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精选四篇),欢迎品鉴!
【篇一】2023年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
1997年读初一的杨鸿雁住在离学校比较远的乌江镇光荣大队杨湾自然村,下雨天农村的泥巴路不好走,叶连平考虑到安全问题,就跟杨鸿雁的父母沟通让其住在自己家中。
“整个初中三年吃住都在爷爷(叶连平)家里,即使后来到县城里读高中,每周放假都还是回爷爷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我的很多事情都是爷爷在帮我操办。”叶连平的悉心照料,使这份师生之情变成了亲情,在杨鸿雁心里,叶连平是除了父母之外最亲的人。
20__年9月份大学新生报到,杨鸿雁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回不来,叶连平在去送杨鸿雁上学回来的路上,由于没买到从南京回和县的车票,便在南京长江大桥的桥洞下待了一整晚。
“他从来没跟我提过这回事,很多年后从别人的口中我才得知他那天住在桥洞下,真的特别感谢能遇到这样一位爷爷。”说到这里,杨鸿雁泣不成声。
叶连平的爱心善举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__年,叶连平拿出部分退休金,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设立了“叶连平奖学金”,专门鼓励优秀学生。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叶连平,知道留守儿童之家,知道叶连平奖学金基金会。有人把叶连平形容为乡村教育上永不熄灭的烛光,面对铺天盖地的赞扬,叶老却认为自己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只萤火虫而已,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发光发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出自《出师表》中的一句话,在叶连平这里变成了“鞠躬尽瘁,死而不已”。
叶连平说,这个“不已”是指,如果走在老伴前面,除了留下一定的生活费,他会将全部积蓄捐给叶连平奖学基金会,帮助更多的困难的学生。其次是,叶连平决定将遗体捐献给安徽医科大学。
对于叶连平来说被下放的23年,现在要加倍的把它弥补回来,“40年的工作,我为那么多的孩子解决了困难,如果把这23年还给我,请问,我能为党为人民多教多少孩子?我现在是在跟时间赛跑啊!”叶连平说。
【篇二】2023年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
叶连平一个人要带四个班级的英语课,周六周日给学生的辅导课被排得满满的。“周六上午六年级,下午,四年级。礼拜天上午初中二年级,下午三年级。一共四个班,每节课大概2个半小时”叶连平一边吃着午饭一边说。
在农村,很多学生小学毕业了还认不清26个英文字母,很多学生连p和q都分不清,m和n都分不清。为了让更多学生跟上学习的节奏,叶连平经常从上午七点半上课,有时候要十一点多才能下课。多年来,叶连平习惯了在教室的一角吃午饭,因为往往上午的课程没有结束,下午的学生又来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为了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更主动的去学习,这些年来,叶连平一直坚持春秋两季自掏腰包带着学生组织夏令营活动。
有次在南京日军大屠杀纪念馆,有个学生在日军大屠杀纪念馆看着看着就哭了,指着一块骸骨哭着对叶老说“老师,您看,那是一个孩子啊。”学生的反应对叶连平触动很深,也更坚信了他每年带学生出来学习的信心,让学生走出课堂,直观感同身受得接受教育。
考虑到安全问题,每一次带孩子出去,叶连平都会做足准备,包括路线,防暑防晕的药,食物等等。每出去一趟,常常要花掉叶连平一个月的退休金。
“我退休金能有个3000块,不多,但我觉得钱应该用在该用的地方上,该用的钱一分都不能少,不该用的钱一分都不要浪费。”对学生的教育很舍得,但对自己却异常吝啬,叶连平至今仍穿着破旧的衬衣和带有补丁的裤子。
“除了留守儿童,像单亲家庭子女,父母双亡的孩子更应该成为老师工作的重点,更应该受到关爱。我们不要单提留守儿童,凡是具有困难的都应该给予照顾,当老师的有这个责任,”叶连平说。
【篇三】2023年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
感动是那一瞬间心灵的触动;感动是那一瞬间扪心的自问;感动是那一瞬间泪落的华美。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xx叶连平感动中国提名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希望你喜欢。
10月23日,借出差的机会,上海楷麓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常久明赶回卜陈村,看望自己的初中老师叶连平。
1983年,初中生常久明学习成绩很好,但因为家境贫寒,父母想让他辍学学缝纫。常久明把即将辍学的事报告了叶连平,叶连平沉默着没有说话。那天傍晚,正在棉花地里帮父母干农活的常久明,看到远处一个身影步履蹒跚地走过来。“叶老师怎么来了?”常久明和父母都大吃一惊,常久明赶紧躲了起来。
常久明的家距离学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过河,当时正值汛期。叶连平最终没有说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笼罩着田野,躲在暗处的常久明看着叶老师渐去渐远的落寞身影,泪流满面。
“尽管我后来还是没能继续读书,但能成为叶老师的学生,是我一辈子的幸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上海拼出一片天地的常久明,如今每年都资助叶连平奖学金基金。
看到学生越来越多,当地政府把村里的仓库改造成一间教室、一间小图书馆,挂上“留守儿童之家”的牌匾,托付给了叶老师。现在来这里上课的学生有165人,有卜陈村的,还有邻近几个村的,甚至还有和县县城以及南京江浦等地的留守孩子。
叶连平根据孩子英语水平分成启蒙、初级、中级、高级四个班,周六周日四个半天分别给孩子补习英语,寒假大约三天上一次课。
自费创办“留守儿童之家”以来,孩子们在他家免费吃用住、自掏腰包组织孩子外出参观、资助贫困学生,花在上面的钱,少说也有30万元。
秋天的早晨,乌江上薄雾渐渐散去,太阳升起,位于江边的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卜陈村也醒了过来。伴随着鸟鸣啾啾,村里的留守儿童未成年人之家传出琅琅的读书声,91岁的叶连平老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站在讲台上,叶连平操着流利的英语给孩子们辅导。虽然已经到了鲐背之年,他说起话来仍然语调铿锵,条理分明。
“哎呀,从早上起床就开始批改作业,到现在只批改了两个班级,时间不够用呀!”叶连平老师见到记者一行,连连感叹自己“在和时间赛跑”。
