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
读书笔记
>
文以贯道|《文以人重还是人以文重?》阅读答案
读书笔记
|
时间:
2021-05-24
|
推荐访问
文以楚山玉
【www.stokuaidi.com--读书笔记】
《文以人重还是人以文重?》阅读答案
文以人重还是人以文重?
罗志田
中国古人重立功甚于立言,两者兼具的读书人,或文以人重,或人以文重,却未必是自己的选择。
中国古人对历史人物的地位,有一评价次序,主张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最后立言。所以《史记》中列传的首篇是《伯夷传》,讲述伯夷和他的弟弟叔齐的故事。两人反对周武王以方伯的身份领兵攻打其君主商纣王,到周武王灭商而成为君主后,他们遂不食周粟而饿死。这样在事功上没有多少表现之人,仍可因其人格力量体现的意义而纳入历史记载,并领衔《史记》之列传,可知古代的历史意义,不尽取决于事功。历史记忆的重要,体现在《易经》所说的“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
不过,“德”既有跨越时空的通达一面,往往又是与时俱进、随地而异的。能历久不衰而长传的道德典范不多,因“立德”而青史留名的例子也很少。加以中国历代皇帝都想要作之君作之师,所以士人自然也多朝立功立言的方向努力。大体上,真能两者兼具的读书人,重立功仍胜于立言。
吴稚晖曾论历史人物说,“如以司马迁、司马光为譬,一是全靠一部《史记》,一是全不在乎什么《通鉴》不《通鉴》。又以苏轼、王安石为譬,一则有诗文集大见轻重,一则有同样的诗文集,丝毫在其人是非不加轻重”。简言之,司马迁和苏轼,更多是人以文重;而司马光和王安石,则其事功足以传世,其立言方面的卓绝,便不起决定作用。
吴氏一生历经求学、革命、为官、著书,立功亦复立言。观其于历史人物的见解,大致本乎立功、立言次序的古训,揭示出向以反传统自居的他,在安身立命处也深受传统浸润。复因其阅历丰富,老于江湖,故论事论人,眼光老辣,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与吴稚晖关系不错的胡适,少时不仅有意“立功”,且也有“立言”之意,留学时即拟在诗文上下功夫。而其安徽同乡梅光迪,则希望胡适像韩愈、欧阳修一样不“以文士自居”。梅先生甚至说,“文以人重。文信国、岳忠武诸公,文章皆非至者,而人特重其文”;若事功不足甚至“大节有亏”者,其当世文名虽盛,却难为后人所记忆。故希望胡适“抱定为学之旨,读尽有用之书,而通其意,将来学问经济,必有可观’。只要坚持“以文、岳二公为师,不必求以文传,而文自传”。
立功与立言之间那种略带竞争的紧张,虽近代新人物亦不能免。史家蒋廷黻出身教会学校,又是留学生,然“上进”之心不弱。北伐后他曾以清华教授身份晋见外交部长,在办公室外静候数小时,而其兴不衰(若是他的清华同事陈寅恪,必早已拂袖而去)。据毛子水说,蒋氏晚年时李济曾问他:“廷黻,照你看是创造历史给你精神上的快乐多,还是写历史给你精神上的快乐多?”蒋没直接回答,反问李济:“济之,现在到底是知道司马迁的人多,还是知道张骞的人多?”
司马迁和张骞的知名度,在不同的人中间是不同的。也不知道蒋氏心中究竟倾向于何人。或许他自己也是犹疑的,但他的选择是明确的——他不重快乐,而希望知道他的人多。从蒋氏的后半生看,他更多已弃司马迁而就张骞。不过,今日大家记得的蒋廷黻,恰是他或不看重的史作;而他曾向往的事功,则久已淡出我们的历史记忆。一个期望文以人重的人,最后仍不出人以文重之类,或许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吊诡?
