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中山纪念堂观后感【三篇】

观后感 |

时间:

2023-08-08

|

推荐访问

【www.stokuaidi.com--观后感】

纪念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jìniàn,意思形容对人或物的一种留恋怀念的情绪。也作记念。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中山纪念堂观后感【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中山纪念堂观后感

  xx年x月x日,我回到了我的家乡—广州,我带着一份激动的心情用心灵去贴近先烈们伟大的灵魂,感受心灵的洗涤与革命的精神。

  走进陵园我们先后参观了白求恩大夫陵墓和、柯棣华大夫陵墓烈士纪念碑、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革命文物厅、“白求恩纪念馆”和“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亭、烈士纪念亭等。

  看到先烈当时奋战的壁画和简介,仿佛还还能看到他们英勇奋战的身影,看到你们坚信革命成功的眼神,听到你们嘹亮的口号与号角。心中不禁热情澎湃。

  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白求恩,他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逝世。这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了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同样中国的人民也为了他建造出来了一座规模比较大的纪念馆,进到纪念馆里面后迎面是一个走光的世界地图!左手边就是白求恩纪念堂了,走到纪念馆里面后看到很多他的很多资料,还有他生前的一些事迹,还有他生前使用过的工具,让我看到了他生前是在什么样的艰苦的情况下对中国人进行医治,太伟大了,他受到中国人民无比的崇敬。

  还看到了很多伟人的纪念像,比如先烈马本斋,他和他母亲做出的事迹真让我们佩服!它所带领的军队被称为“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马本斋自幼聪颖,读过私塾,粗通文墨,少年时代随父亲到东北,投身奉军(东北军)。1924年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到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军阀的统治,毅然弃官还乡务农。他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战士。

  在这个烈士陵园里面,烈士多的数不胜数,每个烈士的事迹都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光荣,从这里我知道了,烈士陵园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知道烈士的伟大,烈士的光荣,让我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的珍惜,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将来作贡献,让国家在世界上立于强国之林,不再受别人的欺负。当一次次的纸醉金迷之后,有何曾感恩过给我们铸造如此优越环境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让我们永远铭记给我们优越生活的人,让我们永远感恩那一个个为了这片土地,洒下热血的先烈们!

  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给中华民族精神渲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自强、自信、自尊、自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审计事业美好的明天,储备学识,储备能量,抓住机遇,笑迎挑战,用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风采去为祖国描绘更加光彩夺目的蓝图。

  参观广州烈士陵园心得体会篇二

   2009年11月22日,经党校党课培训班的要求,我们参加一个“纪念先辈,红色实践”的活动。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所有人带着沉重,严肃的心情坐车从学校出发,经过半个小时到达了活动目的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陵区建筑庄严肃穆,绿化以苍松翠柏和红花为基调;园区则是典型的岭南园林风格,以清新淡雅的绿化配置和园林造景为特色。陵区规模宏大,气魄雄伟。

  大门为中国传统式阙门,两边是白石阙门座,壁中镶有大理石刻,周恩来题写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八个金黄色大字赫然显目。穿过典雅端庄的朱漆金端大铁栅门,陵墓大道两旁苍松翠柏如肃立的卫士,二十个花坛中红花竞先吐艳,象征革命烈士的鲜血洒在大地上。

  走过一段距离,呈现在眼前的是直冲云霄的广州起义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建于1987年,高达45米。三座大山上握枪的手握枪杆直冲云霄的造型象征着“枪杆子里出政权”,大手遒劲如山,枪杆子直指苍穹。碑体上刻有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金字闪闪发光。纪念碑四周表现广州起义战斗过程的浮雕栩栩如生,仿佛将人们拉回到当年那惊心动魄,枪林弹雨的黑暗黎明的前夜。

  1927年12月11日凌晨,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苏兆征、聂荣臻、徐向前等同志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势力十分强大,敌我力量悬殊,经三天三夜浴血奋战,起义不幸失败,起义中有570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广州起义的率先枪响,是我们党领导武装革命的一大强音。是创建人民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连接在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造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看到先烈们出生入死的画面,我们倍感今天幸福生活之来之不易,更感到肩上责任之重大。碑体前生长着一块方形的菊花带,黄菊花像极了因激动而怒放的心灵,它们被献给敬爱的长眠于此的烈士们。碑前还摆放着数个花圈,我们在花圈前瞻仰沉默后,向烈士致以最为沉重的敬礼。一双双眼睛深情地在瞻仰着……

  瞻仰完纪念碑中的烈士后,移步到一个巨大高耸的圆墓——广州公社烈士墓。公墓像个巨大的圆形金字塔。花岗石的墓墙和栏杆,墓墙环绕着陵墓,其间柱顶有40只石狮守灵,魏为壮观,朱德同志在墓墙正面题字“广州公社烈士之墓”,墓墙东面刻有广州起义经过的碑铭。

