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风缉缝āi fēng jī fèng
成语解释: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找门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但有一二分才貌的,那一个不挨风缉缝,央媒说合。”
白屋寒门bái wū hán mén
成语解释: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泛指贫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贫寒。
门户之见mén hù zhī jiàn
成语解释:门户:派别;见:成见。因派别不同而产生的成见。
成语出处:《新唐书·韦云起传》:“今朝廷多山东人,自作门户。”
例 句:一迁就不得,则再迁就三迁就之。此则先生门户之见也。(清·恽敬《明儒学案条辩序》)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成语解释: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成语出处: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例 句:我是个平凡的人,不幸生在不平凡的时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无端惹出许多是非。(柯灵《回看血泪相和流》)
八字打开bā zì dǎ kāi
成语解释:象“八”字那样,撇、捺向两边分开。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却走歪门邪道。也形容门路很宽。
成语出处:宋·朱熹《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
例 句:这事已八字打开,请大家多提建议。
班门弄斧bān mén nòng fǔ
成语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例 句: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班门弄斧,同他乱谈。(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傍人门户bàng rén mén hù
成语解释:傍:依靠,依附;门户:门第。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立。
成语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十二:“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
例 句:虽说咱们穷,究竟比他傍人门户好多着呢。(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九回)
罢黜百家bā chù bǎi jiā
成语解释: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成语出处:《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例 句:……只认朗诵词和诗。笔者却不能够赞成这“罢黜百家”的作风(朱自清《论朗诵诗》)
北门锁钥běi mén suǒ yuè
成语解释: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后借指北方的军事要地。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例 句: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皇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
三班六房sān bān liù fáng
成语解释: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来。”
重门击柝chóng mén jī tuò
成语解释:柝:打更用的梆子。设置重重门户,并派更夫巡夜。指严加戒备,以防不测。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达官贵人dá guān guì rén
成语解释:达官:大官。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下》:“公子丧,诸达官之长杖。”
闭门酣歌bì mén hān gē
成语解释:指闭门不出,尽兴饮酒,尽情歌舞。形容沉缅酒色,尽情享受。
成语出处:唐·李延寿《南史·徐绲似》:“绲为梁湘东王,镇西谘议参军,颇为声色,侍妾数十,……,便醉而闭门,尽日酣歌。”
贼去关门zéi qù guān mén
成语解释:贼偷了东西走后才云关门。比喻事故发生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一:“僧问曰:‘若不遇于师,几成走作。’师曰:‘贼去后关门。’”
例 句:这里贼去关门,众人更加小心,不敢睡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二回)
闭门思过bì mén sī guò
成语解释:过:过失。关起门来反省。
成语出处:《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閤思过。”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例 句:小仙自知身获重罪,追悔莫及,惟有闭门思过,敬听天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北门南牙běi mén nán yá
成语解释:北门:指羽林诸将;南牙:指宰相。指文武重臣。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中宗神龙元年》:“今天诱其衷北门南牙,同心协力,以诛凶竖,复李氏社稷。”
夺门而出duó mén ér chū
成语解释:夺门:破门,奋力冲开门。猛然奋力冲开门出去。形容迫不及待。
例 句:轻轻拨开门闩,拿在手中,预备当作兵器,可以夺门而出。(清·李嘉宝《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nìng wéi jī kǒu,bù wéi niú hòu
成语解释: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成语出处:《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例 句:俗谚云:“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羞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
长袖善舞cháng xiù shàn wǔ
成语解释: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成语出处:《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例 句:李春山长袖善舞,当时的一班名公巨卿,甚至连醇王都被他巴结上了。(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车马盈门chē mǎ yíng mén
成语解释: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
成语出处:明·谢谠《四喜记·乡荐荣欢》:“看连翩车马盈门,总不比旧是庭院。”
例 句:从前黄道台才过班的时候,那一天不是车马盈门,还有多少人要见不得见。(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按部就班àn bù jiù bān
