪,应当处斩。这封信谁都不会相信,可惟独曹操信了,他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蔡、张两人给杀了。
这天,孔明和鲁肃在一小亭里吃茶聊天。说着说着,孔明就聊到了曹操杀蔡、张两人的事情:“恭喜啊,子敬?”恭喜什么啊?”鲁肃回答道。“不是说周瑜丞相用一封信就让曹操自己把自己的得力干将、左膀右臂给杀了么?”“这......”鲁肃支支吾吾的,没想到骗过曹操的计谋被孔明一眼看穿了。
于是待聊完后,鲁肃积极慌忙的赶回了军营,把和孔明聊天的事给周瑜说了。周瑜非常吃惊,一拍桌子说:“这人绝不能留在世上,我决意要把他杀了!”周瑜也是个有分寸的人,杀孔明也要找个理由让他死而无怨。
于是这天,周瑜召见了孔明,以即将要和曹操打水战,军中剑不够为理由命令,孔明在十天之内造完十万支箭,而且不能推辞。孔明欣然答应了,而且他还说三天就能完成!
孔明问鲁肃要了二十只船,并用黑布把船的棚子裹住,每条船必须轻快,船两边还要放千余个稻草人。一切准备就绪,孔明下令起航。江上雾蒙蒙的,简直就是伸手不见五指。孔明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让对方不敢出战,用一万空弩手齐发乱箭。结果,那些箭都扎在了稻草人身上,足足有十余万只。当曹操醒过来时,才发现又上了孔明的当。
读完了这篇课文,我深深的感觉到了诸葛亮的机智和神机妙算。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仔细思考,刻苦学习,而且还要有像他那样的虚心。更要有宽宏大量、心胸宽阔的品质。
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而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高傲自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所以,我们不要怕失败,俗话说的好“失败乃成功之母”。我相信,失败之后就是成功,风雨之后就是彩虹!
草船借箭读书笔记篇3
旁白: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周瑜:先生,我们就要和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用弓箭最好。
周瑜: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迟。
诸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十天造的好吗?
诸葛亮:既然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只要三天。
周瑜: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惩罚。
周瑜:太好了,摆酒。
诸葛亮: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将士到江边搬箭。告辞。
鲁肃: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周瑜: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遵命。
鲁肃:拜见诸葛先生
诸葛亮:你来得正好,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诸葛亮:请你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侧,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知道了。
周瑜:今天是第几天了
鲁肃:第三天了
周瑜:诸葛亮箭造得怎么样了
鲁肃:启禀元帅,他还没有动手
周瑜:噢?哈哈,三天时间,明天到期,十万支箭造不好,别怪我手下无情。
鲁肃:唉。
诸葛亮:走。
鲁肃:去哪,做什么?
诸葛亮:请你一起去取箭。
鲁肃:哪里去取?
诸葛亮: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兵:报,回来了,回来了。
周瑜:嗯?你说什么?
兵:诸葛先生十万支箭造好了。十万支箭搬回来了。
周瑜: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诸葛亮:小事一桩,小菜一碟
周瑜:快说,怎么回事
鲁肃:昨天晚上,诸葛先生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周瑜: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哈哈,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鲁肃:江上雾很大,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以为敌人忽然来攻,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于朝我们小船射箭。
诸葛亮: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我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鲁肃: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先生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诸葛亮:我们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你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
鲁肃: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
周瑜:草船借箭?诸葛亮神机妙算,我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读书笔记篇4
时间:三国时期
地点:吴国
人物:周瑜(一位将军)
鲁肃(周瑜的手下)
诸葛亮
曹操
若干个军士
【一天,心胸狭窄的周瑜想陷害诸葛亮,他刚想出一个好办法。】
周瑜 来人!
鲁肃 (毕恭毕敬地跑过来)臣在。将军有何吩咐?
周瑜 把诸葛亮叫来。
鲁肃 (拱手)是。
【诸葛亮走过来】
诸葛亮 (慢慢扇着扇子)将军找我,有何贵干?
周瑜 (笑了一下)我们就要和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 当然用弓箭最好!
周瑜 是的。先生和我想的一样。可是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 嗯,可以。不知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 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 既然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 先生预计要几天?
诸葛亮 只要三天。
周瑜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 (惊讶状)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 (大笑)哈哈哈,好。来人!摆酒席招待卧龙先生!
