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淡经营cǎn dàn jīng yíng
成语解释: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成语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指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例 句:这样惨淡经营之后,这一所房屋,在那条贫民窟的街道上简直是一所很整洁的屋子了。(邹韬奋《经历·惨淡经营之后》)
不知肉味bù zhī ròu wèi
成语解释: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步履维艰bù lǚ wéi jiān
成语解释: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成语出处:明·邵景瞻《觅灯因话·桂迁梦感录》:“念见刘,颈荷欠徽,手交木叶,颜色枯槁,步履艰难。”
例 句:譬如祖母的脚是三角形,步履维艰的,小姑娘的却是天足,能飞跑。(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冰解冻释bīng jiě dòng shì
成语解释:如同冰冻融化一般。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
成语出处:《庄子·庚桑楚》:“是乃所谓冰释冻释者能乎?”
例 句:复取程氏书虚心平气而读之,未乃数行,冰解冻释。(《朱子全书·中庸》)
长风破浪cháng fēng pò làng
成语解释: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成语出处:《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例 句:唐·李白《行路难》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乘风破浪chéng fēng pò làng
成语解释: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成语出处:《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例 句: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茅盾《子夜》五)
时绌举赢shí chù jǔ yíng
成语解释:在困难的时候而做奢侈的事情。
成语出处:《史记·韩世家》:“往年秦拔宜阳,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谓时绌举赢。”
为民请命wèi mín qǐng mìng
成语解释: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汉书·蒯通传》:“西乡为百姓请命。”
例 句:只是这种居高临下,为民请命的怜愍态度,在现在已无多少价值可言罢了。(朱自清《“熬波图”》)
荆棘丛生jīng jí cóng shēng
成语解释:荆棘:荆条蒺藜。丛:聚集成堆。荆蔓蒺藜成群地生长出来。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大,困难极多。
知难而退zhī nán ér tuì
成语解释: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行,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例 句:尤其是因为在那一级里有三、四个“吵客”,弄得那位英文教员不得不知难而退。(邹韬奋《经历·新饭碗问题》)
困知勉行kùn zhī miǎn xíng
成语解释: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刀山火海dāo shān huǒ hǎi
成语解释: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例 句:此刻,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成语解释: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
例 句: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吴荪甫,以及他的同志孙吉人他们,都是企业界身经百战的宿将,难道就怕了什么?(茅盾《子夜》十)
日暮途穷rì mù tú qióng
成语解释: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成语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
例 句:匪徒们真是日暮途穷,矛盾百出。(曲波《林海雪原》二十九)
倒悬之危dào xuán zhī wēi
成语解释: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例 句:有游客张君瑞,奉书令小僧拜投于麾下,欲求将军以解倒悬之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
吃一堑,长一智chī yī qiàn,zhǎng yī zhì
成语解释: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冻解冰释dòng jiě bīng shì
成语解释:如同冰冻融化一般。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
成语出处:《庄子·庚桑楚》:“是乃所谓冰释冻释者能乎?”
例 句:则复取程氏书虚心平气而徐读之,未及数行,冻解冰释。(《朱子全书·中庸》)
楚囚对泣chǔ qiú duì qì
成语解释:楚囚:原指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后泛指处于困境,无计可施的人。比喻在情况困难、无法可想时相对发愁。
成语出处:《晋书·王导传》:“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
例 句:今日之行,荣于登仙,诸君何至作楚囚对泣耶?(清·陈康祺《郎潜记闻》)
物力维艰wù lì wéi jiān
成语解释:物:物资;力:财力;维:是;艰:困难。指财物来之不易。
成语出处: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进退无门jìn tuì wú mén
成语解释: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刘季章》:“吾道不幸遽失,此人馀子纷纷,才有毛发利害,便章皇失措,进退无门,亦何足为轩轾耶。”
釜中生鱼fǔ zhōng shēng yú
成语解释:比喻生活困难,断炊已久。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寄西溪相禅师》诗:“门堪罗雀仍未害,釜欲生鱼当奈何。”
知难而进zhī nán ér jìn
成语解释:迎着困难上。
例 句:我们在学习中要知难而进,绝不可知难而退。
弹尽援绝dàn jìn yuán jué
成语解释:作战中弹药用完了,援兵断绝了。也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钤辖赵公墓志铭》:“公挺身与兵,屡捷。七年,粮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好事多磨hǎo shì duō mó
成语解释:磨:阻碍,困难。好事情在实现、成功前,常常会遇到许多波折。
成语出处:金·董解元《西厢》一:“真所谓佳期难得,好事多磨。”
例 句:哪知好事多磨,常常会遇到许多波折。(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六回)
柳暗花明liǔ àn huā míng
