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范文四篇

【www.stokuaidi.com--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次函数教学设计范文四篇,欢迎品鉴!

第一篇: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根据实际情况求函数的定义域,并能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初步建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

  教学重点: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2、通过函数的性质及定义域范围求函数的最值。

  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例1、A校和B校各有旧电脑12台和6台,现决定送给C校10台、D校8台,已知从A校调一台电脑到C校、D校的费用分别是40元和80元,从B校调运一台电脑到C校、D校的运费分别是30元和50元,试求出总运费最低的调运方案,最低运费是多少?

  (1)几分钟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2)由题意可知,一种调配方案,对应一个费用。不同的调配方案对应不同的费用,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调配方案决定了总费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需要我们建立数学模型,将之形式化、数学化。

  解法(一)列表分析:

  设从A校调到C校x台,则调到D校(12―x)台,B校调到C校是(10―x)台。B校调到D校是[6-(10-x)]即(x-4)台,总运费为y。

  根据题意:

  y=40x+80(12-x)+30(10-x)+50(x-4)

  y=40x+960-80x+300-30x+50x-200

  =-20x+1060(4≤x≤10,且x是正整数)

  y=-20x+1060是减函数。

  ∴当x=10时,y有最小值ymin=860

  ∴调配方案为A校调到C校10台,调到D校2台,B校调到D校2台。

  解法(二)列表分析

  设从A校调到D校有x台,则调到C校(12―x)台。B校调到C校是[10-(12-x)]即(x-2)台。B校调到D校是(8―x)台,总运费为y。

  y=40(12–x)+80x+30(x–2)+50(8-x)

  =480–40x+80x+30x–60+400–50x

  =20x+820(2≤x≤8,且x是正整数)

  y=20x+820是增函数

  ∴x=2时,y有最小值ymin=860

  调配方案同解法(一)

  解法(三)列表分析:

  解略

  解法(四)列表分析:

  解略

  例2、公司试销一种成本单价为500元/件的"新产品,规定试销时的销售单价不低于成本单价,又不高于800元/件。经试销调查,发现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件)可近似看作一次函数y=kx+b的关系

  (1)根据图象,求一次函数y=kx+b的表达式

  (2)设公司获得的毛利润(毛利润=销售总价―成本总价)为s元

  试用销售单价x表示毛利润s;

  解:如图所示

  直线过点(600,400),(700,300)

  ∴400=600k+b

  300=700k+b

  k=-1,b=1000

  ∴y=-x+1000(500≤x≤800)

  s=x(1000–x)-500(1000–x)

  =1000x–x2–500000+500x

  =-x2+1500x–500000(500≤x≤800)

  小结:本节课试图让学生体会到函数的本质是对应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影响事物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于实际问题我们抽象概括出它的本质特征,将其数学化、形式化,形成数学模型。这个过程既体现了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又因其高度的抽象性决定了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作业:略

  探究活动

  (1)在边防沙漠区,巡逻车每天行驶200千米,每辆巡逻车装载供行驶14天的汽油.现有5辆巡逻车同时由驻地A出发,完成任务再返回A.为让其余3辆尽可能向更远距离巡逻(然后一起返回),甲、乙两车行至途中B后,仅留足自己返回A必须的汽油,将多余的油给另3辆用,问另3辆行驶的最远距离是多少千米.

  (2)30名劳力承包75亩地,这些地可种蔬菜、玉米和杂豆.每亩蔬菜需0.5个劳力,预计亩产值2000元;每亩玉米需0.25个劳力,预计亩产值800元;每亩杂豆需0.125个劳力,预计亩产值550元.怎样安排种植计划,才能使总产值最大?最大产值是多少元?

  答案:

  (1)设巡逻车行至B处用x天,从B到最远处用y天,则2[3(x+y)+2x]=14×5,即

  又x>0,y>0,14×5-(5+2)x≤14×3,

  所以x=4时,y取最大值5.另三辆车行驶最远距离:(4+5)×200=1800(千米).

  (2)设种蔬菜、玉米、杂豆各x、y、z亩,总产量u元.则

  所以45≤x≤55,即种蔬菜55亩,杂豆20亩,最大产值为121000元.

  (3)某果品公司急需汽车,但无力购买,公司经理想租一辆.一出租公司的出租条件为:每百千米租费110元;一个体出租车司机的条件为:每月付800元工资,另外每百千米付10元油费.问该果品公司租哪家的汽车合算?