1.下列关于文中“文”与“人”的关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既重立功又重立言的读书人,最终会以“文”还是“人”而被世人看重,往往不以他们的选择为转移。
B.在王安石身上,“人”足以传世,“文”也堪称卓绝,但他名留青史的原因中,“人”的作用远大于“文”的作用。
C.“人”和“文”表现出的略带竞争的紧张关系,不仅体现在古人身上,就是那些近代新人物也难以摆脱。
D.在作者看来,创造历史是为“人”,写历史是为“文”,前者所获得的精神上的快乐当然要比后者多一些。
2.下列能证明“真能两者兼具的读书人,重立功仍胜于立言”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伯夷和他的弟弟叔齐因其人格力量体现的意义而被纳入历史记载,并领衔《史记》之列传。
B.吴稚晖评论历史人物认为,司马迁靠一部《史记》,苏轼凭借诗文集而扬名立万,更多的是人以文重。
C.吴稚晖一生立功亦复立言,因其阅历丰富,老于江湖,故论事论人,眼光老辣,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D.史家蒋廷黻出身教会学校,又是留学生,然“上进”之心不弱;他的后半生更是弃司马迁而就张骞。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德”既有跨越时空的通达一面,往往又是与时俱进、随地而异的,因此能历久不衰而长传的道德典范不多。
B.最终的结果是“文以人重”还是“人以文重”往往取决于当事人“重立功”还是“重立言”的主观愿望,也受制于史学家的解读。
C.梅光迪认为,若事功不足甚至“大节有亏”者,其当世文名虽盛,却难为后人所记忆。他的观点很好地诠释了“文以人重”的观点。
D.蒋廷黻属于那种可以牺牲快乐、期望创造历史的人,与他的清华同事陈寅恪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
参考答案:更多文章请参考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1.D(作者对此并无定论。)
2.D(A项伯夷和叔齐的故事证明的是古人以“立德”为上。B吴稚晖所论及的司马迁、苏轼的例子并不能证明他们“重立功”。C这种表述与观点无关。)
3.B(“往往取决于当事人‘重立功’还是‘重立言’的主观愿望,也受制于史学家的解读”说法错误。)
本文来源:
https://www.stokuaidi.com/xindetihui/100766.html
上一篇:
你若读书风雅自来|阅读:读书风雅事何必硬上弓
下一篇: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阅读答案_《“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阅读答案
看过《文以贯道|《文以人重还是人以文重?》阅读答案》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师生民族团结一家亲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2023-12-03
考风考纪心得体会200字【4篇】
2023-12-03
党员家风家训心得体会100字【十一篇】
2023-12-03
为谁执法为谁服务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
2023-12-03
长征精神心得体会【六篇】
2023-12-03
团队执行力心得体会(通用5篇)
2023-12-03
党课实践心得体会(通用6篇)
2023-12-03
优化营商环境个人心得范文八篇
2023-12-03
参加“国培”学习心得体会【六篇】
2023-12-03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四篇
2023-12-02
警钟长鸣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2023-12-02
参观红色革命圣地心得体会【六篇】
2023-12-02
延伸阅读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合集7篇)
《儒林外史》是清代现实主义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该书共五十六回,成书于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儒林外史读书笔记(合集7篇),欢迎品鉴!
2025-04-23
读书笔记三国演义(通用7篇)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 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笔记三国演义(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
2025-04-23
读书笔记100字精选七篇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100字精选七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5-04-23
关于林海雪原读书笔记【三篇】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林海雪原读书笔记【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5-04-23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范文(精选八篇)
笔记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ǐjì,意思是用笔所做的记录。笔记体著作起源于唐代,在宋代最繁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范文(精选八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5-04-23
关于读书笔记800字【九篇】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读书笔记800字【九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5-04-21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篇】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首次出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5-04-21
毛概读书笔记500字左右三篇
专著,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zhuānzhù,指的是针对某一专门研究题材的,是著作的别称。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概读书笔记500字左右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5-04-16
论党的自我革新读书笔记汇编5篇
读书,犹如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从古老的经史子集到现代的各类学术著作,每一本书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人类可以汲取先人的思想精华,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在历史书籍里,能目睹王朝的兴衰更迭,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幻;于文学作品中。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党的自我革新读书笔记汇编5篇,仅供参
2025-04-16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5篇】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水浒传的读书笔记【5篇】,欢迎品鉴!
2025-04-16
读书笔记>>
图文推荐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合集7篇)
读书笔记三国演义(通用7篇)
读书笔记100字精选七篇
资讯推荐
师生民族团结一家亲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考风考纪心得体会200字【4篇】
党员家风家训心得体会100字【十一篇】
为谁执法为谁服务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
长征精神心得体会【六篇】
团队执行力心得体会(通用5篇)
推荐访问
Warning
: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stokuaidi.com/www/caches/caches_template/default_lx/content/show.php
on line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