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1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一问到“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家训是什么”同学们就会傻眼了。每个家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好的家风、家训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小时候,我去爷爷家拜年,向爷爷道了声“新年快乐”,爷爷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红包,放在我手上,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孙女啊!你已经六岁了,明年就要上一年级了。我要告诉你两句话,第一句是要尊敬长辈。无论你将来走到哪里,看到长辈都要有礼貌,特别是父母将你带到了世上并养育了你,一定要报答他们,孝顺他们;第二句是要勤俭节约。“成由勤俭败由奢”,即使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也不能大肆浪费,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就是我对你的期望,也是我们的家风、家训,希望你时时刻刻的记住”。
小时候我懵懵懂懂的,不太理解意思,就没放在心上。现在,我才真正明白爷爷说话的含义。知道了“尊敬长辈,勤俭节约”是作为姚氏家族必须时时刻刻铭记于心的。因此,我开始了长久的实践。
当品尝完热气腾腾的佳肴,我便帮着妈妈将一个个碗、盘子清洗得干干净净。当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来临之时,我便会拿起拖把、扫帚将家里的角角落落打扫的一尘不染,把地拖得亮如明镜;在父母生病时,我会为他们端水送药,陪他们多说会儿话;当自己犯了错,父母批评教育时,耐心倾听;当父母为我呕心沥血时,道上一句“谢谢”;当父母疲劳时,为他们送上一杯浓茶,帮他们捶捶背;一句关心的话语,一张满意的试卷,一个会心的微笑,来慰藉父母关爱的心。
记得去年暑假,妈妈不知道怎么回事,上吐下泻,还头晕的厉害,吃了药也不见效,碰巧爸爸没在家,看着妈妈那憔悴的脸庞和痛苦的表情,我又着急又心疼。该怎么办呢?我使劲地回忆起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是怎么照顾我的,一幕幕温暖的画面涌上心头。我赶快给妈妈倒了杯热水,又拿了个热水袋帮妈妈暖暖肚子。然后打开电脑,查找了粥的做法,按步骤做了一碗粥。当我把粥盛好,小心翼翼地端到妈妈床边时,妈妈的眼角竟然流下了泪水。她说:“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粥,因为是我女儿亲手做的。”那一刻,我才明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真的太少太少,而我们能为父母做的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的谦虚好学,勤奋上进,健康成长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家里收入高低,我们都应该勤俭节约。长大的我吃饭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还常常剩饭。洗手时,一次就要浪费半盆水,洗完后水龙头还总是忘关,白白浪费了很多水。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勤俭自古为美誉,节约至今是佳称。如果大家都只知道浪费,不知道节俭,就败坏了我们的传统美德。相反,如果我们节约,勤俭持家,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快地富强起来,美德也会传承下去。以后不要再挑食、剩饭了,更要节约用水。”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俭节约”。
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坚定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因为我深深地明白了:传家风,承家训,才能家和谐,国安康。
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2