成语解释: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成语出处:晋·陆机《文赋》:“然后选义案部,考辞就班。”
例 句:但黄公俊的祖父,他开始读了书,象一般读书人似的,他按部就班的要将八股型的才学,“货与帝王家”。(郑振铎《黄公俊之最后》)
充闾之庆chōng lǚ zhī qìng
成语解释:充闾:光大门楣;庆:喜庆。能使门第光大的喜庆事。
成语出处:《晋书·贾充传》:“贾充,字公闾,平阳襄陵人也。父逵魏豫州刺史、阳里亭侯。逵晚始生充,言后当有充闾之庆,故以为名字焉。”
例 句:贺生子,云充闾之庆。(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子孙类》)
闭户读书bì hù dú shū
成语解释: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第八》第三卷:“盖须切磋起明也。见闭户读书,师心自是。”
韦弦之佩wéi xián zhī pèi
成语解释: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
成语出处:《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拜倒辕门bài dǎo yuán mén
成语解释: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若非一部全史瞭然于中,何能如此。妹子唯有拜倒辕门了。”
祸起萧墙huò qǐ xiāo qiáng
成语解释: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例 句:不照这么办法,恐祸起萧墙,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回)
当门抵户dāng mén dǐ hù
成语解释:指撑持门户。
例 句:他两人没有嬷嬷,只是盼奴当门抵户。(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
一世龙门yī shì lóng mén
成语解释: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成语出处:《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晋书·王衍传》:“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闭门却扫bì mén què sǎo
成语解释: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恨赋》:“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进退无门jìn tuì wú mén
成语解释: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刘季章》:“吾道不幸遽失,此人馀子纷纷,才有毛发利害,便章皇失措,进退无门,亦何足为轩轾耶。”
杜门晦迹dù mén huì jì
成语解释:晦:隐匿。关上门,隐匿自己的踪迹。指隐居起来,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或动态。
成语出处:《周书·宇文神举传》:“显和具陈宣杜门晦迹,相时而动,孝武深纳焉。”
哭天喊地kū tiān hǎn dì
成语解释:提高嗓门又哭又叫。
杜门谢客dù mén xiè kè
成语解释:杜门:闭门不出;谢客:谢绝宾客。指不与人往来。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赵光逢传》:“以世乱,弃官居洛阳,杜门绝人事者五六年。”
例 句:王瑞虹杜门谢客,不与外事。(清·王晫《今世说·言语》)
杜门自绝dù mén zì jué
成语解释:杜门:关门不出;绝:断绝。闭门不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
成语出处:《汉书·张陈王周传赞》:“及吕后时,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终,王陵庭争,杜门自绝,亦各其志也。”
筚门闺窦bì mén guī dòu
成语解释:筚门:柴门;圭窦:上尖下方的圭形门洞。形容穷苦人家的住处。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十年》:“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
例 句:我不禁暗暗称奇,不料这筚门闺窦中,竟有这等明理女子。(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
遁入空门dùn rù kōng mén
成语解释: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例 句:天下重见升平,他自己决不留恋宝贵,功成身退,遁入空门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
不二法门bù èr fǎ mén
成语解释: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成语出处:《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例 句:历观战史,水战用火攻,是颠扑不破的不二法门。(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方便之门fāng biàn zhī mén
成语解释:原是佛教指引人入教的门径,后指给人方便的门路。
成语出处: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维摩见柄,盖申方便之门;道安谢归,思远朝廷之事。”
例 句:他为官清廉,从不为自己或家人开方便之门。
布鼓雷门bù gǔ léi mén
成语解释:布鼓:布蒙的鼓;雷门: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
成语出处:《汉书·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
配享从汜pèi xiǎng cóng sì
成语解释:旧时以孔子门徒及某些所谓“名儒”附属于孔子者一并受祭,称配享从汜。
成语出处:《宋史·礼志八》:“国子司业蒋静言:‘先圣与门人通被冕服无别,配享从汜之人当从所封之爵服。’”
分门别类fēn mén bié lèi
成语解释:分、别:分辨、区别;门:一般事物的分类;类: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把一些事物按照特性和特征分别归入各种门类。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二回:“灵牙仙、毗芦仙、金箍仙气概昂昂;七香车坐金灵圣母,分门别户。”
例 句:我只要现在的时务书,分门别类的便好。(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四回)
暴腮龙门pù sāi lóng mén
成语解释: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成语出处:《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腮龙门。”
例 句:江海大鱼集门下,不得上;上即为龙。故云:‘暴腮龙门,垂耳辕下。’(明·李贽《初潭集·师友六》)
敲门砖qiāo mén zhuān
成语解释: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成语出处: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一日,冲元自窗外往来,东坡问:‘何为?’冲元曰:‘绥来。’东坡曰:‘可谓奉大福以来绥。’盖冲元登科时赋句也。冲元曰:‘敲门瓦砾,公尚记忆耶!’”
