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以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和研究具有随机特征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学科。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计量经济学论文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计量经济学论文篇1
摘要: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思政改革主要依赖于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组织和实践对课程思政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针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案例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案例中不同思政教育目标的融入问题以及案例思政的实现方式和具体实践问题。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案例;计量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3.075
0引言
课程思政是推进思政教育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改革需要针对不同课程内容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它的课程思政就需要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来进行。由于在讲授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理论方法时,必须结合特定的题目或者案例,所以,有目的地选择既能讲清楚课程的知识点,又能履行思政教育使命的案例就成为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中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进行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案例选择,还必须解决好以下一些问题。
1案例由谁选择
1.1教师选择为主
任课教師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不但承担着课程理论的讲授任务,更肩负着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进行思政教育的使命,而计量经济学课程几乎全部的内容都是基于案例来讲解的,思政要素的提炼也主要来源于这些案例,所以,教师理应对课程思政的案例负责,不但需要恰当地选择能够讲解课程理论和方法的案例,更要在理论和方法的讲解中融入一定思政教育目标。
1.2学生选择为辅
教师为主的案例选择并不是说学生完全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没有主动性的学习不能够实现预想的教学目标,只有学生也参与其中,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被动的教育才会变成主动地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划定某些特定的范围,让学生参与一部分案例的选择。这个特定的范围,可以结合案例的组织设计来考虑。只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他们是可以找到合适的案例的,而在寻找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思政教育的目标就会逐步实现。但由学生进行案例选择的前提一定是教师有预先设定的思政教育框架,学生的工作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完成的,学生不能不受约束地任意发挥。
2案例如何组织
2.1总体组织原则
计量经济学课程中所选择的每个案例是为课程特定的内容服务的,相对来说,各个案例之间缺少特定的联系,对案例的讲解和分析以能够解释概念和学习方法为前提,这就使得课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相对完整,而对案例所反映的问题缺乏重视。课程学习中学生不会思考案例内容本身的意义,只会关注依托于案例之上的课程知识点或者需要掌握的理论方法是否得到了清晰的呈现。课程思政改革,就需要若想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在不影响课程既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的前提下,让学生重视课程案例内容本身带来的思考。课程思政不需要也不应该改变课程既定的理论体系和教学重点,只是希望学生在完成课程知识学习的同时,在案例分析中得到教育和启发,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政案例的总体组织原则是不偏离课程原有的理论讲解体系,但在课程知识体系下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组织和设计。
2.2具体组织方式
在能够讲解清楚课程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方法理论的前提下,对思政案例的组织和选择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思政教育的目标设定主题,然后寻找相关案例;另一种是在根据不同章节内容讲解需要而选择案例时,有目的地选择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案例,然后将所有的案例的思政教育价值重新进行梳理,获得一个相对完善的课程思政案例教育体系。尽管两种方式最后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但显然后一种方式更容易实施,案例组织工作能够比较容易完成。
3案例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基于课程知识的思政元素的提炼,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案例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要素,将它们系统性的提炼和总结就能够很好地完成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以案例来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就能够得以实现。结合以往的案例教学经验,总结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可以考虑分层次、分目标地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的使命,具体地讲,可以从案例中提炼如下一些方面的思政要素,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1)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比如通过研究吸烟与肺癌发生的关系这样的案例,提醒学生健康生活的重要,鼓励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对身边事的关注与思考。比如通过研究学校食堂饭菜销售数量与影响因素分析的案例,通过研究大学生消费支出与生源地、家庭收入、是否得奖学金等因素关系的案例,学会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得到有信服力的结论。
(3)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认识。这样的案例非常多,比如居民消费支出变动的研究,地方教育支出与地区经济发展、地区人口数量、人均教育消费等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中国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与国内旅游人数、各类型人口人均消费、铁路里程数的关系研究,我国各行业投入产出关系的研究等。这些案例用真实的数据来分析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既能看到成绩,也能显示问题,对学生的教育和启示更有说服力。
(4)对我国经济政策效果的科学评价。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不断地有具体的政策被推出,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测量,政策作用是否明显等,都可以借助计量经济学中具体案例来分析。比如关注中国储蓄和收入以及相关政策的关系,就可以了解相关政策的效果。
(5)对专业知识和专业问题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本门课程选修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其中大量的案例与学生的专业学习领域相关联,比如我国进出口贸易问题、股票市场问题、劳动力就业问题等,都分别能与各自专业的学习相呼应,案例所揭示的变量间的关系能让学生对具体的专业知识有更切实的体会。而且,结合这部分内容可以将案例搜集的工作安排给学生,这也能培养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敏感性。 (6)对国外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经典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国外版本的居多,教材中的案例基本上都是国外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使用這样的教材进行教学,自然就能够对国外的经济发展概况获得一部分数据上的认知,也能够将这些结论与我国类似问题的研究结论相对比,清楚认识两者的差异。
(7)对科研精神的追寻。思政案例的选择除了需要考虑课程的知识点讲授所需之外,还可以考虑搜集一些故事类的案例进行讲解,以此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激励性,让学生对课程所属学科的发展多一些了解。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多次奖励成果都与计量经济学相关,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总结,指出这些成果的意义,同时教导学生要对未知问题具有严谨的探索精神,要对科学问题保持热情,要甘于寂寞,不怕困难和失败,要具有努力拼搏和不怕困难的精神,这也应该成为学生以后做任何事情的一种行为准则。同时,结合课程的学科特征,鼓励学生求真务实,要以事实和数据说话,遇到问题不要想当然。
4案例思政的方案如何实践
好的方案还需要好的实践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思政工作需要借助案例教学来完成,思政案例的设计和选择方案明确后,接下来就必须寻找到有效的实践方式和实践途径。课堂讲授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主要的实践方式,这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同时也需要学生层面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的讲解只有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才能体现为设定的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
4.1上机操作的实践
计量经济学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课程所有的理论知识都依赖与上机实践来完成,这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途径。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努力进行多种思考,这本身就是将思政教育工作融入了课程的理论方法的教学中,两者相辅相成。只要案例选择恰当,问题设计合理,学生的每一步工作除了包含对计量方法的实践之外,同时必然包含着对案例问题的理解、分析和思考。每一个案例的上机实践的完成都标志着学生对案例问题所蕴含的思政教育的接受,这种影响伴随着整个课程的全部教学工作。
4.2学生案例搜集和分析的实践
上机实践操作多数情况下是学生对教学选定案例的上机和分析实践,虽然也是以亲身的操作来领会教学内容和体会案例的思政教育含义,但还是缺少了自己对问题的独特寻找和发现的体验,而在教师的要求下自行搜集案例,设定研究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思考,这种案例思政的方式将更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理论方法的同时增强对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案例搜集和案例实践的方式相互配合,学生对案例的政教育意义体验将更为深刻。教师可以围绕前文设定的几种思政教育目标来布置任务,明确学生工作的方向,做好引导者的工作。
4.3案例讨论的实践
通常数量分析类课程以习题演练和上机操作为主要教学实践方式,定性理论讲解居多的课程讨论课安排较多,但计量经济学课程在课程思政改革时,讨论课必不可少。这些讨论基本上针对课堂上讲授的案例、课后布置的作业案例、学生自行搜集的案例进行。计量经济学的案例讨论,其设定的目的除了要增强学生对课程理论方法的掌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经济理论的认识以及由此衍生的思政教育内容的接受。具有数据支持的结论更能够让学生对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对案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的意义也更愿意主动接受。案例讨论可以安排专门的课时,也可以分散在方法讲授和作业讲评等各个环节,分散性的讨论和实践可能效果更好一些,因为它没有体现为刻意的说教,能够做到思政内容和教学内容的自然融合,学生接受于潜移默化之中。
参考文献
[1]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60-64.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3]冯梅,曹辉,李晓辉.以思政案例为载体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20,(15):37-39.
