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通用18篇)

自我评价 |

时间:

2022-01-22

|

推荐访问

【www.stokuaidi.com--自我评价】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倾听、思考、研究和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的文章18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

  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读起来深受教益。

第二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教学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学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的教育价值观突出了教育主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的融合,突出了人才的全面发展,突出了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了四项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当然,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果显着,但我国现在的教育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有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力,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数计较存在磨练问题、先进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教育部门、评学校、评教师的硬指标。选择人才重视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仍在一定范围内。高等学校还有教师重新科学研究轻教育,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水平、论文模仿、数据伪造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脱离了新时代的教育价值观,脱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和价值是不可分割的。教育评估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估的目标和结果。教学价值观为教学评价提供尺度,教学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了教学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对教学行为的价值选择和追求。教学考核是教学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学考核通过价值导向,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学需求和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学价值观对人们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整体方案》通篇渗透了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传播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学评价的系统性。教学评价是反映教学实践成效的完整体系。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固的疾病,从整体上巩固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总体性、协同性,对教学考核改革开展深度规划、系统设计、全方位布局,涉及教学实践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品类、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学考核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学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学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学评价一定要体现教学本质,遵循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学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一样主体和不一样学段、不一样类型的教学特点,层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学评价的內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学行为,消除教学中的浮躁弊端,保障人才培养规格和品质,人才挑选和使用满足新时期教学价值观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学评价都包含了一定的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学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树立新时代教学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学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大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的教育合作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教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学考核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学考核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学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趋势的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创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

  建议建立以道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择机制,以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人才为导向,改变人才高消费的人才选择现状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创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教育发展理念,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有利于加快建立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活力,凝聚新力量,开辟新局面,加快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读起来很受教育的好处。

第三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

  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读起来深受教益。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学习《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泉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组织全体督学学习了该文件。反思了这几年来参与的督导评估工作,我对《意见》中“加强学校的督导、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监测、改进督导方式方法”等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深有体会,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就我市在推动泉州市示范幼儿园评估工作方面的做法浅谈自己的三点体会。

  2010年以来,国家、省分别颁布了多项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学前教育发展迎来了春天,泉州市学前教育事业同样蓬勃发展,仅幼儿园的数量由2010年的1050所增加至2019年的1610所,“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是学前教育仍是基础教育的短板,特别是办好学前教育,更好地实现幼有所育,努力回应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新期盼,成为新时代学前教育的新命题。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适应教育新发展,泉州市多措并举、主动推进本地学前教育的发展,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致力本土的学前教育发展性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扩大优质资源的发改面,建立更加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体制,我市申报了省级教育科学“十三五”课题《基于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的“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构建研究》,并做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一、把握正确方向,彰显“泉州模式”新思路

  “十二五”以来,教育部颁发了《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修订了《幼儿园工作规程》,指明学前教育的发展要回归到教育的原点,主要以儿童的发展为本。泉州市以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为导向,促进幼儿发展为主旨,构建“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的评估思路。

  一是树立正确理念。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的实施目标是实现幼儿园的自我反思成长,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通过查阅教育教学计划、了解作息安排、观察游戏的组织策略等形式,以及在卫生保健、环境安全等后勤保障方面的评估过程中,促进幼儿园和教师转变教育行为和方式,引导家长和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育儿观,真正实现以幼儿为本的学前教育核心价值。

  二是坚持科学导向。“十三五”以来,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既是提升质量的重要抓手,又是核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级收费的重要指标。因此各级各类幼儿园通过评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将评估作为提升幼儿园品质的重要途径。各级教育部门将各级示范幼儿园的评估纳入绩效考核指标,这些举措确保了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顶层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建立更加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体制。

  三是促进持续发展。2008年以来,福建省教育厅对示范园的评估采取了动态管理的模式,幼儿园被确认为示范园后,并不是终身享有这项荣誉,而是采取了省级抽查、市级评估的方式,不断深化和巩固示范园的创建成果,促进示范园可持续发展。泉州市2012年开始在示范园的复评工作中先行先试,以开放作为复评的手段,建立行政主导、教研协同的各级示范性幼儿园教育教学开放制度。

  二、创新评价指标,解读“泉州模式”新内涵

  泉州市评估工作是2009年参照福建省的评估办法和评估标准制定的,经过十几年的风雨,该标准已经无法顺应新时代对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新要求,我市对原有的评估指标进行调整和补充,探索各级示范园创建的流程、指标以及标准说明,便于评估工作得以客观、高效开展。

  一是融进科学理念。201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问题,也成为幼儿园举办者自身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市对评估标准的评估要素核对,与时俱进地融进新理念、新思想,增加新时期学前教育过程中的新内容、新情况,力求让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的评估体系与新时代的学前教育发展形势接轨。

  二是推行减负评估。为切实减轻申报园所在创建迎评过程中的负担,不断丰富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的内涵,推行减负评估,力求评估内容人本化,评估手段多样性,评估指标可操作性,评估方法创新性。在评估指标中增加了评估办法和目录索引,评估专家赴申报园所进行现场评估中,申报园不再按评估标准提供档案资料,而是侧重实地评估的现场,根据评估办法的要求提供目录索引,评估专家直接到园所的档案室、教师办公室、各功能室进行查阅,逐步实现评估工作简化程序,从而使评估工作规范化、信息化,真正达到为基层减负的目标。

  三是聚焦评估实效。针对评估要素宽泛、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在评估指标中我市增加了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创建过程要“怎么做”,让评估工作更有实效性。我们倡导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的评估过程,是以评估现场和幼儿表现为主旨,通过环境和活动看教师和幼儿,再通过师幼表现和园长汇报看幼儿园管理,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引导幼儿园不断改进和提升,从而真正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三、夯实评价过程,建立“泉州模式”新流程

