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善贬恶bāo shàn biǎn è
成语解释: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成语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君子为小人所胜抑者,不过禄位耳。惟有三四寸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
惩恶劝善chéng è quàn shàn
成语解释: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
成语解释: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例 句:从来说:“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改恶向善gǎi è xiàng shàn
成语解释: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题妄想贪嗔,从今改恶向善,朝上帝礼拜三清。”
泥沙俱下ní shā jù xià
成语解释: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吉人天相jí rén tiān xiàng
成语解释:吉人:善人;相:帮助,保佑。迷信的人认为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多用作对别人的患病或遇到困难、不幸的安慰话。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三年》:“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又《昭公四年》:“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
例 句:既然庚贴返去,原聘也必然还璧。但吉人天相,令郎尊恙,终有好日,还要三思而行。(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
人以群分rén yǐ qún fēn
成语解释:人按照其品行、爱好而形成团体,因而能互相区别。指好人总跟好人结成朋友,坏人总跟坏人聚在一起。
成语出处:《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贤良方正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成语解释: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成语出处:《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例 句: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也有写着“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兰艾难分lán ài nán fēn
成语解释:好人、坏人难于分清。
成语出处:《宋书·沈攸之传》:“今复相遇,起接锋刃,交战之日,兰艾难分。土崩倒戈,宜为蚤(早)计,无使一人迷昧,而九族就祸也。”
鱼龙混杂yú lóng hùn zá
成语解释: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成语出处:唐·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
例 句:现在人多手乱,鱼龙混杂,倒是这么着,他们也洗洗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龙蛇混杂lóng shé hùn zá
成语解释: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皂帛难分,龙蛇混杂。”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凡圣同居,龙蛇混杂。”
例 句:此时龙蛇混杂,是非莫辨,安知我辈不是姜尚之所使耳?在将军不得不疑。(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
何患无辞hé huàn wú cí
成语解释: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蓬赖麻直péng lài má zhí
成语解释: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学习成为好人。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青蝇点素qīng yíng diǎn sù
成语解释:青蝇:苍蝇,比喻进谗言的人;素:白色的生绢。苍蝇玷污素练。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
成语出处:《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汉·王充《论衡·累害》:“清受尘,白取垢;青蝇所汙,常在练素。”
例 句:而青蝇点素,同兹在藩。(《后汉书·杨震传》)
劝善惩恶quàn shàn chéng è
成语解释: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例 句:其于劝善惩恶之意,片言只字之奇,或可取焉。(明·赵弼《效颦集后序》)
进谗害贤jìn chán hài xián
成语解释: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升堂拜母shēng táng bài mǔ
成语解释:升:登上;堂:古代指宫室的前屋。拜见对方的母亲。指互相结拜为友好人家。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jìn zhū zhě chì,jìn mò zhě hēi
成语解释: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成语出处: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例 句:原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朱樱日日伏侍小姐,绣床之暇,读书识字,此窃颇通。(清·无名氏《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
羊入虎群yáng rù hǔ qún
成语解释:比喻好人落入坏人的手中,处境极端危险。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窃意羊入虎群,狼藉已不堪矣。”
扬清激浊yáng qīng jī zhuó
成语解释: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清除坏人坏事,表彰、发扬好人好事。
成语出处:《尸子·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蝇粪点玉yíng fèn diǎn yù
成语解释:点:斑点,引伸为污辱、玷污。苍蝇粪玷污了美玉。比喻坏人诬陷好人。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宋·陆佃《埤雅》:“青蝇粪尤能败物,虽玉犹不免,所谓蝇粪点玉是也。”
良莠不齐liáng yǒu bù qí
成语解释: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例 句:兼之人品良莠不齐,诚恐因逸生事。(太平天国·洪秀全《整顿属员诏》)
百般奉承bǎi bān fèng chéng
成语解释: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百般奉承他,常怕一个留他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