高门大户gāo mén dà hù
成语解释:高门:旧时指富贵之家;大户:声势显赫的家族。有钱有势的人家。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满少卿饥附饱扬》:“因他是个市户出身,一时没有高门大族来求他的。”
闭关却扫bì guān què sǎo
成语解释: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恨赋》:“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例 句:时来运转,好汉也有惨遭挫败的时候,他就应该闭关却扫,往日的荣华不必再提。(梁实秋《好汉》)
狗头军师gǒu tóu jūn shī
成语解释:比喻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明的人。也比喻专门出坏主意的人。
生财之道shēng cái zhī dào
成语解释:发财的门路。
熟能生巧shú néng shēng qiǎo
成语解释: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例 句:要想掌握技术,只有勤学苦练,才能熟能生巧。
铜驼荆棘tóng tuó jīng jí
成语解释: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
成语出处:《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侯门如海hóu mén rú hǎi
成语解释:侯门:旧指显贵人家;海:形容深。侯门象大海那样深邃。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隔绝。
成语出处:唐·崔郊《赠去婢》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例 句:可是说的了:“侯门如海”,我是个什么东西儿!他家人又不认得我,去了也是白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此中三昧cǐ zhōng sān mèi
成语解释: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成语出处:唐·李肇《国史补·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户枢不蠹hù shū bù dù
成语解释: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容易受侵蚀。也比喻人经常运动可以强身。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例 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户限为穿hù xiàn wéi chuān
成语解释:户限:门槛;为:被。门槛都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
成语出处:唐·张彦远《法书要录》:“智永禅师住吴兴永欣寺,人来觅书者如市,所居户限为穿穴。”
祸福无门huò fú wú mén
成语解释:无门:没有定数。指灾祸和幸福不是注定的,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例 句:至于自强之道,求其在我,祸福无门,唯人自招,群策群力,庶有成功。(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四回)
邪门歪道xié mén wāi dào
成语解释:指不正当的门路、手段或不正经的事情。
鸡口牛后jī kǒu niú hòu
成语解释: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成语出处:《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剪发杜门jiǎn fà dù mén
成语解释:剪发:剪掉头发,指削发为僧。杜门:闭门。剪发为僧,闭门不出。
成语出处:明·张溥《五人墓碑记》:“由是以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曳裾王门yè jū wáng mén
成语解释:曳:拉;裾:衣服的大襟。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成语出处:汉·邹阳《上吴王书》:“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
例 句: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请。(唐·李白《行路难》诗)
得意门生dé yì mén shēng
成语解释: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例 句:他虽然和咱们满州汉军隔旗,却是我第一个得意门生,他待我也实在亲热,那个人将来不可限量。(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将门有将jiàng mén yǒu jiàng
成语解释:旧指将帅门第也出将帅。
成语出处:《南史·王镇恶传》:“旦谓诸佐曰:‘镇恶,王猛孙,所谓将门有将。’”
例 句:有子如此,可谓将门出将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
读书得间dú shū dé jiàn
成语解释: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例 句:飏翁!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
进身之阶jìn shēn zhī jiē
成语解释:阶:台阶。使身体能够上升的阶梯。旧指借以提拔升迁的门路。
成语出处:元·胡祗遹釚《紫山大全集·礼论》:“殊不察自即位以来,所闻之言无大利害,适足以为口舌者进身之阶,虚失待大臣之体,渎上下之分。”
独占鳌头dú zhàn áo tóu
成语解释: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竹苞松茂zhú bāo sōng mào
成语解释: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钻头觅缝zuān tóu mì fèng
成语解释:比喻到处寻找门路。
例 句:一到南京,便钻头觅缝的寻觅事情。(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
开门揖盗kāi mén yī dào
成语解释: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例 句:失守城池,要按军法;况又有禀帖到杨太守差我保守,我是你徒弟,开门揖盗,岂不是私通叛寇?(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回)
闭门造车bì mén zào chē
成语解释:关起门来造车子。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