  到2020年,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有项重要的指标:各级示范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将提高到40%。为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我市充分注重“两手抓”:一手扩数量。2018年起,泉州市对当年创建省、市、县示范幼儿园分别给予20万、15万、10万进行奖励,永春县、晋江市、台商区等县(市、区)财政对民办园创建各级示范幼儿园给予奖励资金,以资金奖励的方式鼓励幼儿园积极创建各级示范园;一手抓质量。关注创建过程,注重前期核查和落实改进的程序,由原来的“创建→申报→评估→确认”流程,在县级提交申请报告后,增加了市级行政前期核查,拉手园帮扶指导,审核整改情况等过程,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一是前期核查指导。泉州市遵循以评促建的原则,更多在于扶持提升促发展,不断推动各地加强对幼儿园的规范管理。申报幼儿园所属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提交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市级会实地初步核查幼儿园的自评和所属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评定结果,对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人员配备、班生数额、财政投入、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核查,确认申报资格。督促幼儿园所在辖区政府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创建支持,积极为示范园的建设和发展创建提供必要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研员、高校专家、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实地指导,帮助幼儿园梳理办园成效,提升保教质量。

  二是拉手帮扶推进。为每所申报园量身定制,指定一所省级示范园或市直幼儿园作为拉手帮扶的单位,拉手帮扶园采取派驻骨干教师的形式,常态化开展跟班学习、送教下乡、拉手教研等活动。针对幼儿园管理、一日活动的保教环节进行多次的业务指导,有效推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梳理提炼成本园的特色课程,总结出独特、先进、稳定的办园经验。同时申报园的成员到拉手园进行跟班学习,通过边实践、边学习、互帮互学的形式,逐步提升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为申评创建示范性幼儿园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注重后期整改。更多关注评估的过程,是开展评估创建的真正目的。注重幼儿园的后期整改是提升保教质量的关键,使幼儿园充分认识到接受评估不仅限于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估对幼儿园自身成长产生的价值。在市级实地评估后,要求幼儿园针对评估过程中专家提出的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症结所在,确立整改目标,促进幼儿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市级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拉手帮扶园对申报园提供的整改方案,以“回头看”的形式指导其制定确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防止整改步骤浮于表面,树立质量意识,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开展示范园评估是教育督导职能中评估监测的重要项目。通过评估创建,指导幼儿园不断规范办园行为,提高育人质量。“泉州模式”评估体系的建构正是一场基于质量评价的学前教育发展道路探索,一段基于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质量的追寻。截至2020年春季,泉州市创建与评估了级示范幼儿园391所,其中省级50所,市级63所,县级278所。《意见》的颁布,必将进一步引导泉州市学前教育在评估理念的领先性、管理指导的专业性、动态发展的科学性、评价体系的严密性、示范辐射的常规性等方面纵深发展。

第四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不足,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育从业者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必经之路。

  《方案》体现了党管一切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在管理体系中对党管一切进行了贯彻落实,明确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不仅是管理体系的明确,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明确,就是要讲党的思想、党的理念在教育中落地生根、在教育中绽放结果,让教育真正的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服务,不仅培养能力更要加强思政,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学生的本能,学生的终身核心素养。

  《方案》体现了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引领。方案中明确了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让学校不再追求功利的、短视的办学价值观。将“人”的成长放回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要从目中只有分没有人变成有人、有内涵、有文化氛围,真正的将文化、将书香、将生活作为评价衡量一所学校的指标,让功利的学校回归生活、回归快乐、回归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方案》体现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将教学、将育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回归教研、论文等作为提升教学、育人的自然总结,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而论文。让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与目标,让教师真正的成为教师、真正的成为师者应该具有的样子,潜心教书育人,向主业发展、向培养人的价值体现发展。

  《方案》体现了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再是单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德育作为第一要求,说明了我们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信念坚定、价值正确的人。方案中还单独设置了段落分别对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说明,非常明确的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仅关注分数,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都进行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发展方向的价值引领。

  《方案》充分展现了评价导向性价值。评价的定性认定仅仅是评价的最直接、最显性的作用,但评价的影响力则主要在于过程的引领与导向。方案中开篇明确,本次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就在于纠偏、在于对学校、教师、学生过程的引领,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和引领性。以“输入”引领“输出”手段的应用,从设计上不仅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评”,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做”。针对过往通常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从根本上将“指挥棒”调整,通过将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转变为针对“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

  方案对于评价的运用,不仅解决了教育整体的评价问题,也对教育系统内部科学评价进行了示范。学校教育本身就是阶段性教育,不具备为人的发展定性的功能,尤其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人成长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更应该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引领,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学校无权为学生打任何标签,因为学生迈出校门还存在着诸多可能,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大幅发展。学校的评价不应是简单的“评”,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通过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评价、立足发展进行评价、立足基础工作进行评价,才是评价的作用所在,才是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方案的提出,为基层如何应用评价做出了示范,做出了引领。所以无论是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学生都应该立足于引导教师、学生如何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一评了之。督导关键不在于督,而在于导,导才更能体现工作的意义,才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才能够让评价环节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因素,而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的“第三方”。

  方案的执行计划,充满智慧和坚定。方案明确了执行计划,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完成,形成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发展态势,让评价改革结合实际逐步完成,但总体目标是明确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包括家庭、社会都有充分的理解时间、都有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给予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和过程,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认识上逐渐的进步,并能够通过不断感受新的评价标准而体会到新标准的优势,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新评价的思路、新评价的发展方向,让新评价方案首先入心入脑,进而更加积极的贯彻落实新评价方案,让新评价方案更彻底的落地生根,也让新评价方案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形成新方案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具体落实思路之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精准施策,引领教育回归“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乃至家庭、社会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第六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

  11月2日,围绕贯彻落实《总体方案》,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李俊杰常务副校长带领发规处科级及以上人员开展专题学习,并部署安排学习贯彻《总体方案》的任务。

  李俊杰常务副校长指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攻坚任务,学校职能部门要主动承担起《总体方案》落地落实的责任,结合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全面统筹思考,破立并举,深入研究“破什么”“立什么”的具体举措任务。

  11月6日,发规处组织全处人员精读《总体方案》全文,就教育评价改革的5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展开研讨。精读全文后,发规处全体人员结合学校发展和自身岗位要求畅谈了学习心得体会。

