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它可以在报刊上发表,也可以供领导机关作为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的依据或参考。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恩格斯。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学生调查报告针对小学生调查报告优秀汇编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学生调查报告针对小学生调查报告优秀篇1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上大学就是把父母的血汗钱给糟蹋了!他们辛辛苦苦挣钱供我上学,可我念出来之后,不但养活不了他们,连自己都养不了。”一口气说完这些话,小赵沉默了好一会儿。
“那你后悔上大学吗?”
“后悔!”回答很干脆。
一个月前,小赵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工作——保安,每月800元。小赵说什么也不甘心,他和其他三个准备考研的同学一起,租了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民房,白天忙着复习考研,晚上去麦当劳打工挣点儿钱。
“上了高中就要考大学,考了大学还得考研,但是实际没学到什么东西,就是拿了个文凭。”他无奈地笑了笑,“虽说后悔,但也是身不由己,像是一种惯性。我现在发现,要想有出头之日只能接着考研。”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8777人参与),结果显示,34。7%的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觉得“后悔”。
——————
现在有种流行的说法叫做“经营人生”。作为“经营者”,不少大学生对上大学的投入产出比表示了不满。他们认为自己投入了过多的时间与金钱——四年的学习时间与高昂的学费,可收获的是“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
之所以会“后悔”,调查显示,51。5%的人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几年前,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刘西拉教授,在两校大四年级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中进行的一次调查也发现,2/3的学生对大学前三年的课程“不满意”,觉得“没什么收获”。
“所谓的专业其实并不专,公共课要求很多,而且这几年我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占了一大半。我真不知道为什么古汉语专业对英语有这么高的要求。”一名汉语言专业的大三学生说起这些,还是觉得“很郁闷”。
对此,高等教育研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的熊丙奇教授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本身确实需要改革。“现在50%以上的大学生将经历主要用在外语学习上,考四六级、考gre、考托福、考雅思等等。相反,他们对专业课投入的精力却很少。另外,现在大学开设的很多课,都不是学生想学的专业知识,而是规定学、要求学的课程。”
调查发现,让一些人觉得“后悔”的原因,还有“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39。2%)。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字,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xx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人数超过212万。到了xx年和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增长到330万与413万。
伴随着数倍于以往的毕业生数量,近年来,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期望也越来越低。,扩招之前,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目标月薪普遍在2500~3000元,而到了xx年,求职毕业生主动将月薪要求降至1000元、800元、500元,一些人甚至不惜“零工资就业”。
与此同时,大学的学费却一路看涨。自1994年至今,国内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飙升至每年5000~8000元不等,10年间学费猛涨20倍。大学四年,学生的花费在4万~8万元。“大学质量和收费不符,特别是二类大学。”一名参与调查者留言说。和他一样,19。0%的人因为觉得“学费太高,得不偿失”而后悔上大学。
——————
有意思的是,尽管调查中只有47。6%的人明确表示“不后悔”,但被问到“如果重新选择会怎样”时,60。1%的人都说,自己仍然会选择上大学。
“因为现在找工作要看文凭啊!”小赵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对当今大学价值的认可与判定,“网上有一句话我非常赞同:上大学后悔四年,不上大学后悔一辈子。”
对此,熊丙奇解释说,“上大学=好的工作单位=有保障的生活”,这在中国几乎成了一条人人认可的社会定律。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考上某大学,就意味着获得这所学校的学历文凭,也就意味着推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换句话说,不上大学就意味着没出路。而另一方面,长久以来,很多用人单位认为,招高学历的员工才是硬道理,在高学历的基础上再考虑员工的工作能力。这就导致更多的学生一味追求高学历,造成人才浪费。
调查发现,尽管67。2%的人赞成“扩招后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的说法,但也有44。7%的人承认“上大学找不到工作,不上更找不到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28%的表示,如果重新选择,自己会“上个高职,学门手艺”。有网友留言说:“当初我一心想上大学,可现在想起来,真应该听父亲的话,中学毕业去读个高职。那样的话两三年就能出来工作了,有门手艺工作也好找。”
北京某技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小陈,在北京经济开发区一家合资企业实习一年后,顺利留下了。和他一样,大部分技校生都能找到实习单位并顺利签约。踏实肯干、操作技能熟练、可塑性较强,愿意从基层做起,且便于管理、稳定性强是技校生就业优势所在。有资料显示,近几年,北京市技校毕业生签约率均在95%以上。
根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市至少缺口8万名高级技能人才。也有数据表明,当下社会急需的、月薪超过5000元的“十大职位”中,高级技术工人占了4个。
——————
另一种论调也在蔓延——“考不上好大学=没有工作=白读书”。
为了上一个好大学,1999年,上海457名上线考生放弃高考志愿,此后几年,放弃大学入学机会的学生有增无减,高考复读班的“录取分”越来越高。对此,熊丙奇教授曾分析说,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认为,上大学是投资。现在上不同层次、不同质量的大学,投资的时间和金钱几乎没有差别,可今后的就业前景、发展空间却有天壤之别。笔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越是非重点学校毕业的学生,“后悔”者的比例也越高。
对于“后悔上大学”的问题,一方面,大学自身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另一方面,公众对于大学的期待,已经渐渐超出了“接受教育”本身,出现了功利化的倾向。调查中,24。6%的人认为“拿到大学毕业证书才是最关键的”,20。6%的人赞成“不上大学多没面子”的说法。