成语出处:宋·朱熹《中庸或问》卷三:“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
例 句:自以为闭门造车,出而合辙,而门外之辙与其所造之车,果相合否。(严复《救亡决论》)
来者不拒lái zhě bù jù
成语解释:对于有所求而来的人或送上门来的东西概不拒绝。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例 句:弟子就学者不知多少,先生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
鲤鱼跳龙门lǐ yú tiào lóng mén
成语解释: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成语出处:《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列鼎而食liè dǐng ér shí
成语解释: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例 句:今日个列鼎而食,煞强如淡饭黄齑。(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liú shuǐ bù fǔ,hù shū bù dù
成语解释: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例 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门不停宾mén bù tíng bīn
成语解释:宾:宾客。门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于待客。
成语出处:《晋书·王浑传》:“座无虚席,门不停宾。”
例 句:门不停宾,古所贵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
杜门自守dù mén zì shòu
成语解释:关闭大门,安分守已。
成语出处:《汉书·孔光传》:“光退闾里,杜门自守。”
例 句:是以杜门自守,遥望堂阶,茫如梯天。(清·刘大槐《与吴阁学书》)
门禁森严mén jìn sēn yán
成语解释:指政府机关门口的警卫极严密。
门可罗雀mén kě luó què
成语解释: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
成语出处:《史记·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六外可设雀罗。”
例 句:僮奴婢媪皆散,不半载,门可罗雀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
门墙桃李mén qiáng táo lǐ
成语解释: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成语出处:《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
例 句:天下文章同轨辙,门墙桃李半公卿。(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二)
门庭若市mén tíng ruò shì
成语解释: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冥行擿埴míng xíng zhì zhí
成语解释:冥:昏暗;冥行:夜间行路;擿:点;埴:地。夜间摸黑走路,如同盲人拿着手杖点地而行。比喻研求学问,不识门径,暗中探索。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鸣锣喝道míng luó hè dào
成语解释: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时而作一得意想,便仿佛坐在四人大轿里,鸣锣开道的去接印一般。”
鸣锣开道míng luó kāi dào
成语解释: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时而作一得意想,便仿佛坐在四人大轿里,鸣锣开道的去接印一般。”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fāng yǐ lèi jù, wù yǐ qún fēn
成语解释:方:方术,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佩韦佩弦pèi wéi pèi xián
成语解释: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
成语出处:《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分门别户fēn mén bié hù
成语解释:分、别:分辨、区别;门:一般事物的分类;户:门户。指在学术上根据各自的格调或见解划清派别,各立门户。
成语出处:金、元·尹志平《巫山一段云·劝世》:“不认忘名默悟,只解分门别户一朝合眼见前程,悔恨不圆成。”
蓬荜生辉péng bì shēng huī
成语解释: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三折:“贵脚踏于贱地,蓬荜生光。”
例 句:谢人过访日蓬荜生辉。(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宫室》)
蓬户瓮牖péng hù wèng yǒu
成语解释:用蓬草编门,用破瓮做窗。指贫苦的人家。
成语出处:《礼记·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
例 句: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蓬户瓮牖,桷桑而无枢。(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
破门而出pò mén ér rù
成语解释:把门砸破冲出来。形容坏人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做坏事。也比喻摆脱束缚或限制。
附庸风雅fù yōng fēng yǎ
成语解释: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喜欢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忙里偷闲。”
例 句: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因此种花之风,遍及扬州。(《晚清文学丛钞·情变》第八回)
齐大非耦qí dà fēi ǒu
成语解释:旧时凡因不是门当户对而辞婚的,常用此话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
成语出处:《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
例 句:臣闻齐大非耦,著者前诰。辞霍不婚,垂称往烈。(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