成语解释: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成语出处:唐·武元衡《摩河池送李侍御之凤翔》:“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洒换离颜。”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 句:十二月十三日之晨,我心酸肠断,以为从此要尝些人生失望与悲哀的滋味,谁知眼前有这种柳暗花明的美景。(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一》)
磨杵成针mó chǔ chéng zhēn
成语解释: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成语出处:《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例 句:没有磨杵成针的毅力,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
黄杨厄闰huáng yáng è rùn
成语解释:黄杨:树木名;厄:困苦;闰:闰年。旧时传说,黄杨木难长,遇到闰年,非但不长,反而会缩短。比喻境遇困难。
成语出处:宋·苏轼《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挥戈反日huī gē fǎn rì
成语解释: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成语出处:《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伪(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例 句:不过说到开国会,定宪法,都是些扶墙摸壁的政治,没有一个挥戈反日的奇才。(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九回)
穷鸟入怀qióng niǎo rù huái
成语解释:穷鸟:困窘的鸟;怀:投入怀抱。比喻处境困难而投靠别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邴原传》:“政窘急,往投原。”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政投原曰:‘穷鸟入怀。’原曰:‘安知斯怀之可入邪?’”
例 句:穷鸟入怀,仁人所悯,况死士归我,当弃之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
倒悬之急dào xuán zhī jí
成语解释: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后汉书·臧洪传》:“北鄙将若倒悬之急。”
例 句: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
吉人天相jí rén tiān xiàng
成语解释:吉人:善人;相:帮助,保佑。迷信的人认为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多用作对别人的患病或遇到困难、不幸的安慰话。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三年》:“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又《昭公四年》:“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
例 句:既然庚贴返去,原聘也必然还璧。但吉人天相,令郎尊恙,终有好日,还要三思而行。(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
上下交困shàng xià jiāo kùn
成语解释:指上面(政府)下面(人民)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等米下锅děng mǐ xià guō
成语解释: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例 句:岂但不肯多出钱,照时值估价,还要少几两,分明知道我等米下锅,要杀我的巧。(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家贫亲老jiā pín qīn lǎo
成语解释:家里贫穷,父母年老。旧时指家境困难,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
家无儋石jiā wú dàn shí
成语解释: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成语出处:《汉书·扬雄传上》:“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例 句:今年五月卒于官所,家无儋石。(宋·苏轼《乞赙赠刘景孙》)
束手待毙shù shǒu dài bì
成语解释: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岂可束手待毙!”
天各一方tiān gè yī fāng
成语解释: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成语出处:汉·苏武《古诗四首》:“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
例 句: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同舟共济tóng zhōu gòng jì
成语解释: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例 句:通常在林海里人与人相遇,和在远洋航海中同舟共济一样,为什么他竟这样势不两立。(曲波《林海雪原》二十七)
吴越同舟wú yuè tóng zhōu
成语解释: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金尽裘弊jīn jìn qiú bì
成语解释:皮袍破了,钱用完了。比喻境况困难。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
厌难折冲yàn nán zhé chōng
成语解释:指能克服困难,抗敌取胜。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尊贤》:“故虞有宫之奇,晋献公为之终夜不寐;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为之侧席而坐。远乎!贤者之厌难折冲也。”
伏虎降龙fú hǔ xiáng lóng
成语解释: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荆棘塞途jīng jí sè tú
成语解释:满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孔颖达疏:“言无道路可从,冒榛薮也,说其穷困之极也。”
例 句: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鲁迅《华盖集·导师》)
荆棘载途jīng jí zài tú
成语解释:满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孔颖达疏:“言无道路可从,冒榛薮也,说其穷困之极也。”
例 句:清·周茂兰《追和采芝歌》:“山有芝也,亦可采也。荆棘载途,何可扫也?”
朝升暮合zhāo shēng mù gě
成语解释:零碎卖米。形容生活困难。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而今只好绷绷拽拽,朝升暮合过去,那得赢余。”
寸步千里cùn bù qiān lǐ
成语解释:寸步:指距离非常短。虽然相距只有寸步,却如同千里之隔。比喻相见非常困难。
成语出处:唐·卢照邻《狱中学骚体》:“寸步千里兮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
走投无路zǒu tóu wú lù
成语解释: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鄷都?”
