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党课讲授提纲)

【www.stokuaidi.com--教育教学论文】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党课讲授提纲)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月4日党课讲授提纲) 最近这些天,“和谐社会”成为高层和社会~的焦点和热点。所以,我也跟着“热一回”。我想首先给大家读一篇文章,让大家感受一下“和谐与不和谐”。然后再讲课。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将生活中的不和谐改变过来》 自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和谐社会”成了一种热门词语,在各种场合都频繁地露脸。 怎样才算是一个和谐社会,至今谁也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模式;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这也是一个至今广泛争鸣却难以给出一个标准答案的问题,生活中,我们却能清楚触摸到什么叫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将生活中的不和谐改变过来。 这几天网上一直在热炒着一个新闻“盲女为保‘低保’被迫上街扫雪”。 沈阳市身患一级残盲的孙凤梅,丈夫常年在外,年仅3岁的女儿需要年迈母亲来照顾,一家人靠政府低保金维系生活。若干天前,孙凤梅的母亲去外地探亲,接送女儿的重担自然落到了孙凤梅的身上。清晨,孙凤梅带着女儿摸索着走出了家门,在大街上与社区主任不期而遇。但令孙凤梅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相遇居然给孙凤梅带来了诸多的“意外”。近几天沈阳大雪,社区主任竟要求孙凤梅必须参加扫雪,理由是能送孩子上幼儿园就能参加劳动。并说扫雪是为社区做贡献,如果反对,就取消其低保户资格。于是人们就在寒风和飘雪中看到一级残盲孙凤梅在3岁女儿牵引下在雪道上铲雪。 短短几天,网上对此新闻的跟贴就达几千条,责骂声一片。而一个相关链接中,南京的一个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全家只能靠政府发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生活。因为儿子严重营养不良,缺钙,儿子经常无缘无故地跌倒在地上,身上到处是伤痕。他到菜场买条鱼想给儿子增加一点营养却招人责问“你这吃低保的人,还买鱼吃啊?”面对记者采访,这位低保户泪语潸潸地问:“这条鱼是给我儿子吃的,我只是尝尝汤的滋味。低保户的孩子难道吃一条鱼也有罪?” 看了上述这样的新闻,我们的心都是酸酸的。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虽然我们都不能高屋建瓴地大谈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但是,我们却清楚,当一个社会中弱势群体地位较低,缺少话语权,而公共权力却不能保护他们的利益时,这决不会是和谐社会。 当贫富不均、社会结构分化、地区差别等社会矛盾突出时,人们尽可能会去寻找一个合理的机制来解决,以求社会发展的相对和谐。 近年来,“仇富”话题一直没有离开过我们,当许多富豪很委屈社会对他们的不公正时,我们同样看到奢侈品狂潮在中国蔓延。也许我们可以指责社会心态的不正常,但谁也无法否认,数十万元一桌的酒席,近千万元一辆车,价值1.3亿元的别墅……这一切的张扬是“仇富”的火种。 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地位分化、导致社会结构分层、导致社会权利分配的不公,从而导致社会的不和谐也许永远难以消灭,但如果社会能从道德层面上来认知财富,也许社会就会多了更多平和。 据媒体报道,听说《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上报到国务院,国内不少大款纷纷把名下的财产转到自己未成年子女的名下,更有人直接用襁褓中婴儿的名义购置物业,以便在将来节省一大笔遗产税金,由此催生出了一大批“娃娃业主”。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富翁对待遗产税的态度。美国总统布什2001年上台后,宣布10年之内废除遗产税。在美国,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遗产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最高可达55%。布什给富翁们送了这么贵重的一个大礼,他们理应感恩戴德。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富翁们并不领情。2001年2月,美国120位最有钱的富翁,主动~国会请愿,要求国家继续征收遗产税。比尔·盖茨的父亲老威廉在请愿书中写道:取消遗产税将使美国百万富翁、亿万富翁的孩子不劳而获,使富人永远富有,穷人永远贫穷,这将伤害穷人家庭。 这些富翁们的举动也许不能使得社会达到和谐,但他们至少在抑制过度的贫富分化,也许和谐只能是人们心中一个永远相对的概念,但人类社会追求和谐的心却永远不会,也不能老去。 和谐的社会需要更多的仁者。 看到那个逼三轮车夫给狗下跪磕头的“城里人”终于被依法拘留的消息(《车夫轧死小狗被逼磕头 狗主人遭拘留罚款》,黑龙江日报报道),我并没有感到轻松和解气,相反,一丝悲哀涌上心头。我并不能依据新闻所给定的零星信息,就能判断大庆这对“狗主人夫妇”就一定是富人,只不过,身为城里人,在面对相对弱势得多的农村打工者时,这对夫妇充满着浅薄而又可怜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在相对于他们更高级的优越感的压迫下,越发地显现出病态来。因此,当能够体现出自己强势的时候,做出什么样的无耻和缺德的举动来都不令人奇怪。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对夫妇既可嫌更可怜。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事件中逼人下跪的中年男子,是大庆市某单位的退休干部。而车夫之所以不得不扑通一跪,不仅仅是害怕对他来说属于“天价”的索赔,更是屈服于“到交警队说话”的威胁:因为“大庆市不允许人力三轮”从事营运,一去非砸了饭碗不可! 在灯红酒绿的城市,总有这样一批处于边缘状态的弱势群体。且不说进城奔命的民工,就说破衣褴褛的乞丐吧,我们在对待他们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当然,这很复杂,相当数量的伪乞丐在赚取我们的金钱的时候,更欺骗了我们的感情,因此我们麻木甚至愤怒。于是不少城市在尊重~的旗帜下,开始禁乞。或是或非暂不去说他,我只是想说,尽己所能地资助一点吧,哪怕十个人中有八个假乞丐,只要我们资助了两个真乞丐,就是一种安慰。更何况,不惜以放弃尊严来讨要一点生活,这本身就值得怜悯。如果真有什么更好的谋生技能和办法的话,谁不想活得滋润而有尊严呢? 这让我想起了一则让人落泪的新闻。一个妇女,因为下岗家贫,生活困顿。上高三的孩子想吃鸡补身子,于是母亲到市场偷鸡被捉。在向别人哭诉这一原委的时候,尊严随着泪水一起倾泻!在好心人要给她买一只鸡的时候,她含泪埋头,奔出人群!在叙述这样新闻的时候,我都忍不住心里一阵酸楚。事情的结果我已不想叙述。这类事情出现的本身,就在拷问着你我的的神经。 还是让我引用一个著名的外国故事来对照一下:一个母亲因为贫穷偷了食物给她的孩子们吃,结果被起诉了。法官的判决是这样的,他说:“这个女人因盗窃有罪,判罚XX元。而我们的社会里还有这样一个母亲需要靠偷窃来养活儿女,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因为我们的冷漠而有罪,每人判罚一美元。”法官说完,摘下自己的帽子并第一个站了起来,掏出一美元放在桌子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震惊了,人们排起了长队,缴出了让每一个人终身难忘的一笔罚金。 我们在进行类似的道德判断的时候,并不是一定要交一笔象征性的罚金,但必须是怀着悲天悯人之心来平等地善待弱势者,只有常怀爱人之心,我们才是一个令人尊敬的的仁者,而只有更多的仁者,才会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来源:人民日报——时代潮) 下面,我简要把收集到的资料和学习的体会分四个问题介绍给大家: 第一、 和谐社会的理念是怎样提出的? 