  大家一致认为,《总体方案》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鼓舞人心,令人振奋。《总体方案》内容围绕立德树人要求,紧扣“破五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提出了系统科学的改革任务。在编制学校总体规划和深入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对照《总体方案》有关要求,全面梳理相关政策、措施及方案等,系统谋划改革任务举措。

  大家一致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改革的精神和奋进的姿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作出新贡献。

  2020年12月15日,遂川县扬芬中学叶付勇校长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要求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写出心得体会文章。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方向”。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持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性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以前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唯分数论”很盛行。学生考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职称考核,评优评先,选调进城。教育主管部门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都会将各校考试成绩打印出来,教师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本班考试成绩与全县兄弟学校做比较。有的学校也会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决定绩效工资的发放。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好一点,就拼命的布置作业,大搞“题海战术”。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半夜三更都还没有休息。有的学校,老师规定学生课间活动的时间为两分钟,每餐吃饭的时间为十分钟。有的学校要求教师作业全批全改,老师改不完,就叫学生改,有的还叫家长改。

  减轻学生负担,减轻教师压力,喊了多年,但成效甚微。君不见,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资料越来越多。有的学校,一门学科就有四五套资料,学生即使不休息,也做不完这些资料。有的资料,学生动都没动,就拿去卖废纸了。

  值得欣慰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教育部规定,对于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遂川县教体局大力开展大课间活动,明确规定每天要有一至二节的时间用于开展各种艺术社团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充分释放了学生压力,陶冶了学生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谋划,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一定会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国家一定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七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本人通过视频深入学习了刘自成老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解读,体会如下。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

  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

  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篇1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

  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读起来深受教益。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篇2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篇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不足,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育从业者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必经之路。

  《方案》体现了党管一切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在管理体系中对党管一切进行了贯彻落实,明确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不仅是管理体系的明确,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明确,就是要讲党的思想、党的理念在教育中落地生根、在教育中绽放结果,让教育真正的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服务,不仅培养能力更要加强思政,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学生的本能,学生的终身核心素养。

  《方案》体现了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引领。方案中明确了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让学校不再追求功利的、短视的办学价值观。将“人”的成长放回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要从目中只有分没有人变成有人、有内涵、有文化氛围,真正的将文化、将书香、将生活作为评价衡量一所学校的指标,让功利的学校回归生活、回归快乐、回归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方案》体现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将教学、将育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回归教研、论文等作为提升教学、育人的自然总结,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而论文。让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与目标,让教师真正的成为教师、真正的成为师者应该具有的样子,潜心教书育人,向主业发展、向培养人的价值体现发展。

  《方案》体现了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再是单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德育作为第一要求,说明了我们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信念坚定、价值正确的人。方案中还单独设置了段落分别对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说明,非常明确的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仅关注分数,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都进行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发展方向的价值引领。

  《方案》充分展现了评价导向性价值。评价的定性认定仅仅是评价的最直接、最显性的作用,但评价的影响力则主要在于过程的引领与导向。方案中开篇明确,本次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就在于纠偏、在于对学校、教师、学生过程的引领,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和引领性。以“输入”引领“输出”手段的应用,从设计上不仅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评”,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做”。针对过往通常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从根本上将“指挥棒”调整,通过将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转变为针对“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

  方案对于评价的运用,不仅解决了教育整体的评价问题,也对教育系统内部科学评价进行了示范。学校教育本身就是阶段性教育,不具备为人的发展定性的功能,尤其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人成长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更应该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引领,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学校无权为学生打任何标签,因为学生迈出校门还存在着诸多可能,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大幅发展。学校的评价不应是简单的“评”,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通过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评价、立足发展进行评价、立足基础工作进行评价,才是评价的作用所在,才是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方案的提出,为基层如何应用评价做出了示范,做出了引领。所以无论是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学生都应该立足于引导教师、学生如何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一评了之。督导关键不在于督,而在于导,导才更能体现工作的意义,才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才能够让评价环节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因素,而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的“第三方”。

  方案的执行计划,充满智慧和坚定。方案明确了执行计划,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完成,形成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发展态势,让评价改革结合实际逐步完成,但总体目标是明确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包括家庭、社会都有充分的理解时间、都有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给予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和过程,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认识上逐渐的进步,并能够通过不断感受新的评价标准而体会到新标准的优势,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新评价的思路、新评价的发展方向,让新评价方案首先入心入脑,进而更加积极的贯彻落实新评价方案,让新评价方案更彻底的落地生根,也让新评价方案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形成新方案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具体落实思路之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精准施策,引领教育回归“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乃至家庭、社会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第八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

  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读起来深受教益。

第九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2020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份纲领性的文件,对新时代我国教育督导事业发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里程碑意义。《意见》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问责机制、督学聘用和管理、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对改什么、怎么改作出系统部署,通过完善报告、反馈、整改、复查、激励、约谈、通报、问责等8个方面的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督导权威性和严肃性,问责更加有力,对督学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意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为推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素质优良的督学队伍奠定了基础,为可靠高效的督学队伍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源头活水和力量之本。作为督学,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督导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提升,才能跟上新时代教育督导工作要求。
  让政策根植于心。作为督学要认真学习和钻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努力学懂吃透,切实提高政策水平和理论素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遵章守纪,同时更要立足本职,把丰城市教体局督导室对督导工作及对督学的各种制度要求办学标准,课程计划评估方案实施细则等牢记于心,心有标尺,做事才会尺度精准。
  增强使命紧迫感。认清形势弄清自己的角色定位,五项基本职能和八大督导任务,体会到做一名督学责任重大。督学重在监督与指导,关键是要落实责任。要在深入责任区学校了解教育教学改革动态,指导帮助责任区学校发展和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过程中,扩大督导影响力,树立督学权威。创新思维,既要敢于监督,又必须善于指导,督出实情,导出实施。要善于选择督导内容和时机,内容要新,督导时机要准。科学把握督学分寸做到“三抓四找五要”即:专项督导抓落实、随机督导抓巩固、跟踪督导抓整改;日常工作找问题、创新工作找思路、延续工作找责任、落实工作找人才;过程督导要实、问题查摆要准、原因分析要透、指导工作要新、问题整改要效。
  强化服务于督导。树立先服务,后督导的督导理念。先指导,后评估;先诊断,后建设的工作策略。坚持原则,察实情,讲实话。解决问题才是教育督导的生命力线。讲究方法,不摆架子,不找岔子,现场督查现场反馈。定期例会、定期通报、专题调研专题交流、“三进二化解”:即进班级、进各教研组、进宿舍和食堂;化解师生矛盾、化解家长与学校的矛盾。做到“七个一”。每月到责任区学校一次;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一次;与老师谈心一次;与学生谈话一次;征求意见一次;发现一个问题;撰写一篇报告。事前备案,亮证督导,依法督导,现场反馈,总结汇报,跟踪整改。
  如果说文件要求是根植于心的标准,那么有温度的现场督导,才是最好的服务。今后我将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理解《意见》精神,要在督导评估实践中,立足自身专业特长,多观察、多思考,为不断创新督导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积极建言献策。

