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才如渴ài cái rú kě
成语解释: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成语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例 句:宫保爱才如渴,兄弟实在钦佩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拔十得五bá shí dé wǔ
成语解释: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例 句: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新唐书·张九龄传》)
伯乐相马bó lè xiàng mǎ
成语解释: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高材捷足gāo cái jié zú
成语解释: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例 句:有力量者十二首都作也可;不能的作一首也可。高材捷足者为尊。(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称贤荐能chēng xián jiàn néng
成语解释:称:称扬。指重视人才,推举贤能。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接士,多可而有别,称贤荐能,未尝倦。”
爱才若渴ài cái ruò kě
成语解释: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成语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例 句:他们发现了佳人并非因为‘爱才若渴’而做婊子的,佳人只为的是钱。(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
笔下生花bǐ xià shēng huā
成语解释: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例 句:晚唐诗人杜牧才气过人,笔下生花,创作了许多诗文佳品,尤以《阿房宫赋》传诵千古。
青黄不接qīng huáng bù jiē
成语解释:青:田时的青苗;黄:成熟的谷物。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也比喻人才或物力前后接不上。
成语出处:《元典章·户部·仓库》:“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例 句:总算安然改业,否则也许还有一段青黄不接的失业时期。(邹韬奋《经历·英文教员》)
不可多得bù kě duō dé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超奇篇》:“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例 句:这颗钻石真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
沧海遗珠cāng hǎi yí zhū
成语解释: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成语出处:《新唐书·狄人杰传》:“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祥麟威凤xiáng lín wēi fèng
成语解释: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成语出处:《宋史·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凤。”
国士无双guó shì wú shuāng
成语解释: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例 句:似臣呵,常人有数;论此人,国士无双。(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四折)
楚材晋用chǔ cái jìn yòng
成语解释: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才,晋实用之。”
例 句:我花了钱,教出了人,却教外国人去用,这才是“楚材晋用”呢。(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
盲者得镜máng zhě dé jìng
成语解释:形容事物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没人才。
成语出处:《淮南子·人间训》:“盲者得镜,则以盖卮。”
大材小用dà cái xiǎo yòng
成语解释: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成语出处:《后汉书·边让传》:“此言大器之于小用,固有所不宜也。”
例 句: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业。(宋·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
宁缺毋滥nìng quē wù làn
成语解释: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例 句:前天晚上,我们不是决定了“宁缺毋滥”的宗旨么?(茅盾《子夜》五)
千金市骨qiān jīn shì gǔ
成语解释: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一》
大厦栋梁dà shà dòng liáng
成语解释: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成语出处:《晋书·和峤传》:“太傅从事中郎庾顗见而叹曰:‘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磥砢多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栋梁之材dòng liáng zhī cái
成语解释:栋:脊檩,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例 句:将来你们姑表兄弟,必是国家栋梁之材,股肱膀臂,同时出在两府,前程真是无可限量呀!(端木蕻良《曹雪芹》第十六章)
十步香草shí bù xiāng cǎo
成语解释: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丰年玉荒年谷fēng nián yù huāng nián gǔ
成语解释:比喻有用的人才。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世称庾文康为丰年玉,称恭为荒年谷。”
吐哺握发tǔ bǔ wò fà
成语解释:哺:口吕咀嚼着的食物。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成语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例 句:周公在周盛时,天下太平,四夷宾服,犹且吐哺握发,以纳天下贤士。(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卧虎藏龙wò hǔ cáng lóng
成语解释: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例 句:这所大学卧虎藏龙,人才济济。
藏龙卧虎cáng lóng wò hǔ
成语解释: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例 句:这所大学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桂林一枝guì lín yī zhī
成语解释: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成语出处:《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百年树人bǎi nián shù rén
成语解释: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成语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 句:古人都知道百年树人的道理,我们更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招贤纳士zhāo xián nà shì
成语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例 句: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回)
连珠合璧lián zhū hé bì
成语解释: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成语出处:北周·庚信《郊庙歌辞·昭复》:“连珠合璧重光来,天策暂转勾陈开。”
例 句:尽道是连珠合璧,卻无由尊酒杯茶。(明·徐复祚《红梨记·诉衷》)
奔逸绝尘bēn yì jué chén
成语解释: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成语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其后矣。”
名师出高徒míng shī chū gāo tú