第二、 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 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先讲第一个问题: 一、“和谐社会”的理念是怎样提出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个《决定》在第三部分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中,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见读本p60页);并在第七部分集中阐述了“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问题,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读本p71页) “和谐社会”的理念,直接来源于党的十六大。十六大报告在第二部分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提出,要 “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读本p205页);在报告第三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读本p208页)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五个“统筹”,贯穿其中的重要思想,就是要努力实现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在此基础上,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概括形成“和谐社会”的概念。 由此可以看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以及提高到我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实际上是把我们党长期持有的关于全面、关于协调、关于稳定、关于社会进步、关于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等等的思想,集中了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应该说,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发展和升华,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不只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 二、 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省部级干部培训班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锦涛总书记的这段论述,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说的相当清楚。当然,有些专家学者从政治的角度还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中国和西方的古代哲人都有“大同社会”和“理想国”的构想。中国文化自古“贵和”。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19世纪初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思想,设想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产党的执政目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由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断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现在,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任何一项大的改革举动都可能带来正反两方面的社会集群效应。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巩固改革成果,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把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上述这些理论我都认同但不详细来谈。我这里想重点从我国当前所处的社会发展背景来说明,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一个命题。我感到以下四个方面是十分重要的: (1)社会转型。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迅速提升,全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日益提高。~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3000美元的新目标跨越,这标志着我国已由世界低收入国家跨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这是一个社会转型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既有可能是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有可能成为一个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处于这一发展时期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进入了新的重要时期。但是必须看到,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任务异常严峻和艰巨。从国内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看,我们已进入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世界上一些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这一关键时期,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如果政策把握得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社会结构转型,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往往;是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反之,就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各种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拉美现象”。(走出困境的是亚洲四小龙)。,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正确把握这一时期的特点,适时进行政策调整,经济社会就会快速发展,反之,就可能出现经济停滞不前,社会矛盾突出,两极分化加剧甚至造成社会震荡。现在,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矛盾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把握好这一社会发展规律,高度重视收入差距问题,建立公平的社会发展环境,做到趋利避害,实现平稳过渡,成为是我们党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 (2)差距过大。很少有哪一个国家不存在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但我国的上述差距是如此之大,且还在扩大之中,这是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性障碍。 