例 句: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鲁迅《彷徨·祝福》)
坐以待毙zuò yǐ dài bì
成语解释:坐着等死。形容在极端困难中,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例 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人民大众不会坐以待毙。
乐善好施lè shàn hào shī
成语解释: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成语出处:《史记·乐书二》:“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而好礼。”
例 句:宋湜懿文多识,名动人主,至与李沅同命。虽去沅远甚,然乐善好施,士类归之,亦可尚也。(《宋史·陈彭年传论》)
菱角磨作鸡头líng jiǎo mó zuò jī tóu
成语解释:比喻困难大,波折多。
和衷共济hé zhōng gòng jì
成语解释: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成语出处:《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例 句:他见了启事便跑到书店里来,谈了些和衷共济的话。(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米珠薪桂mǐ zhū xīn guì
成语解释: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例 句:长安米珠薪桂,居大不易。(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患难与共huàn nàn yǔ gòng
成语解释: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例 句:高桂英毕竟是他的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和好帮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三章)
内外交困nèi wài jiāo kùn
成语解释:交:同时;困:困境。里里外外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例 句:休再罗索!朕因流贼猖獗,东事日急,内外交困,不得不百计筹饷。(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排除万难pái chú wàn nán
成语解释:扫除重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
例 句:我们和全体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排除万难,达到胜利的目的。(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披荆斩棘pī jīng zhǎn jí
成语解释: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成语出处:《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例 句:这却正见出他是在开辟着一条新的道路;而那披荆斩棘,也正是一个斗士的工作。(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
骑虎难下qí hǔ nán xià
成语解释: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成语出处:《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例 句:本月三日抛出的一百万公债,都成了骑虎难下之势,我们只有硬着头皮干到那里是那里了!(茅盾《子夜》十)
穷困潦倒qióng kùn liáo dǎo
成语解释: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成语出处:唐·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例 句:破了房县,又有一些穷困潦倒而没有出路的读书人参加了他的义军。(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三章)
毁家纾难huǐ jiā shū nàn
成语解释: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成语出处:《左传·庄公三十年》:“斗穀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例 句:某等愿从众志,毁家纾难,兴复宋室。(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裘弊金尽qiú bì jīn jìn
成语解释:皮袍破了,钱用完了。比喻境况困难。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
火海刀山huǒ hǎi dāo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例 句:火海刀山无所惧,艰难困苦炼英雄。
日暮途远rì mù tú yuǎn
成语解释: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成语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如丘而止rú qiū ér zhǐ
成语解释:如:到达;丘:丘陵;止:止步。指遇到困难则停下来,不求上进。
成语出处:《荀子·宥坐》:“如垤而进,吾与之;如丘而止,吾已矣。”
阮囊羞涩ruǎn náng xiū sè
成语解释:阮囊:亚代阮孚的钱袋;羞涩:难为情。比喻经济困难。
成语出处:宋·阴时夫《韵正群玉·阳韵·一钱囊》:“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
急人之难jí rén zhī nán
成语解释: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虱多不痒shī duō bù yǎng
成语解释:债欠多了反而不忧愁。比喻困难成堆,认为反正一时解除不了,也就不去愁它了。
济弱扶倾jì ruò fú qīng
成语解释:弱:弱小;倾:倒塌,比喻境遇困难。扶助弱小和处境困难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桓公匡合,济弱扶倾。”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
例 句:倘蒙仁慈隐恻,庶有济弱扶倾,希垂顾答审详,望感渠荷滴沥。(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五)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
成语解释: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例 句:教师常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俗语来鼓励我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视为畏途shì wéi wèi tú
成语解释: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险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难的、可怕的事情。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例 句:近来刑部,因批驳严,参罚重,缙绅中视为畏途。(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九回)
势成骑虎shì chéng qí hǔ
成语解释: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成语出处: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势穷力竭shì qióng lì jié
成语解释:大势已去,力量用尽。指惨败后的困难处境。
数米而炊shǔ mǐ ér chuī
成语解释:炊:烧火做饭。数着米粒做饭。比喻计较小利。也形容生活困难。
成语出处:《庄子·庚桑楚》:“简发而栉,数米而炊。”
例 句:积财聚谷,日不暇给,真个是数米而炊,称柴而爨。(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
坚忍不拔jiān rěn bù bá