计量经济学论文篇2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常态化发展趋势对计量经济学以及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文章就多元方法框架下的计量经济学观进行相关概述,旨在分析计量经济学现存问题,对计量经济学进行更加专业严谨的界定,促进计量经济学稳定有序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多元方法框架;计量经济学;经济
1传统计量经济学观
1.1传统计量经济学概念
在早期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计量经济学被认为是经济理论与数学的结合体,主要肩负起解决经济问题、开展经验定量研究等职责[1]。相关研究人员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放在科学化经济学研究过程中,借助对数学方法的实验与数量论证,切实提升经济学研究过程中专项性与严谨性水平。
1.2传统计量经济学实质
传统计量经济学的实质为先验主义,主要是基于传统方法论基础,强调严明经济理论真实性的重要性。因此计量经济模型多被用在经济理论参数值估算过程中。由于当时的计量经济学承担起将经济学理论科学化的重要职责,因此作为一类独立于数学与经济学的学科被发展至今。
1.3传统计量经济学存在的问题
其一,传统计量经济学中的先验主义倾向与逻辑实证主义存在矛盾,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经济学理论的经验内容被剥夺,导致经济理论的证实工作存在诸多难题;其二,传统计量经济学过于注重经验证实,极易受到后期操作主义的影响,导致计量經济学目标与经济学理论的证实目标背道而驰;其三,传统计量经济学内部缺乏系统的真理验证流程,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实用主义与经济学理论的融合上,导致计量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实效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
1.4传统计量经济学分析
基于逻辑实证主义下的传统计量经济学以多元方法论为基础,其在实际应用与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缺失经由计量经济学家效仿以及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更加显著。计量经济学著名的方法论争论,也是由传统计量经济学基础中的多元化与互相矛盾引发。传统计量经济学理论最为明显的短处就是对理论的验证较为薄弱,在针对相同经济现象进行理论探讨的过程中,无法从竞争理论中找出最佳论调,使得传统计量经济学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2证伪计量经济学
2.1证伪计量经济学概念
科学哲学的不断演化使得经济学理论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传统计量经济学已然无法概括计量经济学在经济领域研究过程中的全部内容,促使证伪计量经济学出现[2]。在证伪计量经济学中,计量经济的重要作用是度量经济学,通过统计与数学研究方式,对经济学数据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以便能够为经济学理论增添更多丰富内容。
2.2证伪计量经济学实质
在证伪计量经济学中,计量经济模型主要利用检验理论假说构建,对经济理论内假定进行真实性判别,以便利用证伪形式对经济理论学进行检验。证伪计量经济学对当时的经济与数学领域影响深远,大量经济学家对证伪计量经济学进行了激烈的探讨。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证伪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需利用数理统计的方式对经济理论假设进行判定;还有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证伪计量经济学更加侧重于树立统计与统计工具,可为经济理论提供重要经验基础。
2.3证伪计量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证伪计量经济学在实施过程中的弊端不可忽视。一方面,证伪计量经济学并不具备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程序,无法对经济学理论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另一方面,证伪计量经济学的诊断性经验模型较为武断,其指导目标与经济学理论规定存在一定差距。由此可见,证伪计量经济学追随者所指出的证伪计量经济学缺陷具有一定研究价值,但依然无法将证伪计量经济学作为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应用。
同时,伪证主义计量经济方法论自身还具有哲学内部一致的问题。伪证主义方法论本身在哲学领域也颇具争议,争论主题多集中在伪证主义的验证、观测可错性与理论依赖分析等方面。伪证主义是用来证明与伪证逻辑不对称的基础。此种不对称可在逻辑基本法则中表现出来,如伪证主义中的逻辑推断基本为拒取式。但仍有部分学者赞成知识的可错性,因为伪证主义计量经济学理论也可适用于观测报告。虽然伪证主义追随者认为指出证实主义的缺陷内容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作为计量经济学的基础,伪证主义并不具备有效方法论的条件。伪证主义在解释自然科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因此将其作为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未免有些不当。
3工具计量经济学
3.1工具计量经济学概念
证伪计量经济学的界定矛盾使其无法承担起计量经济学方法论基础的重任,因此部分人将研究重点放置在工具主义上,诞生了工具计量经济学。工具计量经济学主要就是对经济学理论进行更加精准的预测,使其成为经济理论样本外的重要评定标准。主张工具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人士认为工具计量经济学可从根本上体现出样本外预测工作的重要性。借助对经济理论其他数据以及变量的解释,使得计量经济学模型成为预测经济学理论的有力工具。
3.2工具计量经济学分析
相较于传统主义与证伪主义计量经济学而言,工具主义计量经济学在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发挥出了极大作用,但仍不可成为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方法论。具体来说,工具经济学与其自身的科学体系存在较大差距,难以体现出经济学理论学说的现实性。过于重视对经济学理论的预测,只会使经济学面临更大危机。
出于某些政治分析等目的,计量经济学中的工具主义似乎有些合理。但从宏观角度分析,工具主义依然无法作为计量经济学的重要基础。工具主义方法论最大的弊端,就是其与现有科学体系并不相融,科学的活动可理解性需要现实主义的加入。科学的本质是对事物以及世界上发生事件进行解释,因此现实正义更加可以证明科学的重要地位。工具主义方法论的批判者认为,将预测能力作为理论判定依据最为无效。虽然此种极端观点的支持者人数较少,但这也从侧面证实了仅将关注重点放置在预测上并不能够实现科学目标。同时,工具主义在应用科学中的理论与差距有所混淆,认为理论无法通过工具进行识别。理论与工具在逻辑结构与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其理论的广泛性、适用性更强,但无法借助工具进行精准性的识别;工具为特定的理论条件,仅适用于特定的理论中。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快速发展,理论的一般性与工具的专门性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理论可扩展到新领域与未知现实世界的探讨过程中,而工具尽可以在被设计的范围之内进行运行。由此可见,工具主义下计量经济学将会一定程度地损害计量经济学自身的科学性,滞后计量经济学发展进度。 4因果计量经济学
在因果计量经济学中主要提出计量经济学需从计量经济学概率因果观、计量经济学结构因果观、计量经济学格兰杰因果观构成。因果计量经济学并不完全依赖统计意义与统计工作,而是需要基于更加充分的经济理论学说。但由于依靠单一的因果主义无法阐明清楚计量经济学方法论,仍需相关工作人员利用多元方法论框架,对不同主义的计量经济学相互融合。针对因果科学计量经济学观念,计量学的重要任务主要体现在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面。统计相关衡量的区分作为计量经济学的重要基础与核心问题,其在计量经济学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也研究得出以下三种方法论。
第一,计量经济学的概率因果观。因果关系的概率方式可被解释为因果关系的概率理论,但由于概率理论的方式与概率及分布函数之间从未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原始经济数据之间的正态分布较少,很多经济学家质疑经济行为是否能夠将其设定为任何标准下的概率分布模型。
第二,计量经济学的结构因果观。结构因果仅为,经济理论直接决定着的经济结构的存在,利用概率方式度量此种已经存在的方程体系内因果关联。经济结构具有复杂性与宏观性特征,因此其经济结构生成的数据应该借助概率工具进行度量。
第三,计量经济学格兰杰因果观。在计量经济学概率因果与结构因果理论演变后期,又出现了一种新形式因果观——计量经济学格兰杰因果观。格兰杰因果观的可操作性更强,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但由于格兰杰因果观更加趋向于两个时间序列的变量递增可预测性定义,无法真正意义上的证明因果定义。
5多元方法论框架下的计量经济学界定
从计量经济学方法论基础分析,计量经济学方法论具有多元性,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逻辑实证主义、伪证主义、工具主义与因果主义等各项方法论,任何方法论的单一组合都无法对计量经济学进行统一诠释与合理界定,同时也不可以将其作为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框架进行引导,支撑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因此从一定角度分析,计量经济学的界定必然是在多元方法论框架中进行,以研究科学化经济为目的,应用经济理论中的统计、数学方式验证并解决经济问题,使其成为多重学科以及多元化方法的重要基础。
为从根本上理解多元方法论框架下的计量经济学内涵和性质,需对计量经济学学科的性质进行根本分析,更好地明确计量经济学确立期间的各项法则以及实践作用。计量经济学作为科学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手段,其科学标准、发展历程以及经济学依据均可体现出其自身学科的科学性。但计量经济学学科的科学性不可能是绝对的,其科学性会相对体现在计量经济学与现实关系上,首先,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决定了其与现实之间的内在关联,计量经济学并不是探询覆盖法则的学科,在封闭系统构建过程中,也会受到社会科学经济体系的影响,由此可见,计量经济学是对现实的理想化研究。其次,计量经济学可以对经济学现实进行拟真,并非对现实的精准描述。再次,计量经济学的统计基础使其无法成为经济学的经验证据,得出非精准性估计结果。最后,计量经济学决定了其自身的非精准性与非确定性,使其对于经济现实而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换言之,计量经济学中的经验实证研究方式,其语言表述因其方法论仅限于统计、概率等模型表达手段,无法完全适用于经济学规范的研究过程中,也难以代替自然语言。计量经济学作为一种经验实证语言与方式,其模型方法受到方法论等方面的约束,使其在结构分析、理论验证与发现预测等功能上,均需不断完善及优化。