  看到如此庄严的陵墓后,我深深感受到那些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是多么的高大!他们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迫害和屠杀,不怕危险,不贪生怕死。虽然他们牺牲了,但他们是好样的,无比光荣神圣的。他们为了广州的和平与自由而战死,他们是我们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这些英雄烈士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人生中仅有的一次生命。如果没有他们,或许就不会有我们今天这样太平幸福的生活。这次起义虽败犹荣,它引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那以后,鼓舞着中国革命号角向全国吹响。

  历史风云变幻,瞬息万变。在松杉包围的一个鸟语轻鸣的角落,我们发现在古朴端庄的四烈士墓的背面是广州起义领导者之一的叶剑英元帅的纪念碑。纪念碑用天然花岗石雕琢而成,上面有叶剑英同志的半身浮雕像,碑前的红褐色卧碑上刻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撰写的碑文。遥想当年,叶元帅血气方刚,不畏强暴,英勇斗争。挥迄方遒,带领人民无畏地争取正义战争胜利。如今,“昔人已乘鹤西去,此地空留黄鹤楼”,悲乎哀哉!安息吧,历史不会忘记你们。值此春夏之际,借袅袅青烟,寄去我们的思念与决心。

  离开叶剑英元帅陵墓,迈着沉重的脚步,我们走进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与英雄广场,近距离切身心了解广东革命的历史过程与事迹。

  陵园东部开辟有人工湖,湖光潋滟,绿树垂荫,曲径延绵,鸟语花香,绿荫芳草和碧水间座落着各具特色的纪念亭:建有为纪念广州起义中牺牲的朝鲜和苏联烈士而建造的“中苏人民血谊亭”和“中朝人民血谊亭”两座,还有血祭轩辕亭。血祭轩辕亭,位于湖心,飞阁流丹,黄琉璃瓦面、花樑、红柱,是为纪念“刑场上的婚礼”中的周文雍、陈铁军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而建造。上有董必武,朱德,叶剑英等同志的题词。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历史。我们不会忘记那一个个英勇牺牲的热血生命,那一群群不曾远去的背影。他们泽被当代,启明后人。无论是在风雨如晦,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是在气壮山河,奋发图强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还是在波澜壮阔,开拓创还新的改革开放大潮中,都有无数先烈前仆后继,无畏牺牲,即使是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英烈碧血的余温。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要乘先烈之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带头人,才能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

第2篇: 中山纪念堂观后感

  读了《少年孙中山》,我感到他们的生活真的很艰苦,每天就用几块红薯来糊口。一家人拥挤在一间破烂的小屋子。孙中山的爸爸孙达成靠租种别人的两亩半田来生活,孙中山和爸爸在旁边种了一些黄豆,等到收获的时候,竟被地主夺走了。孙中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因无力反抗只好攥紧了小小的'拳头。

  有一次,孙中山的爸爸挑粪到田里,路过了一个姓杨的地主地方,正好姓杨的地主在散步,看见了他,硬说粪便是他家厕所里的,孙中山的爸爸和杨姓地主争吵,杨姓地主一气之下,把粪桶踢倒在地,捂着鼻子走开了,

  孙中山从小就愤恨这些地主,靠有钱来欺压百姓,真是惨无人道。

  孙中山又目睹了清朝官兵趁着下村办案,胡作非为,抢夺村民的财物,弄得民不聊生。

  孙中山为了把这些恶霸地主给推翻,在青年时代,试图用治病救人的方式服务国家,后来他以他的能力给地主强有力的还击。

  我总是感到我很快乐,觉得我们生活很富裕,因为我在学校学到许多知识,并且我和同学玩得也很开心。每天到家都有一桌子的好饭好菜等着我,每天我过得像神仙一样。我读了《少年孙中山》这本书,我还觉得我们不能忘了像孙中山这样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人士。

第3篇: 中山纪念堂观后感

  建园时间、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迫害和屠杀,1927年12月11日凌晨,在当时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以及叶挺、叶剑英、苏兆征、聂荣臻、徐向前领导下,发动了广州起义,崔镛健等150多名朝鲜人和苏联驻广州领事馆人员也参加了起义。由于敌强我弱,起义最终失败,在14日至19日的6天时间里,有57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为纪念革命先烈,1957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兴建了大型陵园,大门石壁上刻周总理题写的“广州公社起义烈士陵园”。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发动了广州起义,后失败,死难烈士多人,又有多人被反动派逮捕后英勇就义,都埋于此。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中山三路黄花岗,是1座规模宏大的园林式烈士陵园。