从20xx年开始,他创办的“留守儿童之家”坚持了20xx年,培养了1000多名学生,其中700多名是留守儿童。
多年来,叶连平先后获得“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报告会上,叶连平先进事迹宣讲团成员居平树以“手捧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为主题讲述了叶连平退休后开办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免费为留守儿童补课,自费组织留守儿童外出参观学习,成立“叶连平奖学金”等感人事迹;胡玲玲以“叶老师,您是天上的星星”为主题讲述了叶连平几十年来将自己的一切时间、精力、金钱、爱心都奉献给教育,奉献给孩子的故事;王康以一个曾经在叶连平家“白吃白住”三年的学生角度叙述了叶连平对他的无私关爱。
“荣誉是什么?对我是鞭策,是继续前进的动力”叶连平老师以这样一问一答开始了报告。他说要珍惜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给孩子们上课上。他介绍了在留守儿童之家为三、五、六、八年级四个年级学生免费补课,并分类备课、分时上课的情况;他坚信教师能让学生记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会场上他激动地读起学生寄来的教师节祝福语。叶连平老师谈了参加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大会的心得体会,并介绍了其他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他谦虚地认为自己与其他全国道德模范还有差距,要努力学习,继续奋斗。叶连平老师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和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为根主持会议,他希望全县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叶连平同志坚守初心、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清廉自守、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要以叶连平同志为标尺,寻找差距,强化意识,规范行为,转变作风,为和县教育事业持续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叶连平,男,汉族,1920xx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河北沧州人,安徽省和县卜陈学校退休教师。自1978年从教,到1989年退休,再到鲐背之年,91岁高龄的叶连平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为乡村学生燃烧了40多年,被乡亲们誉为余热生辉的“乡村烛光”。他坚持为学生义务辅导,20xx年自费开办家庭课堂“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辅导学生1000余名,不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里所有积蓄。20xx年设立“叶连平奖学金”,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已连续发放了7次,共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孩子。荣获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叶爷爷就是我们的亲爷爷”
农村学校英语教学条件差,叶连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头萦绕。20xx年,他自掏腰包在自己家里开设留守儿童之家,从此他30平方米的老屋成了孩子们幸福的家。
这些留守儿童来自周边村庄,父母大多在外做生意,都由爷爷奶奶在家看护,可他们没有文化,对功课帮不上一点忙。于是这些孩子一放学总爱往他家跑,喜欢在叶连平家做作业,有些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问他,他都耐心地一一解答。?很快,留守儿童之家的孩子从最初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三五十个。不少孩子英语成绩很差。因为年轻时曾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做过勤杂工,英语很好,于是叶连平决定每逢双休日和寒暑假义务为孩子辅导英语。这一辅导就是十九年,他分文不收,连用电、用水、稿纸、图书等相关学习资料,都由叶老师自掏腰包购买。
“该花的钱绝不小气”
6年前,镇政府出钱把叶连平家对门的学校仓库改建成两间教室,一间供他上课,一间作为图书室,这里俨然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为了让“小树”茁壮成长,叶连平不光教书,还要育人。他经常带孩子们外出参观,开阔视野。周边的省科技馆、名人馆、博物院、南京日军大屠杀纪念馆等处都留下了叶连平和孩子们的足迹。为了把节省的钱用到孩子身上,叶老师异常节俭。他的家还是三十多年的老房子,没有装潢、没有卫生间、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他至今仍穿着破旧的衬衣和带有补丁的裤子。老伴不理解,抱怨说家里的煤炉漏气封不紧,买个新的20块钱不到都不给买。他说,该花的钱绝不小气,不该花的,一分钱都不能花。
留守儿童每次外出,参观经费全由叶连平来出。多年来,他义务办学购买桌椅文具,孩子们在他家吃、用、住,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省吃俭用资助困难学生,零零碎碎花了近30万元。
为了孩子们学习,他把从牙缝里挤出的钱,20xx年成立了叶连平奖学金基金,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到目前为止,他已捐款7万元,不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已连续发放了7次,共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孩子。
“最放不下的就是孩子”
5年前,叶连平在一次家访中被电瓶车撞倒,他的身体越来越差,还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因担心手术失败再也不能站上讲台,就一直将就着。一天半夜,一不小心跌倒在地上,昏迷不醒,一查竟是脑出血加脑膜炎。本来住院需几个月,但住院第四天他就急着出院。“孩子们需要我,我必须回家。”医生拗不过他,让他在一张自愿提前出院的证明上签了字,才肯放人。出院时,叶连平的头上还缠着纱布,伤口缝合线还没拆,根本不能走路。孩子们看到佝偻着背,满头银发的老师头上扎着绷带,眼角上留着手术后的伤疤,忍不住放声大哭。老人却笑着说,不要哭,老师不是回来了吗!