  解 设汽车每月所行里程为x百千米,于是,应付给出租公司的费用为y1=110x,应付给个体司机的费用为y2=800+10x.画出它们的图象,易得图象交点坐标为(8,8800).由图象可知,当x<8时,y1<y2;当x=8时,y1=y2,当x>8时,y1>y2.

  综合上述可知,汽车每月行驶里程少于800千米时,租国营出租汽车公司的汽车合算;每月行驶里程大于800千米时,租个体司机的汽车合算.因此,该果品公司应先估计一下每月用车的里程,然后根据估算的结果确定该租哪家的汽车。

第二篇: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根据所列函数的表达式的性质,选择合理的方案解决问题。

2、进一步巩固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方法

结合实际问题的讲解,培养学生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担的猜测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情景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整理数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画出函数的图象)形成如何决策的具体方案。

2.让学生感受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妙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数学模型,得出相关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难点:如何从一次函数图象中收集、处理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小刚家盖起了一座三层楼房,现正在装修,准备安装照明灯,他和他父亲一起去灯具店买灯具,灯具店老板介绍说:

一种节能灯的功率是10瓦(即0.01千瓦)的,售价60元.一种白炽灯的功率是60瓦(即0.06千瓦)的,售价为3元.两种灯的照明效果是一样的.

父亲说:“买白炽灯可以省钱.”

小刚正好读八年级,他在心里默算了一下说:“还是买节能灯吧”.父子二人争执不下,如果当地电费为0.6元/千瓦.时,请聪明的你帮助他们选择哪种灯可以省钱呢?

问题1 节省费用的含义是什么呢?

哪一种灯的总费用最少.

问题2 使用灯的总费用由哪几部分组成?

灯的总费用=灯的售价+电费

电费=0.6×灯的功率(千瓦)×照明时间(时)

问题3  如何计算两种灯的费用?

设照明时间是x小时, 节能灯的费用y1元表示,白炽灯的费用y2元表示,则有:

y1 =60+0.6×0.01x;

y2 =3+0.6×0.06x .

观察上述两个函数

若使用节能灯省钱,它的含义是什么?y1< y2

若使用白炽灯省钱,它的含义是什么?y1> y2

若使用两种灯的费用相等,它的含义是什么?? y1= y2

若y1< y2 ,则有 60+0.6×0.01x <3+0.6×0.06x

解得:x>1900

即当照明时间大于1900小时,购买节能灯较省钱

若y1 > y2,则有 60+0.6×0.01x >3+0.6×0.06x

解得:x<1900

即当照明时间小于1900小时,购买白炽灯较省钱.•

若y1= y2,则有 60+0.6×0.01x =3+0.6×0.06x

解得:x=1900

即当照明时间等于1900小时,购买节能灯、白炽灯均可.

解:设照明时间是x小时, 节能灯的费用y1元表示,白炽灯的费用y2元表示,则有:y1 =60+0.6×0.01x;  y2 =3+0.6×0.06x .

若y1< y2 ,则有   60+0.6×0.01x <3+0.6×0.06x

解得:x>1900

即当照明时间大于1900小时,购买节能灯较省钱.

若y1 > y2,则有解得:x<1900

即当照明时间小于1900小时,购买白炽灯较省钱.

若y1= y2,则有 60+0.6×0.01x =3+0.6×0.06x

即当照明时间等于1900小时,购买节能灯、白炽灯均可.

能否利用函数解析式和图象也可以给出解答呢?

解:设照明时间是x小时, 节能灯的费用y1元表示,白炽灯的费用y2元表示,则有:y1 =60+0.6×0.01x;    y2 =3+0.6×0.06x .

即: y1 =0.006x +60    y2 =0.036x + 3

由图象可知,当照明时间小于1900时, y2 y1,故用节能灯省钱;当照明时间等于1900小时, y2=y1购买节能灯、白炽灯均可.

(二)方法总结

1、建立数学模型——列出两个函数关系式

2、通过解不等式或利用图象来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选择出最佳方案。

(三)巩固提高

1、变一变

若一盏白炽灯的使用寿命为2000小时,一盏节能灯的使用寿命为6000小时,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以6000小时计算,使用哪种照明灯省钱?省多少钱?