成语解释: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成语出处:宋·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例 句: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shuǐ kě zài zhōu,yì kě fù zhōu
成语解释: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
成语出处:《后汉书·皇甫规传》注引《孔子家语》:“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
艰难困苦jiān nán kùn kǔ
成语解释: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
例 句: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多难兴邦duō nàn xīng bāng
成语解释: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例 句:现在这样的局面,我们是有办法对付的,要迎接困难,“多难兴邦”。(《周恩来选集》下卷)
艰难险阻jiān nán xiǎn zǔ
成语解释: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例 句:南极考察队的队员们,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考察任务。
扶倾济弱fú qīng jì ruò
成语解释:倾:倒塌,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难的人,救济弱小的人。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会价记着想念着。”
江山好改,秉性难移jiāng shān hǎo gǎi,bǐng xìng nán yí
成语解释:旧时俗语。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
例 句:然而“江山好改,秉性难移”,我知道自己终于不能安分守己。(鲁迅《淮风月谈·后记》)
相濡以沫xiāng rú yǐ mò
成语解释: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成语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降龙伏虎xiáng lóng fú hǔ
成语解释: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成语出处: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例 句:降龙伏虎似平常,斩将封为斗木豸。(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
谢天谢地xiè tiān xiè dì
成语解释: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
成语出处:明·冯惟敏《正官端正好·徐我亭归田》:“祖孙空切陈情表,母子遥悬陟屺怀,到如今谢天谢地全恩爱。”
例 句:谢天谢地,这件事总算办成了。
寸步难行cùn bù nán xíng
成语解释: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成语出处:唐·杜甫《九日寄岑参》:“出门复入门,雨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例 句:美娘赤了脚,寸步难行。(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
以邻为壑yǐ lín wéi hè
成语解释: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成语出处:《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例 句:有些自私自利的人,做事从来不为别人着想,甚至以邻为壑。
以沫相濡yǐ mò xiāng rú
成语解释:沫:唾沫;濡:沾湿,湿润。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成语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寅吃卯粮yín chī mǎo liáng
成语解释: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比喻经济困难,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比喻指经济困难,入不敷出。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就是我们总爷也是寅吃卯粮,先缺后空。”
例 句:自从有了孩子后,寅吃卯粮,生活更加困难了。
寅支卯粮yín zhī mǎo liáng
成语解释: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比喻经济困难,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比喻指经济困难,入不敷出。
例 句:自从有了孩子后,寅支卯粮,生活更加困难了。
饮鸩止渴yǐn zhèn zhǐ kě
成语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成语出处:《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例 句: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犹解倒悬yóu jiě dào xuán
成语解释: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比喻把人从危难中解救出来。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债多不愁zhài duō bù chóu
成语解释:债欠多了反而不忧愁。比喻困难成堆,认为反正一时解除不了,也就不去愁它了。
例 句:中政府不遑后顾,但管目前,随他如何进行,总教借款有着,便好偷安旦夕,得过且过,债多不愁。(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一
荆天棘地jīng tiān jí dì
成语解释:到处都是荆棘。形容困难重重,障碍极多。
过五关,斩六将guò wǔ guān,zhǎn liù jiàng
成语解释: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荆榛满目jīng zhēn mǎn mù
成语解释:荆榛:带刺的丛生灌木。放眼望去,都是荆榛。形容遭遇变故后到处都是荒凉的景象。也比喻处境困难,障碍重重。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卢文进传》:“文进在平州,率奚族劲骑,鸟击兽搏,倏来忽往,燕赵诸州,荆榛满目。”
知人知面不知心zhī rén zhī miàn bù zhī xīn
成语解释: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例 句:凤姐儿故意的把脚放迟了,见他远去了,心里暗忖道:“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一回)
举重若轻jǔ zhòng ruò qīng
成语解释: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例 句:公听视机警,受大任举重若轻。上爱其才敏,倚若股肱。(清·昭梿《啸亭杂录·七·裘文达公》)
坐视不救zuò shī bù jiù
成语解释:坐视:坐着看。见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坐在一旁看着不去援救。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即蜀中危急,孤岂可坐视不救。”
例 句:别人有困难时,我们要热心帮助,决不能坐视不救。
好了疮疤忘了痛hǎo le chuāng bā wàng le tòng
成语解释:比喻情况好转后就忘了过去的困难或失败的教训。
来日大难lái rì dà nàn
成语解释:表示前途困难重重。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拔丁抽楔bá dīng chōu xiē
成语解释:拔出钉子,抽掉楔子。比喻解除困难。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度柳翠》第四折:“大众恐有不能了达,心生疑惑者,请垂下问,我与他拔丁抽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