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范文
>
素材及写作指导
>
[古诗词曲大全]初中古诗词曲试题专集
素材及写作指导
|
时间:
2020-10-27
|
推荐访问
【www.stokuaidi.com--素材及写作指导】
初中古诗词曲试题专集[龙兴乡一中语文组编写]
一、《观沧海》
1、最能总领全文的一个字是(观)
2、“水何澹澹”的“何”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巍峨)树木的(茂盛)波浪的(汹涌)。
3、诗中能抒发作者情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句体现了诗人(统一天下的抱负,包容宇宙的雄心)。
4、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此句又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从此诗句中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水景物只不过是景物的依托,大海吞吐宇宙的景象以及灿烂星空下烟波浩淼的大海的壮观景象。
5、诗中表现作者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语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二、《饮酒》
1、本诗中以物我两忘的超然神韵而千古流传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是指(田居),“真意”是指(人生的真谛;作者远离官场,回归自然)。
3、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宁静、安逸)的特点。
4、下面对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本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本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是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本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
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一起回家。
5、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
6、这首诗,写作者在饮酒中欣赏(自然景物)从而领略到(独特的生活情趣与美的感受)。
7、全诗的诗眼是(心远),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南山)。“悠然”二字写出作者(隐居生活的从容恬淡、闲适,),也写出了(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9、陶诗的风格是(语言平淡,诗味隽永)。初中我门学过的另一首诗是《归园田居》其一,其中有句诗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写出作者(早出晚归优美田园)的生活情景。
10、有人说“悠然见南山”的“见”不如“望”,你怎么看?“见”更能体现出作者采菊时的悠然、闲适的心情,南山美的景色在不经意间映入眼帘,而“望”却不能体现出这种心情。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2、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一扫离愁别恨,充满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则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本诗中你最欣赏哪一联,请从内容或艺术手法角度作一赏析。颈联,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与鼓舞。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诗歌中的不朽名句?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大,志趣高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新意,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名句。
6、本诗中的破题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7、本诗中最能体现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的一联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次北固山下》
1、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理由是在春节将至的条件下对家乡的思念。
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阔”表现出江水荡漾,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3、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示例:此句写景之中蕴含自然理趣,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漏出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况?描写出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
本文来源:
https://www.stokuaidi.com/shiyongfanwen/88106.html
上一篇:
[中考必备古诗词]中考古诗词复习练习:04饮酒
下一篇:
【登岳阳楼杜甫ppt】《登岳阳楼杜甫》《望洞庭刘禹锡》比较阅读及答案
看过《[古诗词曲大全]初中古诗词曲试题专集》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大学老师的思想汇报(合集四篇)
2023-05-25
思想汇报2023年5月(合集七篇)
2023-05-25
学生团员思想汇报(通用4篇)
2023-05-24
思想汇报1500字(合集3篇)
2023-05-24
2023年5月结合时事新闻思想汇报范文四篇
2023-05-24
入团思想汇报高中800字精选七篇
2023-05-19
国企积极分子思想汇报(合集七篇)
2023-05-19
新兵连思想汇报(锦集3篇)
2023-05-19
研究生入党思想汇报(合集5篇)
2023-05-19
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疫情范文(精选3篇)
2023-05-18
2023年1一2季度思想汇报800字(合集5篇)
2023-05-18
入党每月思想汇报1500字范文(精选7篇)
2023-05-18
延伸阅读
安全生产培训内容十三篇
安全生产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条件。因此,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db:tag]
2023-08-01
关于有志者事竟成司马迁写史记【四篇】
励志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ìzhì,意思是奋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有志者事竟成司马迁写史记【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db:tag]
2023-08-01
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学习【3篇】
意识形态,哲学范畴词汇,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以下是小编[db:tag]
2023-08-01
全面从严治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篇】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db:tag]
2023-08-01
银行主管领导与下属谈心谈话记录【三篇】
记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lù,指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行主管领导与下属谈心谈话记录[db:tag]
2023-08-01
保密工作从我做起6篇
保密,是汉语词语,拼音是bǎomì,意思是一种不让秘密泄露,保守事物的秘密的行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保密工作从我做起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保密工作[db:tag]
2023-08-01
纪检监察干部的应知应会100题九篇
纪检监察工作事关全面从严治党大局,事关民族复兴大业,这个神圣职责要求我们必须舍弃小我、不畏艰险,必要时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纪检监察干部的应知[db:tag]
2023-08-01
经商国家公职人员表态书(通用6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商国家公职人员表态书(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篇1】经商国家公职人员表态书 法是治国的标尺,是规范社会的客观准则,是[db:tag]
2023-08-01
写给就读高二女儿的一封信【五篇】
信是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格式分为经典格式与现代格式,其中现代格式是由信息传递方式的转变而衍生出的新文体,主要特点为以说理为目地,无传统格式,似散文。最早见于金文[db:tag]
2023-08-01
书记个性优缺点【4篇】
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个性(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ona”,原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引申为人物、角色及其内心的特征或心理面貌[db:tag]
2023-08-01
素材及写作指导>>
图文推荐
安全生产培训内容十三篇
关于有志者事竟成司马迁写史记【四篇】
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学习【3篇】
资讯推荐
大学老师的思想汇报(合集四篇)
思想汇报2023年5月(合集七篇)
学生团员思想汇报(通用4篇)
思想汇报1500字(合集3篇)
2023年5月结合时事新闻思想汇报范文四篇
入团思想汇报高中800字精选七篇
推荐访问
Warning
: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stokuaidi.com/www/caches/caches_template/default_lx/content/show.php
on line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