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陶渊明诗赋读后感范文汇总三篇

【www.stokuaidi.com--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诗赋读后感范文汇总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陶渊明诗赋读后感

《饮酒》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文学作品就是一个艺术形象——透过语言,在自己心理屏幕上复活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世界,一个生命世界,一个情感世界。而文学赏析成了许多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去研究的必修课。小编跟大家分享的这篇《饮酒》读后感,其独到的鉴赏角度及剖析风格,也非常值得我们读者去学习。陶渊明《饮酒》读后感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第2篇: 陶渊明诗赋读后感

田园之乐,乐在其中

——读《陶渊明集》有感

陶潜,字陶渊明,东晋末年大文学家。他的诗文不华丽,不矫情,仿佛山野里的一片野菊,不抢眼,却开得烂漫肆意,生机盎然。捧读陶诗,如登高山,如临深溪,如掬清泉,如品香茗,说不尽那份清悠雅淡,浸润心田。

陶渊明的诗文纯真质朴,清新自然。元好问说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评价极为中肯。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章,独超群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对陶渊明的文采也是推崇备至。陶诗艺术手法的活用和自然真淳的风格,与《诗经》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他的四言诗,如“采采荣木,结根于兹。晨耀其华,夕已丧之。”叠字的运用,使得诗句音韵和谐;比兴的手法,令诗篇更具情趣。在陶诗中,还能读出“庄子”的味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那种豁达开朗、超脱物我的大气令人颇受感染。最令人赞叹的是陶渊明在诗文中“无痕”的表现手法。虽用典,却似自家话语,与上下诗文皆能贯通,浑然一体;看似在状写景物,实则将内心所感一并融入,写景、抒情、议论并无严格的界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似写“人境”,实写心境——诗人那远离喧嚣、淡然沉静的内心。“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正道出了诗人对于出道为官的自责自悔以及重返田园的暗自欣慰。

读《陶渊明集》,对陶公的为人也有了初步的认识。陶渊明自幼家贫,却能饱读诗书,思想中受到儒家、道家两派学说的濡染。他胸怀远志,却恰逢乱世,报国无门。在他的诗文中,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诗句俯拾皆是。如“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描写了自己少年时宏伟的抱负。“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之遥,孰敢不至”,抒发了诗人怀志奋起的心意。有些文学评论说陶渊明“消极避世”,我并不赞同这一说法。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恰逢东晋与南北朝的交替时期,连年战争、时局动荡,陶渊明苦于出身庶族,不受重用,只能做做“参军”、“祭酒”这样的小官,眼看军阀割据、争权夺利的社会现实却无力改变,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最终选择避离乱世,这实是无奈之举。辞官归田后陶公的选择是自食其力,用现在的话说,他做到了“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如此勤劳务实,怎能说他消极?即使深受老庄的影响,倡导顺应自然与天命,他也并不迷信于黄老之术。诗云“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表明了他对“长生不老”的否定;“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表现了他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最为难得的是,陶渊明能够荷锄躬耕,安享田园之乐。他不仅树立榜样——“舜既躬耕,禹亦稼穑”,以圣人之举劝人务农,还亲身参加实践——“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提起其中的乐趣,他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苏轼说他“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我觉得这番话对陶公的评价极为妥当,陶公为人真诚、坦荡、不虚伪、爱憎分明,其人品的核心词不正是一个“真”字吗?想来,也只有这样自然真率的人才能写出那样清新质朴的诗吧。

掩卷遐思,陶渊明的诗品与人品都给了我诸多启示:做人贵求真,教书务求实。生活可以忙碌、可以喧嚣,但自己的内心一定要沉静;世界那样繁华、那样精彩,但自己可以放慢脚步、品味多样人生。都说校园是一方净土,那么每一个班级就是一小块田园吧,只要在这块小小的园地里躬耕忙碌,不必等到秋天,其实每一天都能收获喜悦。

做一个踏实的园丁,始终保持着一颗纯洁素朴的心;做一个勤劳的园丁,在自己的“园地”里播种、收获;做一个幸福的园丁,分享小花小草成长的快乐„„

第3篇: 陶渊明诗赋读后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以忘言。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陶渊明的这首诗,喜欢的是他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超然洒脱,还有他平静详和的心态。那份属于心灵的安宁,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每每读来都让我心醉不已,羡慕不已。“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何其轻松与惬意。反复品读才真正的读懂了诗人想告诉我们的深意:真正的安静不在于环境的喧闹或宁静,重要的是你自己内心的安宁。

