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夜莺的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合集6篇)

教学设计 |

时间:

2023-06-09

|

推荐访问

【www.stokuaidi.com--教学设计】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夜莺的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合集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2023年夜莺的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应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课件。

第一教时

1、初步了解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要求:

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4、小结。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小夜莺的品质及爱国的精神

2、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

(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机智,灵活)

2、交流,朗读。

3、小结。

二、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

3、小结。

三、习第四段

1、 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5、小结。

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

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

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

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互相呼应)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第2篇: 2023年夜莺的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照应的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练习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联系实际,练习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引发兴趣

在古今中外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流血,开动脑筋,千方百计的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不信,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夜莺的歌声》。

二、听教学磁带,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介绍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抵抗战争,叫“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卫国战争初期,德军利用暂时有利的因素占领了苏联不少地方,后来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军发起总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历经4年的卫国战争的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而告终。其间,苏联各地涌现出许多爱国将士,爱国民众。本文中的小男孩只是许许多多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的人民中的一分子,大家都亲切叫他什么?

(小夜莺。)

四、教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五、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六、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问难。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⑴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宛”字为例:“宛”在课文中组成新词是“宛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宛”作为带点字,查字典。字义是:①曲折②宛然,仿佛。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宛如”的句子。读一读,再看一看字典中的解释。应选“曲折”有“忽高忽低、动听迷人”之意。

⑵而“木屑”、“蠢”、“尘埃”通过字典能很快理解。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盘问:盘查,仔细地问。

轻蔑:看不起、轻视。

凝神:聚集、集中地看。

七、造句训练

弄清词义。

在练习造句之前,教师应让每个学生弄清词语的意思。

1、出示词义:

宛如:好像,仿佛。

兴致勃勃:兴致极高;兴趣很大。

2、思考:

“宛如”是一个比喻词,可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呢?回忆以前的课文。桂林的水真绿啊,绿得宛如________。

桂林的水真清啊,清得宛如________。

3、读书中“兴致勃勃”的句子:

“夜驾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

4、仿照文中句式练习造句:

(谁,什么时间)兴致勃勃(做什么)。

同学们在操场上兴致勃勃地做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兴致勃勃地在家里玩电子游戏机。

5、试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八、作业

1、组词:

屑() 埃() 宛() 蠢()

削() 挨() 碗() 春()

莺() 旷() 鹃() 蘑()

鹰() 矿() 捐() 磨()

2、抄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3遍。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照应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理清思路

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五大段。

二、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读文,悟出字里行间的意思,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学生会回答:第1自然段从“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可以看出战斗紧张激烈,刚刚结束。没有人会在这里停留。

从军官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可以看出这么好听的夜莺的叫声,引起敌人的怀疑。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从这个感叹号中看出孩子机智巧妙地戏弄敌人。

这一段讲了德国兵发现了学夜莺叫的孩子,并叫他带路。

2、这一段中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他们研究语言文字的潜力,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个孩子在离敌人很近很近的地方?他不害怕吗?”有人会问:“德国人是侵略者,小男孩干吗还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呢?”有人会问:“‘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什么意思?

3、大家讨论这些问题。

发散大家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小结:孩子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此时已做好诱敌入埋伏圈的准备啦!孩子在敌人面前装着什么都不懂也不怕的样子,来掩护自己,麻痹敌人。孩子对敌人的憎恨,把德国鬼子称之为野兽。

4、默读这一段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机智、勇敢、沉着、自然。

5、他凭着机智勇敢,引着德国鬼子一步步地朝伏击圈走去,敌人还认为他是“蠢东西”呢?其实呢?

三、学习第二段

1、第二段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

孩子故意麻痹敌人,使他们觉得这只不过是个顽皮的小孩。什么也不放在心上,挺听话的一副没什么心眼无忧无虑的样子。要读出轻松、幽默的语气。

2、指名读第二段,大家评议,老师指导。

3、其中“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要读得轻松,语调上扬些,显得欢快。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是敌人故意问的,说明敌人心存戒心,语气要低沉一些。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孩子不正面回答,用话岔开,说明他机智,语气应似疑惑不解的。

四、学习第三大段

1、让学生小声自读第三大段。找出小男孩是如何配合游击队员歼灭敌人的句子来。然后指名回答。

2、抓重点语句、深入理解。

投影出示重点句,指名朗读后,大家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讨论。

⑴“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这句话中的“夜莺的歌声”指什么?这时教师可以出示两种解释,让学生判断。

①“真的夜莺鸟的叫声”。

②小男孩的口哨声。

让学生在选择答案后,说明理由。使学生从中体会出游击队员埋伏在树林深处。他们是通过小男孩学夜莺的口哨得知情报的。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句中蕴含着人物间的活动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换词。把“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换成:“夜莺的歌声由远及近了。”行不行?为什么?讨论,认识到换成“由远及近”不行。因为“越来越响”有提醒和暗示的作用,让游击队员快点准备好。这说明孩子和游击队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步在这一段中去掉这句话行不行,为什么呢?不行。因为这句话说明小男孩发送情报十分及时,镇静、自然,能麻痹敌人。同时体现出配合十分默契。游击队员同小男孩之间巧妙地织成天罗地网,只等德国鬼子来钻啦!而此时德国鬼子还全然不知是怎么回事呢?