成语解释: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南金东箭nán jīn dōng jiàn
成语解释:南方的金石,东方的竹箭。比喻优秀的人才。
成语出处:《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例 句:顾、纪、贺、薛等并南金东箭,世胄高门。(《晋书·顾荣纪瞻贺循薛兼传》)
南州冠冕nán zhōu guān miǎn
成语解释: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搜岩采干sōu yán cǎi gàn
成语解释:比喻想方设法罗致闲散的人才。
成语出处:《魏书·段承根传》:“剖蚌求珠,搜岩采干,野无投纶,朝盈逸翰。”
斗南一人dǒu nán yī rén
成语解释: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成语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狄公之贤,北斗之南,一人而已。”
披榛采兰pī zhēn cǎi lán
成语解释: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成语出处:《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
例 句:及唐代之作者,导泾分渭,披榛采兰。(清·谭献《唐诗录序》)
登高能赋dēng gāo néng fù
成语解释:赋:写作。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
成语出处:《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终然允臧。”毛亨传:“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千里之足qiān lǐ zhī zú
成语解释:原指千里马。后也用以比喻英俊的人才。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无千里之手矣。”
例 句:延叔坚有王佐之才,奈何屈千里之足乎?(《后汉书·延笃传》)
东箭南金dōng jiàn nán jīn
成语解释: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
成语出处:《晋书·虞潭顾众传·赞》:“顾实南金,虞惟东箭。”
求贤若渴qiú xián ruò kě
成语解释: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成语出处:《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例 句:求贤若渴,从柬如流。(《宋史·窦贞固传》)
身后识方干shēn hòu shí fāng gān
成语解释: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识后识方干。”
十步芳草shí bù fāng cǎo
成语解释:芳草:香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夫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成语解释: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成语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例 句:有光生长穷乡,谈虎色变,安能默然而已。(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én
成语解释: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成语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 句:西人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作育人材zuò yù rén cái
成语解释:培育人才。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域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例 句:学政虽是差使,但一省之中,与将军、督抚平起平坐,体制尊崇,而且王先谦颇有一番作育人材的抱负。(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爱人好士ài rén hào shì
成语解释:爱护、重视人才。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威风祥麟wēi fēng xiáng lín
成语解释: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成语出处:《宋史·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风。”《宋史·乐志一》:“九年,岚州献祥麟。”
高材疾足gāo cái jí zú
成语解释: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物腐虫生wù fǔ chóng shēng
成语解释: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宋·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各有所长gè yǒu suǒ chéng
成语解释:长:长处、优点。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成语出处:《管子·形势解》:“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
言扬行举yán yáng xíng jǔ
成语解释: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成语出处:《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
药笼中物yào lóng zhōng wù
成语解释:药笼中备用的药材。比喻备用的人才。
成语出处:《新唐书·元行冲传》:“君正吾药笼中物,不可一日无也。”
一夔已足yī kuí yǐ zú
成语解释: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例 句:昔尧作《大章》,一夔已足。(《后汉书·曹褒传》)
一树百获yī shù bǎi huò
成语解释: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
成语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玉尺量才yù chǐ liáng cái
成语解释:玉尺:玉制的尺,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
成语出处:唐·李白《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例 句:从此珊瑚在网,文博士本出宫中,玉尺量才,女相如岂遗苑外。(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二回)
济世之才jì shì zhī cái
成语解释:济世:拯救时世。能够拯救时世,治理国家的人才。
成语出处:唐·杜甫《待严大夫诗》:“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
钟灵毓秀zhōng líng yù xiù
成语解释: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马退山茅亭记》:“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
例 句: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众人国士zhòng rén guó shì
成语解释:众人:普通人;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一》:“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例 句:岂不闻豫让“众人国士”之论乎?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
珠联璧合zhū lián bì hé
成语解释: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例 句:便是你两个,当日无心相遇,也想不到今日珠联璧合,作了同床姐妹。(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
鸾翔凤集luán xiáng fèng jí
成语解释:比喻优秀的人才汇聚到一起。
成语出处:晋·傅咸《申怀赋》:“穆穆清禁,济济群英。鸾翔凤集,羽仪上亲。”
打凤捞龙dǎ fèng lāo lóng
成语解释: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成语出处: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也不须打凤捞龙,别选元戎。”
百里挑一bǎi lǐ tiāo yī
成语解释: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例 句:对报名参军的人挑选很严格,可以说是百里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