陶渊明出生在连年兵乱的东晋,身边虽有不少士大夫、官员汲汲名利,而他不屑与之为伍,不为五斗米折腰,过着隐逸俭朴的田园生活,虽然,生活里也曾有断粮无炊的苦境,却让他在这样的生活里感受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短短的一句“心远地自偏”刻画出的是诗人何等宽广的胸怀和何其超然的心态。好个耐人寻味的“心远地自偏”,远离开争名夺利的世俗你将拥有轻松;远离开纷纷扰扰的喧哗你会得到快乐;远离开纠缠难了的爱与失意你才能懂得幸福;远离开挣扎徘徊的迷茫你才会明白珍惜。

熙熙攘攘的尘世,人们重复演绎着一个个不可思议的故事,于是,月明风清的夜晚里流动的是浮躁,心静如水的背后隐藏着的是那无数的无奈,而我们在疲惫的跋涉里还是渴望着属于自己心灵的安祥属于生命的宁静。

我们需要一颗平静的心,一种平淡的心态:即使身处何种窘境,也一样的从容淡然处之。这是一种境界,是人们在这沸沸扬扬的世间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心远地自偏的超然。生活的忙碌奔波中,一路走来,物资富有了,可人们的精神灵魂归属何处,一种来自于灵魂深处的孤独会时时缠绕着我们的心,让我们疲惫。而这内心的不平静里,又有着太多太多的无奈和伤感!你是否意识到心灵那样的需要一种平静,你是否也在苦苦探询“心远地自偏”的真谛。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选择了归隐,在车马喧嚣中却能够细细体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超脱的意境,怡然于日起日落;王维处于庙堂之高,却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挥笔抒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绝妙画面,把酒饮欢。在铁马冰河的边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恢弘雄壮中,岑参细心地观察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感慨古人的洒脱和超然的同时,你还想到些什么?

问自己是否心静如水?问自己是否能感受心灵的宁静?其实,我眼里的宁静也不过如此:对待生活的曲折,多些热爱少些痛苦;面对别人的误解,多些宽容少些仇视;回顾爱情的经历,多点感恩少些怨恨;总结生命的得失,多一份平静少一份不平。如此的生活,即使再多的不如意,也不会失去自我心灵的那份安宁与洒脱。

笑看风云,顺其自然,享受生活,品味幸福,活着就是一种幸福的得到!

延伸阅读
读后感读后感是阅读书籍、文章等作品后,将获得的感受与启示整理而成的应用文体,属于读书笔记的常见形式,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核心范畴。其核心在于以“读”触发“感”,既包含对原文思想的提炼与延伸,也涵盖由阅读引发的个人反思、社会关联或情感共鸣。写作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东坡传第15章读后感范文汇总六篇
2025-10-09
读后感读后感是阅读书籍、文章等作品后,将获得的感受与启示整理而成的应用文体,属于读书笔记的常见形式,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核心范畴。其核心在于以“读”触发“感”,既包含对原文思想的提炼与延伸,也涵盖由阅读引发的个人反思、社会关联或情感共鸣。写作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篇章读后感范文(精选四篇)
2025-10-09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800字精选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5-10-09
读后感读后感是阅读书籍、文章等作品后,将获得的感受与启示整理而成的应用文体,属于读书笔记的常见形式,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核心范畴。其核心在于以“读”触发“感”,既包含对原文思想的提炼与延伸,也涵盖由阅读引发的个人反思、社会关联或情感共鸣。写作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游记第24章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
2025-10-03
开拓者,汉语词语,在以前专用来称呼那些发现未知土地或是在未知的土地上生活的人。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为开拓者的读后感心得(合集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5-10-03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南京大屠杀读后感500字【汇编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5-10-03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党史国史读后感300字精选五篇,欢迎品鉴!
2025-09-10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读后感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5-09-10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800字(通用6篇),欢迎品鉴!
2025-09-10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承优良好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5-09-03
  • 推荐访问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stokuaidi.com/www/caches/caches_template/default_lx/content/show.php on line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