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字下乡读后感800字高中生(锦集3篇)

【www.stokuaidi.com--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文字下乡读后感800字高中生(锦集3篇),欢迎品鉴!

第1篇: 文字下乡读后感800字高中生

  伴随着乡下人“土”的还有“愚”在城里人眼中,乡村人的教育水平无法与自己媲美,因此在乡村人面前,城里人会有一种自己知识饱腹的优越感。“愚”这个字是说一个人在学习吸收后对于一个已经学过的知识一问三不知,学习能力较弱。那么前提条件在于“学习吸收后”,若是一个人根本没有接触过一种事物,何来机会对其进行了解,必然一问三不知,若是硬说乡下人愚,那么也只是指见识匮乏,并不能指其因是农村出身而导致智力有着缺陷。再者如何说明乡下人就一定比城里人见识少呢,双方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所接触事物不同,就好像城里的小姐不懂得农业常识,而乡下人却不懂得如何应付车辆,双方知识涉及领域由生活的环境所影响,并不能说哪一方的见识较多较少。况且各有所长,人生而平等,两者智力是否有差别就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了。

  农村人和城市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也导致了两者对于文字的精通程度不同,在农村这种小社会里面,我们每天遇到的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熟人,都说着自己熟悉的语言。既然更多的是面对面,那么为何需要文字表达呢,这难免会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隔阂感,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同学之间闹矛盾,既不想与对方交流,又不得不传达信息时往往会采取传递小纸条的方式。然而城市是一个由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对于文字有着较大的需求,这也造成了城市人对于文字的掌握程度胜于农村人。

  所以如何在农村有效提倡文字下乡呢?正如费老所说,"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所以我们首先得让他们知道文字的重要性,不能局限于自己所在的小社会里,"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坚守传统的时候也要与时代与时俱进,要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当时代对于乡村这封闭的社会造成冲击后,人群流动和文化交流变成常态时,将不得已接触现代社会所灌输的文字洪流。当农村人不再局限于小圈子里,不再循规蹈矩地按照先辈的剧本度过一生时,文化传统得不到传承,这时候就需要文字来对其进行记载。

第2篇: 文字下乡读后感800字高中生

  文字下乡以为乡下人的“愚”做辩解为中心。但我们要明白,这里的愚,不是智力不够,甚至不能说是知识不够,而是他们需要运用的文字的知识不多。那么为什么乡下人不愚呢?其一,乡下人的交流往往有属于他们的“独家记忆”。乡村里的人往往世世代代定居在一个地方,他们对自己的家有很强的家乡情结,人口流动性差,并且会形成一定的风俗文化与行为习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就形成了费先生所说的熟人社会。居民之间大多了解彼此,有时只需一个点头或是一个挥手就能完成一次完整的交流。所以说,乡下人之间的交流,并非要有文字的主场。其二,乡土社会中,文字以及语言都只是表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的象征体系,最重要的是,其本身是有缺陷的。当人们面对面的交谈时,我们需要的是情感表达,是一种迫切的态度输出。在这种时候动作的表达,声音的大小,声调的高低,神情的变化都显得非常直接明了。即使是需要文字表达,也离不开它们的辅助,而这是由我们人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其三,城里人往往都会读书识字,乡下人有彼此的熟人记忆,这都是因为他们需要与他人寻找一种共同的语言约定以达到共同生活的需要。从这点上说,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因此,用学会文字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是愚,是有局限的、是不全面的。研究一个问题,要是总是从一个角度来观察的话,那总不能说这是“智慧”的做法吧。

