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贤嫉能dù xián jí néng
成语解释:妒、嫉:因别人好而忌恨。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例 句:此人只怀妒贤嫉能之心,但恐众豪杰势力相压。(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九回)
褒善贬恶bāo shàn biǎn è
成语解释: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成语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君子为小人所胜抑者,不过禄位耳。惟有三四寸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
夫子自道fū zǐ zì dào
成语解释: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例 句:就在那一年所做的《湘累》,实际上就是“夫子自道”。(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惠而不费huì ér bù fèi
成语解释: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成语出处:《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例 句:谁知庄大老爷这笔款项情愿报效,只代子弟们求几个保举,更是惠而不费的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
嫉闲妒能jí xián dù néng
成语解释:嫉、妒:因别人好而忌恨。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口惠而实不至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
成语解释: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
成语出处:《礼记·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例 句:河间冯树柟,粗通笔札,落拓京师十余年,每遇机缘,辄无成就,干祈于人,率口惠而实不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
扬清激浊yáng qīng jī zhuó
成语解释: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清除坏人坏事,表彰、发扬好人好事。
成语出处:《尸子·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源清流洁yuán qīng liú jié
成语解释: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成语出处:《荀子·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例 句:源清流洁,本盛末荣。(汉·班固《泗水亭碑铭》)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
成语解释: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例 句:黄熙胤奉承地解释,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华而实《汉衣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