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来将挡,水来土掩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
成语解释: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大战邳彤》:“主公,便好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例 句:常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得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八回)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成语解释: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成语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双管齐下shuāng guǎn qí xià
成语解释:管:指笔。原指手握双笔同时作画。后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成语出处: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
例 句:如此双管齐下,就有可能克服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投降危险并争取时局的好转前途。(毛泽东《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
不悱不发bù fěi bù fā
成语解释: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bù fèn bù qǐ
成语解释: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兵行诡道bīng xíng guǐ dào
成语解释: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成语出处:《孙子·始计》:“兵者,诡道也。”
负薪救火fù xīn jiù huǒ
成语解释: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成语出处:《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史记·魏世家》:“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例 句: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不二法门bù èr fǎ mén
成语解释: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成语出处:《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例 句:历观战史,水战用火攻,是颠扑不破的不二法门。(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挖肉补疮wā ròu bǔ chuāng
成语解释: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成语出处:唐·聂夷中《咏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点金乏术diǎn jīn fá shù
成语解释:术:法术,方法。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比喻没有最好的方法筹集钱财,解决贫困。
成语出处:明·徐光启《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只今辽左用饷不赀,司农束手,臣又一一求多,实是点金无术。”
徇私舞弊xùn sī wǔ bì
成语解释:徇:曲从;舞:舞弄,耍花样。为了私人关系而用欺骗的方法做违法乱纪的事。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作弊,克减酒肉。”
例 句:这种徇私舞弊的事情,他绝不会干。
炼石补天liàn shí bǔ tiān
成语解释: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成语出处: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练五色石以补苍天。”
反其道而行之fǎn qí dào ér xíng zhī
成语解释:其:他的;道:方法,办法。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如法炮制rú fǎ páo zhì
成语解释:炮制:用烘、炒等针药材制成中药。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即如法炮制,果然把阵破了。”
例 句:两个茶房将第二箱抬到舱面上,他如法炮制,一箱书又变成了一箱半,还撕碎了几个厚纸包。(鲁迅《而已集·再谈香港》)
神圣工巧shén shèng gōng qiǎo
成语解释:中医对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的别称。
成语出处:《难经·神圣工巧》:“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改弦更张gǎi xián gēng zhāng
成语解释: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成语出处:《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例 句:不改弦更张,使吏有士君子之行,而欲民生蒙福,教化淳美,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七)
刀耕火种dāo gēng huǒ zhòng
成语解释: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成语出处:《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例 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刀耕火种的那种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已逐渐消失了。
田父献曝tián fǔ xiàn pù
成语解释:田父:老农;曝:晒。老农将晒太阳取暖的方法献给国君。常作向人献物或献计的谦词。
成语出处:《列子·杨朱篇》:“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緜纩狐狢。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登木求鱼déng mù qiú yú
成语解释: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宋·苏辙《次韵吴厚秀才见录》:“登木求鱼知我掘,循巢觅兔笑君疏。”
剜肉补疮wān ròu bǔ chuāng
成语解释:剜:用刀挖去。挖下身上的好肉来补伤口。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成语出处:唐·聂夷中《咏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围魏救赵wéi wèi jiù zhào
成语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成语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例 句:倘用围魏救赵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
无病自炙wú bìng zì jiǔ
成语解释:灸:灼,多指中医用艾叶等灼烧身体某一部分的医疗方法。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寻烦脑。
成语出处:《庄子·盗跖》:“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炙也。’”
解弦更张jiě xián gēng zhāng
成语解释: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成语出处:《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金针度人jīn zhēn dù rén
成语解释: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论诗》诗:“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例 句:用笔之活可作金针度人。(鲁迅《集外集拾遗·怀旧》)
独辟蹊径dú pì xī jìng
成语解释: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
成语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抹倒体裁,声调、气象、格力诸说,独辟蹊径。”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成语解释: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成语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例 句: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
正心诚意zhèng xīn chéng yì
成语解释: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明察暗访míng chá àn fǎng
成语解释:从明里细心察看,从暗里询问了解。指用各种方法朝廷调查研究。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我住在此处,徒占一席,于事无济,倒不如仍然到外面去,明察暗访。”
钻牛角尖zuān niú jiǎo jiān
成语解释: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指思想方法狭窄。
例 句:凡事都要留有余地,别死钻牛角尖。(老舍《神拳》第三幕)
巧取豪夺qiǎo qǔ háo duó