6结论
总而言之,计量经济学具有可靠性强、精准度高等特征。与其他经济性学科相比,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起步稍晚,实际积累经验不足,自身实用价值尚处于有待提升阶段。
参考文献:
[1]刘芳,董奋义.P值法及其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应用(1)[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
[2]刘艳.一部深度反思计量经济学科之作——《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评介[J].财经问题研究,2016(10):129.
计量经济学论文篇3
摘要:[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内外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对比分析,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差距所在,并且根据研究热点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推测国内外今后的研究方向。[方法/过程]本文选取CNKI和WebofScience作为数据来源,对国内外计量经济学学科2008-2017年的文献通过可视化软件CiteSpeace从年代分布、关键词、期刊、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国内外的研究热度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准,在研究涉及的领域广度和深度方面,国内略落后于国外,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和解决各类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可能会是今后研究的新热点。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发展趋势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9.02.004
〔中图分类号〕F0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9)02-0026-12
计量经济学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学科,它对描述经济现象有实用性强、精确性高与时效性佳等优点,因此在经济学研究的运用中占主流优势。
国外首先将计量经济学用于微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理论出现后,在宏观经济方面的应用发展很快,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更加促进了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同时,作为一门用于分析各种现象的学科,结果的可信度尤为重要,例如ImbensGW等就计量经济学如何更好地设计研究,提升方案评估的准确度进行了研究[1];而在国内,计量经济学的开发与应用比较晚。近30年我国才比较广泛地应用计量经济学。朱成全等[2]、苏畅[3]就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问题探究;洪永淼和李子奈[4-7]等就计量经济学的功能和局限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探讨计量经济学在国内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计量经济学的文献收集统计,对当前的研究热点及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数据来源与方法
国外文献数据以WebofScience为来源,以“标题=Econometrics”为检索条件,检索范围为2008-2017年,检索时间为2018年1月16日,检索到相关文献共400篇。
国内文献数据以CNKI为来源,以“标题=计量经济学”为检索条件,检索范围同为2008-2017年,检索时间为2018年1月17日,检索到相关文献共646篇。
本文通过运用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检索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文献信息的可视化,可以较为直观地通过了解到所研究学科的过往及当前研究的热点和今后研究趋势的大体方向,该学科的热门研究领域等。
2文献时间分布
发文数量的变化可以直观地看到某学科在特定时间段内研究热度的变化,是衡量该学科在该时间段内发展态势的重要指标,对分析发展动态和预测未来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图1可知,2008-2010年3年间,有关计量经济学的文章数量呈上升趋势,2010-2013年3年间呈下降趋势,之后直到2017年文章数量呈缓慢增长状态,研究热度没有较大变化。国内相关文章数量在前五年间呈快速增长状态,在2012年达到最高数量,之后数量有所下降,之后又有所回升。从文献数量来看,国外发文量整体在50篇上下,而国内整体在70篇上下,可知国内对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热度始终高于国外。从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来看,计量经济学仍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3国内外计量经济学研究分析
3.1核心期刊分析
3.1.1国外计量经济学学科的核心期刊分析
将国外相关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中,将NodeType设置为CitedJournal,阈值设置为T50,其余选用默认值,得到的国外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期刊共被引知识图谱如图2。图中圆圈的颜色和厚度表示被引的时间以及当年被引频次,每个节点分别表示一个期刊,节点的大小表示期刊被引频次,节点之前的连线越粗表示期刊之间的共引越高。
通过图2可以得知,国外有关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共被引期刊来源主要为ECONOMETRICA、JECONOMETRICS、REVECONSTUD、INTECONREV等经济学领域期刊,JREGIONALSCI、PAPREGSCI、GEOGRANAL等环境科学领域期刊以及BIOMETRIKA这样生物学领域的期刊。
其中被引频次较高的期刊有ECONOMETRICA、JECONOMETRICS、AMECONREV、JAMSTATASSOC,分别为144次、122次、92次、72次。这些都是数学和经济学学科领域的期刊,是国外计量经济学学科研究的重要文献来源。同时,中心度较高的期刊分别为ECONJ、JAMSTATASSOC、REVECONSTAT,分別为0.19、0.17、0.15,这说明这3种期刊中计量经济学领域的文章质量较高,对国外该学科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中JAMSTATASSOC的被引频次和中心度都较高,说明该期刊有较高的核心地位。
3.1.2国内计量经济学学科的核心期刊分析
对国内计量经济学学科的核心期刊的分析主要从该方面的载文量较高的期刊展开。对数据中的期刊进行统计,得出国内646篇文章共分布在330余本期刊上。对载文数量相对较多的期刊进行统计发现国内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文献几乎都集中在经济学和教育学领域的期刊上,而在其中经济学领域期刊刊载的文献数量更多,这表明国内对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经济学领域,该领域期刊所刊载的文献多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而教育学领域的文章则侧重于计量经济学学科教学模式、方法的探讨、分析。 从核心期刊的领域分布来看,国内外计量经济学的核心期刊都主要分布在经济学这个学科领域。因为计量经济学是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经济现象,并以揭示经济规律为目标。并且由于经济学方法论的科学性受到重视,实证经济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更加巩固了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7]。所以经济学领域必然和该学科交叉最多。
从国外期刊共被引图谱来看,国外对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已经开始涉足环境学和生物学这样的领域,而国内在其他领域更多的是对该学科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的探讨,因为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中国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和研究生必修的3门经济学核心理论课程,并在中国经济学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8],因此国内教学领域期刊有较多和计量经济学相关的文献,而在教学类之外的期刊,并没有刊登较多关于计量经济学的相关文献,和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2重要作者分析
3.2.1国外计量经济学学科的重要作者分析
首先确定出被引频次较高的作者,将NodeType设置为CitedAuthor,阈值设置为T50,其余默认,得到作者共被引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被引频次最高的作者为ANSELINL,为57次。ANSELINL是空间计量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者,他的主要学术成就之一是将空间计量学的研究从边缘转移到主流计量经济学能够接受的范围,从而推动了地理信息科学的计量经济学研究基础。他最有名的著作《SpatialEconometrics:MethodsandModels》总共被引用6000余次。其他例如WOOLDRRIDGEJM则是著名的计量经济学家,他以横断面和面板数据分析的理论贡献而闻名,同时也是流行计量经济学教科书《IntroductoryEconometrics:AModernApproach》的作者。而其中中心性最高的作者是PESARANMH,他在计量经济学、实证金融学、宏观经济学和伊朗经济领域拥有200多种出版物,并且是石油和中东经济学方面的专家。
