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善贬恶bāo shàn biǎn è
成语解释: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成语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君子为小人所胜抑者,不过禄位耳。惟有三四寸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
不偏不倚bù piān bù yǐ
成语解释: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成语出处:宋·朱熹《中庸章句》题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例 句:只要办理得人,不偏不倚,合乎中庸,一以国粹为归宿,那是决无流弊的。(鲁迅《彷徨·高老夫子》)
偏听偏信piān tīng piāng xìn
成语解释:偏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例 句:他总是乐于听取大家的意见,从不偏听偏信。
逶迤退食wēi yí tuì shí
成语解释:从容谦退,公正廉洁。
成语出处:《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大中至正dà zhōng zhì zhèng
成语解释:极为公正,不偏不倚。
成语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城,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谠言直声dǎng yán zhí shēng
成语解释: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元稹)由校书郎拜左拾遗,不数月,谠言直声动于朝廷。”
法不徇情fǎ bù xùn qíng
成语解释: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直深戒。”
铁面无私tiě miàn wú sī
成语解释: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我想必得你去做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成语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成语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例 句: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虚堂悬镜xū táng xuán jìng
成语解释:旧时比喻地方官廉明公正。
成语出处:《宋史·陈良翰传》:“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
以直报怨yǐ zhí bào yuàn
成语解释: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例 句:这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
冷面寒铁lěng miàn hán tiě
成语解释:比喻公正廉洁,不怕权贵的官员。
成语出处:《明史·周新传》:“敢言词多所弹颏,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直道而行zhí dào ér xíng
成语解释:比喻办事公正。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置水之情zhì shuǐ zhī qíng
成语解释: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成语出处:《后汉书·庞参传》:“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
法不阿贵fǎ bù ē guì
成语解释: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成语出处:《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例 句:做到法不阿贵可能会遇到种种习惯势力的阻挠,因此,我们一定执法守法,坚决顶住歪风邪气的侵袭。
秦镜高悬qín jìng gāo xuán
成语解释:秦镜: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心的邪正;悬: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赏罚分明shǎng fá fēn míng
成语解释: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汉书·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
守正不阿shǒu zhèng bù ē
成语解释:正:公正;阿:偏袒。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成语出处:《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
肺石风清fèi shí fēng qīng
成语解释: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成语出处:《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铁面御史tiě miàn yù shǐ
成语解释: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
成语出处:《宋史·赵抃传》:“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
高悬秦镜gāo xuán qín jìng
成语解释: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成语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咸阳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是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无偏无党wú piān wú dǎng
成语解释:偏:不公正;党:偏私。形容处事公正,没有偏向。
成语出处:《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例 句:无偏无党,无反无侧,以会天下于有极而已。(宋·陈亮《廷对》)
公正无私gōng zhèng wú sī
成语解释: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成语出处:《淮南子·修务训》:“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荀子·赋》:“公正无私,见谓从横。”
一碗水端平yī wǎn shuǐ duān píng
成语解释:比喻处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畸轻畸重jī qīng jī zhòng
成语解释:有时偏轻,有时偏重。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
例 句:于行政立法两方权力,畸轻畸重,未剂于平,致滋口实。(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四回)
以紫乱朱yǐ zǐ luàn zhū
成语解释: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因缘为市yīn yuán wéi shì
成语解释:旧指官吏借不公正的判决,收受贿赂。
成语出处:《后汉书桓谭冯衍传》:“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奸吏得因缘为市。”
湛湛青天zhàn zhàn qīng tīan
成语解释:湛湛:厚重的样子。比喻正义和公正。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圣灵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例 句:湛湛青天作证,他是个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的英雄,不是叛徒。
廉明公正lián míng gōng zhèng
成语解释: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成语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一卷:“以尔廉平公正,命长郡治。”
例 句:那安老爷……真真廉明公正,不想被河台大人参了一本,谁人不说冤枉。(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
持平之论chí píng zhī lùn
成语解释: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成语出处:《汉书·杜延年传》:“延年论议持平。”
例 句:此乃做书人持平之论;若是一概抹杀,便不成为恕道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
明镜高悬míng jìng gāo xuán
成语解释: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
例 句:只除非天见怜,奈天天又远,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
不徇私情bù xún sī qíng
成语解释:徇:曲从。不曲从私人交情。指为人公正,秉公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