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观后感100字左右篇1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摄制的重大革命题材电影《遵义会议》在全国3658个院线影院同步上映。于10月10日在海珠大地院线正式开始拍片。
作为首部全面展示遵义会议的电影,目前已经有多家单位预定观影,预计观众有400余人,刚上映就引起强烈反响,掀起观影热潮。
电影以艺术的形式,重点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革命历史故事,包括"苏区大撤退""湘江之战""遵义曙光""飞跃大渡河""陕北会师"等五大部分历史史实,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全貌,
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表现出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生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
这部红色题材的电影充满了人性之美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电影《遵义会议》旨在激励更多人了解、重温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优秀教材;是"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成功典范。
艺术家们精彩的表演,专业的创作和拍摄,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佳片,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实现重大突破和创新,学习历史从而了解那段峥嵘岁月,珍惜今天的生活。"
遵义会议观后感100字左右篇2
根据县委宣传部的要求,2016年10月12日晚上19时,我校组织党员教师到习水县五星街“爱唯影视城”3号厅观看遵义会议历史片。党员教师积极参与,为我们的党员教师上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遵义会议真正恢复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辉煌历史,有效地发扬了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和遵义会议的精神。影片主题鲜明,视野开阔,制作精良。为了增强党员干部的爱国情怀,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在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遵义会议上,我们的革命烈士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承担责任;面对敌人的追逐和拦截,面对困难和障碍,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的老师。
电影结束后,老师们说:作为一名受过多年党教育的共产党员,我们首先树立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利益、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中,努力学习,努力学习,尽职尽责,勇于创新,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成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无私工作,坚决与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和错误思想作斗争,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遵义会议观后感100字左右篇3
据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部影片由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飞跃大渡口、陕北会师五部分组成。其中,在飞跃大渡口场景中,17名勇士在渡河时,有两名勇士掉入了河中。之后画面切入毛泽东再次回到大渡口,突然有两只雄鹰从河中飞过,这是对红军战士的浪漫主义写照,渲染了他们可歌可泣的'精神。
当天上午,《遵义会议》电影的编剧、总导演刘星,总制片/主演于紫菲,主演佟瑞欣、张京生、姚中华、马晓伟、赵滨、江婷亮相发布会现场,与大家分享电影的幕后故事。
既然讲述遵义会议,毛泽东在这次会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这位伟人的正确方针,保存了红军的力量,进而影响整个革命的历史进程。“这些年,我一直都有参与革命战争的影片拍摄,我觉得他真是一位非常有才识、胆量、魄力的伟人。我希望这次的演绎能够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当年的那一段历史,让它完美地呈现给观众,呈现给遵义的市民。”佟瑞欣说。
刘星告诉记者,这类革命题材的影片拍摄因条件艰苦,在产量上日益减少,几乎都是十年磨一剑。“我从1997年开始创作这个剧本,不过因资金、人员等原因搁置了,但我从没放弃过。”刘星说,在影片中,他们既要追求革命现实主义,忠于历史,带着敬畏之心去拍摄,也要讲究电影的艺术魅力,增加它的可视性,让更多的年轻人喜爱它。
据悉,这部影片于今年5月初开机,已拍摄完毕。9月1日,影片主创人员还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再次举行新闻发布会,影片定于9月9日(毛泽东逝世的日子)正式上映。
遵义会议观后感100字左右篇4
作为一部有血有肉的战争史诗巨制,《遵义会议》不只强调场面恢弘与视觉的冲击,还刻画了红军战士在动荡岁月甘洒热血、英勇无畏的光辉形象。被捕的陈树湘从担架上起身,一手扶着树干,一手把自己腹部伤口的肠子硬生生扯了出来!血洒疆场,那种场面的震惊、震憾,只有亲临影院,才能体会之深!
与以往故事片不同,《遵义会议》用详实的镜头描写了毛泽东被排挤、被冷落时的无奈和痛苦。红军战士失去了指挥,就如同失去了灵魂。在与敌人一次次的奋战中,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湘江。战士们怒目圆睁,仿佛在问苍天:“为什么会这样?!”
当红军后卫部队竭力抵抗之际,不懂军事的中革军委成员博古一筹莫展,共产国际代表李德也束手无策,只会不断骂人。几十架敌机轮番投弹,江面上的浮桥不时被炸断,江上漂浮着红军战士的尸体;还没被炸断的桥面上,拥挤着扛着机器设备的红军队伍,不时有人跌入江中,四周阻击阵地上枪炮声不绝于耳……
令人悲痛的是,长征开始时多达8.6万人的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后锐减至3万,数万人血洒湘江。
然而,奉行教条主义的李德、博古等领导人都不予理睬,令红军一再错失良机。
尽管遭受重大损失,但红军还是突破了包围圈,达成战役目的。更重要的是,经过湘江一战,博古、李德等人的“瞎指挥”彻底失去了红军上下的信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赢得了人心。
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恢复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一轮初升的太阳卷涌起璀璨的彩霞,映照着起伏的山峦,预示着工农红军将迎来希望的曙光!画外音响起了毛泽东气势如虹的诗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无边的战火和坚苦的环境,漫天的飞沙和密集的枪林弹雨,战争的残酷无情令我深深震动。
影片的结尾出现了2015年广场大阅兵的画面,这样,就更有力地夯实了电影的主题。我们既要让前辈在回顾自己热血青春的同时,又要让后辈读懂历史、铭记历史,找回那份最真的感动。
遵义会议这段历史,是我们共和国不能忘记的里程碑。希望通过这部影片来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铭记革命志士的光荣与坚韧,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
从陕北黄土高坡走向北京天安门广场,这就是初心不改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