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井冈山精神感悟500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毛主席的西江月生动的描述了1928年8月红军在井冈山第二次反会剿的情形。同时,这也充分体现了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革命斗争的严酷形势和军民一心的斗争决心。八十年过去了,黄洋界的隆隆炮声早已散去,但革命的精神犹存。
井冈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山”,“革命摇篮地”。说实话,要不是有区人事局、青年局的组织,自己去还真是比较困难。终于,在领导的殷切关怀下,我还是跟随闵行区青年公务员们登上了这块革命圣地。
井冈山的现状让我吃惊不小:宽敞的马路,整齐的行道树,鳞次栉比的酒店和商铺,繁华的天街购物区,无一不流露着时代的气息,这个革命老区俨然成了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我很犹豫,在这里还能看到多少原汁原味的革命遗物。不过,后面几天的参观学习,还是让我受益匪浅。除了井冈山的中心城区,周边的故居遗迹还是很好的保留了历史的原貌,即使是后来重建和修复的,也充分地体现了时代和地方的特色。总的来说,老区处处是经典和时尚的完美结合。
我们在井冈山上待的时间不算太长,去掉理论课的学习时间,只有两天半的行程。但这短短的两天半,我们祭扫了北山烈士陵园,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拜访茨坪、茅坪和大小井等多处旧居遗址,考察了三湾的新农村,观看了井冈山斗争全景画,重攀了红军挑粮小道,也领略了井冈山秀丽的自然风光。整个行程非常紧凑,而穿插在行程之中的授课,进一步充实了学习的内容。
经过这短短几天的参观学习,配合导游的细致讲解和老师们的悉心教授,我得到了一次从身体到心灵全方面的洗礼。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史的丰富内容不断冲击着我的大脑,无数革命英雄和先烈的动人故事震撼着我的内心,而蕴含在其中的井冈山精神更是感动了我的灵魂。
井冈山的历史,有太多值得记忆的重大事件。三湾改编,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基层,大大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朱毛会师,举起了中国革命低潮中一面坚持斗争、鲜艳夺目的大旗,给全国民众树立了对革命的信仰,为中国革命的复兴带来了希望;五破进剿和会剿,充分实践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也大大地拓宽了“以宁冈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胜利发展的空间;“三项纪律、六项注意”的颁布,真正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心……
井冈山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在井冈山上默默吟唱着一曲悲壮的国际歌。井冈双雄袁、王二人,迎接红军上山,疆场屡建奇功,却被错杀于永新;萧克,为闹革命不惜改名,还献出了一家5条鲜活的生命;张子清,身为师长,治疗腿伤时把组织上分给他食用和洗伤口的盐全部留下来,分给其他伤员,最后感染去世;范家驹,在井冈山斗争最后的日子里坚持抗争,最后不幸被捕,视死荣光……
井冈山的精神,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这,正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最缺乏又急需补充的。井冈山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中的锤炼和升华,是毛泽东、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斗争中培育的,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瑰宝,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井冈山精神使我们对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有了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井冈山的学习经历,对我个人来说更重要的影响是对工作有了新的审视。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所遇到的困难和困惑,现在看来实在是微不足道。革命先烈们面对死亡都可以从容镇定,我有又什么可以畏缩的呢?我所要做的不过是坚守工作岗位,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能力,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体现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只要能发挥井冈山精神的巨大力量,结合“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一切都不难达成。
【篇二】井冈山精神感悟500
4月22日,怀着崇高的敬意和激动的心情,我同戒毒系统的战友们踏上了革命摇篮,红色根据地---井冈山,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我却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精神洗礼。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山水、每一个故事都延续着先烈们不朽的精神和信仰,让我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心存敬畏和感动,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红色精神的集中凝聚,是坚持不懈的斗争体现,更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前进方向。
短短几天的课程安排,异常充实的教学内容和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令我受益匪浅。在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教育课上认真聆听,用心体会赖教授的精彩讲说;在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参观小井红军医院等庄严肃穆的革命遗迹前,感受先烈们英勇就义的历史回放;心灵为之一次次折服,泪水一次次浸湿眼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袁文才、王佐、曾志等红军后代座谈会上互动演绎的革命故事背景下,深刻体会到当年革命斗争形势的艰辛和复杂,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也为红军后代一个个自强不息的事迹所折服,在鲜为人知的故事面前,将大爱铭记于心,不给国家和政府增加负担,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乐观心态,将红军后代的光环点燃的更亮。通过组织安排的此次培训学习,让我对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有了更系统的了解,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全新的认识。
