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如云guān gài rú yún
成语解释: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形容官吏到的很多。
成语出处: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打退堂鼓dǎ tuì táng gǔ
成语解释: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也。”
例 句:我们做事一定要有恒心,不可以一遇到困难时,就打退堂鼓。
对簿公堂duì bù gōng táng
成语解释: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成语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考绩幽明kǎo jì yōu míng
成语解释:考绩:考核官吏政绩;幽:昏暗;明:清白。指考核官吏政绩得失。
成语出处:《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迁客骚人qiān kè sāo rén
成语解释:迁客: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吏;骚人:诗人。贬黜流放的官吏,多愁善感的诗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走马上任zǒu mǎ shàng rèn
成语解释: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先以陈公走马赴任,乃树一魁妖,共翼佐之。”
例 句:你看他那种走马上任的神气,你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位全然不懂教育的外行乃至老腐败。(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汉官威仪hàn guān wēi yí
成语解释: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成语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例 句:惟兹梨园子弟,犹存汉官威仪。(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
豺狼之吻chái láng zhī wěn
成语解释:比喻残酷贪婪的官吏。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猫鼠同眠māo shǔ tóng mián
成语解释: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成语出处:《新唐书·五行志》:“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例 句:都是谗言佞言,一个个猫鼠同眠。(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第六出)
高悬秦镜gāo xuán qín jìng
成语解释: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成语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咸阳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是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鸣锣开道míng luó kāi dào
成语解释: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时而作一得意想,便仿佛坐在四人大轿里,鸣锣开道的去接印一般。”
官虎吏狼guān hǔ lì láng
成语解释: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如狼牧羊rú láng mù yáng
成语解释:如同狼放养羊一般。比喻官吏残酷地欺压人民。
成语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鸣锣喝道míng luó hè dào
成语解释: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时而作一得意想,便仿佛坐在四人大轿里,鸣锣开道的去接印一般。”
送故迎新sòng gù yíng xīn
成语解释: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也用于一般人事往来。
成语出处:《汉书·王嘉传》:“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例 句:你与我逞精神送故迎新。(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一折)
素丝羔羊sù sī gāo yáng
成语解释:指正直廉洁的官吏。
成语出处:《诗·周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陀,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贪官污吏tān guān wū lì
成语解释:贪赃枉法的官吏。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一应贪官污吏,准许先斩后闻。”
贪墨成风tān mò chéng fēng
成语解释:墨:不洁;贪墨:官吏受贿。官吏贪污受贿的风气盛行。形容吏治腐败。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
枉法徇私wǎng fǎ xùn sī
成语解释:指官吏违法乱纪,包庇坏人坏事。
文恬武嬉wén tián wǔ xī
成语解释:恬:安闲;嬉:玩乐。文官安闲自得,武官游荡玩乐。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吃喝玩乐,不关心国事。
成语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
例 句:今者文恬武嬉,宜若可为安静之计。(宋·陈亮《与章德茂侍郎》二)
无功受禄wú gōng shòu lù
成语解释:禄:旧时官吏的薪俸。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成语出处:《诗·魏风·伐檀序》:“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
例 句:依我看来,这银子虽非是你设心谋得来的,也不是你辛苦挣来的,只怕无功受禄,反受其殃。(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
下车作威xià chē zuò wēi
成语解释:原指封建时代官吏一到任,就显示威风,严办下属。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一点厉害。
成语出处:《汉书·序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下马威xià mǎ wēi
成语解释: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成语出处:《汉书·叙传》:“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例 句:取家法过来,待我赏他个下马威。(清·李渔《蜃中楼·抗姻》)
贤良方正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成语解释: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成语出处:《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例 句: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也有写着“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因缘为市yīn yuán wéi shì
成语解释:旧指官吏借不公正的判决,收受贿赂。
成语出处:《后汉书桓谭冯衍传》:“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奸吏得因缘为市。”
印累绶若yìn léi shòu ruò
成语解释:形容官吏身兼数职,声势显赫。
成语出处:《汉书·石显传》:“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绶若若邪!”
甑尘釜鱼zēng chén fǔ yú
成语解释:甑里积了灰尘,锅里生了蠹鱼。形容穷困断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成语出处:《后汉书·范冉传》:“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荚芜。”
例 句:若如古时范史云,曾官莱芜令,甘自受着甑尘釜鱼。(明·天然智叟《石头点·贪婪汉六院卖风流》)
置水之情zhì shuǐ zhī qíng
成语解释: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成语出处:《后汉书·庞参传》:“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
走马赴任zǒu mǎ fù rèn
成语解释: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先以陈公走马赴任,乃树一魁妖,共翼佐之。”
食毛践土shí máo jiàn tǔ
成语解释:毛:指地面所生之谷物;贱:踩。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例 句:食毛践土偏知感,地厚天高乱颂扬。(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
白龙鱼服bái lóng yú fú
成语解释: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昔日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汉·张衡《东京赋》:“白龙鱼服,见困豫且。”
例 句:相公白龙鱼服,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相公者,何以处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