  烈士林园简介: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中山二路92号,是解放后为纪念1927年12月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面积达26万平方米,现有景点和游乐场所16处,集纪念、游览、科普于一园。被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1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特色:园区是典型的岭南特色园林景观,湖光潋滟,绿树垂荫,曲径延绵,鸟语花香,绿荫芳草和碧水间座落着各具特色的纪念亭:有为纪念举行“刑场上的婚礼”的周文雍、陈铁军烈士而建造的“血祭轩辕亭”,上有董必武同志题字;有为纪念广州起义中牺牲的朝鲜和苏联烈士而建造的“中苏人民血谊亭”和“中朝人民血谊亭”。1992年修建的花展馆占地1000平方米,馆内经常举办各类花事、盆景、摄影、美术作品展览,融艺术、科普、游览于一园;2003年落成的新景点“知趣园”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园林布置手法融合古典和现代、中国和西方造景特点,配有猜字壁和哈哈镜等,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生态教育和科普教育的场所。陵园还结合自身的特点,挖掘亮点,打造“四季飞花”品牌,提高公园的景观效果和文化内涵。在不同的季节引种个性各异的花卉,使园内从春季到冬季都有各具特色的鲜花开放,如冬季的玉堂春,春季的杜鹃和龙船花,夏季的荷花以及秋天的洋紫荆,将陵园装点得格外美丽,为蕴含历史沧桑和英雄故事的公园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活力。

  景点介绍:陵园分陵区和园区两部分。主要景点:“血祭轩辕亭”、“中朝人民血谊亭”、“中苏人民血谊亭”、“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叶剑英元帅纪念碑”、“广州公社烈士墓”等。

  陵园的主体主要有正门、广场、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形的陵墓等,构成陵墓部分。东面园林部分辟有人工湖,建有中朝、中苏

  2人民血谊亭,血祭轩辕亭镌刻有董必武、朱德、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咏。(1)广州公社烈士墓:

  广州公社烈士墓位于陵园最高点,为传统圆丘形,采用大型土堆传统形式设计。墓冢直径43米,高6.2米,封土上铺青草。这种铁线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象征着烈士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革命精神。墓冢四周是一圈围墙,为花岗石砌成。墙体中镶嵌着40多根白云石栏杆,每根栏杆均镇坐着一只仰天欢笑的石狮子。墓冢正面一块特大的青石板上镌刻着朱德题书的“广州公社烈士之墓”八个大字,是陵墓的主碑。1987年在墓冢东面的墙上镌刻上《广州起义碑记》。每当晨光初露,陵墓被灿烂的曙光笼罩,流光溢彩,瑰丽非常,是著名的“羊城新八景”之一“红陵旭日”。(2)血祭轩辕亭:

  学祭轩辕亭座落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红花岗上,位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东湖中央,又称湖心亭。始建于1957年,为纪念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的周文雍、陈铁军烈士而建,钢筋水泥结构,建于水泥台基座上,亭平面呈八角形,面阔4.74米,短边长为2.02米。黄琉璃瓦重檐攒尖顶,绿色陶脊和脊兽,上檐瓦面为四角攒尖,下檐瓦面为八角。水磨石米柱及地面,周围设石栏干。四面设台阶,两旁设抱鼓石。南面檐下悬木匾额一块,上书董必武题的“血祭轩辕”四字。相关链接:周文雍,生于1905年8月,广东开平人,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赤卫队总指挥,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陈铁军,

  3生于1904年3月,广东佛山人,曾任中共广东区委妇女委员。

  1927年10月,周文雍和陈铁军受党的派遣,假扮夫妻,参与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香港回到广州,重建党的地下机关。在共同的战斗中,他们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1928年1月27日,由于叛徒的告密,两人同时被捕,敌人的严刑拷打和以高官利诱都不屈服。1928年2月6日,敌人将它们杀害在红花岗上。临刑前,陈铁军当众宣布:“我们要结婚了,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3)中朝人民血谊亭:

  中朝人民血谊亭位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东面,与中苏人民血谊亭相对。建于1964年,坐南朝北。建筑平面呈“凹”字形,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黄色琉璃瓦,钢筋混凝土结构。主亭面阔三间12.85米,进深三间13.06米,高二层,四角攒尖顶。上悬“中朝人民血谊亭”匾额。两侧各有总长为33.7米的曲尺型长廊,两廊各连接面阔6米,进深5.5米的卷棚歇山顶副亭,平面呈方形。中国传统形式的建筑基座,带有朝鲜民族风格的屋脊和檐口装饰为金达莱花和木棉花结合的图案。亭前是水池,小桥横跨其中。亭中心矗立着高大的花岗岩石纪念碑,碑座高0.96米、碑身高4.3米、阔2.6米,上嵌红棉图案。纪念碑正面刻“中朝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万古长青”,落款为“叶剑英”,题于“1964年十月一日”。背面镌刻着著名书法家吴子复书写的碑文,对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朝鲜青年的事迹作了简明的