熊丙奇说,我们有一种思维定势:上大学是农村、贫困地区孩子的惟一出路。在这样一种逻辑中,接受教育的目的是“跳出农门”,如果这个目标达不到,上学就没有多少价值了。如果把这种逻辑再继续下去,“新读书无用论”——上大学学费太高,毕业了还是一样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点儿打工去——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对此,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教授曾谈到,我们把过多的希望都与念大学联系起来,比如说离开农村、改变身份、提高社会地位等等。他认为,对一个人能力的评价,不能只看一张文凭。
初中学生调查报告针对小学生调查报告优秀篇2
告别了紧张的高中时期,我们来到了学习、生活、情感都非常自由开放的大学。在这里我们可以任由感情的释放,当然恋爱将成为一项必修课程。9月15日,我们全部组员就大学生谈恋爱这个话题进行了调查。
上午,我们把已经准备好的一百份针对大学生谈恋爱的调查问卷发给一百位同学,让同学们即时完成了问卷答题。随后又针对我们问卷的答案进行了分析。对此我们作出了如下这样的分析:
调查显示,“赞成谈恋爱”的同学占64.1%,同时9.1%“已经谈成”,26。4%的同学认为“学习期间不想恋爱”。另外一些同学恋爱动机简单化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他们恋爱,只是因为需要爱和被爱。还有一些同学急着找女朋友、男朋友想恋爱。
有趣的是,专业不同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现状有影响。其中,工科专业的男女生“从未考虑”的比例最高;“曾经谈过,目前未谈”和“失恋”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外语专业男生和艺术专业女生;艺术专业男生以“正在谈恋爱”的比例最高,后者高达40.8%。
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学习成绩对大学生变恋爱现状具有一定影响。与人们一般所认为的不同,成绩优异的男女生正在谈恋爱的最多,而学习成绩差的男女生“从未考虑”和“失恋”的最多。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应将重心放在学习上,以学习为主,尽量不要因为谈恋爱而景响学习。没错,大学生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增加阅读量与知识储备量以及提高人文内涵。尽管有部分学生谈恋爱影响了学业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部分学生没有协调好没有掌控好时间的分配,可并不能否认谈恋爱的作用。
大学三、四年的生活虽说是丰富多彩,可很多时候也是孤独寂寞的,对于这一点上过大学的朋友会明白的。这时谈恋爱可以减少孤独丰富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换位思考与关爱他人、掌握为自己负责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与素质恰恰是走上工作岗位上的需要。诚然大学生要多读书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工作岗位上需要的这些能力与素质。但谈恋爱不要耗费大学生朋友过多的时间,要知道你还是学生,你还没有收入,你的学费都是父母亲提供的。你在大学里读书承载着父母的对你的巨大期望,你应该将这种期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如果你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谈恋爱上就是一种不负责任,不仅仅是对父母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谈恋爱时需要成本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本事自己挣钱而不要靠家里人供应,如果你能做到笔者非常敬佩你,你是个男子汉。如果你还是靠父母亲“救济”,对不起,你必须承担责任,对父母负责,对父母对你的期望负责。
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越来越差。大学生要想找到工作,必须要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的塑造主要是在大学里。大学生朋友应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增加工作技能,为自己在竞争中获得好工作增加筹码,而这必然要耗费大学生的时间。
最后,我们全体组员也发表了我们自已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我们认为:我们要有正确的爱情观和行为习惯,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摆正事业和爱情的关系;爱情需要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我们要有爱情,但我们必须将爱情和学习的关系处理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我们五个人通过这次活动,更加明确了大学生谈恋爱的利弊,同时更加了解我们大学生目前对恋爱的想法和意见。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不仅增加了我们彼此之间的友谊,还让我们体会到了怎么做一份市场调查,怎么样了解社会。这次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我们很珍惜这次机会。
初中学生调查报告针对小学生调查报告优秀篇3
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xx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xx年毕业生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xx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而xx年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五百多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因此大学生就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大学生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因此,选择工作务必要慎重。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一市场进行调查。今年寒假我随高邮市高璐宝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去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必定会对我明年的就业有所帮助。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很多企业认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资低。很多学生着重选择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而相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他们认为某些大学生只是抱着学经验的态度,把小公司作为自己进军大公司的跳板,发展不长,对他们公司的长久发展不利。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此外,大部分人都热衷于名牌企业或者外企,认为比较有面子。其实我认为很多中国本土的中小企业也很有发展潜力,不一定要局限于所谓的外企,给别的国家的人打工,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以上是我总结出的几点经验,相信对我明年的求职应聘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