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甲休兵àn jiǎ xiū bīng
成语解释: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成语出处:《汉书·韩信传》:“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 牛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不敢不听。”
例 句:将军可按甲休兵,退一箭之地。(明·李日华《南西厢记·许婚借援》)
半途而废bàn tú ér fèi
成语解释: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
例 句:如果就此请假回国,这里的事半途而废,将来保举弄不到,白吃一趟辛苦。(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喋喋不休dié dié bù xiū
成语解释:喋喋:形容说话多;体: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成语出处:《汉书·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例 句:廖二嫂还满腹闷气,喋喋不休。(沙汀《呼嚎》)
闭门却扫bì mén què sǎo
成语解释: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恨赋》:“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按甲寝兵àn jiǎ qǐn bīng
成语解释: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傅干》:“愚以为且按甲寝兵,息养军士,定土分封,论功行赏。”
闭关却扫bì guān què sǎo
成语解释: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恨赋》:“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例 句:时来运转,好汉也有惨遭挫败的时候,他就应该闭关却扫,往日的荣华不必再提。(梁实秋《好汉》)
低回不已dī huí bù yǐ
成语解释:低回:徘徊留恋;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恋忘返。形容伤感难忘的心情。
成语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呶呶不休náo náo bù xiū
成语解释:呶呶:形容说话唠叨;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答韦立论师道书》:“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骚吾心。”
骑虎难下qí hǔ nán xià
成语解释: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成语出处:《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例 句:本月三日抛出的一百万公债,都成了骑虎难下之势,我们只有硬着头皮干到那里是那里了!(茅盾《子夜》十)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qìng fù bù sǐ,lǔ nàn wèi yǐ
成语解释: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成语出处:《左传·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例 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道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
废书而叹fèi shū ér tàn
成语解释: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成语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烽鼓不息fēng gǔ bù xī
成语解释:烽鼓:烽火与战鼓;息:停止。比喻战乱不止。
成语出处: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晋宋迄今,有切民患;烽鼓相望,岁时不息。”
偃旗息鼓yǎn qí xī gǔ
成语解释: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例 句:秦显家的听了,轰去了魂魄,垂头丧气,登时偃旗息鼓,卷包而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啜食吐哺chuò shí tǔ bǔ
成语解释:辍:中止,停止。停止用饭,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成语出处:《史记·留侯世家》:“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
诛求无已zhū qiú wú yǐ
成语解释:诛求:需索;已:停止。指勒索诈取没完没了。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经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
例 句: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liè shì mù nián, zhuàng xīn bù yǐ
成语解释: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令行禁止lìng xíng jìn zhǐ
成语解释: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成语出处:《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不能自已bù néng zì yǐ
成语解释: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成语出处:唐·卢照邻《寄裴舍人书》:“慨然而咏‘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破涕为笑pò tì wéi xiào
成语解释:涕:眼泪。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
成语出处:晋·刘琨《答卢堪书》:“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
例 句:她很高兴地赞同这个计划,并且破涕为笑地说她有逃的办法。(巴金《家》二十八)
方兴未艾fāng xīng wèi ài
成语解释: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成语出处: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虏人非有方兴未艾之势,而何必用此哉!”
例 句:正当辽沈战役方兴未艾之时,毛泽东同志在华东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济南战役胜利以后,又组织了淮海战役。(叶剑英《伟大的战略决战》)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
成语解释: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例 句:夫固谓一人锲而不舍,则行美于本性矣。(章炳麟《菌说》)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例 句:但得个寄信传音,也省的人废寝忘食。(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一折)
生生不已shēng shēng bù yǐ
成语解释:形容一切生物新陈代谢,永无停止。
势成骑虎shì chéng qí hǔ
成语解释: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成语出处: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死而后已sǐ ér hòu yǐ
成语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成语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例 句:臣披肝沥胆,尚不能补报皇上之恩。今奉诏命,敢不竭力尽忠,死而后已。(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
停滞不前tíng zhì bù qián
成语解释:滞:滞留。停止下来,不继续前进。
例 句:社会是发展的、进步的,决不会停滞不前,或者倒退。
哓哓不休xiāo xiāo bù xiū
成语解释:哓哓:争辩声;休:停止,完。形容争辩个没完。
成语出处:唐·韩愈《重答张籍书》:“择其可语者诲之,犹时与吾悖,其声哓哓。”
例 句:若再参商,哓哓不休,岂非前因未了,又启后世萌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作回)
光风霁月guāng fēng jì yuè
成语解释: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例 句:胸无城府,光风霁月,令我忆君之天真有如提孩。(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
偃武修文yǎn wǔ xiū wén
成语解释: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兴文教。
成语出处:《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
例 句: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以示天下大服。(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八回)
叫苦不迭jiào kǔ bù dié
成语解释: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成语出处:《大宋宣和遗事》享集:“徽宗叫苦不迭,向外榻上忽然惊觉来,吓得浑身冷汗。”
欲罢不能yù bà bù néng
成语解释: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成语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例 句:设或命运坎坷,从中别生枝节,拖延日久,虽要将就了事,欲罢不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绝薪止火jué xīn zhǐ huǒ
成语解释: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尽数》:“扬汤止沸,沸愈不止,去火则止矣。” 汉·枚乘《上书谏吴书》:“一人饮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自强不息zì qiáng bù xī
成语解释: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成语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例 句: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必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有加无已yǒu jiā wǔ yǐ
成语解释:已:停止。不停地增加或事态发展越来越厉害。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七年》:“并走群望,有加而无瘳。”宋·陈亮《复杜伯高书》:“然而左右独以为不然,时以书相劳问,意有加而无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