第十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集中论述,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相应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改革教师评价。“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改革学生评价。“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相应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改革用人评价。“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改进中小学校评价,提出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改革对学生的评价。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学生能更适应现代社会,改革评价体系,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来全面评价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对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情况的评价也应该得到关注和重视。

  第二,我们对学生制定的评价机制必须站在“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高度做出新的思考,让孩子在更完善的一种激励性评价机制下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其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遵循发展性原则。表达了一种从评价“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将来和发展”的新理念。贯彻发展性原则,一要在思想观念上树立发展性评价观,破除为评价而评价的思想以及只有难倒学生才能体现评价人的水平的落后观念,反对站在学生对立面的评价和仅仅为升学而进行的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有效途径。二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角度地收集评价信息,对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作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激励他们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三要多用肯定性评价,设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表现出自己最佳的水平。

第十一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新时代,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如何切中教育的本质和实质,淡化教育现象的外部指标,关注教育的内在实质。

  教育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管理、人事制度等各项改革任务当中,教育评价改革是一个“卡脖子”难题。

  先进的理念、科学的制度、规范的管理,都不能脱离和超越评价“指挥棒”的制约。

  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教育问题,很大程度是评价导向与改革不适应所造成的。

  2020年9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首次系统提出教育评价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案,力图破解教育改革的“卡脖子”难题。

  可以说,教育评价改革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变革,变革是否成功,考验着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智慧、勇气和魄力。

  推动这场变革所要做的事情很多,特别需要在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问题上站稳立场,拿出实招。

  一

  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是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教育评价反映一个国家在一个时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观直接影响教育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评价能力。

  人文主义主张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尚武主义要求培养勇武坚毅的人,宗教至上需要培养驯服虔诚的人,政治至上要求培养忠诚认同的人,社会的价值观决定教育价值观,也决定教育的培养目标、方式和途径。

  然而,一个社会的教育价值观也不是单一的,宏观的教育价值观是比较明确,但是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却有着不同的教育主张,这些教育主张在有些方面具有一致性,有些方面却存在严重的分歧。

  国家要求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符合国家建设要求的公民,家庭和个人则仅仅希望通过教育改善自身处境,谋求较好的社会地位。

  中央政府要求教育符合国家对国民素质和人才质量的需求,地方政府则关注通过教育显现政绩,争取社会资源,而学校则看重教育资源的分配、生源的优劣。

  教育价值观既反映了对教育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也反映了教育的利益诉求。

  从国家利益出发,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公民;从家长的利益出发,考试分数却是实实在在的,能够兑现教育利益。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职业教育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撑,从家庭利益的角度看,普通教育却能带来个人和家庭社会地位的改变。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东西方教育都不可避免的处于价值观的割裂和对抗之中,而且价值观的割裂又往往是非难辨。

  20世纪20年代,受到欧洲自然主义影响,美国兴起了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主张,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反对固有的课程,鼓励尊重儿童本性,让儿童在行动中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

  然而,20世纪30年代兴起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却看到进步主义教育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由、兴趣和活动,导致美国学生学业能力下降,文化水平、数学水平、语法水平降低。

  要素主义强调教育要促进社会进步,就要让学生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帮助学生进行严格的理智和道德训练。要素主义强调教师要拥有权威,保证学生遵守纪律,维护严格的价值标准。

  认为由于人的本性,儿童往往不能专心致志,甚至厌恶学习,不能仅凭兴趣学习,提倡对学生进行心智训练,要求学生刻苦学习,并强迫自己专心致志,在教学过程中不排除灌输,对学生最大的要求就是服从。

  两种价值观导致截然不同的教育评价标准,现实意义上要素主义对美国教育影响更大。

  本世纪以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也发生了旷日持久的“素质本位”和“知识本位”的价值之争。

  以钟启泉为代表的“素质本位”认为应试教育对儿童造成了极大伤害,不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培育和成长,扼杀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科学精神,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要大力推动课程改革。

  以王策三为代表的“知识本位”认为新课程改革存在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应认真对待和克服;要坚决摒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不能一味批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追求升学率本身并不是一个要被完全否定的现象,这一现象背后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就必将长期存在,教育改革只能是调整、渐进。

  观念上的争论反应在现实中就是,一边高呼“素质本位”的口号,一边走着“知识本位”的路子。

  两个事例说明,教育发展一直处于观念的冲突之中,教育在观念的碰撞之中才有了进步。

  应试教育重视教育对个体的现实利益,素质教育关注教育对群体的长远利益;行为主义希望通过控制人的成长实现教育目标,人文主义主张尊重人的自由成长。

  教育中经常面临着注重教化还是注重规训,注重品德还是注重能力,注重适应还是注重改造,注重个性培养还是注重集体意识等观念的冲突。

  我们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但观念又不随人的意志转移,观念是人的意识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超越现实、理想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少数人的追求。