当我踩在井冈山的红色大地上,感受到来自这片土地深深的魅力;当我站在一个个庄严肃穆的历史遗址前,切身感受到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当我面对革命先辈的后人听听英雄的故事,感受一切就像发生在昨天,我的心一次又一次被感染、共鸣、振奋、感动,因为在我的心里,井冈山早已不仅仅是一座山,它更像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震撼,更是一种信仰。
井冈山之行虽然结束了,但革命先辈的情怀、井冈山的精神和革命的优良传统将永远印在我的心里,成为指引和激励我今后方向的灯塔。作为一名基层戒毒民警,我会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一切,用微薄但却不失力量的职业精神去挽救一个个失足无知的灵魂,挽留一个个即将破碎的家庭,让和谐的乐谱奏响,成为维护社会和家庭的和谐稳定不可或缺的蓝天。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篇三】井冈山精神感悟500
毛泽东、朱德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组建起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武装,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培育出了凝聚中华民族之魂的井冈山精神。这种精神,是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巨大力量。
作为一名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人员学习井冈山精神,就应当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把“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去。
一、坚定理想信念
学习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立身之本。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波,是最致命的滑波。一个共产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理想动摇了,信念崩溃了,就会目光短浅,意志消沉,浑浑噩噩。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进程中,无数革命先烈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并自觉为之不懈奋斗。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员的精神动力,是党员的一种理性自觉,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要求。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要牢固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做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
二、坚持艰苦奋斗
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的。作为一名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人员学习井冈山精神,就是要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中,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牢牢抓住保障粮食安全这一中心任务,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员自身的修养,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只有树立起为农民增产增收工作而艰苦奋斗的思想,才能更好地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
三、坚持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曲折和逆境面前,不灰心、不气馁,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创新之路。这条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进取的成功范例,成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伟大创举,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精神。做前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未走过的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这是井冈山精神永葆生命力的法宝,是经过实践检验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作为一名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人员,我们在工作中也要注重理论结合实际,积极坚持以稻、麦、油病虫草监测为重点,严格按照《江苏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办法》的要求开展工作,提高病虫测报的超前性、时效性和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错综复杂的病虫草的发展要求,在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同时积极主动地做好试验,善于观察,敢于创新,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意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继承和弘扬“敢创新路”的精神,为粮食生产工作开拓出更多、更新的思路,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病虫草测报防治新体制。
四、坚持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井冈山斗争的革命史,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光辉史。正是因为全面履行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充分依靠群众,不折不扣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才奠定了井冈山斗争胜利的基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作为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人员也和每一个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只有切实弘扬“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让人人都来关心、重视粮食生产,我们粮食生产工作特别是高产创建、专业化防治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当前,我们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着很多机遇挑战。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时刻牢记井冈山精神,乐于奉献,自强不息,居安思危,艰苦奋斗,励精图治,自强不息。只有这样发扬革命传统,才能使这种精神代代相传,才能使我们党的事业永远向前!