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收入差距。一般来说,低于0.2表明收入分配过度平均; 0.2—0.3之间,为相对平均;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5之间为绝对不平均区间,表明收入分配趋于两极分化;超过0.5则属极度不平等,极易出现社会不稳定甚至动荡。为了防止社会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和动荡,各国通常都把基尼系数0.4,是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从我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来看,1985年为0.255,1990年为0.331,2000年突破“警戒线”达到0.409,2002年上升为0.433,现在约0.44。这是综合水平,我们再看看一些单项:目前严重的存在着与此同时四大差距,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阶层差距。 1.城乡差距:高楼拔地而起、面貌日新月异的城镇与生态环境恶化、面貌变化不快的农村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农村依然是中国大地上最落后的社区。中国的城市像欧州,农村像非洲。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上世纪80年代1.8:1;90年代2.5:1;~年3.24:1。如果再考虑到城乡之间在住房、医疗、失业等方面的社会福利以及教育、文化事业等公共产品分配上的差异,实际差距估计在6:1。有专家测评:我国农村和城市社会发展相差10年左右。宁夏~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3.3:1。 工农差距:正在转向技术密集型、规模扩张的工业与规模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农业形成鲜明反差。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中最弱质的产业。最大的不协调就是国家GDP中农业增加值不到15%,而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力的50%以上。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法国的5%、印度的75%。 3.地区差距:经济加速发展、社会日趋文明的东部沿海地区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西部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部地区依然是中国发展水平最低的板块。 2000年与1990年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均GDP与中部、西部的差距扩大了4.96倍和5.16倍,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中部、西部地区的差距扩大了5.39倍和6.07倍,东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中部、西部地区的差距扩大了3.58倍和3.94倍。最新的数据表明:西部12个省区,面积占全国的71.3%,人口占28.6%,但GDP占不到全国的18%,而发达的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和浙江五省市GDP占全国的45%。 若以工业化的阶段特征来标记,东部发达地区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后期;中部地区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西部落后地区则刚刚进入工业化的起飞阶段。 这里我想强调一个观点:我们不能把区域差距扩大简单地看成是市场起作用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恰恰是市场不能充分起作用的结果。这对我们西部地区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城镇居民收入之比由1.94:1扩大2.26:1[z1] 。 阶层差距:迅速崛起的富裕阶层、收入持续增长的城市居民与收入低水平徘徊的农民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农民依然是整个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 4.城镇、农村乡内部各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急剧扩大。1990年全国城镇居民10%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的收入水平比是3.5:1,到2002年已骤升至7.89:1;10%高收入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由17.6%上升至24.7%,10%低收入户占总收入的比例由5.7%下降至2.9%;农村居民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的收入水平,已接近10倍的差距。2002年我国总计8.69亿元储蓄存款中50%为不足10%的人群所拥有,社会财富已日趋集中于少数人手中。2.行业之间:1980年改革初期,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不明显,最高行业人均收入与最低行业之比为1.8:1,1990年为1.72:1,~年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为4.6:1。 应当承认,在任何社会中,收入差距的产生和存在是客观必然的,也是不可能消除的。但关键是要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如果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悬殊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会影响社会安定团结。 收入差距本身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其忽大或忽小都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产生的历史原因;同时,又具有一定社会功能,或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或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的失序。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如果收入差距过大或失当,就会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3)复杂心态。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由于种种社会矛盾凸现了出来,从而使人们的社会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当前共性的表现是:(四不)不安全感、不稳定感、不确定感和对贪官、庸官的不满。 不安全感并不只是非典、禽流感、流脑等危害安全的事件带来的,它几乎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食品安全问题、房屋拆迁问题、医疗卫生问题等等,都影响到人们的安全感受。 不稳定感主要是针对就业状况而言。能不能找到工作?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能否在工作中施展才华?这些问题牵动着每一个家庭最敏感的神经。目前,除了公务员,其他职业者或多或少缺乏对现状和前景的稳定感。