我有两位母亲:一位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一位是培育我有理想有信念的母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大屏幕上这张照片上的老人,是生养我的母亲,一位老党员、老支部书记。从小,她就常教育我们三句话:吃苦耐劳练技能,政策理论常学习,平凡岗位靓人生。母亲也用她的一生践行了这三句话。今天的党课就从我母亲的故事讲起。母亲出生于1947年。不到六岁,就失去了她的母亲。贫寒的家境,吃不饱,穿不暖,小学三年级就停学在家帮外公干农活、挣工分……青年时期,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那股不认输的倔劲,拜师学艺,做裁缝、开百货店,日子才稍微好一点。后来,母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中共党员。1967年1月从妇女主任干起,到村委主任,再到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47年!47年来,工作兢兢业业,多次被选为乡、区人大代表、党代表,多次荣获各级奖励,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我有两位母亲:一位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一位是培育我有理想有信念的母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大屏幕上这张照片上的老人,是生养我的母亲,一位老党员、老支部书记。从小,她就常教育我们三句话:吃苦耐劳练技能,政策理论常学习,平凡岗位靓人生。母亲也用她的一生践行了这三句话。今天的党课就从我母亲的故事讲起。母亲出生于1947年。不到六岁,就失去了她的母亲。贫寒的家境,吃不饱,穿不暖,小学三年级就停学在家帮外公干农活、挣工分……青年时期,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那股不认输的倔劲,拜师学艺,做裁缝、开百货店,日子才稍微好一点。后来,母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中共党员。1967年1月从妇女主任干起,到村委主任,再到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47年!47年来,工作兢兢业业,多次被选为乡、区人大代表、党代表,多次荣获各级奖励,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67岁离任,离任后的母亲,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仍然协助政府工作,帮乡亲们处理一些大小事务;仍然坚持读书看报、关注时政新闻。爸爸常开玩笑说:你妈就是一个爱管闲事儿的人。母亲说:“党员嘛,就要有党员的样子,要起带头作用,就得多了解国家大事,就要多帮助群众!” 还经常对我们兄妹三人说:人字就两笔,写好要一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感恩之心、一颗责任之心、一份坚定信念!我们小的时候,母亲的卧室挂了一块她亲手缝制的小红帕,帕子上别满了毛主席像章,弟弟不懂事,老是想摘下来玩,很多次都被母亲怒斥阻止了,她说:那是毛主席,是共产党的领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就不允许我们说任何调侃、诋毁党和国家形象的话。
2017年6月27日,母亲走了,静静的走了。我们按照母亲弥留时的遗愿,七月二日才送她上山。因为她说,她想过完她最后一个“七一”……那个“七一”我终生难忘。当时中河社区党支部所有在家的党员和部分群众自发组织,一同来到母亲的灵柩前,陪她度过了最后一个属于她的“七一”……我和爸爸在整理母亲遗物时,看到了一大箱笔记本、奖状、荣誉证书,翻开笔记,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记录着母亲平凡却又极不平凡的一生。看到这一页时,我整个人都惊呆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老百姓今天的幸福生活,永远跟党走!”我和爸爸都沉默了,爸爸语重心长的说:“这些不能毁,你拿去,保存好,传下去,这才是正真的传家宝!”是啊,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无法重来。母亲从来没忘记她入党时的初衷,她用她的行动诠释了纯粹党性和最美家风,用这些沉甸甸的笔记、证书给儿女们上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永远没有下课铃声的党课!
同志们,还记得在入党申请书上写下自己名字是哪一天吗?还记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时的热泪盈眶吗?扪心自问:我们的初心在哪儿?什么是初心?是焦裕禄“只待送我回兰考,鞠躬尽瘁治沙丘”的为民情怀?还是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发出的响亮号召,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作为党员干部,就要以执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时刻牢记入党时的铮铮誓言,脚踏实地的干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的价值,不断的锤炼纯粹党性。亲爱的母亲,伟大的党,请您们放心,您的女儿会坚定信念,传承优良家风,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践行、去兑现当初的承诺,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用自己的青春,为党旗添彩、增辉!