【篇四】井冈山精神感悟500
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XX市委统战部在井冈山举办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能到井冈山来学习培训,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此次培训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我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全身心的投入,接受心灵的洗礼,更加坚定内心的信仰。
一、感动故事,接受洗礼。
带着多年的期盼与向往,怀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和缅怀之情,我来到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走进了这片魂牵梦绕的红土地。
我也曾游玩过几个有名的大山,也曾惊叹于峨眉山的秀、青城山的幽,三清山的险,与五岳相比,井冈山并不算巍峨挺拔、峻峭秀丽,但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瞻仰和寻觅,每位到访者都用心探究中国共产党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其中奥秘。
在井冈山的每一天,我们都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参观并听讲了很多工农红军的革命故事,追溯革命先辈们所留下的红色印记,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地撼动,情不自禁的会红润眼眶。让我心灵得到了净化,灵魂受到了洗礼。
经过几天的身心相融,我终于明白了这种力量源泉在于: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创新路,敢于拼搏,依靠群众、团结为民的“井冈山精神”。
二、以井冈山精神指导实践,以创新促企业发展。
在这次学习培训中,我始终怀着无比崇敬和缅怀之情,认真聆听,用心记录井冈山斗争及井冈山精神的专题教学。我们先后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井毛泽东旧居、小井红军医院、茅坪八角楼和龙江书院。沿着挑粮小道,我们登上了著名的黄洋界哨所。为期一周的培训课程,形式丰富,内容充实。我时刻铭记着徐书记来井冈山前的临行寄语:希望每个同志抱着崇敬之情,朝圣之心,珍视井冈山的一草一木和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因为那里都可能浸润过我们红军烈士的献血。六日井冈山之行,感叹,感恩,梦想,责任!井冈山没有五颜六色,只有革命本色;没有乌烟瘴气,只有青山秀水;没有寺庙香火,只有信仰与火种。
今后我一定要把“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创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去,创新探索,诚信守纪、务实重行,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谋求新发展,用创新精神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三、担当作为,不忘社会责任。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历史,深刻感悟和理解了井冈山精神,心灵受到了震撼,灵魂受到了洗礼,深刻地感受到党和人民夺取革命胜利是何等艰难,深刻地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力量是何等巨大,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和领导干部弘扬井冈山精神,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作为一个创业者,我敬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坚持理想与信念和敌人做出的伟大斗争,感叹他们作出的伟大牺牲。伟大的事业一定是基于伟大的理想与信念,理想和信念是大海航行的灯塔,更是逾越困难和挫折的动力!我坚定地认为,作为一个企业,要的不仅仅是利润,更重要的是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今后在社会生活中,我一定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投身光彩事业,自觉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党和人民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篇五】井冈山精神感悟500
春意盎然,花儿灿烂,绿色四月井冈行。遵义,我成长的故乡,有世界著名的“遵义会议”,红军长征最精彩的军事行动,毛主席的神之笔——四渡赤水之战;面对枪林弹雨,勇往直前;有面对牺牲的面孔;有很多说不出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心中有红色革命精神慢慢滋生的感觉。从小就受到红色革命精神的影响,回顾红军长征前井冈山革命历史,缅怀革命烈士,兴奋地登上井冈山,开始了自己的红色学习之旅。
4月25日上午,我们一行人前往龙潭,用心感受井冈山的文化风光。一路上,我发现沿途的路很干净,没有垃圾。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感到惊讶和困惑。也许是职业病的原因。抱着“不可能没有垃圾”的心态,我开始密切关注周围容易产生垃圾的角落。经过几次观察,我仍然一无所获,这让我感到“失望”,自发地产生了一种钦佩感
——这是我见过最干净的地方。于是我与同事说道:“每天来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难免有不爱护环境卫生的人,但是这里却找不到一丝垃圾,难道是到红色摇篮之地的人素养都很高吗?”我迫切地想要探索原因。而就在下午的现场教学中,我的疑惑找到了答案,这个结果也让我真切感受到井岗精神就在身边:一位精神抖擞的老大姐,清唱着优美的歌声走到教学讲台,她是红军革命烈士江志华的孙女,名叫江满凤,是一名保洁员。她给我们讲述了她爷爷的革命历史及自己的成长过程、奋斗经历……这些故事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她的演说虽然很平淡,却让倾听者感受到了岁月的气息,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硝烟的革命时代,扛起刀枪奋勇向前斩敌寇……一番讲述、一路回顾、用心聆听,我才了解到她不仅是革命烈士的后人,还是井冈上草根明星歌唱家,受到过党和国家很多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党和政府一次次想给予她帮助,但都被她婉言谢绝了。面对物质的诱惑她坚定自我,用自己健全的双手双脚做着一份平凡朴实的保洁工作,上午我们走过的龙潭就是江大姐负责打扫的责任区。她将自己对理想信念的坚持,保持井冈的美丽清洁,这就可以看作她的人生之歌:一份责任,一份付出,一份情怀。
此时此刻,我热血涌动,心情如奔涌的江水,久久不能平静,一个顶着革命烈士后人光环的大姐,选择了艰苦奋斗、立足本质,用兢兢业业的实际行动彰显着革命精神,用平凡朴实的歌声书抒写着自己默默奉献而传奇的人生,用不起眼的扫帚画出新时代“井冈山精神”。也许江大姐在慢慢的变老了,但她的人生如她的歌声一样,永远都是那么优美而又嘹亮。
井冈之行,一段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旅程,让我深刻领略到“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之精髓;认识到“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井冈山不倒的精神支柱;领会到群众的拥护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源泉,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是我党珍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此次井冈山革命理想教育,个人思想境界得到了提高,理想信念得到了升华,使我更加坚定了我当初的选择。作为贵州省司法行政戒毒人民警察的一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要以新时代“井冈山精神”为指引,立足于本职、立足于实际,积极学习、理解、运用好《戒治操典》,帮助戒毒人员树立“毒瘾能戒、毒瘾必戒”的信心和决心,最大限度降低出所复吸率,最大限度提高出所操守率,以为社会输送合格守法公民为价值追求,务实创新,迎难而上,努力工作。