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旦失业,再找工作就很困难,连大学生群体都忧心忡忡,何况那些没有多少技能、缺乏年龄优势的群体?没有合适的工作,对一个家庭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不确定感主要是指大家过去所熟悉的社会规则,在现代社会并不适用了,人们由此觉得现代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不确定因素。比方说大学生分配、退伍军人的安置,都要自谋职业。诸如还有企业破产、土地征用、干部提拔等制度的不断变化,令人无法把握,不确定感油然而生。至于民众反贪官、庸官的心理更不用分析,因为许多行政不作为和~现象早都令民众所憎恶。 产生这些复杂心态的根源是社会转型期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变化的结果。我国的改革尽管避免了“推倒重来”的混乱,但由于政治、经济、社会各个层面推进的时间、深度和广度都不尽相同,从而造成了目前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民众的心态也必然显示出不平衡性和复杂性。尤其是近年,社会变迁速度加快,结构重组释放出巨大的压力,再加上固有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改革带来利益分化特别是贫富分化日益加剧,致使一些弱势群体难以承受,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社会震荡。 (4)战略升级。我国正迎来一次战略升级。今年的“~”关注的热点将是——中国的战略升级。 这一战略升级的内涵,是从以往的以经济增长为主的单兵突进,转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圭臬的新的发展战略。这一新的发展战略更加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并在主张“以人为本”的同时,致力于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由此可以看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新的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那么,为什么现在我国要实现战略升级呢?理由有两点: 首先,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不断提升的经济总量已经和正在对世界既有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我国政府必须在这一全新的平台上,对下一步发展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年,我国GDP总量约占世界总量的4%,贸易额占全球贸易的5.24%,分列全球第六和第三。这是存量,如果按增量算,~年我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高达18.2%,贸易增长对全球的贡献率超过16%。中国目前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国。中国的逐渐强势,冲击了旧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并由此引发出“输出通缩、威胁世界能源安全”等等狐疑乃至敌对情绪,以及政治上的所谓“中国威胁论”。这些必然要求我国站在全球视野中审视自己、审视世界,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其次,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为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的同时,也使社会发展滞后问题日益凸现,我国的发展战略必须从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转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 199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4%,经济成就巨大。但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并随之产生了收入差距过大、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科教卫生事业落后、价值体系不健全、道德失范等诸多问题。 ~年,我国以全球4%的GDP,消耗了8.1% 的石油、27%的钢材、40%的水泥。消耗了全球原材料增量的71%左右。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的消耗增长了40多倍。~年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印度的1.65倍。 社会事业滞后引发的公共安全威胁、教育落后产生的诸多问题等等,都极大地降低了人们对改革发展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由此,必须通过对旧有的发展战略的扬弃,探索一条适合现阶段中国发展,解决发展中瓶颈制约的新的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便建之于这样的现实思考之中。 总而言之,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世纪发展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 三、什么是和谐社会? 什么是和谐社会?在2月19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

延伸阅读
实用,汉语词语,拼音是shí yòng,意思是有实际使用价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教育教学论文实用(合集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3-09-18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教育教学论文锦集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9-18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教学论文题目实用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9-18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教学论文题目集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09-18
法治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以下是小编为大[db:tag]
2023-08-11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db:tag]
2023-07-25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英[db:tag]
2023-07-22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十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db:tag]
2023-07-22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db:tag]
2023-07-21
浅谈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精选8篇) 工作中教育论文必不可少,快来写写吧。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五篇】,欢迎品鉴!
2023-01-14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