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危为安biàn wēi wéi ān
成语解释:变危急为平安。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变乱为治,易于返掌。”
持盈保泰chí yíng bǎo tài
成语解释:盈:盛满;泰:平安。旧指在富贵极盛的时候要小心谨慎,避免灾祸,以保持住原来的地位。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凫鷖》小序:“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
例 句:同时也怕是他自己的官阶已经达到了使他要持盈保泰的时候。(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垂拱而治chuí gǒng ér zhì
成语解释: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成语出处:《尚书·武成》:“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安然无恙ān rán wú yàng
成语解释: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例 句:只求处士每岁元旦,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立于苑东,吾辈则安然无恙矣。(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
息事宁人xī shì níng rén
成语解释:息:平息;宁: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成语出处:《后汉书·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
例 句:我承认我是抱着“息事宁人”的苦衷来接受它的。(闻一多《四杰》)
重熙累洽chóng xī lěi qià
成语解释:熙:光明;洽:谐和。指国家接连几代太平安乐。
成语出处:汉·班固《东都赋》:“至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张铣注:‘熙:光明也。洽:合也;言光武既明,而明帝继之,故曰重熙累洽。”
丰亨豫大fēng hēng yù dà
成语解释:形容富足兴盛的太平安乐景象。
成语出处:《周易·丰》:“丰亨,王假之。”《周易·豫》:“豫大有得,志大行也。”《朱子语类》:“宣政间有以夸侈为言者,小人却云当丰亨豫大之时,须是恁地侈泰方得,所以一面放肆,如何得不乱。”
例 句:八旗兵饷折减,衣食不充,此正焦心劳思之时,非丰亨豫大之日也。(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安然无事ān rán wú shì
成语解释:犹言平安无事。
成语出处:《野叟曝言》第三十二回:“四嫂不来聒噪,耳根清净,倒也安然无事,除非把你两家合成一家,我一个人就好照顾了。”
例 句:要得安然无事,除非把你两家合成一家,我一个人儿就好照顾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高枕而卧gāo zhěn ér wò
成语解释: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转危为安zhuǎn wēi wéi ān
成语解释: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变乱为治,易于返掌。”
例 句:经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这名危重病人已经转危为安。
国泰民安guó tài mín ān
成语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例 句: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老舍《龙须沟》第一幕)
化险为夷huà xiǎn wéi yí
成语解释: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以后还望中堂忍辱负重,化险为夷。”
例 句:除夕遇险的一幕,自然又回忆起来,但我们这一次是化险为夷了,虽然费了一些周折。(郭沫若《革命春秋·南昌之一夜》)
鸡犬不惊jī quǎn bù jīng
成语解释: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
成语出处:宋·彭龟年《止堂集·一八·寿张京尹十首》:“翁见一笑大欢足,鸡犬不惊仁意多。”
例 句:文王与子牙放炮起兵。一路上父老相迎,鸡犬不惊。(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
布帆无恙bù fán wú yàng
成语解释:比喻旅途平安。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履险如夷lǚ xiǎn rú yí
成语解释: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民康物阜mín kāng wù fù
成语解释:人民平安,物产丰富。
天下太平tiān xià tài píng
成语解释: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例 句: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
成语解释: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例 句:得宠思辱,居安思危(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
一路福星yī lù fú xīng
成语解释:路:本为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后指道路;福星:岁星。原指一个行政区域为民谋福的好长官。后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话。
成语出处:宋·秦观《鲜于子骏行状》:“福星往矣,安得百子骏布在天下乎!”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灯火。”
例 句:《四友斋从说》:“宋鲜于侁,人谓之一路福星。”(清·翟灏《通俗编·祝诵一路福星》)
一路顺风yī lù shùn fēng
成语解释: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
例 句:我们这次出门旅行真是一路顺风,沿途一点儿也没有耽误。
竹报平安zhú bào píng ān
成语解释:比喻平安家信。
成语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
狗吠不惊gǒu fèi bù jīng
成语解释:吠:狗叫声。狗偶尔的叫声不会引起惊慌。形容社会太平安定。
成语出处:《后汉书·岑熙传》:“(熙)迁魏郡太守,……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
安危相易ān wēi xiāng yì
成语解释: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成语出处:《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解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