3.2.2国内计量经济学学科的高产作者分析
对国内重要作者分析从高产作者入手。首先确定国内近十年来计量经济学学科的高产作者,根据普赖斯定律[9],撰写全部论文一半的高产作者的数量,等于全部科学作者总数的平方根,即m=0.749(n.max)0.5。对近十年来国内计量经济学学科的646篇文献进行处理,共得到591位作者,通过统计得到10年内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为10篇,故可得出m≈2。因此该时间段的高产作者为发文量在2篇以上的作者,总计21位。如表2所示:
从中可以发现,李子奈近十年的发文数量最多,达10篇,也远高于其他作者的发文量。曾发表过《我国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现阶段的三项任务》、《計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总体回归模型设定》、《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7,10-11]等文章,可以得出他对于计量经济学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有较多深入的研究。其他方面,白仲林等[12]主要研究结构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识别应用,刘丽艳等[13-14]对于计量经济学在国内的应用以及局限性、精确性问题有较多的研究,张文爱、阳玉香和孙建等[15-17]则对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式有较多的探讨。
近十年来国内外有较多作者对计量经济学学科的相关问题有所研究,他们对于计量经济学学科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根据共被引作者的分析,国外有较多作者都有引用研究空间计量经济学方面作者的文章。国内高产作者更多的是对于计量经济学的模型应用以及模型的精度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同时对比相关作者文章的被引频次,发现国外高产作者的文章被引频次要高于国内作者。
3.3研究热点分析
3.3.1国外计量经济学学科的研究热点分析
对国外数据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将NodeType设置为Keyword,阈值设置为T50,其余默认。得到的计量经济学学科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图中年轮的颜色和厚度分别表示关键词出现的时间和数量,节点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之间连线的颜色表示两个关键词最早共同出现的时间,连线的粗细表示关键词之间共现的高低。
关键词是起着关键作用的字或词,向上具有阐释性,向下具有统领全篇的作用。承载着最主要、最核心的信息,是获取更多信息的源头,是掌握文本重要信息的关键。通过对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某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图4可以得知,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为Model(模型)、Econometrics(计量经济学)、SpatialEconometrics(空间计量经济学)、Timeseries(时间序列)、Estimator(评估)、System(系统)、Regression(回归)、Identification(识别)、Policy(政策)、Paneldata(固定样本数据)、Demand(需求)等关键词。国外近十年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对研究对象进行回归分析。空间计量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如何在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中处理空间相互作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结构(空间不均匀性)的结构分析。而空间数据分析和建模技巧与GIS的结合,现已广泛应用于经济政策分析中,尤其是实产和房地产经济、环境和资源经济、发展经济。标准的计量分析技巧在面临空间自相关时通常会失效,而这种情形通常会在地理或横截面数据中集中出现,这也是空间计量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之后,再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发现可以得到7个聚类,如图5所示,分别是Equation(方程式)、RegionalModeling(区域建模)、Ces(常数替代弹性)、StochasticVolatility(随机波动)、SensitivityAnalysis(敏感性分析)、Policy(政策)、Economics(经济学)。这7个类别代表了计量经济学学科的具体研究热点。 其中,RegionalModeling、CES、StochasticVolatility都与计量经济学建模有紧密关联,其中RegionalModeling是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的一种建模方式,是对给定的有限区域进行详细的预测。由图5中所表现出的聚类可以得出,国外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热点还是多集中于对于建模的研究,其他也有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各类经济政策、策略进行评估。例如DebarsyN等[18]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来分析跨区域的国际风险溢出最有效的现实—信息连接渠道以及哪些国家因为他们的经济环境遭受了更多的风险。ChoSJ等[19]通过汽车租赁公司的案例探讨了计量经济学作为辅助私人决策者的工具的潜在可行性。运用计量经济学对问题分析需要借助建模,而建模的精确性又影响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从聚类视图可以得知,国外现阶段的研究热点大体上还是运用建模分析问题,同时探讨如何提高模型的精确度以及可信度。
3.3.2国内计量经济学学科的研究热点分析
用同样方法对国内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国内计量经济学学科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如图6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国内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是“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计量经济学模型”、“数量经济学”、“经济计量学”、“案例教学”、“空间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教学效果”等。不难看出,国内对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影
响因素的分析和对于教学模式、方法的探讨。
之后同样对国内关键词进行聚类,得到图7。主要的聚类有“计量经济学”、“影响因素”、“教学效果”、“经济增长”、“经济计量学”、“电力需求”、“空间计量经济学”、“特征价格模型”。
1)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国内外都对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有较多的研究,上文已经提到,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在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中处理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结构分析。已广泛应用于诸如房地产、环境和资源的经济政策分析中。国外方面,ANSELIN等通过建立更有效的空间计量模型,使空间计量理论更为完善,并通过计算软件方法实现研究,极大推动了空间计量经济学在区域经济学中的作用[20]。而在国内,也有通过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各省份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分析老龄化区域溢出与分布差异等。国内关键词聚类中出现的特征价格模型就是用于揭示房价的形成和变动规律。
2)国外的研究热点更偏向于对于敏感性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相关的理论方面的研究及应用。高频关键词都是有关于模型建立的参数。计量经济学最主要的研究手段是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所以模型的建立可以说是相关研究中最重要的一步。计量经济模型主要用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估。国外学者认为通过计量经济学对政策进行评估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研究人员有很重要的意义[21]。通過计量经济学模型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许多不同的经济政策中选择较好的政策予以实行,或者研究不同的经济政策对经济目标所产生的影响的差异。例如给出某商品的各种不同价格,分别预测未来各种不同的需求量,由此确定比较合适的商品价格。
3)国内的研究热点更偏重于研究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及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经济现象,并以揭示经济规律为目的。近年来国内有大量基于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增长拐点、各类因素诸如财政收入或股市对于经济增长的分析。例如缑小平[22]基于计量经济学和微积分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问题进行了研究,陈得文等[23]探讨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及其空间效应分解的问题。国内也有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联系进行分析的文章[24]。其次,国内的研究热点也涉及教学模式方面的探讨,比如对于案例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从性质来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或者说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的一门文理渗透的交叉学科,与经济学、数理统计都有密切关系,难度较高。李子奈认为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应当做到理论与应用结合,做到“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的结合”,涵盖“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全过程[25]。王立平等认为计量经济学与数学和统计学是有明显区别的。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经济问题,它必须以对经济现象的透彻认识为基础,因此除了理论教学,也要加入实验教学,划分研究小组,从“教”向“导”转变。此外,聚类视图中出现了“电力需求”,电力负荷预测问题涉及电力系统规划和设计,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电力市场交易等多个方面,它已成为现代化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而它的核心是数学模型问题,因此国内对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在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中的应用也有相关研究[26]。