解:节能灯6000小时的费用为:60+0.6×0.01×6000=96(元)

白炽灯6000小时的费用为:(3+0.6×0.06×2000)×3=225(元)

节省钱为:225-96=129(元)

答:使用节能灯省钱,可省129元钱。

2、变一变

如果两种灯的使用寿命都是3000小时,而计划照明3500小时,则需要购买两个灯,试计划你认为能省钱的选灯方案.

买灯的方案有 3种:

1.   一个节能灯,一个白炽灯;

2.   两个节能灯;

3.   两个白炽灯.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三篇: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与一次函数,这一节课把一次函数的学习推向高潮。是要探讨当同一个问题中出现两个一次函数时,怎么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还要进一步探索一次函数中的一些规律。我们看这样一个例子:

例1、一农民带上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售出一些后,又降价出售,他手中持有的钱数y(含备用零钱)与售出的土豆千克数x的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___元;

(2)试求降价前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降价前土豆价格是多少?与表达式有什么关系?

(4)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试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

名师讲解:在这个问题中农民销售土豆有两种不同的价格,先贵后贱,这就导致出现了两条倾斜程度不同的线段,表示了有两个不同的一次函数,前面这一段比较陡的是一开始价格比较高的时候售出的土豆量和他手中钱数之间的关系;而后面这一段比较缓的是他降价以后售出的土豆量和他手中钱数之间的关系。而这两条线段的交点就是他降价前后的分界点,我们看一下针对这个问题有哪些题等着我们去回答:

第一问:农民自带的零钱是多少元?

自带的零钱是多少元那就是还没有卖出土豆的时候他有多少钱,也就是当x=0时y等于多少?从图中不难发现当x=0时y=5,这就充分说明农民自带的零钱是5元;

第二问:试求降价前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那就是要求这条线段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我们可以利用待定系数法去求,先设y=kx+b,当x=0时y=5,当x=30时y=20,建立两个方程,通过解两个方程求出k和b的值,然后把k和b的值反代入刚才设的解析式中就可以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得的结果是y=0.5x+5,这两问都很简单都是之前我们都学习过的,第三问就重要了

第三问:降价前土豆价格是多少?与表达式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可以通过图中的一些信息计算出降价前土豆价格,降价前卖出的土豆总共是30千克,由0到30 ,30千克,他手中的钱由5元变成了20元,那就可以计算出降价前土豆价格是(20−5)÷(30−0)计算的结果是0.5(元/千克);到这一问还不是太难,关键是后半句与表达式有什么关系?就是这个价格0.5元每千克与表达式有什么关系,不难发现价格等于表达式中的k,那这又能说明说明问题呢?我们再回头来研究下这个0.5我们是怎么计算出来的,0.5是(20−5)÷(30−0),20−5是因变量的变化量由5变成20了。而30−0是自变量的变化量由0变成30,用因变量的变化量除以对应自变量的变化量就是价格,就是一次函数中的k,那我们就可以归纳成:对一次函数而言k值等于因变量的变化量除以对应的自变量的变化量。只是对于这个问题而言是价格,如果推广开来研究的不是销售量和钱,而是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一次函数,按照这个意思k值表示的应该是速度,对吗?因为你路程增加了多少对应的时间用了多少,一除不就是速度吗?如果我后面说的这个没太听懂可以先放一放,我们继续研究

第四问: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试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

看着图就明白就是让我们来求这个a呢,我想我们还是用函数去解决这个问题,要求a就是要求当y=26的时候x等于多少,要求当y=26的时候x等于多少,关键是要求出这一段的解析式,这一段的解析式是个一次函数,那就牵扯到要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两个参数k和b有没有知道的呢?刚才咱们研究过了价格就是k,那这个问题人家已经告诉了你价格是0.4元每千克,那就说明要求的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k值是0.4,所以我们可以设它的解析式是y=0.4x+n,只要把n求出来这个式子的解析式就出来了,怎么求n呢,还是用待定系数法,还有一个条件我们没用,就是这个点,这个点也在后面这条线段上,说明x=30时y=20,那我们就可以将(30,20)代入,代入以后可以获得一个方程20=0.4×30+n,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n=8,进而明确了它的解析式是y=0.4x+8,解析式求出来了,现在问当y=26时x等于多少,把y=26代入就可以得到一个方程26=0.4x+8,解得x=45,下来就可以答了,

这个题就讲完了。那这个题主要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主要想说明的问题就是在:一次函数中k值等于因变量的变化量除以对应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在这个问题中是价格。我们再讲一道题。