  关于文字下乡,费先生在再论文字下乡中强调了时间和空间对乡土社会文字的出现的作用,并着重从时间阻隔的层面看待文字的出现。之于空间,每一个社会都会由于地域的限制产生“集体效应”,即一种彼此了解,相互感知的认同感。但在不同的地方之间,又存在着一种文化差异,交流的方式也随之不同。这时候,文字作为一种共同的语言约定标志,自然成为了更大空间地域的交流工具。之于时间,有两个方面。其一,今昔之隔。这是由于对一个人来说人的记忆总是随着新事物的产生而不断发生变化,我们习惯性的打破以往的记忆,总是更清晰于今日的事,对过往却进行有选择性的累积。其二,世代之隔。从古至今,人们总是在不断的成长中汲取上一代的事故经验,这是一种社会的共同积累,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当前的我们每个人,总是立足于过往历史的肩膀之上,凭借它们的经验去生活。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都带有整个过往民族的影子。

  不论是从空间还是时间来说,对于乡土社会,人们之间反复的与同一群人打交道,并不是说他们愚蠢到字都不识了,只是没有用字来表达他们自身的生活需要。假如有一天乡土社会失去了熟人的影子,也只有这样,文字才能真正的在乡土社会流传开来,文字才能有条件做到真正下乡。

第3篇: 文字下乡读后感800字高中生

  一说到《乡土中国》这本书,同学们不约而同都会想到枯燥,无味,没意思,看不懂,但在我看来,《乡土中国》是一本学术与乐趣并存的书,特别是文字下乡这一篇目,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全篇文章,作者费孝通主要围绕着乡下人“愚不愚”的问题展开论述,并通过列举”乡下人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法“和“乡下孩子与城里小孩做对比”的事例来说明。得到的结论时:乡下人并不是愚,而是因为他们没有适合学习的环境。在乡土社会这个熟悉的社会中,并不需要文字,他们只需要特殊的语言。虽然在城里人眼中,乡下人是愚,但他们也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正如孔子说的那句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缺点,不必拿自己的短板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这句话,上了高中,到了更高的平台,才发现真的有许多多才多艺的人,也有些长的好看,学习也很拔尖的人。想到在上初中的,我也是天空中闪耀的星星之一,上了高中以后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不免偶尔会产生些许失落感。但在看到文字下乡这篇文章中,乡下孩子捉蚱蜢比城里孩子灵巧,城里孩子比乡下孩子识字多这两个事例,我才有所顿悟。

  在看到别人长处的同时,也需要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更加自信起来,要相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句话,你也有你所擅长的领域。

延伸阅读
读后感读后感是阅读书籍、文章等作品后,将获得的感受与启示整理而成的应用文体,属于读书笔记的常见形式,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核心范畴。其核心在于以“读”触发“感”,既包含对原文思想的提炼与延伸,也涵盖由阅读引发的个人反思、社会关联或情感共鸣。写作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东坡传第15章读后感范文汇总六篇
2025-10-09
读后感读后感是阅读书籍、文章等作品后,将获得的感受与启示整理而成的应用文体,属于读书笔记的常见形式,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核心范畴。其核心在于以“读”触发“感”,既包含对原文思想的提炼与延伸,也涵盖由阅读引发的个人反思、社会关联或情感共鸣。写作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篇章读后感范文(精选四篇)
2025-10-09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800字精选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5-10-09
读后感读后感是阅读书籍、文章等作品后,将获得的感受与启示整理而成的应用文体,属于读书笔记的常见形式,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核心范畴。其核心在于以“读”触发“感”,既包含对原文思想的提炼与延伸,也涵盖由阅读引发的个人反思、社会关联或情感共鸣。写作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游记第24章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
2025-10-03
开拓者,汉语词语,在以前专用来称呼那些发现未知土地或是在未知的土地上生活的人。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为开拓者的读后感心得(合集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5-10-03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南京大屠杀读后感500字【汇编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5-10-03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党史国史读后感300字精选五篇,欢迎品鉴!
2025-09-10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读后感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5-09-10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800字(通用6篇),欢迎品鉴!
2025-09-10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承优良好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5-09-03
  • 推荐访问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stokuaidi.com/www/caches/caches_template/default_lx/content/show.php on line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