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1
首先合理运用插图。学习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时,我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后说看到了什么。尤其是体会“急走”一词时,我鼓励学生根据插图展开想象孩子追黄蝶时心情怎样。学生说他很着急,想赶快追上蝴蝶。这时我马上指出“急走”在古文中就是跑的意思。
其次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投影诗人,介绍其生平简历和古诗的创设背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情感。在学生吟诵古诗时,播放音乐,使学生在想象的意境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情感。
只有真正领略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读“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时,展现出由菜地、篱笆、小径和路边新叶不多的树木组成的幽深画卷,感受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领会与大自然溶为一体的田园生活的舒适、惬意。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不光呈现由黄蝶、菜花和儿童构成的画面及“儿童急走”“黄蝶乱飞”的动态感,还体会儿童急着捕蝶和黄蝶“飞入菜花”那种童蝶相悦成趣的美好意境。
整节课,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2
有一天,我去拜访一位远方的朋友,刚到新市时,太阳开始落山了。我在一位姓徐的客店住下了。
我见满天晚霞,便信步走出了客店。客店不远处,有一道约有七八尺高,扎得稀稀的篱笆,篱笆外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小路向前延伸着。
我正饶有兴趣地欣赏田园风光。突然,从后面传来一阵儿童的喧闹声,原来是一群儿童正在追逐嬉戏。这群孩子的“老大”,就是胖嘟嘟、既可爱又淘气的店家孩子。突然,他好像发现了什么,顾不上和“部下”玩耍,独自蹑手蹑脚地靠近一棵树,只见他像猴子似的灵巧地爬上了树。原来树枝上停着一只美丽的黄蝶。黄蝶太调皮了,等到快抓到的时候飞走了,但飞得不快,还在“老大”的头上飞了几个圈子呢!“老大”气急了,他一声招呼,几个儿童拥了过来,张开双臂都想扑住那只黄蝶。这下黄蝶情知不妙,一头扎入油菜田里。孩子们看见油菜花中有成千上万只黄蝶,他们怎么也找不到刚才那只黄蝶了。天*渐渐暗下来了孩子们垂头丧气地回去了。我见此情况,不由诗兴大发,急忙回到店里,挥笔写下了一首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3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同事的评价作了回顾、反思,感触颇多,现小结如下:
抓重点词,感受诗境。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语“篱落疏疏”、“一径深”、“未成阴”等,采用图文对照读、回忆旧知想一想、出谋划策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把古诗意境通过学生学习体验活动变成具体的图景。这样,学生体会了菜园的美丽、恬静,感受到孩童花丛追蝶的快乐;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古诗解读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以读为本,增强教学效果。我引导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感受美。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联系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意境,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4
《宿新市徐公店》本诗以清新活泼的语言,向读者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在教学时,我先让把诗中有理解难度的字、词都让孩子们提出,孩子们不能解答的,再由老师提供帮助。比如“急走”中的“急”有急忙的意思,和“走”在一起可以理解为“跑”在梳理通字词的意思后,让孩子们连起来说诗意。
接着我就结合*图,让孩子们观察诗句中描写的景物,再次感悟特点。同学们找到了篱落——疏疏、径——深、树——花落未成*、儿童——急走追黄蝶、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通过仔细查找,同学们还找到了菜花——与黄蝶同*、大片大片。
在找景物及景物特征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诗中描绘的画面有了更直观的印象,对诗意的理解也加深了。此时,引导学生感悟田园诗这一特征,拓展了解《池上》《绝句》等,学生对此诗歌就有了总体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