如图2,l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像填空:意,当x=2吨时,赢利=______元。

t代表吨

(1) 当销售量为2t时,销售收入是______元,销售成本是______元:

(2) 当销售量为6t时,销售收入是______元,销售成本是______元:

(3) 当销售量等于______时,销售收入等于销售成本;当销售量等于______时,销售收入等于销售成本:

(4) 当销售量等于______时,该公司盈利(收入大于成本);当销售量等于______时,该公司亏损(收入小于成本):

(5) l1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l2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名师讲解:对这个公司而言它要关注两个一次函数:一个是收入与销量之间的关系一个是成本与销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图不难看出收入随着销量的增加,增加的速度要快一些,因为他的图像陡吗,成本随着销量的增加,增加的速度要慢一些,因为他的图像缓吗,还没有销售的时候收入是0,但是成本已经是2000了,但是收入随着销量的增加,增加的速度快终究有那么一刻收入就超过了成本使得这个公司盈利了,我们看一下有哪些题等着我们回答:第一问:当销售量为2吨时,销售收入是多少元,销售成本是多少元,很简单x=2让我们就在l1上找对的是2000 让我找成本我就在l2上找对的是3000

第二问:当销售量为6吨时,销售收入是多少元,销售成本是多少元,也简单x=6让我们就在l1上找对的是6000 让我找成本我就在l2上找对的是5000,线不够长的可以自主延长。前两问很简单,是为后面服务的!

第三问:当销售量等于多少时,销售收入等于销售成本刚才第一种情况是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现在让我们来找什么时候销售收入等于销售成本,那你就得理解什么叫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那就是在同一个自变量的情况下因变量要相等,自变量也相等,因变量也相等,那就是x和y都相等是同一个有序实数对反映到图像上是同一个点那对于l1和l2而言不就是这个交点吗就是交点能满足x也相等y也都相等,想到这一层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有了,当售量等于4吨时,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看更难的第四问。

第四问:当销售量等于多少_时,该公司盈利(收入大于成本);当销售量等于多少时,该公司亏损(收入小于成本),这肯定是一个范围,我得从刚才的问题中寻找答案刚才已经有一个盈利的了第二问就盈利对吧第二问就盈利了当x=6的时候收入大于成本收入6000成本5000 体现在图像上是收入的点高成本的点低我把这个发现扩展开来那就是说只要在同一自变量的情况下对应的因变量的点比成本的点高就是盈利了是这样吗由此我可以看到5好像也是盈利的因为收入的点高成本的点低我再把我的这些发现归纳一下只要是盈利就得收入的点高成本的点低收入的点比成本的点高如果把很多的点或者说无数个点放在一起不就是线吗对吧那就归纳成了只要收入的线比成本的线高就说明盈利这下我就会看图了我就要在图中看那一个区域收入的线高成本的线低,那当然是4右侧的了4右侧你看收入的线在这儿成本的线是不是在这儿比它高吧所以当销售量x>4t时盈利(收入大于成本),那亏损就和它意义相反了收入的图像低然后成本的图像高很显然是4左侧4左侧的那就是x

第四篇: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会求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2.会作出实际问题中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过程性目标

1.通过画一次函数图象和实际问题中的一次函数图象,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2.探索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如何简便地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画一次函数图象时,取两点即可画出函数的图象).

2.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经过哪一点的直线?

(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y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征?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word/media/image1_1.png的图象.我们画一次函数时,所选取的两个点有什么特征,通过观察图象,你发现这两个点在坐标系的什么地方?

二、探究归纳

1.在画函数word/media/image1_1.png的图象时,通过列表,可知我们选取的点是(0,-1)和(2,0),这两点都在坐标轴上,其中点(0,-1)在y轴上,点(2,0)在x轴上,我们把这两个点依次叫做直线与y轴与x轴的交点.

2.求直线y=-2x-3与x轴和y轴的交点,并画出这条直线.

分析 x轴上点的纵坐标是0,y轴上点的横坐标0.由此可求x轴上点的横坐标值和y轴上点的纵坐标值.

解 因为x轴上点的纵坐标是0,y轴上点的横坐标0,所以当y=0时,x=-1.5,点(-1.5,0)就是直线与x轴的交点;当x=0时,y=-3,点(0,-3)就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

过点(-1.5,0)和(0,-3)所作的直线就是直线y=-2x-3.