诸葛亮 (摆手)今天就谅我不奉陪。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来江边取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 (跑过来)三天怎么造的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周瑜 (把手一摊)是他自己说的,我又没逼他。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哈哈哈!你去探听探听,他打算怎么办,回来报告我。
鲁肃 是!
【鲁肃来到诸葛亮家中】
诸葛亮 (笑了一下)三天要造十万支箭,要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 哼,你自己惹的祸,我能帮什么忙?
诸葛亮 你借我二十只船,每船三十军士,船上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个,只是你却不能告诉都督,不然 ......
鲁肃 (急忙插话)知道呢。好吧。
【鲁肃按诸葛亮的吩咐准备好了东西。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
鲁肃 (奇怪地)你把我带到这里干嘛?
诸葛亮 请你去取箭啊!
鲁肃 到哪儿去取?
诸葛亮 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诸葛亮把船连起来,朝曹操的水寨开去。】
军士 (击鼓呐喊)进攻操军!
曹操 (对手下说)敌人突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就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弓弩手射箭】
军士 谢谢操丞相的箭!
【船队返回,鲁肃对周瑜说了借箭的经过】
周瑜 (长叹一声):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的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读书笔记篇5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草船借箭,让我有感而发。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只箭,诸葛亮却答应周瑜三天即可,并保证如完不成任务,任凭周瑜处置。周瑜暗暗偷乐,并且吩咐后军不给他材料。诸葛亮仅准备船只,士兵,青布和稻草人。两天过去了,诸葛亮没有任何动静,第三天,诸葛亮命令士兵将船穿在一起,船边插满稻草人,当天雾气弥漫,非常大,诸葛亮将船开到曹营附近,命令士兵佯攻,曹军因为雾大不敢轻举妄动,曹操于是命令士兵射箭,于是箭全部射在稻草人身上,就这样诸葛亮轻松的完成了周瑜的任务。
我很佩服诸葛亮有如此高明的智慧以及善于观察的精神,不然他是不会判断出三天后会有大雾,就像有一句谚语说的那样: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再想想自己,平时不爱仔细观察事物,总觉得太浪费时间,没什么帮助,发现不了什么。其实,平凡之中透着不平凡,一件小事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让我们做一个有耐心,爱观察的人吧!”这样你会对许多事物感到好奇,会有新发现。
草船借箭读书笔记篇6
本模块,大家学了一篇课文《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源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章节目录。看了这本书后,我既钦佩诸葛亮的聪慧才干,又知道周瑜是个心胸狭窄的人。
原文中重要讲了刘禅嫉妒三国诸葛亮的才能,要求三国诸葛亮在十天内建成十万支箭。但是诸葛亮并沒有造箭,只是借箭。当诸葛亮向曹操借箭回家后,周瑜自叹不如。
诸葛亮是个聪明机智、神机妙算的人,他的计不只是靠他的聪明智慧。诸葛亮也要知天文学,才可以预测分析三天后会出现大雾;晓自然地理才可以使船迅速回营;识人心才可以了解鲁肃是个忠厚诚信的人,假如鲁肃把诸葛亮的计划告知给周瑜,那麼他的计划就会被毁坏。他还掌握三国曹操是个敏感多疑的人,才使出了火烧赤壁这一计。往往他的计可以取得成功,是由于诸葛亮可以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才可以得到今日的成效。而周瑜却小肚鸡肠,还嫉妒他人比自身聪慧。
因此,我们要像诸葛亮那般刻苦学习,用聪慧来证实自身。
草船借箭读书笔记篇7
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妒忌便油然而生,千方百计地去陷害别人,而不是加倍努力去追上别人。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草船借箭》讲的是周瑜看到诸葛亮的但是超过了自己,心生妒忌,想置诸葛亮于死地。他以军中缺箭为借口,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胸有成竹地答应了。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提前七天完成了任务,再一次挫败了周瑜的诡计。
读完这篇课文,我不由得由周瑜联想到了自己。我以前不也有着很强的妒忌心吗?如果某次考试我考砸了,我第一个做的不是去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认真改正,使下次不再出错,而是在心里诅咒那些考的比我好的同学下次考试也出几个大差错。这时虽然发生在以前,但回想起来,我是多么的不应该呀!
妒忌这个东西,害人害己,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杜绝它,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