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衣危冠bāo yī wēi guān
成语解释: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成语出处: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献酬有容,歌风雅之古辞,斥夷狄之新声。褒衣危冠,兴兴如此。”
筚路蓝缕bì lù lán lǚ
成语解释: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例 句:筚路蓝缕,孙公既开其先;发扬光大,我公宜善其后。(蔡东藩、许廑父第九回《民国通俗演义》)
彩衣娱亲cǎi yī yú qīn
成语解释: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大寒索裘dà hán suǒ qiú
成语解释: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十分慌乱。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寡见》:“大寒而后索认裘,不亦晚乎?”
掣襟露肘chè jīn lù zhǒu
成语解释:掣:牵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成语出处:《明史·刘应节传》:“边长兵寡,掣襟露肘。”
例 句:宗昭原是寒素之家,中了举,百务齐作的时候,去了这四十两银,弄得手里掣襟露肘。(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深厉浅揭shēn lì qiǎn qì
成语解释:厉:连衣涉水;揭:撩起衣服。意思是涉浅水可以撩起衣服;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没有用,只得连衣服下水。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后汉书·张衡传》:“深厉浅揭,随时为义,曾何贪于支离,而席其孤技邪?”
汗流浃背hàn liú jiā bèi
成语解释: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成语出处:《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例 句:在劳动竞赛中,大家干得汗流浃背。
衣不蔽体yī bù bì tǐ
成语解释: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例 句:衣不蔽体、家里正在愁吃愁穿的农民望了这群不知稼穑艰难的人们一眼,一句话也没说。(秦牧《土地》)
侯服玉食hóu fú yù shí
成语解释: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成语出处:《汉书·叙传下》:“侯服王食,败俗伤化。”
例 句:湛族为盛门,性颇豪侈,侯服玉食,穷滋极珍。(《晋书·夏侯湛传》)
惨绿少年cǎn lǜ shào nián
成语解释:惨绿:浅绿,指服色。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
成语出处:唐·张固《幽闲鼓吹》:“皆尔之俦也,不足忧矣!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
恶衣恶食è yī è shí
成语解释: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成语出处:《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例 句:君子忧道不忧贫,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章炳麟《论读经有利而无弊》)
被褐怀玉pī hè huái yù
成语解释: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成语出处:《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例 句: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三国魏·曹操《求贤令》)
返我初服fǎn wǒ chū fú
成语解释:返:归还;初服:未做官时的衣服。比喻辞官归隐。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愿返初服,从子而归。”
称体载衣chèn tǐ cái yī
成语解释:称:适合。按照身材剪载衣服。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
成语出处:《南齐书·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
同袍同泽tóng páo tóng zé
成语解释: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成语出处:《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乘肥衣轻chéng féi yì qīng
成语解释:肥:肥壮的马。衣:穿。轻:轻暖的裘衣。驾驭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和衣而卧hé yī ér wò
成语解释:和:连着;卧:躺下。穿着衣服躺下睡觉。
例 句:老程师爷是喝得当面退席,和衣而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
鹑衣百结chún yī bǎi jié
成语解释:鹑:鹌鹑鸟;结:悬挂连缀。鹌鹑的尾巴短而秃,象打满补丁一样。形容衣服非常破烂。
成语出处:《荀子·大略》:“子夏贫,衣若县鹑。”
例 句:鹑衣百结走风尘,落魄谁怜此一身?(清·程麟《此中人语·乞丐风流》)
衣衫蓝缕yī shān lán lǚ
成语解释:衣服破烂。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例 句:虽是天色和暖,那些人却也衣衫蓝缕。(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
粗服乱头cū fú luàn tóu
成语解释: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正襟危坐zhèng jīn wēi zuò
成语解释: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例 句:R先生把我请在一把上位的太师椅上坐下,正襟危坐和我对话起来。(郭沫若《学生时代·到宜兴去》)
捉襟见肘zhuō jīn jiàn zhǒu
成语解释: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例 句:平时所过的早就是捉襟见肘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量体裁衣liàng tǐ cái yī
成语解释: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成语出处:《墨子·鲁问》:“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面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
例 句: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马牛襟裾mǎ niú jīn jū
成语解释: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
成语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