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3
家是温馨的港湾,她承载着心灵的归宿、家是社会的载体,她延续着文明的传递、家是生命的灯塔,她指引前行的方向、家是拼搏的依存,她给予澎湃的动力!谈及家庭,每个人都会有说不完的感想、道不尽的感慨……复杂情感的交织,是家庭与时代和社会的缩影,是家风与情感和文明的延伸。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我们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时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布票、粮票等凭票供应仍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幼时的我便常有奶奶照看。奶奶历经生活的坎坷,早已养成了勤俭持家的良习。常听奶奶讲,困难时期全凭爷爷一人每月七十多元的工资供养全家七口人的生活,除此之外,还要定期给村里的公公婆婆捎去生活费用,五个孩子的衣服、鞋子都由自己亲自手缝制,常常是老大穿过的衣服老二接着穿。所以,当时就流传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从我懂事时起,就记得奶奶起早贪黑的忙、勤俭节约的过,从未见过倒掉吃剩的饭菜,孩子们的碗底也不允许留下一粒米。长大后,还常常听叔叔讲起过年时听着街上的鞭炮声而催促奶奶快些缝制未完工的棉裤等着下地的情景,
所以也不难理解当时有着“鸡蛋碰糕”的现实。在身教、言教的双重引导下,我也渐渐养成了踏实朴素、勤俭持家的良习。至今,没有在外用餐的习惯、不吃零食、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除特殊情况外从不打的。这种习惯也常常潜移默化到我的工作中,常从节支降耗的角度考虑问题。习惯坐班车送报表,双面使用复印纸、通过自学自己动手处理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出现的问题。
谦和诚信是长辈们对我从小的教导,也是我们全家待人接物、工作生活的起码标准,更是我们中华民族高尚人格魅力的具体展现。谦既谦虚谨慎、和既和睦相处、诚信既一诺千金。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从不忘记长辈们从小对我的教导:“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话虽朴实,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工作以来无论在什么单位,无论在什么岗位,我都竭尽全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友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待人接物中我学会了宽容、奉献、担当、感恩、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懂得了虚心接受来自家庭、社会、师长、同事、领导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循循善诱的教诲。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常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因为我深知在知识不断更新、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才能勇立潮头、出类拔萃。我把《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为座右铭,学习用国学经典对照和激励自我、教育孩子,懂得谦和诚信与生命等同的价值。
自强乐观,是我从长辈们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又一优点,虽他们从未以言语的方式告诫,但我还是能够耳闻目染。多年前,爷爷生病住院,不经意间我抚摸到爷爷的膝盖下方异常粗大,我只知道爷爷有腿疼的毛病,可从找到过问题的症结。那天我恍然大悟,曾听爷爷说过,他老人家退休前一直在运销站工作。五十年代时运销站装火车全部是人力装卸,每人肩头扛着一筐一筐的煤在斜搭在车皮与地面的木板上上下穿梭直至装满车皮,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从不间断,爷爷的两个肩膀上有着与常人不同的两个高高的肉垫,是由于长期受力所至,可我却从未想过由于膝盖关节长期吃力,所导致的关节严重变形。
爷爷总在晚辈们的嘘寒问暖时轻描淡写的说腿有点疼,平日乐观豁达的他却从未说起他所经历的艰难,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第一代同煤人开荒拓土,战天斗地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同煤精神;让我明白了生活不会一帆风顺,要学会在逆境中成长,吃苦耐劳,乐观对待生活,有自强不息、勇于担当、勇于探索、孜孜不倦的精神,对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有条件要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要有高尔基笔下海燕搏击风浪的斗士精神。
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4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家风建设纳入党的纪律规矩,以党纪制度的刚性约束,要求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深学之、细照之、笃行之。党员干部应该着重从以下方面培育传承良好家风。
以身作则,做好遵纪守法的表率。“各级领导干部要教育亲属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在一次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国家主席再次指出“正家风”对于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重要性。领导干部在家庭乃至家族中往往都是核心人物,其一言一行都是家风的旗帜。所以,家风好不好,领导干部正己身是关键。领导干部只有以身作则,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做到慎权、慎微、慎言、慎行,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党洁从政、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其言行才能对家庭成员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要言传身教,引导家庭成员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帮助家庭成员树立倡党助党意识。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做到家里和家外一个样、台上和台下一个样,八小时外和八小时内一个样,始终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
