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正确看待鸡汤和反鸡汤作文
稍稍留意一下如今的微信朋友圈,不难发现,人们不是在忙着上传各种吃喝玩乐的美图,就是在乐此不疲地转发各类似乎饱含着人生哲理的心灵鸡汤文。这些文章总爱模仿上帝的口吻,要么是相信“你一定能行”,要么是转达“老祖宗的十句老话”,要么是开出“开心才是真正的良方”;有时也会来个升级版,如“怎样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男”“为什么我们热衷于给别人贴标签”“天生犯痴的伤心人都是一流人物”等。
毋庸置疑,绝大部分的心灵鸡汤文都是向人输送正能量的,旨在助人成功、慰人心安、教人向善。然而,这样的“鸡汤”喝多了,我们会渐渐发觉,自己并未真正变得更有力量或更智慧明达,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难题也并未得到充分解决;相反,因为“鸡汤”的过度浇灌,我们的心灵可能会变得更加柔弱无力,我们的心智可能会变得更加糊涂而丧失辨识力。正如民间常有熬鸡汤来治百病一样,或许有些许功效,但过度迷信于此,甚至以鸡汤替代其他药物或主食,则极可能贻误病情,危及生命。
现代生活快速而激烈、拥挤又破碎,人们的确需要某种精神食品来激励斗志或抚慰人心。然而,放眼《读者》《意林》《视野》《知音》《青年文摘》等刊物中的鸡汤文,要么宣扬成功主义,要么渲染温情主义,完全无视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它们讲成功,把人生理解为一项操作性极强的技术活,千方百计地论证获取成功的诸种要素,如信心、恒心、细心、雄心、诚心等,而将人生中的无奈、苦涩、辛酸、愤怒、绝望统统虚化掉。它们讲温情,往往不惜以车祸、地震、离异、绝症等极端遭遇来猎取读者的怜悯心,然后涂上一层情感的奶酪,制造浅薄的感动和廉价的幸福,却不知生活中尚有“无事的悲剧”和发自内心的爱恨情仇。
可以说,“鸡汤”文虚构了一个反常识、非逻辑的封闭世界,由结论演绎故事,为文章生造情感,一方面使人们变得更加功利与无知,一方面也使人们丧失了能够触动心魂的精神生活。而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需要完整的生活和生活观,当“鸡汤”文大肆渲染“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时,我们千万别忘了荷尔德林此话的前半句“人类充满劳绩”。生活的诗意不是凭空而起的,而是建基于无边的劳绩上的。因此,唯有跳出“鸡汤”小天地,正视大千世界,我们才能触及现实的背面,过一种富有深度与厚度的生活。
第二篇: 正确看待鸡汤和反鸡汤作文
鸡汤可用为药膳,可滋补病人、强身健体。您听说过谁日饮鸡汤三碗,以之为家常便饭的吗?心灵鸡汤亦是如此,作为心灵的补药,用之有道,才可抚慰人心又奋发精神。
“心灵鸡汤”应取之有时。
既是滋补之汤,必是人虚弱之时用之。当心灵受创、心灰意冷,在虚弱的精神中失去动力和方向,此时“心灵鸡汤”便可最大限度发挥药效。但人们往往把鸡汤误认为是“社会定则”、“成功的不二法门”,认为努力一定有大团圆的结局,却忽视了效率、机遇的作用,在奔向成功的路上使用鸡汤,则容易让人的思维变成直线性的盲目信仰。因而“反鸡汤”出现,正是为了抵制“鸡汤”变成麻醉剂,使人在该奋起的时候选择“疗伤”,使人在该认清现实、反思自身优势短板时,选择麻醉自己以求一时心安。
“心灵鸡汤”应用之有度。
灵丹妙药也经不起一顿喝光,何况鸡汤。鸡汤之所以有用,正是因为它比白开水“劲儿大”。但别忘了,喝多了也容易产生“抗药性”,过于依赖鸡汤,最后只能发现鸡汤不管用了,而此时虚弱的机体已失去自我免疫的能力。因此,我的建议是“鸡汤”与“锻炼”双管齐下,既要适度从鸡汤中获取心灵安慰、精神动力,又要“反鸡汤”的“现实主义”精髓,让自己保持清醒。二者都为我所用,才能让心灵健康,持续发展。
我们应庆幸“反鸡汤”的出现,这反映了我们对看似无可批驳之物的不盲目,反映了网友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因为历史上的许多统治者或宗教用类似的“鸡汤”的麻药蒙蔽了民众的双眼,让后世的我们怒其不争,甘心顺从天命。
但我们也该担心,倘若人人不再信鸡汤,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言“认清现实”这也是过于偏激的恶果,恐怕那时“反鸡汤”也要应运而生了吧。
心灵鸡汤,用之有道,则“反鸡汤”可以休矣。希望有一天,我们无需鸡汤,也可“心强神健”。
第三篇: 正确看待鸡汤和反鸡汤作文
中国的鸡汤文化源远流长,人们通过鸡汤传递祝福str温暖,表达真诚。鸡汤文化丰富,它可以让诗人释放深情,使小说家展开心灵世界,让励志作者勇敢前行,以及导导师对学生更加深刻地指导等。它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和所有国家、民族文化一样,中国鸡汤文化也有其独特之处。
然而,近年来反鸡汤文化也逐渐流行起来。反鸡汤文化旨在通过批判、挖苦等略带尖酸滋味的话语,激励人们努力,争取更美好的生活,从而达到更高的社会地位。反鸡汤文化似乎更能接受挑战,激发出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赋予人们力量,帮助他们在社会上谋得更加光明的未来。
实际上,无论是鸡汤文化还是反鸡汤文化,都是一种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强化行为。我们要有法则,这样才能使大家的行为有规律,普通百姓也会更明白。政府、媒体、大众都要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鼓励正面活动,而不能一再强调反鸡汤文化,以至于放纵。
总之,鸡汤文化和反鸡汤文化,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当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既维护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可以正确引导年轻一代欣赏价值观。它可以让我们看到两面性,更要懂得取舍:让自己去爱和改变,用传统文化的温暖,来激发自己独特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