成语解释:巧取:软骗;豪夺:强抢。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成语出处:宋·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例 句:“巧取豪夺”这成语,不正好用韩非的名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来说明吗?(闻一多《关于儒、道、土匪》)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fāng yǐ lèi jù, wù yǐ qún fēn
成语解释:方:方术,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三折肱,为良医sān zhé gōng,wéi liáng yī
成语解释: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
成语出处:《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存心养性cún xīn yǎng xìng
成语解释: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例 句:释氏只令人到知天处休了,更无存心养性事天也。(《二程全书·外书十二》)
升山采珠shēng shān cǎi zhū
成语解释: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
成语出处:《后汉书·刘玄传》:“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试金石shì jīn shí
成语解释: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
成语解释: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例 句:一道题,往往有几种解法,但殊途同归,答案只能有一个。
画沙印泥huà shā yìn ní
成语解释:书法家比喻用笔的方法。
成语出处:唐·褚遂良《论书》:“用笔当如锥画沙,如沙印泥。”
淘沙得金táo shā dé jīn
成语解释: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比喻除去杂质,提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
成语出处:《关尹子》六七:“我之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矿沙之金。破矿得金,淘沙得金,扬灰终身,无得金也。”
回天乏术huí tiān fá shù
成语解释: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乏术:缺少方法。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例 句:后探得的耗,万箭攒心,脏腑欲裂。但木已成舟,回天乏术。(清·冯起凤《昔柳摭谈·秋风自悼》)
同归殊途tóng guī shū tú
成语解释: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成语出处:《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例 句:一道题,往往有几种解法,但同归殊途,答案只能有一个。
坚壁清野jiān bì qīng yiě
成语解释: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例 句:不许出战,只是坚壁清野,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一回)
歪打正着wāi dǎ zhèng zháo
成语解释:比喻方法本来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却凑巧和别人的想法符合。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
成语解释: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
例 句:见柴曰:“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
剜肉医疮wān ròu yī chuāng
成语解释: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成语出处:唐·聂夷中《咏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教亦多术jiào yì duō shù
成语解释:教:教诲;术:方法。教诲人有多种方法。
成语出处:《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wén wǔ zhī dào,yī zhāng yī chí
成语解释: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成语出处:《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例 句: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现在“弛”一下,同志们会清醒起来。(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结绳而治jié shéng ér zhì
成语解释: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例 句: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结绳而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
行之有效xíng zhī yǒu xiào
成语解释:之:代词,它,指办法、措施等;效:成效,效果。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例 句:整风是在我们历史上行之有效的办法。(毛泽东《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独出机杼dú chū jī zhù
成语解释:独:独特,特别;机杼:织布机和织布梭,引申为织布方法。比喻文章的命题和构思独特新颖,与众不同。
成语出处:《北史·祖莹传》:“作文须自出机杼,或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言语道断yán yǔ dào duàn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例 句:三月十八日段政府惨杀徒手请愿的市民和学生的事,本已言语道断,只使我们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鲁迅《华盖集续编·“死地”》)
一张一弛yī zhāng yī chí
成语解释: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成语出处:《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例 句:学习和工作应该有节奏,一张一弛,有劳有逸,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以火救火yǐ huǒ jiù huǒ
成语解释: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成语出处:《庄子·人世间》:“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以简驭繁yǐ jiǎn yù fán
成语解释:用简捷了当的方法来处理复杂纷繁的事物。
成语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江秉之传》:“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
以酒解酲yǐ jiǔ jiě chéng
成语解释:酲:喝醉了神志不清。用酒来解酒醉。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灵丹妙药líng dān miào yào
成语解释:非常灵验、能起死回生的奇药。比喻幻想中的某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
例 句:解决我们的问题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只能靠我们自己不懈地努力。
异途同归yì tú tóng guī
成语解释: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灵丹圣药líng dān shèng yào
成语解释:非常灵验、能起死回生的奇药。比喻幻想中的某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
治丝益棼zhì sī yì fén
成语解释:治:整理;益:越发;棼:纷乱。理丝不找头绪,结果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头,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例 句:以今日外交吃紧,若舍事实而争言法理,势必旷日持久,治丝益棼,陆沉之忧,悬于眉睫。(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九十九回)
纵横捭阖zòng héng bǎi hé
成语解释: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成语出处: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例 句:政客错实力以自雄,军人假名流以为重,纵横捭阖,各戴一尊。(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五回)
反治其身fǎn zhì qí shēn
成语解释: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墨守成规mò shǒu chéng guī
成语解释: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成语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例 句:墨守成规,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秦牧《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
出奇制胜chū qí zhì shèng
成语解释: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例 句:统率所部,出奇制胜,将法人所占越南各城,迅图恢复。(高阳《清宫外史》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