  作为评价改革应该跳出单一观念的“窠臼”,关注到各种观念冲突中的合理性和现实性,既要调和矛盾,又要引领进步。

  今天,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建立符合当下国家现实利益的价值观念,关键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一是超越传统的问题,传统教育观念中“学而优则仕”“重伦理轻技术”“重整体轻个体”“面子文化”“人情社会”“盲目攀比”以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严重制约了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扭曲了教育的意义。

  二是正确对待西方教育观念的态度问题,我们今天的教育体系并不是中国原生的,而是对西方教育体系的移植和发展,西方教育注重实证,重视创新和批判精神等对我们教育的改革是有益的,但是西方教育表现出过于强调工具理性,重视教育的技术性和功利性又被我们发展到了极致。

  我们今天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既要学习西方教育的优势,又要克服盲目照搬引发的“水土不服”,要树立起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的教育价值体系。

  二

  教育评价标准是把“双刃剑”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的价值、作用、水平、发展等作出优劣判断,评价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目的的标准体系,需要把教育认识变成相对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指标。

  标准作为一种工具,既有甄别、判断的作用,又有诊断、引导的作用,适切的评价标准有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相反则导致教育发展的异化。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社会活动,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几乎充斥整个社会生活,纷繁复杂。

  《总体方案》里确定了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等五个大的评价主体,提出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四个评价维度,这是我们第一次系统制定出的教育评价框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然而,围绕这个教育评价的框架,建构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却是一个相当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宏观到微观,从甄别到选拔,从量化到质性,从综合评价到单一评价,从教育内部到教育外部,重新建构一套评价标准绝非易事。

  评价的标准化是把“双刃剑”。教育评价标准的归宿是能切中教育的本质,但是教育的本质又充满了矛盾和对立。

  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自由,又要对学生进行纪律的控制;要重视保护学生安全,又要鼓励学生敢于冒险;要强调学生的个性与自我意识,又要让学生重视集体和他人;

  要让学生充满理想,又要不被理想束缚;要鼓励学术自由,又要强化学术规范;要强化对教师的标准化考核,又要激发教师的教学活力;不追求升学率无法体现教育质量,过度追求升学率又让教育过程丧失人性,等等。

  教育评价正是要在这种矛盾对立中把握方向,引导发展。

  但是,人们的认识水平、认识能力又受到现实和时代的局限,评价的标准也会偏离发展的目标。所有的评价都会看到自己积极的一面,忽略评价的负面作用。

  教育评价过于追求理想的目标,可能就会忽视现实的局限性,导致改革目标适得其反,南辕北辙。

  2002年,美国小布什政府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针对美国中小学生学习水平低的问题,提出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这一法案客观上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作用,但是由于它采取了强制的区域标准化统一考试的形式,并把考试成绩与学校经费及教师的绩效挂钩,督促学校和教师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导致很多学校投入了大量的备考时间,减少不参加统考的课程,延长学校上课时间,缩减学生的休息时间,甚至放学后补课。

  学校为提高考试成绩不择手段,教师丧失了课程决定权,强化学生机械记忆而不是独立的批判性思维。

  高风险、标准化的考试将丰富、复杂、不确定的课堂教学简单化,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

  2015年,奥巴马政府废止了这一法案,取而代之的是《让每一个孩子成功法案》。

  新法案虽然继续保持了学生学业的高标准,但不再把测试的成绩作为衡量学校表现的唯一方式,学校不再因为单一的考试成绩而面临严厉的惩罚,允许各州创新使用各种方式,自己决定如何评估学校进步,自己决定标准测试成绩在评估中所占的比重,自己设定自己的学业进步目标及时间表。

  新法案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促进教师的创造性与工作热情。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具有二律背反的特征,评价标准需要在这种矛盾的张力中引导发展,就要充分估计实践中可能出现的迎合、投机、规避等负面行为。

  教育评价中最大的问题是评价标准“单一化”,评价内容“外在化”,评价方式“一刀切”,评价过程“一白遮百丑”,而忽视了教育实质。

  简单的把高考升学率作为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教育质量的全部,忽视了教育质量也体现在学生的道德、健康、行为、情感等方面。

  把论文发表的数量、刊物等级作为评价教师学术水平的全部,忽视了教师对教育科研的实质性贡献。把教育投入作为考察党委政府重视教育的全部,忽视了教育体制机制和教育活力也是重视教育的内容。

  教育是兼具实践性、规律性和教育性的综合社会活动,不能简单用各种量化指标评价,特别是教学活动,往往关注了指标化就会偏离育人活动的丰富性。

  然而,近年来在经济生活中的管理主义、工具主义思想影响到教育评价,任务分解、指标分配、效率评估等,就连课堂教学也要追求高效课堂,这都是不科学的评价方式,需要反思和改革。

  新时代,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如何切中教育的本质和实质,淡化教育现象的外部指标,关注教育的内在实质。

  三

  教育评价改革必须进行一场治理体系改革

  2018年4月,西安电视问政教育问题,现场观众给教育打分21.89分。

  在一种情绪化的情境中,在一个只看问题不究原因的氛围中,不以改进教育为目的进行的一场教育评价,倒是让现场观众出了一口恶气,但这样一个万众瞩目的成绩却因为缺乏客观性,而让问政教育变成一场闹剧。

  现实中教育评价数量繁多、频次过密、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正式非正式、正规非正规的教育评价纷纷扰扰,评价结果五花八门,有些评价误导社会和家长,过于频繁的评价评估督导干扰了正常的教育秩序。

  教育评价的随意的、不规范的现象还有很多,各种机构公布的大学排行榜,全国高中百强校,各种特色学校、示范学校评选,很多学校被各种评估、评选、评价搞得疲惫不堪。

  教育评价改革也是一场教育治理改革。

  教育评价的治理需要从评价制度建设、评价体制完善和评价主体资质方面保证评价的规范科学、有效有序。

  教育评价的法律依据是否充分很关键,对各种教育评价的性质、类型、主体、内容及结果运用等都需要建立规制,让教育评价回归科学、理性。

  需要明确教育评价实施中,谁能评价、评价什么、不能评价什么、评价结果如何使用,保证评价的价值性、独立性、客观性,规范评价过多过滥,重复性评价,同质性评价。

  教育评价治理关键是对使用评价结果功利化的控制。要充分估计到,一些评价涉及到政绩、经费、项目、资源等分配的评价,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和学校的投机行为,弄虚作假,过度投入的出现。

