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兵之计jiāo bīng zhī jì
成语解释: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孟达暗暗发书,申报玄德,说‘黄忠连输数阵,现今退在关上。’玄德慌问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黯然失色àn rán shī sè
成语解释: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然,失色貌”
例 句: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和它比较起来,都黯然失色。(秦牧《艺海拾贝·〈最后的晚餐〉》)
慷慨赴义kāng kǎi fù yì
成语解释: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赴义:为正义而死。指大义凛然地为正义献身。
成语出处:明·朱鼎《玉镜台记·王敦反》:“大丈夫当慷慨赴义,何用悲为!”
例 句:材伏哭叩头,举火,烈妇死,三十余人从死,其慷慨赴义如此。(清·王猷定《梁烈妇传》)
垂头丧气chuí tóu sà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例 句:李德才一口回绝说情的事,运涛垂头丧气走出来。(梁斌《红旗谱》十三)
戒骄戒躁jiè jiāo jiè zào
成语解释: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
例 句: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哀感中年āi gǎn zhōng nián
成语解释: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
例 句:神丹浪说解还童,哀感中年遇谢公。(清·丘逢甲《东北感春诗》)
耳红面赤ěr hóng miàn chì
成语解释: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例 句: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一回)
慷慨陈词kāng kǎi chén cí
成语解释:慷慨:情绪激动,充满正气;陈:陈述;词:言词。指意气激昂地陈述自己的见解。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元丰之末,附丽匪人,自为定策,至造诈以诬首相,则畴昔从容问学,慷慨陈义,而诸君子之所深与者也。”
例 句:元末群盗纵横,时事不堪言矣。诗家慷慨陈词,多衰飒无余地。(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激昂慷慨jī áng kāng kǎi
成语解释: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成语出处: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唐·柳宗元《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黯然伤神àn rán shāng shén
成语解释: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成语出处: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例 句:篝灯询母,如秋蝶黯然伤神。(清·淮阳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
群情鼎沸qún qíng dǐng fèi
成语解释:形容群众的情绪异常激动,平静不下来。
不能自已bù néng zì yǐ
成语解释: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成语出处:唐·卢照邻《寄裴舍人书》:“慨然而咏‘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今不如昔jīn bù rú xī
成语解释:昔:往昔,过去。现在不如过去。多用于表示对世事的不满情绪。
成语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温录·冷斋不读书》:“作诗曰:‘老色日上面,欢悰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
咬牙切齿yǎo yá qiè chǐ
成语解释: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成语出处: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例 句:只见水军头领早把张清解来。众多兄弟都被他打伤,咬牙切齿,尽要来杀张清。(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回)
怨气冲天yuàn qì chōng tiān
成语解释:形容怨恨情绪极大。
扼腕长叹è wàn cháng tàn
成语解释: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的神态。
成语出处:《晋书·刘琨传》:“臣所以泣血宵吟,扼腕长叹者也。”
干柴烈火gān chái liè huǒ
成语解释:形容男女之间强烈情欲要求,多用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也形容情绪高涨。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这烈火干柴怎得瞒。”
例 句: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如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得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慷慨激昂kāng kǎi jī áng
成语解释: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成语出处: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唐·柳宗元《上权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例 句:在东京聚首时,一谈到国事上来,总要谈得慷慨激昂,而且有点口角流沫。(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慷慨激扬kāng kǎi jī yáng
成语解释:激扬:振奋昂扬。精神振奋,意气昂扬。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成语出处:《周书·韦孝宽传》:“孝宽慷慨激扬,略无顾意,士卒莫不激励,人有死难之心。”
口沸目赤kǒu fèi mù chì
成语解释: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成语出处:《韩诗外传》卷九:“言人之非,目 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
牢骚满腹láo sāo mǎn fù
成语解释:一肚子委曲、不满的情绪。
离情别绪lí qíng bié xù
成语解释: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梁州令》:“离情别恨多少,条条结向垂杨缕。”
解疑释惑jiě yí shì huò
成语解释:解:解释。释:消除。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
成语出处:汉·孔融《荐祢衡表》:“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
热火朝天rè huǒ cháo tiān
成语解释: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例 句:但这几天热火朝天的参军运动,也冲击着他们的身心。(冯德英《迎春花》第九章)
斗志昂扬dòu zhì áng yáng
成语解释:昂扬:情绪高涨。斗争的意志旺盛。
例 句:战士们听了英雄的报告,受到很大鼓舞,个个斗志昂扬。
推涛作浪tuī tāo zuò làng
成语解释:作:兴起。推动波涛,掀起浪头。比喻助长坏人坏事,煽动情绪,制造事端。
掀风鼓浪xiān fēng gǔ làng
成语解释: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兴风作浪xīng fēng zuò làng
成语解释:兴、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
例 句:头两天见姊夫同前任不对,他便于中兴风作浪,挑剔前任的帐房。(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
精神焕发jīng shén huàn fā
成语解释: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觉丹田火热,精神焕发。”
例 句:在故乡,我到处都可以看到那种久经战争锻炼的、在任何时候都是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勇往直前的人们。(峻青《故乡杂记》)
意气用事yì qì yòng shì
成语解释: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行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这是事势相逼,不得不尔。至今想来,究竟还是意气用事,并不曾报效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却也悔之无及。”
慨当以慷kǎi dāng yǐ kāng
成语解释: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当以”无实际意义。
成语出处:汉·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例 句:与知己别来十年,而此生遭际,慨当以慷,乃有出于契阔之外者。(清·侯方域《复倪玉纯书》)
坐立不安zuò lì bù ān
成语解释: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例 句:萧状元终日在此来往,吾等见了坐立不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慷慨悲歌kāng kǎi bēi gē
成语解释: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晋·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例 句:慷慨悲歌士,相传燕赵多。(清·黄遵宪《慷慨》诗)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成语解释: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成语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例 句:有光生长穷乡,谈虎色变,安能默然而已。(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