【篇六】井冈山精神感悟50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最早、最具生命力的一块根据地。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对中国革命做出的最具历史意义的贡献是: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出推翻三座大山的目标。武装斗争,第一次建立了革命军队;三湾改编,第一次把党的支部建在了连队;土地革命,第一次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井冈山的农民第一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工农武装割据,第一次建立了红色革命政权。大革命失败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革命力量在农村能否存在和发展,革命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成了必须回答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不仅出色地领导了井冈山斗争,而且勇于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他在井冈山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件中,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在敌人四面包围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较为完整地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仔细分析了解决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建设一支人民军队,怎样建设苏维埃政权,怎样去发动群众搞土地革命等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全,初步解决了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怎样坚持革命、怎样壮大革命力量的问题,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1月所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科学地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又科学地预示了在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必将在全中国燎原。
几代中央领导都对井冈山精神做出精辟的论述:
毛泽东同志说: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邓小平同志说: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
江泽民同志说:井冈山精神,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世纪征途上,全党和全国上下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
胡锦涛同志说: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光芒。
那么什么是井冈山精神呢?江泽民同志把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既是对当年井冈山革命的高度总结,又是对当今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标准。因此说,大力提倡和弘扬井冈山精神,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时代要求。坚持井冈山精神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坚定信念”是对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是党性修养最核心的内容,是先进性的最起码的条件。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离不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革命的星星之火所以能燃遍全国,走向胜利,就在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必须具有这种理想和信念。这就需要学习井冈山的光荣革命传统。
“艰苦奋斗”是我党一贯倡导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融合,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业精神。我们党正是发挥了艰苦奋斗的政治优势,才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领导全国人民的核心力量。正是由于发挥了艰苦奋斗的政治优势,中国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蒸蒸日上。无论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时期,还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始终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胡锦涛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伟大精神。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求是就是探求事物之间的规律”。在井冈山坚持实事求是,使我党摆脱的“左”倾盲动主义的影响,不断得到壮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是贯彻这一思想路线的结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能够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敢闯新路”,就是勇于创新。创新意识不论对个人还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把游击战纳入战略问题考虑,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领域不断前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持续发展中,只有具备强大的民族创新精神和能力,才能促进科技进步,带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有利位置。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完善国家创新系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
“依靠群众”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九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勇于胜利”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一种民族精神,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现代化建设时期,这种精神始终是支撑中华民族的脊梁。靠这种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这种精神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