覆巢无完卵fù cháo wú wán luǎn
成语解释:覆:翻倒。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四》:“臣闻之: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碢骐驎不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全国一盘棋quán guó yī pán qí
成语解释:指全国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互相协作。
雀屏中选què píng zhòng xuǎn
成语解释:雀屏:画有孔雀的门屏。指得选为女婿。
成语出处:《旧唐书·高祖窦皇后传》:“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
荣宗耀祖róng zōng yào zǔ
成语解释:为祖先增添光荣。旧指光耀门庭。
成语出处: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今幸得一举登科,荣宗耀祖。”
隔行如隔山gé háng rú gé shān
成语解释: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
例 句:隔行如隔山,我们局外人就是有什么事看在眼里,也是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十二回)
桑枢瓮牖sāng shū wěng yǒu
成语解释:枢:门上的转轴;瓮牖:简陋的窗户。用桑树做门轴,用瓦罐做窗户,比喻贫苦之家。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蓬户不完,桑以为枢机而瓮牖。”
例 句:我便是桑枢瓮牖,他也情愿的布袄荆钗。(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
扫地出门sǎo dì chū mén
成语解释:比喻将坏东西彻底清除出去。也没收全部财产,赶出家门。
例 句:这次扫地出门的政策很明确,除了个别实在开明、对抗战有功的地主分子外,其他一律不放过。(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深居简出shēn jū jiǎn chū
成语解释:简:简省。原指野兽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现。后指常呆在家里,很少出门。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
例 句:自摈弃以来,尤自刻励,深居简出,几不与世人相通。(宋·秦观《谢王学士书》)
过屠门而大嚼guò tú mén ér dà jiáo
成语解释: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三国魏·曹植《与吴质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例 句:她做母亲的至少也该让孩子们到马路上睁大了惊异的眼睛,聊且“过屠门而大嚼”。(茅盾《过年》)
十年窗下shí nián chuāng xià
成语解释: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寒蝉仗马hán chán zhàng mǎ
成语解释: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成语出处:《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堂上一呼,阶下百诺táng shàng yī hū,jiē xià bǎi nuò
成语解释: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过理》:“宋王大悦,饮酒室中。有呼万岁者,堂上尽应;堂上已应,堂下尽应。门外庭中闻之,莫敢不应。”
例 句:堂上一呼,阶下百诺。(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
豪门巨室háo mén jù shì
成语解释:豪门:权贵之家;巨室:大家望族。指富贵之家。
成语出处:《晋书·阎缵传》:“其侍臣以下文武将吏,且勿复取戚豪门子弟。”《孟子·离娄上》:“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屠门大嚼tú mén dà jiáo
成语解释: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三国魏·曹植《与吴质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歪门邪道wāi mén xié dào
成语解释:指不正当的门径。也比喻坏主意。
例 句:我们要想办法,让大家都富起来,但是决不能搞歪门邪道。
望衡对宇wàng héng duì yǔ
成语解释:衡:用横木做门,引伸为门;宇:屋檐下,引伸为屋。形容住处相距很近,可以互相望见。
成语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司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
侯门似海hóu mén sì hǎi
成语解释:王公贵族的门庭像大海那样深遂。旧时豪门贵族、官府的门禁森严,一般人不能轻易进入。也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
成语出处:唐·崔郊《赠去婢》:“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中;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为虎作伥wèi hǔ zuò chāng
成语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成语出处:《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例 句:为着要得虎子而身入虎穴,决不是身入虎穴去为虎作伥。(郭沫若《〈闻一多全集〉序》)
未雨绸缪wèi yǔ chóu móu
成语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成语出处:《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例 句: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瓮牖绳枢wèng yǒu shéng shū
成语解释:牖:窗子;枢:门的转轴。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徒之徒也。”
无事不登三宝殿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
成语解释:比喻没事不上门。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去做什么?’”