⑵体会下一个重点句,投影打出:“32个鬼子……”那个人说。“两挺机关枪。”

体会出原来夜莺和杜鹃已不是鸟叫声了,而是暗号。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可以想到,孩子同游击队用这种方式联系已经不止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五、学习第五段

读读倒数第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知道了什么?

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首尾照应。这样的写法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从而更有力地表达了小男孩发出夜莺的叫声,是为了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的主题。

六、小结

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在村口引诱来德国鬼子;又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他巧妙地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这位小夜莺,永远记住他的歌声吧!

七、作业

1、搜集有关卫国战争的故事。

2、看小说《卓娅与舒拉的故事》一书。

【板书设计】

第3篇: 2023年夜莺的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一、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二、学情调查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读后印象。

四、精读课文

过渡: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1、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2、研读重点句子。

a、要求: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

b、形式: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

二、交流、讲座内容。

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

2、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炎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3、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4、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5、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桔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三、交流讲座方法。

1、逐句讲座交流。讲座某一句时,先由一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是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最后指导朗读,通过读来反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时,除上述1、6句外,不要只孤立地读一个句子,可将前后对话连起来读,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

朗读升华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是呀,越读我们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3、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四、安排作业

1、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跟家人讲讲小夜莺的故事。

教学反思:

第4篇: 2023年夜莺的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主要讲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一、思考课题,提问质疑

1、思考课题质疑:

你读了课题后,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夜莺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它的歌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用夜莺的歌声做题目?)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扫清字词障碍:

放声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通过读重难点语句把课文读流畅。

2、感知主体故事: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聚集细节,体会形象

1、聚焦“巧妙周旋”(细节一):

从小男孩与德国军官巧妙周旋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小男孩的什么形象?还有德国军官呢?

(小男孩的镇定、从容与勇敢。)

(小男孩的聪明、机灵与智慧。)

(小男孩的天真、调皮与可爱。)

德国军官的凶恶、霸道与愚蠢,从侧面体现出小男孩的从容镇定。

2、呈现“过招”情形:

分角色朗读。仔细揣摩:小男孩应该怎样读?德国军官应该怎样读?

读出小男孩的从容、镇定、机灵、聪明、天真。

读出德国军官的凶恶、霸道、愚蠢。

3、聚焦“筹备战斗”(细节二):

从游击队员准备战斗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游击队员们的什么面貌?

(游击队员非常勇敢。他们之间非常团结。小男孩原来也是游击队员,他通过学夜莺、杜鹃的叫声来传递情报。小男孩与游击队员之间配合非常默契。)

4、推测路途情形:

想一想:在游击队员接到情报、积极备战的同时,小男孩可能在路上与德国军官怎样周旋?

(可能继续与德国军官故意答非所问,来麻痹敌人。

可能继续一直不断地学夜莺、杜鹃叫,让游击队员掌握准确的情报。

可能用石头打路旁的树枝,有时弯腰去拾球果……好让游击队员有充足的准备。)

四、想象结局,抒发感受

1、了解战斗结果;

这个故事的结果怎样?

2、想象战斗情形;

想一想战斗的情景,用句式“有的……有的……有的……”进行描述。

3、抒发真实感受;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游击队员或小男孩说些什么?

五、联系前后,感悟中心

1、感知呼应写法:

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再读课文最前面三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小男孩坐在河岸边上,穿着绿上衣,削着什么,学着夜莺叫”这个情形在文章的前面与结尾都出现了。

文章首尾呼应,让故事显得非常完整。)、迁移联想前后:

读了课文的前后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这个故事仅仅发生过一次吗?

(从小男孩非常镇定地坐着河岸边,从他“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这些语句可以感受到这样的故事发生过许多次,并且后面还可能发生。)

3、感悟男孩境界:

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

(保卫自己的村子,为保卫自己的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热爱自己的祖国。)

六、回读课题,领悟深义

1、理解课题含义:

课文里的的“夜莺”指的是什么?你认为他是一只怎样的小夜莺?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2、领悟全文深义:

学了课文、想了这个故事前后可能发生的其它的故事,再读课题,夜莺的歌声究竟代表着怎样的含义?