3.4研究前沿分析
3.4.1国外计量经济学学科的研究前沿分析
对国外计量经济学学科的研究前沿分析主要通过对近十年来关键词的变化展开。用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统计,参数设置与之前相同。将视图显示类型选择为Timezone,得到图8。
同时对各年份被引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如表3所示。
由表3中数据可以得知,大量的高频关键词集中在2008-2010年这个时间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有EconometricModel(计量经济模型)、Estimator(估计)、TimeSeries(时间序列)、SpatialEconometrics(空间计量经济学)、Model(模型)、FinancialEconometrics(金融计量经济学)、Regression(回归)、Identification(识别)、Policy(政策)、AppliedEconometrics(应用计量经济学)等,说明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对经济政策进行估计、评价一直是国外该学科的研究热点。 而在2011-2016年,关键词的频数相较之前有所下降,根据高频关键词来看,各学者正在尝试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这个阶段出现频次较高的典型关键词有System(系统)、Demand(需求)、Economics(经济学)、EconomicGrowth(经济增长)、EconomicRelation(经济关系)、Volatility(波动)等。从中可以得出该时间段内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依旧是影响经济的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除了此年段的高频关键词,还有一些涉及其他领域的关键词,例如LandUse(土地利用)、Geography(地理)、Distance(距离)等,表明已经有学者将计量经济学应用到地理学,通过和微观模拟方面知识相结合可综合解決出行需求、居住、就业、服务和城市用地利用问题。
2017年间虽然没有出现频数较高的关键词,但新颖的关键词数量较多,有UnemploymentRare(失业率)、TreatmentEffect(治疗效果)、BigData(大数据)等。表明计量经济学已经被运用到分析社会现象,在医学方面也有所涉足。而现在整个社会走向数字化,特别是社交网络和各种传感设备的发展,以统计检验著称的计量经济学势必会受到大数据的冲击和影响。
3.4.2国内计量经济学学科的研究前沿分析
同样对国内近10年来关键词用Citespace进行统计,对分析关键词得到的视图显示类型为Timezone,得到图9。
并对选取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按时间进行排序得到表4。
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国内计量经济学的高频关键词出现时间同样集中在2008-2010年这个时间段,具代表性的关键词有“经济增长”、“教学改革”、“案例教学”、“空间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问题”、“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回归分析”等,表明国内近10年来也同样更多得将计量经济学运用到研究经济增长的各种问题、因素上。同时,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国内各大高校也热衷于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变。
之后的2011-2016年6年间,出现频次较高的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有“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就业率”、“金融发展”、“问卷调查”、“局限性”、“应用型人才”、“实证分析”、“微积分”、“pbl”等,与上一个年段相比,此时间段计量经济学并没有过多地渗透到其他领域的研究当中,多了一些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而在教学方面,多了对于问题式学习、实践教学的探讨,这些都是在同西方的教育方式相靠拢。
而在2017年间,国内对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并没有什么新的突破,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和变化也较前两个时间段少很多,但这并不说明没有创新性的研究。在医学方面,张宇通过对父母受教育程度、母亲孕期抽烟程度、家庭收入等数据进分析婴儿出生体重[27];张宝贵通过对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匹配的模型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探讨[28];王冠人等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增长和中国省域环境污染进行了分析[29]。可以得出国内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也开始涉足医疗、社会、环境、人口领域。相信今后国内会更加注重对于这些领域的研究。
1)对比国内外的研究前沿,发现近几年国内外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都有开始涉足于环境和医疗领域的研究,都分别对于工作方面的就业率以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研究分析,可以推测今后国内外在社会现象的成因以及发展趋势上,计量经济学的作用将会更将明显,而对于环境和医疗这类社会各层都非常关心的领域,更加需要加强研究,发挥计量经济学的作用。
2)相比于国外,国内对于计量经济学学科的教学方面所做的研究要更早,并且都是倾向于同国外的教学方式相靠拢,而国外有关教学方面的研究在后几年也开始出现,这表明国内外在教学领域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国外率先就大数据和计量经济学进行了探讨研究,伴随大数据分析取代样本分析,计量经济学不再单纯地依靠实证数据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有着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且数据的采集具有实时性;大数据处理和数据建模都有专业的大数据团队来完成;计算机本身拥有强大的计算、分析和处理能力,计算机没有失误、不存在偏见和丰富的感情色彩[30],为计量经济学的数据来源和处理提供了保障,大数据和计量经济学相结合是大势所趋,而国内的研究并未过多涉足这方面。
4)国内外每年都对计量模型有较为多的研究。对于社会现象、其他领域问题的分析和预测,都是基于模型得出的结果展开的,建模是否科学,对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客观事实比起模型更复杂,同时也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相信如何让建模更加完备,结果更加可信、真实程度更高,也一直会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4结语
本文通过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对国内外有关计量经济学学科的发文量、核心文献、高产作者、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对国内外的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国内无论在文献数量还是文献数量增长幅度上都要高于国外,对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热度要高于国外。但从趋势来看,国内外发文量的差距正在缩小。
2)通过对国内外的载文期刊进行分析,发现计量经济学学科的核心期刊主要分布在教育学、经济学等领域,同时也有向地理学、生物学等领域扩散的趋势。
3)通过对作者的分析,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计量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偏重领域较为不同。国外学者发表的文献侧重对于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解决的存在空间差异性与空间相关性的问题。国内较多作者侧重对模型准确性的研究以及对学科教育问题的讨论。
4)通过以高频关键词分析为主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的分析,得出国内外对计量经济学在经济方面有较多的研究以外,对计量模型的准确性和其他有关建模精度问题的研究一直都没有停下过,同时都对医疗和环境领域有所涉足,并且都对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趋势有较多的研究。相比较之下,国内更侧重教育领域的研究,对于医疗和环境领域的研究相比国外起步较晚。国外率先对大数据和计量经济学的结合进行了研究。相信通过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计量经济学会在其他领域问题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由于选取的数据库的完备性,数据量的不足等问题,可能会使研究结果不够全面,分析得到的结果必然会存在偏差。为此,笔者将在后续研究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可云,杨孟禹.国外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回顾、进展与述评[J].产经评论,2016,7(1):5-21.
