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习近平用典》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三篇)

读书笔记 |

时间:

2023-12-17

|

推荐访问

【www.stokuaidi.com--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赖记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习近平用典》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习近平用典》读书笔记1

参加工作以后,由于工作的繁忙,更是因为自己的疏懒,读的工作之外的书就比较少了。最近响应学校的号召,我认真拜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习近平用典》等几本书,收获很多,尤其对《习近平用典》爱不释手,因此择要摘记,加深记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

“习书记多次倡导,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对经典名句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展现了高超的思想能力和高度的文化自信。用典过程,其实就是在打造一张张中华文化的金质名片,向世界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这正是“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生动范本。”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合常理:舟行水上,遇险不倾,平流却覆。其实,诗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险要之处,人们往往能够思想集中,小心谨慎,事故反而不易发生;平流无险的地方,却容易放松警惕,麻痹大意,因此常常‘舟覆人亡’。这正如《吕氏春秋?慎小》所言:‘人之情,不于山而于垤。’人不会被高山绊倒,却往往会被小土堆绊倒。

这首诗体现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示:在一帆风顺时,更要小心谨慎,切不可自满疏忽,否则会乐极生悲。一千多年前的《泾溪》明镜,至今仍光可照人。遗憾的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历史上多少人闯过了惊涛骇浪,却在风平浪静处倾覆,‘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这两段话都说明了为政者自身行为端正的重要性。在《论语·颜渊》中,鲁国大夫季康子向孔子问政,孔子回答:‘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认为‘政’就是端正的意思。你自己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对于什么是政治,孔子用一个‘正’字概括。

关于“正”,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有如下观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认为,为政者如果自身的行为端正,无须下命令,百姓也会按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服从。身正民行,上感下化,才能施不言之教,对百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不可以生事,从小的方面说,是‘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朝令夕改;从大的方面说,是‘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保持制度的稳定。而不可畏事,则是说,不能因为一些人对我们发展道路的非议和质疑,就缩手缩脚,甚至按照他们的想法改变我们的观点。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在根本的问题上,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认准了,就要理直气壮、态度鲜明,从我们自己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我们自己的结论,然后照我们自己的判断行事。在发展道路、政治制度等根本问题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勤天下无难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什么是实干?首先就是脚踏实地的劳动。中国多年来的发展,印证着习近平同志引用的这句话: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传奇’、13亿人民生改善的‘中国故事’,哪个领域没有劳动者奉献的身影?飞天梦、奥运梦、世博梦、登月梦,哪次梦圆没有劳动者拼搏的汗水?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当今中国,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命题,任务更加繁重,挑战更加巨大。越是这样,越需要依靠劳动这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唯有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最澎湃的激情、最持久的动力,把发展推向新境界、让梦想抵达新高度。”

《习近平用典》中的智言慧语太多,在此只能摘录一点点,我最想做而又能做的就是把这本书放在身边,存入手机,但有时间,反复研读,将心得体会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习近平用典》读书笔记2

  近日,《百家讲坛》播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起热议,节目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构成,各个环节丝丝入扣,形式多样,能够很好地带动观众兴趣,同时还能将总书记用典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观看节日几期以来,深有感悟,在“平语近人、实实在在”中既能学习中华古典文化,又能了解一些执政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则需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有“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意识,有“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行动。

  节目对《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这首诗的解读中我仿佛也能体会到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郑板桥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金石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州县官的感情。习总书记亦是如此,1974年,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修建了当时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后来又陆续地修建了42个沼气池。为当地老百姓的照明做饭排忧解难,解决了大问题。而这只是习近平同志为当地老百姓办的许多实事其中之一。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两句浅显易懂的话,出自于管仲的《管子·牧民》,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天下从来不是一家一姓永久拥有的,而是"有德者居之"。判断政权是否"有德"的标准,即在于人民是否安居乐业。焦裕禄则是用生命来进行诠释,在1990年,习总书记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写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方面讴歌了焦裕禄的公仆情怀,另一方面也是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就是我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人民观、价值观。

  节目中讲到的十八洞村“精准扶贫”,也让我回忆起前不久看的《十八洞村》这部电影,它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为大背景,讲述了这个湘西大山里的小村子,在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与贫困斗争的故事。2013年11月,也是在这个村里,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同时要求十八洞村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经验。电影中谈到十八洞村通过三年的时间,回答了总书记的一个“精准扶贫”。以前很多的扶贫,只不过是实现了外力的作用,他们内生的动力没有激发出来。让老百姓通过“精准扶贫”凝聚人心、统一思想、激发内生动力,这才是我们扶贫的最佳的一个效果。“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历史上有名的“一钱太守”刘宠的一钱,殚精竭虑,为百姓造福;呕心沥血,堵住了恶吏搜刮民财;富可敌国,可值家财万贯。

  在十九大报告中,“人民”这个概念出现了203次。困难群众是习总书记始终的牵挂,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习总书记执着的坚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每一个人民公仆的奋斗目标。《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期谈到的“人民”让我受益匪浅,这不仅仅是长了知识,更是添了觉悟。

《习近平用典》读书笔记3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五集以“孝”为主线,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引用唐代诗人孟郊的那首著名的《游子吟》展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短短几句话、几行字不仅向我们传递了横亘千年的儒家“孝文化”,也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还对我们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转化中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我县正处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孝”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要深刻认识孝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优秀传统文化是哺育中华民族成长壮大的乳汁,是中华民族历经劫难、生生不息的根基,我们要进一步在传承和弘扬孝文化上凝聚最大共识,清醒认识到孝文化建设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融合家庭、提升个人道德水平的必然需要,是惠及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是建设文明新化的必要条件,是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根基血脉和力量之源。

  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孝文化导向。我们应当牢牢抓住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重要契机,探索开展孝道文化活动的新路子、新思路,在常抓和抓常上下功夫,为建设文明新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要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百善孝为先的良好家风,在学校和社区积极开展各类孝文化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把孝道文化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入,不断巩固和夯实孝文化的社会基础,在全社会培育并真正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是要大力营造尊老爱老的浓厚氛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渗透在人民群众血液和灵魂中的因子,它深植于历史和人民,潜移默化地推动和巩固着社会价值和道德伦理的维续,为我们建设文明新化提供丰厚的土壤和养分。宣传部门要大力宣扬社会生活中涌现出的尊老爱老道德模范,积极推荐参与“中国好人”评选,通过持续不断地发掘、宣传、学习这些充满时代感的先进典型,不断激发和凝聚强大的社会正能量,让讲孝道、行孝道、传孝道蔚然成风。

延伸阅读
《儒林外史》是清代现实主义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该书共五十六回,成书于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儒林外史读书笔记(合集7篇),欢迎品鉴!
2025-04-23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 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笔记三国演义(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
2025-04-23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100字精选七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5-04-23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林海雪原读书笔记【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5-04-23
笔记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ǐjì,意思是用笔所做的记录。笔记体著作起源于唐代,在宋代最繁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范文(精选八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5-04-23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读书笔记800字【九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5-04-21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首次出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5-04-21
专著,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zhuānzhù,指的是针对某一专门研究题材的,是著作的别称。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概读书笔记500字左右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5-04-16
读书,犹如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从古老的经史子集到现代的各类学术著作,每一本书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人类可以汲取先人的思想精华,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在历史书籍里,能目睹王朝的兴衰更迭,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幻;于文学作品中。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党的自我革新读书笔记汇编5篇,仅供参
2025-04-16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水浒传的读书笔记【5篇】,欢迎品鉴!
2025-04-16
  • 推荐访问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stokuaidi.com/www/caches/caches_template/default_lx/content/show.php on line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