五花八门wǔ huā bā mén
成语解释: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成语出处:《虞初新志·孙嘉淦<南游记>》:“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例 句:湖北的省政府在当时真正是一种鱼龙漫衍的“模范政府”,那个委员会五花八门地是什么人品都有。(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
相门有相xiàng mén yǒu xiàng
成语解释:宰相门里还出宰相。旧指名门子弟能继承父兄事业。
成语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例 句:上目送之久,谓朱异曰:“可谓相门有相。”(《南史·王训传》)
萧墙祸起xiāo qiáng huò qǐ
成语解释: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例 句:萧墙祸起片时间,到如今反为难上难。(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八)
大家风范dà jiā fēng fàn
成语解释: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例 句:献茶已毕,叙起话来,问答如流,气度从容,真是大家风范,把个狄后乐了个了不得。(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八回)
谢庭兰玉xiè tíng lán yù
成语解释: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
成语出处:晋·裴启《语林》:“谢太傅问诸子侄曰:‘子弟何预人事,而政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生于阶庭耳。’”
衅起萧墙xìn qǐ xiāo qiáng
成语解释: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时值乱离,衅起萧墙。”
兴师问罪xīng shī wèn zuì
成语解释: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
成语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五:“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朝廷兴师问罪。”
例 句:他们哪里是来拜望我的呵,他们是来兴师问罪的。(蒋光慈《田野的风》)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wài yù qí wǔ
成语解释: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夜不闭户yè bù bì hù
成语解释:户:门。夜里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成语出处:《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例 句: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将门虎子jiàng mén hǔ zǐ
成语解释:将门:世代为将的人家。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门庭。
一路平安yī lù píng ān
成语解释:指旅途中没出任何事故。也用作对出门人的祝福语。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十九:“一路平安,行了一月有余,来到旧日泊船之处。”
将门无犬子jiàng mén wú quǎn zǐ
成语解释:将门:将、相的家庭。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不会有庸才俗辈。
倚门倚闾yǐ mén yǐ lǚ
成语解释: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例 句:倚门倚闾久相望,不可以留行束装。(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
玉堂金马yù táng jīn mǎ
成语解释:玉堂:汉代殿名;金马:汉代宫门名,也称“金门”。旧时比喻才学优异而富贵显达。
成语出处:汉·扬雄《解嘲》:“今子幸得遭明圣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
例 句:喜君家平步上青云,好好,不枉了玉堂金马多风韵。(元·吴昌令《东坡梦》第一折)
载酒问字zài jiǔ wèn zì
成语解释: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成语出处:《汉书·扬雄传下》:“家素贫,嗜酒,人希至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又,“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
金马玉堂jīn mǎ yù táng
成语解释: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是学士待诏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旧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
成语出处:汉·扬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
仗马寒蝉zhàng mǎ hán chán
成语解释: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成语出处:《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例 句:一般仗马寒蝉,反得各居显要,尸位素餐,未免好恶倒置,令人不解。(《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三十回)
政出多门zhèng chū duō mén
成语解释:原意是政令出自几个卿大夫的门下。指中央领导软弱,国家权力分散。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六年》:“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于是乎成。今其谋曰:‘晋政多门,不可从也。’”
终南捷径zhōng nán jié jìng
成语解释: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成语出处:《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想入朝作官,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
例 句:借此认识了几位当道,又结交了几家富贾豪商,自以为终南捷径,即在此小小酒馆之中,因此十分高兴。(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lù yǒu dòng sǐ gǔ
成语解释: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成语出处: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绣户zhū mén xiù hù
成语解释:朱门:红漆大门;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比喻富贵人家妇女的住处。也借指富贵人家。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娘子朱门绣刻户,妾素无葭莩亲,虑致讥嫌。”
荆棘铜驼jīng jí tóng tuó
成语解释: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
成语出处:《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例 句:荆棘铜驼心上泪,觚棱金爵劫余灰。(清·黄遵宪《术闻》诗)
足不出户zú bù chū hù
成语解释:脚不跨出家门。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却说苏盼奴自赵司户去后,足不出门,一客不见,只等襄阳来音。”
例 句:据我个人的经验,我们那里的土话,和苏州很不同,但一部《海上花列传》,却教我“足不出户”懂了白。(鲁迅《花边文学·汉字和拉丁化》
拒之门外jù zhī mén wài
成语解释:拒:拒绝。把人挡在门外,不让其进入,形容拒绝协商或共事。
杜门却扫dù mén què sǎo
成语解释:杜:堵塞;却扫:不再扫径迎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成语出处:《北史·李谧传》:“遂绝迹下帷,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
闭门羹bì mén gēng
成语解释: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成语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例 句:一次不见,第二次再去,谁知三番五次饱尝闭门羹。(高阳《清宫外史》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