  关注一些涉及到具体单位或个人的荣誉、地位、等级、收入、获得的评价,需要建立更加严密的评价程序。

  控制功利化的结果使用主要是克服急功近利,盲目竞争,目标短视,导致教育生态破坏。

  规范教育评价,不是限制评价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多元化和多样性是由教育的外部特征所决定的,不同类别的学校需要不同的评价标准,同样类别的学校也因为所处的环境、办学主体、办学性质、生源结构、师资水平、历史积淀等差异,需要建立适切的评价标准。

  同样是小学,如果用优质学校的标准评价一所乡村薄弱学校,显然是不能指导乡村学校健康发展。同样,各级各类学校的理念、条件、文化、管理、教学都需要评价引导,过于笼统地评价一所学校好与不好,很难认清教育的真实面貌。

  要鼓励评价的多样性和多元化,让社会和家长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去认识一所学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自我,让社会根据岗位的需要选择适合的人才,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唯文凭、唯帽子”的问题,也避免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局面。

  教育评价治理要推动第三方评价,现行的教育评价八成以上是政府组织的评估、监测、督导,政府是教育的举办者,也是教育的评价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教育评价很难做到客观、中立、科学。

  四

  教育评价是一门有待振兴的未来科学

  教育是一项古老的社会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同时需要科学研究的支撑,教育评价更是一门科学。

  今天,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备,与我国教育发展不充分的历史阶段有关,与我们整个社会的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认识水平有关,更与教育评价的科学研究不深入有关。

  教育评价的思想观念、评价工具、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呼唤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政策研究及技术开发研究的总体水平提高。

  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加强教育评价、教育测量、教育预测等方面的学科建设,在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教育评价学科建设,提高评价的科研水平,培养大量的教育评价人才,满足评价改革的需求。

  教育评价研究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评价体系。

  我国现在的教育评价基本上是借用了西方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克拉斯沃尔的行为结果评价等,这些理论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教育评价体系的形成,但是这些理论产生于西方国家,并没有顾及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社情。

  如何对待中国学生的勤奋刻苦,如何引导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如何对待汉语及中国文化学习的心理机制,如何关注攀比文化对学习的影响,都需要去研究。

  教育评价研究要关注未来学习的科学化。

  教育的基本问题是学习问题,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要用学习科学指导学生学习,就要通过心理学、社会学、神经科学、脑科学、机器学习等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看待学生的学习,认识学习规律、学习策略选择、学习能力甄别,从而破解根深蒂固的学习负担过重问题。

  同时,未来社会淡化文凭、淡化学校的牌子,如何建立并使用伴随一生的学分银行,或者像可汗学院提出的微观证书,来证明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创造能力,以及普遍认可的“绿色评价”,都需要评价研究提供理论和政策的支撑。

  另外,面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教育评价研究还要关注对教育风险的研究,如乡村学校如何布局建设才能避免浪费,人工智能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冲击,一些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等。

  教育评价改革事关教育改革成败,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任重道远。

第十二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4月29日,先进制造部全体老师在深入学习《总体方案》后,针对实训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的研究和讨论,会上讨论总结如下:
  1、实训指导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师德和师风:《总体方案》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为更好地引导广大教师履行职责,方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会议上,先进制造部全体老师一直认为,应该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比如说:实训过程中热爱学生认真指导学生实训对学生有耐心、对于学生违反实训纪律的应注意批评的方式和方法、上课期间认真指导实训不抽烟不玩手机等。
  2、对于实训内容和课程应尝试改革:根据工程训练中心实际的设备情况,统一工程实训各个工种的加工任务,设计一套能体现各工种特点的标准零件,将学生的加工任务标准化,每个工种之间相互联系,整个实训过程中,每个学生完成两到三个成品。让学生根据老师和课程的安排,成功的完成各个工序。学生走完从传统机械加工到现代加工的全过程,就可以加工出几个指定的零件。这样既有利于对学生成绩的考核、有利于统一和规范教学,也使得学生之间产生无形的竞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设计每个工种的标准考核零件,考核零件应具备该工种的主要工艺特点,零件不宜过难,要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根据各考核零件特点,设计统一的考核标准。教师按照打分标准给学生评判实习成绩,进而对学生的实训形成有效的考核机制。
  3、规范学生实训的评价标准:方案提到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对于实训教学也是一样,不能单纯依靠学生完成加工零件为单一考核标准,还应加强安全实训、文明实训、劳动纪律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考核,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工程素质和能力素养。

第十三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表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监督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泉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监督室非常重视,第一时间组织了全体监督学习了该文件。反省了近年来参加的监督评价工作,我对意见中加强学校监督、加强教育评价监督、改善监督方法等运行机制的改革深有体会,以下结合工作实际,就我市推进泉州市示范幼儿园评价工作的做法,浅谈自己的三点体会。

  2010年以来,国家、省分别出台了多项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学前教育发展迎来春天,泉州市学前教育事业同样蓬勃发展,仅幼儿园数量从2010年的1050所增加到2019年的1610所,有效缓解了入园难问题。但学前教育仍是基础教育的短板,特别是做好学前教育,更好地实现幼儿教育,努力应对人民群众好学的新期待,成为新时代学前教育的新命题。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适应教育新发展,泉州市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本地学前教育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致力于建立本地学前教育发展性质量评价体系,扩大优质资源发展面,建立更公益普及的学前教育体制,我市申报了省级教育科学十三五课题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基础上的示范园评价泉州模式建设研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一、掌握正确的方向,表现泉州模式的新思路。

  十二五以来,教育部颁发《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修订《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学前教育发展要回归教育原点,主要以儿童发展为基础。泉州市以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为主,促进幼儿发展为主旨,构建示范园评价泉州模式的评价构想。