(对小男孩机智、勇敢的赞颂,对小男孩爱国之情的赞颂。对游击队员们的英勇精神的的赞颂。)

13、夜莺的歌声

小男孩————德国官军————游击队员

机智勇敢、凶恶霸道、勇敢团结

保卫家乡、热爱祖国

第5篇: 2023年夜莺的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五 个部分。以“夜莺的歌声”为一条主线贯穿全文,首尾连贯,前后照应。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照应的写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男孩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课文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课时:2课时

教师教学设想与学生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放斯大林格勒录像。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一。引课,板书课题,了解背景

教师引入新课,生简介搜集到的背景资料。

二。感知整体,理清顺序

(一)1读,矫音①自由读文,注意字词读音,有叫不准的查字典或问同桌解决了。②出示词卡,检查字词读音掌握情况。

(二)2读,正确、流利:指名读文,师生共同纠正错误读音。

(三)3读,理解内容,理清顺序。

轻声读文,思考:①夜莺的歌声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四)4读,质疑问难:①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②小组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重点问题师记在黑板上。

第二课时

一、引题:①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②扫读课文,思考:画出课文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想想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可以同桌交流。

二、读文品文,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

要求细读课文,细品词、句、段(幻灯出示)

读文品文:

课文中哪些地方最吸引你?(词、句、段……)找出来用笔画一画,并反复地读一读,然后选择你喜欢的学习方式细细地体会体会。

三、汇报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细品文章的重点句子或段落,并指导朗读。

(一)人物对话:

1、“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孩子回答。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引出第一自然段:①指名读,引导学生想象这段所描绘的景象。(出示图)②想象村庄原来是什么样的。(出示图)③通过对比想象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侵略者的罪恶,战争的残酷。

3、指导分角色朗读小男孩和德国军官说的话,进一步体会小男孩憎恨侵略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继续品文。进一步体会“夜莺的歌声”的作用和文章首尾照应的写作特点,从而深刻认识到小男孩的那种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师生共同探讨:课文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五、学生畅谈学后体会

板书设计

机智 吸引 前

勇敢 夜莺的歌声 麻痹 后

爱国 (小男孩) 报信 照

等待 应

第6篇: 2023年夜莺的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大家仔细听一听,谁在唱歌?

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宛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宛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夜莺的歌声”。(板书课题)

1、交流自学方法:(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需要有四个步骤)读生字;理结构;明中心;表情感。(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个方法自学课文)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描写夜莺叫的句子,读一读。被游击队员称为夜莺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了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巧妙地和敌人周旋,用夜莺与杜鹃的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

你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板:机智勇敢)

(出示图)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非常镇定,一点也不害怕,甚至还很快活,请你们再细读课文,想想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他的机智勇敢?找到最能体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段落,画出有关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人物精神。

如:“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艺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大家对课文的了解还真多,那么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吗?

如:课题为什么要叫“夜莺的歌声”?

它包含了两个意思:

一、是孩子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情况。

二、是孩子被游击队员亲切地称为“小夜莺”。夜莺的歌声是动听、美好的,是游击队员对孩子的赞美。

又如:课文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己读读这部分内容)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这样的照应显得文章结构严谨,表现了孩子多次执行任务,更加突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小夜莺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名小英雄,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机智勇敢的事迹?说出来,比一比,看谁知道得最多。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他?

课外查阅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1、编一份抗战小英雄的小报。

2、以“我崇尚小英雄”为题写日记。(二选一)

延伸阅读
《桥》是谈歌写的小小说,被入选人教版五年级课文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2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守株待兔教学设计范文(精选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5-04-16
教学设计(Teachingdesign)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教学设计锦集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5-04-16
运动:是一种涉及体力和技巧的一套规则,又有习惯所约束的行为活动,通常具有竞争性。没有不运动的物件,也没有能离开物件的运动。运动具守恒性,即运动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其具体形式则是多样的并且能互相转化,在转化中运动总量不变。在几何中,刚性运。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七篇】,欢迎
2025-04-10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精选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5-04-10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产生雷电的条件是雷雨云中有积累并形成极性。根据不同的地形及气象条件,雷电一般可分为热雷电、锋雷电(热锋雷电与冷锋雷电)、地形雷电3大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雷电颂教学设计|《雷电颂》教学反思6则范文(精选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5-04-10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5-04-10
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思政课教学设计锦集七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5-03-26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思政课教学设计【七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10-19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花钟教学设计一等奖_《花钟》教学设计【汇编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10-14
思政课,立培育学生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课程。学生们步入人生的新阶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化学思政课教学设计汇编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10-14
  • 推荐访问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stokuaidi.com/www/caches/caches_template/default_lx/content/show.php on line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