[2]朱成全,刘丽艳.论多元方法论框架下的计量经济学观[J].经济学家,2013,(4):5-12.
[3]苏畅.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11):94-101.
[4]洪永淼.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发展前景[J].統计研究,2016,33(5):3-12.
[5]洪永淼.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经济研究,2007,(5):139-153.
[6]李子奈,齐良书.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功能与局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27(9):133-146.
[7]李子奈.我国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现阶段的三项任务[J].经济学动态,2008,(11):16-21.
[8]洪永淼.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经济研究,2007,(5):139-153.
[9]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0]李子奈.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总体回归模型设定[J].经济研究,2008,(8):136-144.
[11]李子奈,齐良书.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10,(2):69-83,221-222.
[12]白仲林,缪言,韩猛.结构参数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识别及其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6,35(3):503-516.
[13]刘丽艳,朱成全.我国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问题探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6-52.
[14]刘丽艳.计量经济学局限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3):3-14.
[15]张文爱.案例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以消费函数模型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7,(1):416-417.
[16]阳玉香,谭忠真,莫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0,(20):212-213.
[17]孙建.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优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4):135-136.
[18]DebarsyN,DossougoinC,ErturC,etal.MeasuringSovereignRiskSpilloversandAssessingtheRoleofTransmissionChannels:ASpatialEconometricsApproach[J].EconomicDynamics&Control,2018,2(87):21-45.
[19]ChoSJ,Rust,John.IsEconometricsUsefulforPrivatePolicyMaking?ACaseStudyofReplacementPolicyatanAutoRentalCompany[J].Econometrics,2008,1(145):243-257.
[20]张可云,杨孟禹.国外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回顾、进展与述评[J].产经评论,2016,7(1):5-21.
[21]Imbens,GuidoW,Wooldridge,etal.RecentDevelopmentsintheEconometricsofProgramEvaluation[J].EconomicLiterature,2009,5(47):5-86.
[22]缑小平.中国经济增长拐点问题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学和微积分学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研究,2017,(1):8-17.
[23]陈得文,陶良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及其空间效应分解——基于SUR-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J].经济评论,2012,(3):49-56.
[24]马丽梅,刘生龙,张晓.能源结构、交通模式与雾霾污染——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6,37(1):147-160.
[25]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8-22.
[26]杨宗麟,吴德伟.利用“计量经济模型”预测电力负荷[J].华东电力,1997,(3):3-7.
[27]张宇.计量经济学下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决定因素(英文)[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5):108-113.
[28]张宝贵.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探讨——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匹配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解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7,15(5):64-70.
[29]王冠人,言鹏韦.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与EKC模型的中国省域环境污染分析[J].经济师,2017,(6):14-15,18
[30]冯鹏程.观计量经济学的局限性,望大数据背景下的计量经济学[J].经济学家,2015,(5):78-86.
计量经济学论文篇4
摘要 本文对农业院校财经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课程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深入阐述。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将计量模型与经济实例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普通农业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6-0248-02
计量经济学作为高等院校财经专业核心课程,自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我国之后,发展迅速,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计量经济学也成为开设面最广的几门课程之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和辅助,如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等,这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计量模型进行辅助分析。系统地学习计量经济学,不仅能让学生对专业课程有深入的认识,对计量经济学前沿发展有所了解,更能培养学生利用计量模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因此,計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根据实际经济问题建立合理的模型,并根据模型结果对经济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同时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在以上背景下,本文对普通农业院校财经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对未来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创新的主要方向进行探讨。
1 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对课程认识不足
由于授课对象为普通农业院校财经专业本科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首要问题,便是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农业院校财经专业的学生,专业课偏重农业经济学,接触到的理论知识较多,对于计量经济学这门偏重实证分析的课程认识不足。一方面,多数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偏重数学,不是财经专业学习的重点,认识不到计量经济学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计量经济学教程中公式较多,多数学生存在一种错误观念,即认为采用数学学习的方法,如背公式、多做题,便可以学好计量经济学。由于以上观念的存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面临较大的困难,如果不能在教学开始时明确课程的重要性,转变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观念和方法,会加大课程的教学难度。因此,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认识不足,是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1]。
1.2 学生数学基础薄弱
普通农业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较薄弱,这成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尽管计量经济学不同于数学、统计学,相关公式推导内容较少,难度也较低,且计量经济学课程安排在大学数学课程之后。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样本数据的收集、模型结果的分析,都用到了数理统计学相关知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影响了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此外,借助计量模型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时,需要对经济理论和模型有一定的认识,如分析弹性时涉及偏导,但普通农业院校的本科学生,数理统计基础薄弱,在分析此类问题时存在较大困难。以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为例(下同),第五章(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第一节的教学中,在讲解滞后项时,涉及高等数学相关知识,但由于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对滞后项概念有所模糊,因而需要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重复讲解。在讲解移动平均数时也涉及高等数学的知识,但由于相关知识的欠缺,对于一些简单的概念,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无法将其当作一个已知的概念引入到计量经济学课程讲解中,导致课程教学效率降低。又如,在对第二章第三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进行讲解时,使用到了高等数学中的偏导数概念,具体而言,在学习参数估计的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时,为了使因变量的估计值和实际观察值之差的平方和最小,需要使其偏导数为0,这涉及微积分的相关知识。由于学生前期数学基础较弱,无法理解数学中偏导数的概念,只能对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推导过程死记硬背,缺乏深入的理解。上述案例表明,学生数学基础较差时,会影响教学进程和课堂效率,进而影响课程教学进度。由于学生对涉及高等数学的内容记忆不深,对涉及公式推导的章节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课程教学。此外,由于大部分学生课下不会及时预习、复习,进一步影响了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效果。综上所述,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是影响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2]。
1.3 单一教学方式的不足
目前,在课程教学中,特别是不涉及实验内容的课程,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多数教师的选择。计量经济学以数理统计为基础,课程教学中涉及一些数学公式的推导,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借助其优势,如内容清晰、简洁,节省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多媒体教学节省了书写板书的时间,但也在无形中加快了教学速度,如果采用板书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书写板书的同时,对课程内容进行快速回顾,对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标注,及时跟上教师的教授思路。其次,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尽管公式的展示效果和清晰度有所提高,但相当于将教材的内容搬到屏幕,没有带领学生一起对公式进行推导讲解,大量的公式会加重学生的思想负担,使学生不能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进而影响课程教学效果。例如,在对该书第三章第六节(含有虚拟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讲解时,虚拟变量个数的选择,涉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矩阵,如果仅借助多媒体对公式进行展示,通过教师口述对各个步骤进行说明,不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估计量的推导过程,教学效率较低,而借助板书可明确解释该问题。鉴于以上问题,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仅借助多媒体教学这种方式,不能对涉及的数理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会加重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课程教学。 1.4 案例教学的单调性