  一是树立正确的理念。示范园评价泉州模式的实施目标是实现幼儿园的自我反省成长,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通过调查教育教育计划,了解工作安排,观察游戏组织战略等形式,在卫生保健、环境安全等物流保障方面的评价过程中,促进幼儿园和教师转变教育行为和方式,引导家长和社会逐步确立正确的育儿观,实现以幼儿为中心的学前教育核心价值。

  二是坚持科学方向。十三五以来,示范园评价泉州模式是提高质量的重要线索,也是核定普惠民办幼儿园等级收费的重要指标。因此,各级幼儿园通过评价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将评价作为提高幼儿园质量的重要途径。各级教育部门将各级示范幼儿园。

评估纳入绩效考核指标,这些举措确保了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顶层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建立更加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体制。

  三是促进持续发展。2008年以来,福建省教育厅对示范园的评估采取了动态管理的模式,幼儿园被确认为示范园后,并不是终身享有这项荣誉,而是采取了省级抽查、市级评估的方式,不断深化和巩固示范园的创建成果,促进示范园可持续发展。泉州市2012年开始在示范园的复评工作中先行先试,以开放作为复评的手段,建立行政主导、教研协同的各级示范性幼儿园教育教学开放制度。

  二、创新评价指标,解读“泉州模式”新内涵

  泉州市评估工作是2009年参照福建省的评估办法和评估标准制定的,经过十几年的风雨,该标准已经无法顺应新时代对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新要求,我市对原有的评估指标进行调整和补充,探索各级示范园创建的流程、指标以及标准说明,便于评估工作得以客观、高效开展。

  一是融进科学理念。201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问题,也成为幼儿园举办者自身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市对评估标准的评估要素核对,与时俱进地融进新理念、新思想,增加新时期学前教育过程中的新内容、新情况,力求让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的评估体系与新时代的学前教育发展形势接轨。

  二是推行减负评估。为切实减轻申报园所在创建迎评过程中的负担,不断丰富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的内涵,推行减负评估,力求评估内容人本化,评估手段多样性,评估指标可操作性,评估方法创新性。在评估指标中增加了评估办法和目录索引,评估专家赴申报园所进行现场评估中,申报园不再按评估标准提供档案资料,而是侧重实地评估的现场,根据评估办法的要求提供目录索引,评估专家直接到园所的档案室、教师办公室、各功能室进行查阅,逐步实现评估工作简化程序,从而使评估工作规范化、信息化,真正达到为基层减负的目标。

  三是聚焦评估实效。针对评估要素宽泛、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在评估指标中我市增加了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创建过程要“怎么做”,让评估工作更有实效性。我们倡导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的评估过程,是以评估现场和幼儿表现为主旨,通过环境和活动看教师和幼儿,再通过师幼表现和园长汇报看幼儿园管理,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引导幼儿园不断改进和提升,从而真正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三、夯实评价过程,建立“泉州模式”新流程

  到2020年,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有项重要的指标:各级示范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将提高到40%。为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我市充分注重“两手抓”:一手扩数量。2018年起,泉州市对当年创建省、市、县示范幼儿园分别给予20万、15万、10万进行奖励,永春县、晋江市、台商区等县(市、区)财政对民办园创建各级示范幼儿园给予奖励资金,以资金奖励的方式鼓励幼儿园积极创建各级示范园;一手抓质量。关注创建过程,注重前期核查和落实改进的程序,由原来的“创建→申报→评估→确认”流程,在县级提交申请报告后,增加了市级行政前期核查,拉手园帮扶指导,审核整改情况等过程,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一是前期核查指导。泉州市遵循以评促建的原则,更多在于扶持提升促发展,不断推动各地加强对幼儿园的规范管理。申报幼儿园所属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提交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市级会实地初步核查幼儿园的自评和所属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评定结果,对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人员配备、班生数额、财政投入、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核查,确认申报资格。督促幼儿园所在辖区政府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创建支持,积极为示范园的建设和发展创建提供必要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研员、高校专家、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实地指导,帮助幼儿园梳理办园成效,提升保教质量。

  二是拉手帮扶推进。为每所申报园量身定制,指定一所省级示范园或市直幼儿园作为拉手帮扶的单位,拉手帮扶园采取派驻骨干教师的形式,常态化开展跟班学习、送教下乡、拉手教研等活动。针对幼儿园管理、一日活动的保教环节进行多次的业务指导,有效推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梳理提炼成本园的特色课程,总结出独特、先进、稳定的办园经验。同时申报园的成员到拉手园进行跟班学习,通过边实践、边学习、互帮互学的形式,逐步提升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为申评创建示范性幼儿园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注重后期整改。更多关注评估的过程,是开展评估创建的真正目的。注重幼儿园的后期整改是提升保教质量的关键,使幼儿园充分认识到接受评估不仅限于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估对幼儿园自身成长产生的价值。在市级实地评估后,要求幼儿园针对评估过程中专家提出的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症结所在,确立整改目标,促进幼儿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市级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拉手帮扶园对申报园提供的整改方案,以“回头看”的形式指导其制定确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防止整改步骤浮于表面,树立质量意识,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开展示范园评估是教育督导职能中评估监测的重要项目。通过评估创建,指导幼儿园不断规范办园行为,提高育人质量。“泉州模式”评估体系的建构正是一场基于质量评价的学前教育发展道路探索,一段基于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质量的追寻。截至2020年春季,泉州市创建与评估了级示范幼儿园391所,其中省级50所,市级63所,县级278所。《意见》的颁布,必将进一步引导泉州市学前教育在评估理念的领先性、管理指导的专业性、动态发展的科学性、评价体系的严密性、示范辐射的常规性等方面纵深发展。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篇9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不足,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育从业者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必经之路。

  《方案》体现了党管一切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在管理体系中对党管一切进行了贯彻落实,明确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不仅是管理体系的明确,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明确,就是要讲党的思想、党的理念在教育中落地生根、在教育中绽放结果,让教育真正的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服务,不仅培养能力更要加强思政,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学生的本能,学生的终身核心素养。