所以一次函数y=kx+b,当x=0时,y=b;当y=0时,word/media/image3_1.png.所以直线y=kx+b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b),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word/media/image4_1.png.

三、实践应用

例1 若直线y=-kx+b与直线y=-x平行,且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2;求直线的表达式.

分析 直线y=-kx+b与直线y=-x平行,可求出k的值,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2,可求出b的值.

解 因为直线y=-kx+b与直线y=-x平行,所以k=-1,又因为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2,所以b=-2,因此所求的直线的表达式为y=-x-2.

例2 求函数word/media/image5_1.png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并求这条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 求直线word/media/image6_1.png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根据x轴、y轴上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为0,可求出相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结合图象,易知直线word/media/image5_1.png与x轴、y轴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就是直线word/media/image5_1.png与x轴、y轴的交点与原点的距离.

解 当y=0时,x=2,所以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A(2,0);当x=0时,y=-3,所以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B(0,-3).

word/media/image8_1.png.

例3 画出第一节课中问题(1)中小明距北京的路程s(千米)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t(时)之间函数s=570-95t的图象.

分析 这是一题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函数应用题,函数关系式s=570-95t中,自变量t是小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所以0≤t≤6,画出的图象是直线的一部分.再者,本题中t和s取值悬殊很大,故横轴和纵轴所选取的单位长不一致.

讨论 1.上述函数是否是一次函数?这个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2.在实际问题中,一次函数的图象除了直线和本题的图形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形?你能不能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4 旅客乘车按规定可以免费携带一定重量的行李.如果所带行李超过了规定的重量,就要按超重的千克收取超重行李费.已知旅客所付行李费y(元)可以看成他们携带的行李质量x(千克)的一次函数为word/media/image10_1.png.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并求旅客最多可以免费携带多少千克的行李?

分析 求旅客最多可以免费携带多少千克的行李数,即行李费为0元时的行李数.为此只需求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的值.即当y=0时,x=30.由此可知这个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30.

解 函数word/media/image10_1.png(x≥30)图象为:

当y=0时,x=30.

所以旅客最多可以免费携带30千克的行李.

例5 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某市自来水公司为了鼓励市民节约用水,采取分段收费标准,若某户居民每月应交水费y(元)是用水量x(吨)的函数,当0≤x≤5时,y=0.72x,当x>5时,y=0.9x-0.9.

(1)画出函数的图象;

(2)观察图象,利用函数解析式,回答自来水公司采取的收费标准.

分析 画函数图象时,应就自变量0≤x≤5和x>5分别画出图象,当0≤x≤5时,是正比例函数,当x>5是一次函数,所以这个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折线.

解 (1)函数的图象是:

(2)自来水公司的收费标准是:当用水量在5吨以内时,每吨0.72元;当用水量在5吨以上时,每吨0.90元.

四、课后反思

1.一次函数y=kx+b,当x=0时,y=b;当y=0时,word/media/image3_1.png.所以直线y=kx+b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b),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word/media/image13_1.png;

2.在画实际问题中的一次函数图象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画出的图象往往不再是一条直线.

延伸阅读
《桥》是谈歌写的小小说,被入选人教版五年级课文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2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守株待兔教学设计范文(精选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5-04-16
教学设计(Teachingdesign)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教学设计锦集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5-04-16
运动:是一种涉及体力和技巧的一套规则,又有习惯所约束的行为活动,通常具有竞争性。没有不运动的物件,也没有能离开物件的运动。运动具守恒性,即运动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其具体形式则是多样的并且能互相转化,在转化中运动总量不变。在几何中,刚性运。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七篇】,欢迎
2025-04-10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精选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5-04-10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产生雷电的条件是雷雨云中有积累并形成极性。根据不同的地形及气象条件,雷电一般可分为热雷电、锋雷电(热锋雷电与冷锋雷电)、地形雷电3大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雷电颂教学设计|《雷电颂》教学反思6则范文(精选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5-04-10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5-04-10
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思政课教学设计锦集七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5-03-26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思政课教学设计【七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10-19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花钟教学设计一等奖_《花钟》教学设计【汇编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10-14
思政课,立培育学生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课程。学生们步入人生的新阶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化学思政课教学设计汇编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10-14
  • 推荐访问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stokuaidi.com/www/caches/caches_template/default_lx/content/show.php on line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