“我再不干恐怕没时间了”
他把一周的辅导时间排得满满当当:周末两天上课,周一、周二改作业,周三印讲义、上书法课,周四、周五备课、家访,一天忙到晚,像个陀螺团团转。
有人劝他不能再这么劳累,身体吃不消。他说:“我再不干恐怕没时间了。”他感叹自己“在和时间赛跑”。
叶连平没有孩子,但他帮助过的学生都是他的孩子。学生满堂,桃李遍天下,是他最大的心愿。
叶连平,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退休2 0 多年来,始终淡泊名利,倾尽心力、财力,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了解并学习了叶连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后,使我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叶连平同志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向叶连平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教育事业。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要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坚持和幼儿家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始终注意工作中的新变化和幼儿工作的新特点,善于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从家长的意见中汲取智慧。主动经常进行家访、深入幼儿家中了解情况,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家长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集中智慧和力量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不要有靠边看的思想,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时时刻刻起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党的执政根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的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上好每一天班,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每一个父母紧密联系起来,及时反馈孩子在校表现,共同教育下一代。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的教育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只有踏着前人的足迹,多读点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在实践中多加反思,多加积累,并勤于写作,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者。
在21世纪的今天,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或许我们太不甘于“平凡”,太过专注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忘却了一样认知:“平凡”同样孕育了“伟大”。立足实际,把手边的事做好、做细、做扎实,无愧于背负的责任,那就是精彩地活着,那就是有价值的人生。幸福的是,这一刻我可以告慰自己,因为过去的彼时彼刻,我就是这样踏踏实实实践着自己当初的梦想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对于我来说存在的不足:1、学期中有时候有因自身懒惰思想造成的拖拉现象,以后在工作中力争做到“今日事今日完成”。2、工作中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能力和科研能力。对于自己的不足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正:1、积极、认真开展幼儿课题的学习和探讨,多方面的提高专业技能。3、珍惜教学机会,加大学习力度:一是保持工作热情,继续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二是谦虚谨慎,继续加大向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学习。我一定再接再厉,努力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篇四】2023年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
“我不是在施舍,只是还给他们公平。”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发布20__年“诚信之星”,包括3个集体和9名个人。其中,宜章吉兴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运良成为9名个人获奖者之一。
1月31日晚,“诚信之星”发布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首播。
“他们不是累赘,是宝贝。”在吉兴纸业这个团队,人人平等,同工同酬,甚至残疾员工有更多的优待。在谢运良看来,一份工作,给残疾人带来的不仅是工资,还有做人的尊严。
今年57岁的谢运良是郴州市宜章县笆篱镇人,宜章吉兴纸业有限公司和湖南百捷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省残疾人协会副会长和宜章县好人协会会长。
多年来,他诚信做人、诚实做事,努力回报社会。把贫困残疾人当亲人,先后安排540余名残疾人就业,培训残疾员工1300多人次,使1800多名残疾人实现脱贫。
在谢运良的企业,每一位进厂残疾人均购买了四险一金,还为残疾员工子女读书、就业创造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党中央提出20__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后,谢运良感到使命在肩、义不容辞。他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承诺:“我愿意承担帮助全县所有贫困残疾人脱贫的任务。”并担负起全县3700多户残疾人的帮扶任务。
谢运良先后荣获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20__年度“感动湖南人物”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20__年11月,他荣获全国第六届诚实守信类道德模范提名奖;20__年5月,谢运良荣获了“全国助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__年“诚信之星”发布主要通过电视专题片讲述“诚信之星”先进事迹。这些上榜人物中,有的为了一份信任,不畏艰险、冒疫奔忙,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勇做挺身而出的凡人;有的弘扬家风、恪守家训,致富不忘乡亲,“不帮乡亲拔掉穷根决不罢休”。他们的感人事迹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守信践诺、以诚立身的精神风貌,是“诚信”价值理念的坚定守护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