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而不伤āi ér bù shāng
成语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成语出处:《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例 句:她喜欢打扮,愿意有朋友,可是这都不过是一些小小的、哀而不伤的、青春的游戏。(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
悲欢离合bēi huān lí hé
成语解释: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成语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例 句:老船工熟悉黄河,知道几十年来这里发生的沧桑变化,悲欢离合。
悲不自胜bēi bù zì shèng
成语解释:胜:能承受。悲伤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极度悲伤。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燕歌》远别,悲不自胜。”
例 句:是年冬初,丽人无故,忽潸然泪下,悲不自胜,怪而问之,初则隐忍弗言,继则举声大恸。(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秋夕访琵琶亭记》)
哀毁骨立āi huǐ gǔ lì
成语解释: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成语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例 句: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哀毁骨立,极尽半子之谊。(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悲喜交集bēi xǐ jiāo jí
成语解释: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成语出处:《晋书·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奉瞻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例 句:悲喜交集的父亲紧紧抱住了久别的儿子。
触目恸心chù mù tòng xīn
成语解释: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成语出处:南朝·梁武帝《追赠张弘籍诏》:“朕少离苦辛,情地弥切,虽宅相克成,辂车靡赠,兴言永往,触目恸心。”
剖肝泣血pōu gān qì xuè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悲伤。
成语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昼夜长吟,剖肝泣血。”
泣下沾襟qǐ xià zhān jīn
成语解释: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成语出处:《尸子》卷下:“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
例 句:昔季流子向风而鼓琴,听之者泣下沾襟。(三国魏·阮籍《乐论》)
悼心失图dào xīn shī tú
成语解释:悼:悲伤;图:谋划。因悲痛而失去了主张。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七年》:“嘉惠未至,唯襄公之辱临我丧,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
丧明之痛sàng míng zhī tòng
成语解释: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例 句:同寅当中,一人传十,十人传百,已经有许多人知道他遭了“丧明之痛”。(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七回)
司马青衫sī mǎ qīng shān
成语解释: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成语出处: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例 句:我岂学做重婚王允愚?岂湿着司马青衫泪?(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十九出)
狐死兔泣hú sǐ tù qì
成语解释: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成语出处:《宋史·李全传》:“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
芝焚蕙叹zhī fén huì tàn
成语解释:芝、蕙:同为香草名;焚:烧。芝草被焚,蕙草伤叹。比喻因同类遭到不幸而悲伤。
成语出处:晋·陆机《叹逝赋》:“信松茂而柏悦,嗟芝焚而蕙叹。”
例 句: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芝焚蕙叹,请丞相自思之。(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
乐极生悲lè jí shēng bēi
成语解释: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成语出处:《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例 句:谁知乐极生悲,一朝触犯了朝廷,阖门待勘,未知生死。(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
美人迟暮měi rén chí mù
成语解释: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怆地呼天chuàng dì hū tiān
成语解释: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卷:“又延两日,夫妻相继而亡,二子呛地呼天,号啕痛哭。”
凄入肝脾qī rù gān pí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悲伤。
成语出处:三国魏·繁休伯《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摧心剖肝cuī xīn pōu gān
成语解释:摧:折。剖:划开。心肝断裂剖开。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
成语出处:晋·潘岳《为任子咸妻作孤女泽兰哀辞》:“耳存遗响,目想余颜,寝度伏枕,摧心剖肝。”
穷途之哭qióng tú zhī kū
成语解释:本意是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也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
成语出处:《晋书·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唐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热泪盈眶rè lèi yíng kuàng
成语解释: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例 句: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邹韬奋《我的母亲》)
人琴俱亡rén qín jù wáng
成语解释: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成语出处:《晋书·王徽之传》:“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风木含悲fēng mù hán bēi
成语解释: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例 句:先父公弼,作宦黄州,因而流寓岐亭,不幸风木含悲,年来独与妻房柳氏,谐其伉俪。(明·汪廷讷《狮吼记·叙别》)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成语解释: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成语出处:《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呼天抢地hū tiān qiāng dì
成语解释: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肖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例 句:老板奶奶见媳妇已死,呼天抢地,哭个不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
痛入骨髓tòng rù gǔ suǐ
成语解释: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例 句:宋襄公志欲求伯,被楚人捉弄一场,反受大辱,怨恨之情,痛入骨髓,但恨力不能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四回)
兔死狐悲tù sǐ hú bēi
成语解释: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成语出处:《宋史·李全传》:“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芝焚蕙叹。”
例 句: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明·田艺蘅《玉笑零音》)
物伤其类wù shāng qí lèi
成语解释: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狐兔之悲hú tù zhī bēi
成语解释: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成语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黯然销魂àn rán xiāo hún
成语解释: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成语出处: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例 句:“无言独上西楼”,深闺的空寥,弥漫在漠漠的冥色里,离情别绪,黯然销魂!(郭枫《且饮一杯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