从严治家,把好家庭观和亲情关。“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领导干部对家庭有爱也是无可厚非。但要清醒地认识到“严是爱,松是害”。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因此,作为党员干部个人,一定要树立"齐家"意识,净化"家风",摒弃"宠妻、纵子(女)、厚戚"的思想和行为,做到对配偶相亲相敬而不宠不娇,对子女关心疼爱而不娇不纵,对亲朋好友守正善待而不丧失原则。要在生活上严格要求家人立家规、树家风,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真正肩负起从严管家、从严治家的责任,形成守德、守纪、守法的家庭风气,切不可把党和人民给予的地位和权力,当做自己和家庭成员谋取私利的手段。
监督有力,以良好家风促党风政风。建设良好家风,除了领导干部自身的自觉,同时也要有外部的约束和监督机制。纪检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加大惩戒问责力度,对铺张浪费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维护制度的刚性约束力。首先,密切联系群众,从具体问题抓起。再隐蔽的手法、再隐蔽的渠道,都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也难逃群众的眼睛。纪检部门应更加注重与群众互动,通过多种方式与群众交流,听取民意。其次,及时提醒,防微杜渐。对一些行事铺张浪费、热衷于搞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党员干部,纪检部门要及时“红红脸”“出出汗”“扯袖子”“咬耳朵”,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诫勉的诫勉,防止小问题造成大影响。对确实构成违纪、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党员干部,该调整岗位的调整岗位,该免职的免职,该处分的处分,以严肃问责倒逼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最后,纪检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打铁必须自身硬。纪检的党员干部同志应站位更高、标准更严、行动更自觉,先联系职责把自己摆进去,率先垂范,深入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确保以扎实的作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让好家风、好作风、好党风的阳光雨露,沐浴润泽党员干部修身立业之心志,涵养追求卓越的坚定信念。
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5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或者社会都要一定的规则,这个规则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个准则。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人们用这个准则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保障社会的安定。家规就是家风,可家风是什么呢?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尊老爱幼、孝老爱亲、勤俭节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R22;R22;良好的家风家规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
我的父母都是乡下人,父亲75岁,母亲74岁,他们没有上过一天学,虽然他们不善言辞,但是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优良传统,如勤俭持家、孝老爱亲、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等。其中与人为善是我感受最深刻的。在我印象中,我的大伯母是那么尖酸刻薄,我们没有看过她的一次笑脸,没有听过她一句温暖的话,更不要谈关爱了。对于我们来说,她完全就是陌生的。爷爷的晚年几乎是在我家度过的,吃喝拉撒她从不过问,死后却哭得比谁都悲痛欲绝,不了解的人还以为她有多孝顺呢?殊不知这些只不过是做戏罢了。虽然我不信什么善有善报,但是事情却就偏这么邪门,晚年的大伯母居然瘫痪。在外人看来,这是罪有应得,可是母亲表现的大度却让我由衷佩服,在堂哥一家没有时间照顾大伯母时,母亲经常给她送饭,这让年幼的我们十分不解,不过当我为人父母时我明白了。母亲是在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要与人为善,对他人要有包容之心。
母亲和邻里的关系十分融洽。正因为如此,每天晚上我们家屋子里总是坐满人,邻居喜欢来我家喝茶,聊天,感觉他们和邻里有说不完的话。对待那些子女放弃不管的老人,母亲对他们更是格外照顾。虽然母亲年纪大,可总是心系他人。20XX年腊月二十八那天,我回到母亲那里帮忙做豆腐。一个70岁左右的邻居来串门,这是一个无人照管的老人,儿女与他已是形同陌路,他已经独自一人生活6年了。在他脸上写满了孤独无助。母亲留他在家中吃饭后,还送了一些豆腐给他过年,出门时还反复叮嘱。我把这一幕看在眼里,鼻子不禁一酸,父母独自在乡下,本身就需要子女关爱,可是他们却十分体贴我们,从不抱怨。他们在尽量照顾好自己的同时,还不忘乐于助人。向他们这样的农村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现在的我已是一个17岁孩子的母亲,我始终牢记父母教给我的优良家风,并且把这些也传承给我的孩子。孩子的表现让我十分欣慰。在他的身上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时刻展现。记得小学三年级的一天他在外面玩耍,回家来对我说:妈妈,我把今天的零用钱送给奶奶了。接着他告诉了我真相,原来他在路上玩耍,看到奶奶步行去姑姑家,他就把零用钱送给奶奶做车费了。我听了后给予他高度赞扬,并且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现在的他和身边的朋友相处也十分和谐,我想这就是我们的家风对他的影响吧!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家风是每家每户的座右铭。有了它,小家才能够和谐;有了它,由千千万万小家汇集的大家才能够安定;有了它,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够自立,才能让自己做得更好,走得更远!铭记优良家风,传承优良家风,我们的人生的步伐才能够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