  4介绍。

  早在之前的抗美援朝中朝两国就已结下深厚的友谊。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议》,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涌现了许多英雄事迹,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毛岸英等。(4)广州起义领导人雕像广场:

  叶挺: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今天属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永世流芳。

  叶剑英: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曾通电反蒋,随即奔赴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同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发动南昌起义做了重要工作。随后又与张太雷、叶挺等领导了广州起义,任起义队伍副总指挥。叶剑英是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他为广州起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杨殷:1892年8月生,广东中山人。1910年考入广州圣心书院读书。1911年肄业,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7年起在广州任孙中山军政府卫队副官,兼大元帅府参军处参谋。1922年秋加入

  5中国共产党。1926年起,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区委监察委员会书记。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省革命军事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负责总指挥部参谋团的工作,并在一线指挥战斗,曾率领敢死队攻下了当时敌人重要据点广州市公安局。广州起义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张太雷任政府代主席,杨殷任政府肃反人民委员。张太雷:1898年6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原名曾让,字泰来,学名张复,自号长铗,投身革命后又名椿年,春木,后改名太雷,寓意震醒痴顽,打击强暴之意。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张太雷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张太雷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1927年12月12日,他在广州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岁年轻的生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陈郁:1901年11月11日生于广东省宝安县南头陈屋村。幼名陈旭贵,当工人时改名陈郁。1930年到上海后化名李文,在苏联被下放工厂劳动时俄文名“彼得”。1950年任燃料工业部部长时兼任中国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院长。后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1923年被选为香港海员工会“亚洲皇后”号支部负责人。1924年任香港中华海员工业

  6联合总会干事。1925年任香港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副主席,兼任太平洋航线分部主席。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张太雷主持改组广东省委,陈郁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与张太雷、杨殷等人策划组织广州起义,陈郁负责组织以罢工纠察队、海员工人为骨干的工人赤卫队。12月11日,广州起义在张太雷、叶挺、叶剑英、陈郁等人领导下爆发,起义成功后,陈郁任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司法委员。恽代英:原籍江苏武进人,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31被杀害于南京,时年36岁。

  周文雍:乳名光宏,开平县百合下洞凤凰里人。1905年8月生于一个贫穷塾师的家庭。周文雍是广州工人运动优秀领袖之一。曾任中共广东区委工委委员、广州工人纠察队总队长、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部长兼市委工委书记等职。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1月下旬,在广州工农兵代表会议上。周文雍被选为"起义政纲起草委员会"委员,协助省委书记张太雷草拟起义政纲和口号。并被任命为广州武装起义总指挥部行动委员会委员,兼任工人赤卫队总指挥。同年12月11

  7日凌晨3时30分,在张太雷、叶挺、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领导下,广州工人阶级和革命士兵举行震撼中外的武起义爆发了。通过流血战斗,"广州苏维埃政府"诞生了。周文雍任人民劳动委员和苏维埃政府的教育部长。在党内的领导职务是中共广东省委委员。

  彭湃: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广州起义后,他被选为广州工农民主政府的人民土地委员,留住海陆丰方面负责工作。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苏兆征:1885年11月11日(农历十月初五),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属珠海市)淇澳村东溪坊。1921年3月,苏兆征和林伟民等人倡导,在香港成立中华海员工会联合总会。1922年1月12日,在香港海员举行的大罢工中,苏兆征被选为罢工总办事处总务部主任和谈判代表之一,接着任代理海员工会会长。1925年春,苏兆征加入中国共产党。

延伸阅读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警示教育片不负十四亿观后感精选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5-10-09
《这就是中国》该节目创新性地采用“演讲+真人秀”的模式,从当下国内外老百姓关心的一个个热点、难点时政问题切入讨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观后感600字汇编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5-10-09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300字集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5-10-09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国基石观后感800字范文四篇,仅供参考
2025-10-09
《巨额来电》是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华夏电影、寰宇娱乐、太阳娱乐出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巨额来电观后感范文(精选六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5-10-09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军事博物馆观后感【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5-10-03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渭华起义观后感500字以上精选三篇,欢迎品鉴!
2025-10-03
《守护解放西》是由bilibili推出的警务纪实观察类真人秀,每季均10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守护解放西观后感精选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5-10-03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南昌起义观后感【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5-10-03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孩子观后感(合集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5-09-10
  • 推荐访问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stokuaidi.com/www/caches/caches_template/default_lx/content/show.php on line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