计量经济学课程不是一门纯理论学科,而是计量模型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课程目的在于建立计量模型,对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因此,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避免空洞的理论教学,文字不能阐述清楚的问题,可以借助计量模型,通过设计、构建模型进行分析。目前,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主要讲授计量软件(EViews、SPSS等)的简单应用,并借助教材案例,重复案例的回归结果。例如,分析工业生产函数中总产出和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之间的关系时,需要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回归方程,对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系数进行分析,同时考察资本投资和劳动骰子的产出弹性之和是否为1,但是,教材案例内容单一,重現案例回归结果,并不能很好地掌握计量经济方法及其应用,不能提高学生对经济问题进行自主分析的能力[3]。
2 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对策
2.1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面向普通农业院校财经学生开设的计量经济学,有其课程教学的特殊性,鉴于部分学生数理基础较弱,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基础数学知识的先导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在正式进行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讲授之前,教师应该设计几堂先导课程,对课程中涉及的数理统计知识进行梳理,根据学生的基础,可以集中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复习,也可在每一章课程内容之前,对本章涉及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数学知识的补充,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第二章的教学中,最小二乘法中涉及相关系数、均值、偏导数等概念,在显著性检验的教学中,涉及分位数、正态分布的概念。因此,在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之前,可以对本章涉及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一方面,可以将相关内容进行梳理,系统地对关键性概念进行讲述;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集体复习,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在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之后,再开始计量经济学相关内容的讲解,有了前期学习基础,可以使课堂效果达到最好。
2.2 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目前,多媒体教学成为主流的教学方式,鉴于上文提到的局限性,在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可节省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另一方面,规避多媒体教学的劣势,在无形中加快教学进度、削弱课堂教学效果等,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如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课堂展示相结合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对数据的异方差进行讲解时,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对涉及的异方差概念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概念性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对均值的预测空间等知识点,利用板书进行讲解,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行推导,掌握预测区间的计算过程。再次,借助计量软件对预测区间进行计算,对数据的分析,可以计算出均值的预测区间,与手工推导的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加深对预测区间的理解。最后,指导学生查询同类型的数据,自主构建模型,对均值的预测区间进行计算,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讨论解答。综上所述,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可以避免空洞的理论知识讲解,降低课程难度,同时减少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4]。
2.3 案例教学与课程论文相结合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仅使用课程案例进行讲解,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鉴于此,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需要进行一些改进。首先,引导学生对教材案例进行拓展分析。如,对中国内地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和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时(案例为2016年5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在指导学生完成回归方程的构建之后,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查询同类型的数据,如查询2017年、2018年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和汇率数据,对其进行分析。通过拓展分析,锻炼了学生查询数据的能力,让学生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结果产生的原因,扩展了教学内容。其次,为了锻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分析之后,指导学生自主选择题目、收集数据,并完成课程论文。撰写一篇完整的课程论文,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完成模型构建、模型设计以及模型分析,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字分析能力。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大多比较简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鉴于课程论文包含了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模型和研究结论等,通过撰写课程论文,可以锻炼学生完整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计量经济学涉及的相关知识[5-6]。
3 结语
本文以普通农业院校财经专业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为出发点,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对未来教学改进的方向进行分析。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高难度的理论教学,同时借助多媒体、板书、课程演示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案例和课程论文,提高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4 参考文献
[1]胡荣才,王亚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统计教育,2006(9):20-22.
[2]李晓宁,石红溶,徐梅.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6):33-55.
[3]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8-22.
[4]李媛.关于普通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经济师,2018(8):231-232.
[5]刘发跃,王娅.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兼论探索性实验教学方法的运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9):15-18.
[6]王少平,司书耀.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J].教育研究,2012(7):110-114.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北京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一般项目(SM20191002
0003);北京农学院“大北农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17SK0
01);北京农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BUA2019JG030)。
计量经济学论文篇5
摘要: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思政改革主要依赖于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组织和实践对课程思政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针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案例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案例中不同思政教育目标的融入问题以及案例思政的实现方式和具体实践问题。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案例;计量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3.075
0引言
课程思政是推进思政教育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改革需要针对不同课程内容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它的课程思政就需要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来进行。由于在讲授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理论方法时,必须结合特定的题目或者案例,所以,有目的地选择既能讲清楚课程的知识点,又能履行思政教育使命的案例就成为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中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进行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案例选择,还必须解决好以下一些问题。
1案例由谁选择
1.1教师选择为主
任课教師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不但承担着课程理论的讲授任务,更肩负着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进行思政教育的使命,而计量经济学课程几乎全部的内容都是基于案例来讲解的,思政要素的提炼也主要来源于这些案例,所以,教师理应对课程思政的案例负责,不但需要恰当地选择能够讲解课程理论和方法的案例,更要在理论和方法的讲解中融入一定思政教育目标。
1.2学生选择为辅
教师为主的案例选择并不是说学生完全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没有主动性的学习不能够实现预想的教学目标,只有学生也参与其中,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被动的教育才会变成主动地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划定某些特定的范围,让学生参与一部分案例的选择。这个特定的范围,可以结合案例的组织设计来考虑。只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他们是可以找到合适的案例的,而在寻找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思政教育的目标就会逐步实现。但由学生进行案例选择的前提一定是教师有预先设定的思政教育框架,学生的工作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完成的,学生不能不受约束地任意发挥。
2案例如何组织
2.1总体组织原则
计量经济学课程中所选择的每个案例是为课程特定的内容服务的,相对来说,各个案例之间缺少特定的联系,对案例的讲解和分析以能够解释概念和学习方法为前提,这就使得课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相对完整,而对案例所反映的问题缺乏重视。课程学习中学生不会思考案例内容本身的意义,只会关注依托于案例之上的课程知识点或者需要掌握的理论方法是否得到了清晰的呈现。课程思政改革,就需要若想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在不影响课程既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的前提下,让学生重视课程案例内容本身带来的思考。课程思政不需要也不应该改变课程既定的理论体系和教学重点,只是希望学生在完成课程知识学习的同时,在案例分析中得到教育和启发,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政案例的总体组织原则是不偏离课程原有的理论讲解体系,但在课程知识体系下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组织和设计。
2.2具体组织方式
在能够讲解清楚课程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方法理论的前提下,对思政案例的组织和选择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思政教育的目标设定主题,然后寻找相关案例;另一种是在根据不同章节内容讲解需要而选择案例时,有目的地选择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案例,然后将所有的案例的思政教育价值重新进行梳理,获得一个相对完善的课程思政案例教育体系。尽管两种方式最后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但显然后一种方式更容易实施,案例组织工作能够比较容易完成。