例 句:闻孝氏孝友之风而无兴起之志。诚马牛襟裾者也。(明·赵弼《赵氏伯仲友义传》)
恶衣粝食è yī lì shí
成语解释:粝: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饭。形容生活俭朴。
成语出处:宋·苏轼《礼义信足以成德论》:“以为有国者皆当恶衣粝食,与农夫并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为百工。”
泣下沾襟qǐ xià zhān jīn
成语解释: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成语出处:《尸子》卷下:“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
例 句:昔季流子向风而鼓琴,听之者泣下沾襟。(三国魏·阮籍《乐论》)
如不胜衣rú bù shèng yī
成语解释:胜:能承受,能承担。身体不能承受衣服的重量。形容身体瘦弱。也形容谦退的样子。
成语出处:《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
例 句:敷形貌眇小,如不胜衣,胆力劲果,超出时辈。(《南史·周敷传》)
弱不胜衣ruò bù shèng yī
成语解释: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
成语出处:《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例 句: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
菲食薄衣fěi shí bó yī
成语解释:菲:微薄。微薄的衣服,粗劣的食物。形容生活十分俭朴。
成语出处:《梁书·武帝纪上》:“其中有可以率先卿士,准的甿庶,菲食薄衣,请自孤始。”
天衣无缝tiān yī wú fèng
成语解释: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成语出处: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例 句: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缟纻之交gāo zhù zhī jiāo
成语解释:缟纻:缟带和纻衣。缟带指用白色绢制成的大带。纻衣指用苎麻纤维织成的衣服。指交情笃深。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之公子札)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晋·杜预注:“吴地贵缟,郑地贵纻,故各献己所贵,示损己而不为彼货利。”
舞衫歌扇wǔ shān gē shàn
成语解释: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陈·徐陵《杂曲》:“舞衫回袖胜春风,歌扇当窗似秋月。”
例 句:方俊官乃作此状,谁信曾舞衫歌扇,倾倒一时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
鲜衣美食xiān yī měi shí
成语解释:鲜:有光彩的。穿的是华丽的衣服,吃的是美味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德称此时虽然借寓僧房,图书满案,鲜衣美食,已不似在先了。”
行不胜衣xíng bù shèng yī
成语解释:衣服都禁受不起,比喻体力衰弱。
成语出处:《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悬鹑百结xuán chún bǎi jié
成语解释:鹌鹑的羽毛又短又花,因以悬鹑比喻破烂的衣服。形容破烂,补钉很多。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悬鹑百结,知命不忧。”
曳裾王门yè jū wáng mén
成语解释:曳:拉;裾:衣服的大襟。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成语出处:汉·邹阳《上吴王书》:“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
例 句: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请。(唐·李白《行路难》诗)
褐衣不完hè yī bù wán
成语解释:褐:粗布衣服。连粗布衣服也穿不周全。形容生活困苦。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穀,余梁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
衣不完采yī bù wán cǎi
成语解释: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
成语出处:《史记·游侠列传》:“衣不守采,食不重味。”
褐衣蔬食hè yī shū shí
成语解释: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饭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形容生活困苦。
成语出处:《史记·游侠列传》:“故季次、原宪终年空室蓬户,褐衣蔬食。”
衣锦夜行yì jǐn yè xíng
成语解释: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夜里穿着锦绣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传》:“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衣轻乘肥yì qīng chéng féi
成语解释:衣:穿。轻:轻暖的裘衣;肥: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驾驭肥壮的马。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例 句:想为官的前呼后拥,衣轻乘肥,有多少荣耀。(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
衣绣昼行yì xiù zhòu xíng
成语解释:昼:白天。穿了锦绣衣服在白昼行走。比喻在本乡作官,或富贵后回到故乡。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
狐裘羔袖hú qiú gāo xiù
成语解释:裘:皮衣;羔:指小羊皮。狐皮衣服,羔皮袖子。比喻整体尚好,略有缺点。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余狐裘而羔袖。”
椎髻布衣zhuī jì bù yī
成语解释:椎形发髻,布制衣服。指妇女朴素的服饰。
成语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
解衣推食jiě yī tuī shí
成语解释: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例 句:小生飘蓬浪迹,幸蒙令尊一见如故,解衣推食,恩已过甚。(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粝食粗衣lì shí cū yī
成语解释:粝:粗米。粗布衣服,粗劣的食品。比喻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大公资助张协》:“奴供备粝食粗衣。”
例 句:不耻蓬首垢面,不嫌粝食粗衣。(元·马钰《西江月》)
爱毛反裘ài máo fǎn qiú
成语解释: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成语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