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穴龙潭hǔ xué lóng tán
成语解释: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
例 句:感谢坐位豪杰不避凶险,来虎穴龙潭,力救残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一回)
风吹浪打fēng chuī làng dǎ
成语解释: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第二十五出:“可怜一对鸳鸯,风吹浪打,直恁的遭强霸。”
例 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狗恶酒酸gǒu è jiǔ suān
成语解释:比喻环境险恶,使人裹足不前。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齧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鬼蜮伎俩guǐ yù jì liǎng
成语解释:鬼蜮:阴险害人之物;伎俩:花招,手段。比喻用心险恶,暗中伤人的卑劣手段。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
例 句:这般胥役棍徒,但知鹜利,不知畏法,逞其鬼蜮之伎俩,则法令亦有时而穷。(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四回)
狂风骤雨kuáng fēng zhòu yǔ
成语解释: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成语出处:《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例 句:我沉吟罢仔细听来,原来是唤醒人狂风骤雨。(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
居心险恶jū xīn xiǎn è
成语解释:居心:存心;险:阴险;恶:恶毒。心地阴险恶毒。
心怀叵测xīn huái pǒ cè
成语解释:心怀: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例 句:他的为人处世,表明他是一个心怀叵测的人。
居心叵测jū xīn pǒ cè
成语解释:居心:存心;叵:不可;测:推测。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例 句:他是个居心叵测的家伙,要多加提防。
风潇雨晦fēng xiāo yǔ huì
成语解释: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势险恶。
成语出处:《诗·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狂风暴雨kuáng fēng bào yǔ
成语解释: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沉吟罢仔细听来。原来是唤醒人狂风暴雨。”
例 句:却遇了一阵狂风暴雨。(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鹤唳华亭hè lì huá tíng
成语解释: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龙潭虎穴lóng tán hǔ xué
成语解释: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
人心惟危rén xīn wéi wēi
成语解释:惟:是;危:险恶。指人的嗜欲之心是危险的。
成语出处:《书·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危。”
例 句: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减少了。(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
握蛇骑虎wò shé qí hǔ
成语解释:比喻处境极险恶。
成语出处:《魏书·彭城王传》:“彦和手握蛇骑虎,不觉艰难。”
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
成语解释: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成语出处: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例 句:又觉得身体动荡,仿佛在惊涛骇浪的小船里。(叶圣陶《地动》)
胸有鳞甲xiōng yǒu lín jiǎ
成语解释:比喻存心险恶。
胸中鳞甲xiōng zhōng lín jiǎ
成语解释:比喻存心险恶。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陈震传》:“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月黑风高yuè hēi fēng gāo
成语解释:比喻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比喻险恶的环境。
成语出处: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例 句:遇上月黑风高的晚上,飞砂走石,满地乱滚,长城就在咬牙切齿骂人了。(杨朔《秋风萧瑟》)
踞炉炭上jù lú tàn shàng
成语解释:踞:蹲、坐。蹲在炉子的炭火之上。形容处境险恶,不堪忍受。
成语出处:《晋书·宣帝纪》:“军还,权遣使乞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魏武帝曰:‘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
腹有鳞甲fù yǒu lín jiǎ
成语解释:鳞甲:比喻人多巧诈的心。比喻居心险恶,不可接近。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陈震传》:“孝起前是入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