3案例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基于课程知识的思政元素的提炼,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案例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要素,将它们系统性的提炼和总结就能够很好地完成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以案例来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就能够得以实现。结合以往的案例教学经验,总结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可以考虑分层次、分目标地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的使命,具体地讲,可以从案例中提炼如下一些方面的思政要素,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1)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比如通过研究吸烟与肺癌发生的关系这样的案例,提醒学生健康生活的重要,鼓励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对身边事的关注与思考。比如通过研究学校食堂饭菜销售数量与影响因素分析的案例,通过研究大学生消费支出与生源地、家庭收入、是否得奖学金等因素关系的案例,学会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得到有信服力的结论。
(3)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认识。这样的案例非常多,比如居民消费支出变动的研究,地方教育支出与地区经济发展、地区人口数量、人均教育消费等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中国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与国内旅游人数、各类型人口人均消费、铁路里程数的关系研究,我国各行业投入产出关系的研究等。这些案例用真实的数据来分析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既能看到成绩,也能显示问题,对学生的教育和启示更有说服力。
(4)对我国经济政策效果的科学评价。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不断地有具体的政策被推出,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测量,政策作用是否明显等,都可以借助计量经济学中具体案例来分析。比如关注中国储蓄和收入以及相关政策的关系,就可以了解相关政策的效果。
(5)对专业知识和专业问题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本门课程选修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其中大量的案例与学生的专业学习领域相关联,比如我国进出口贸易问题、股票市场问题、劳动力就业问题等,都分别能与各自专业的学习相呼应,案例所揭示的变量间的关系能让学生对具体的专业知识有更切实的体会。而且,结合这部分内容可以将案例搜集的工作安排给学生,这也能培养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敏感性。 (6)对国外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经典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国外版本的居多,教材中的案例基本上都是国外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使用這样的教材进行教学,自然就能够对国外的经济发展概况获得一部分数据上的认知,也能够将这些结论与我国类似问题的研究结论相对比,清楚认识两者的差异。
(7)对科研精神的追寻。思政案例的选择除了需要考虑课程的知识点讲授所需之外,还可以考虑搜集一些故事类的案例进行讲解,以此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激励性,让学生对课程所属学科的发展多一些了解。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多次奖励成果都与计量经济学相关,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总结,指出这些成果的意义,同时教导学生要对未知问题具有严谨的探索精神,要对科学问题保持热情,要甘于寂寞,不怕困难和失败,要具有努力拼搏和不怕困难的精神,这也应该成为学生以后做任何事情的一种行为准则。同时,结合课程的学科特征,鼓励学生求真务实,要以事实和数据说话,遇到问题不要想当然。
4案例思政的方案如何实践
好的方案还需要好的实践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思政工作需要借助案例教学来完成,思政案例的设计和选择方案明确后,接下来就必须寻找到有效的实践方式和实践途径。课堂讲授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主要的实践方式,这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同时也需要学生层面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的讲解只有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才能体现为设定的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
4.1上机操作的实践
计量经济学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课程所有的理论知识都依赖与上机实践来完成,这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途径。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努力进行多种思考,这本身就是将思政教育工作融入了课程的理论方法的教学中,两者相辅相成。只要案例选择恰当,问题设计合理,学生的每一步工作除了包含对计量方法的实践之外,同时必然包含着对案例问题的理解、分析和思考。每一个案例的上机实践的完成都标志着学生对案例问题所蕴含的思政教育的接受,这种影响伴随着整个课程的全部教学工作。
4.2学生案例搜集和分析的实践
上机实践操作多数情况下是学生对教学选定案例的上机和分析实践,虽然也是以亲身的操作来领会教学内容和体会案例的思政教育含义,但还是缺少了自己对问题的独特寻找和发现的体验,而在教师的要求下自行搜集案例,设定研究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思考,这种案例思政的方式将更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理论方法的同时增强对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案例搜集和案例实践的方式相互配合,学生对案例的政教育意义体验将更为深刻。教师可以围绕前文设定的几种思政教育目标来布置任务,明确学生工作的方向,做好引导者的工作。
4.3案例讨论的实践
通常数量分析类课程以习题演练和上机操作为主要教学实践方式,定性理论讲解居多的课程讨论课安排较多,但计量经济学课程在课程思政改革时,讨论课必不可少。这些讨论基本上针对课堂上讲授的案例、课后布置的作业案例、学生自行搜集的案例进行。计量经济学的案例讨论,其设定的目的除了要增强学生对课程理论方法的掌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经济理论的认识以及由此衍生的思政教育内容的接受。具有数据支持的结论更能够让学生对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对案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的意义也更愿意主动接受。案例讨论可以安排专门的课时,也可以分散在方法讲授和作业讲评等各个环节,分散性的讨论和实践可能效果更好一些,因为它没有体现为刻意的说教,能够做到思政内容和教学内容的自然融合,学生接受于潜移默化之中。
参考文献
[1]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60-64.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3]冯梅,曹辉,李晓辉.以思政案例为载体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20,(15):37-39.
计量经济学论文篇6
摘要:卫生资源配置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有了明显变化。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了卫生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关系,拓宽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经济增长;卫生资源配置;计量经济学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3-012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R1 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内容
选择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卫生总费用作为卫生资源配置的指标,选择GDP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利用2005—2018年相關数据,构建卫生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增长的联立回归方程模型。通过预测和结构分析,探讨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 研究意义
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属于卫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范畴,但如果仅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过于狭隘,无法从各方面、多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充分探讨。以经济增长与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经济学探究经济增长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实际关系,在经济学和其他部门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拓宽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研究领域。
3 实证分析
卫生资源配置与经济之间存在多种联系[1]。通过资料查询和文献参考,得出在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卫生总费用和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3]。查询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得到2005—2018年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并实证分析。
3.3 显著性检验
(1)F检验。在给定显著性水平?琢=0.05的条件下,在F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k=4和n-k-1=9的临界值F?琢(4,9)=3.6331,F=740.9921>2.9752,所以拒绝原假设,说明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2)t检验。在给定显著性水平?琢=0.05的条件下,查t分布表的自由度为n-k-1=9的临界值t?琢/2(n-k-1)=2.2622。由数据可知,LNX3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余变量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3.4 多重共线性检验
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通过相关系数矩阵与方差膨胀因子两种方法进行确认。
根据相关性分析,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因此变量之间的共线性较高。为了进一步确认变量的共线性,对模型进行方差膨胀因子检验。由于解释变量的VIF值均是大于10的,变量之间的共线性比较高,对变量进行进行逐步回归。
(1)一元回归:所有变量的t检验均通过,但LNX3的拟合优度最高,因此以LNX3为基础加入其他变量。
(2)二元回归:由于加入LNX2的拟合优度最高,且t检验均通过,因此以LNX3、LNX2为基础加入其他变量。
(3)三元回归:可以看到新加入的变量均是不显著的,因此逐步回归留下的变量为LNX2、LNX3。
3.5 异方差检验
运用怀特检验对变量的异方差性进行检验,检验逐步回归后的结果是否存在异方差。检测结果“Obs*R-squared”为3.2609,相对应的概率值prob值为0.6598>0.05。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同方差的原假设,即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3.6 自相关检验
对样本量为n=14、2个解释变量的模型,在?琢=0.05的显著水平下,查DW分布表,可得临界值dL=0.905,dU=1.551,模型中dU<DW=1.7404<4-dU,因此判断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为了检验变量是否存在二阶自相关,运用LM检验方法,可以看到“Obs*R-squared”为4.1745,对应的prob值为0.1240>0.05,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不存在序列相关的原假设,且“RESID(-1)”和“RESID(-2)”对应的p值大于0.05,因此模型既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也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
3.7 最终模型
3.8 经济意义
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减少1.0737%;卫生总费用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1773%。
从变量的当期系数所反映的结果来看,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会对国内生产总值产生负面影响,卫生总费用的提高会促使国内生产总值稳步提升。这说明卫生总费用会拉动社会经济的增长,对社会经济有积极影响。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卫生投入不足成为卫生资源配置的首要经济结构问题。卫生支出的逐年增长,是卫生资源与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和保障。只有将增加卫生投入作为一项长远政策,才能保证和促进我国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同步和谐发展。要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卫生服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庆跃.卫生经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邱五七,严晓玲,胡广宇,等.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资源,2017(2):118-122.
[3]王艳,郭云,邱旭.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研究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