  《方案》体现了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引领。方案中明确了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让学校不再追求功利的、短视的办学价值观。将“人”的成长放回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要从目中只有分没有人变成有人、有内涵、有文化氛围,真正的将文化、将书香、将生活作为评价衡量一所学校的指标,让功利的学校回归生活、回归快乐、回归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方案》体现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将教学、将育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回归教研、论文等作为提升教学、育人的自然总结,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而论文。让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与目标,让教师真正的成为教师、真正的成为师者应该具有的样子,潜心教书育人,向主业发展、向培养人的价值体现发展。

  《方案》体现了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再是单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德育作为第一要求,说明了我们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信念坚定、价值正确的人。方案中还单独设置了段落分别对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说明,非常明确的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仅关注分数,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都进行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发展方向的价值引领。

  《方案》充分展现了评价导向性价值。评价的定性认定仅仅是评价的最直接、最显性的作用,但评价的影响力则主要在于过程的引领与导向。方案中开篇明确,本次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就在于纠偏、在于对学校、教师、学生过程的引领,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和引领性。以“输入”引领“输出”手段的应用,从设计上不仅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评”,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做”。针对过往通常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从根本上将“指挥棒”调整,通过将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转变为针对“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

  方案对于评价的运用,不仅解决了教育整体的评价问题,也对教育系统内部科学评价进行了示范。学校教育本身就是阶段性教育,不具备为人的发展定性的功能,尤其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人成长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更应该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引领,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学校无权为学生打任何标签,因为学生迈出校门还存在着诸多可能,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大幅发展。学校的评价不应是简单的“评”,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通过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评价、立足发展进行评价、立足基础工作进行评价,才是评价的作用所在,才是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方案的提出,为基层如何应用评价做出了示范,做出了引领。所以无论是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学生都应该立足于引导教师、学生如何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一评了之。督导关键不在于督,而在于导,导才更能体现工作的意义,才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才能够让评价环节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因素,而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的“第三方”。

  方案的执行计划,充满智慧和坚定。方案明确了执行计划,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完成,形成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发展态势,让评价改革结合实际逐步完成,但总体目标是明确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包括家庭、社会都有充分的理解时间、都有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给予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和过程,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认识上逐渐的进步,并能够通过不断感受新的评价标准而体会到新标准的优势,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新评价的思路、新评价的发展方向,让新评价方案首先入心入脑,进而更加积极的贯彻落实新评价方案,让新评价方案更彻底的落地生根,也让新评价方案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形成新方案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具体落实思路之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精准施策,引领教育回归“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乃至家庭、社会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十四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第十五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
  11月2日,围绕贯彻落实《总体方案》,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李俊杰常务副校长带领发规处科级及以上人员开展专题学习,并部署安排学习贯彻《总体方案》的任务。
  李俊杰常务副校长指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攻坚任务,学校职能部门要主动承担起《总体方案》落地落实的责任,结合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全面统筹思考,破立并举,深入研究“破什么”“立什么”的具体举措任务。
  11月6日,发规处组织全处人员精读《总体方案》全文,就教育评价改革的5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展开研讨。精读全文后,发规处全体人员结合学校发展和自身岗位要求畅谈了学习心得体会。
  大家一致认为,《总体方案》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鼓舞人心,令人振奋。《总体方案》内容围绕立德树人要求,紧扣“破五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提出了系统科学的改革任务。在编制学校总体规划和深入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对照《总体方案》有关要求,全面梳理相关政策、措施及方案等,系统谋划改革任务举措。
  大家一致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改革的精神和奋进的姿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作出新贡献。
  2020年12月15日,遂川县扬芬中学叶付勇校长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要求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写出心得体会文章。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方向”。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持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性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以前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唯分数论”很盛行。学生考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职称考核,评优评先,选调进城。教育主管部门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都会将各校考试成绩打印出来,教师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本班考试成绩与全县兄弟学校做比较。有的学校也会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决定绩效工资的发放。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好一点,就拼命的布置作业,大搞“题海战术”。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半夜三更都还没有休息。有的学校,老师规定学生课间活动的时间为两分钟,每餐吃饭的时间为十分钟。有的学校要求教师作业全批全改,老师改不完,就叫学生改,有的还叫家长改。
  减轻学生负担,减轻教师压力,喊了多年,但成效甚微。君不见,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资料越来越多。有的学校,一门学科就有四五套资料,学生即使不休息,也做不完这些资料。有的资料,学生动都没动,就拿去卖废纸了。
  值得欣慰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教育部规定,对于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遂川县教体局大力开展大课间活动,明确规定每天要有一至二节的时间用于开展各种艺术社团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充分释放了学生压力,陶冶了学生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谋划,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一定会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国家一定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 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十六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着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

  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第十七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高瞻远瞩,继往开来,不但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有新的视角和立意。尤其是公报上将教育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个“最”完全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怀,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更加明确了教育彻底改革创新的鲜明态度。公报中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叙述中,首次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是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的模式转变。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主线,自觉参与,积极创新,立足本职,恪尽职守,联系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认识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施教,踏踏实实育人,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做到求真务实。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充实提高自己。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为人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要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2.教育牵系着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教育牵系着学生的未来。因此教师平时要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对待待优生要有耐心,不要歧视他们,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予以表扬,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有着对学生无私的爱心,精心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积极为他们的腾飞创造条件。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师德形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一定要充满爱心,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魅力的体现。育人不能仅仅凭热情和干劲,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教师的举止言行,就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教师,一生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党的教育事业。用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让我们的生命在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中发出光和热。

  4.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工作岗位上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职,注重实效。每天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5、紧跟全国课改的新形势,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在以导学稿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做改革的先锋者。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教育改革理论,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是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路线,更深入更全面的教育改革的春天即将到来,让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去迎接教育改革新时代的曙光吧!

第十八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方案的发布为深化新时代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吹响了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改革的号角。当然,教育评价问题不仅仅是教育发展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更是新生事物,涉及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不同对象,实践操作难度很大,必须破立并举,方可久久为功。

  首先,要坚决破除应用型办学的认识误区,明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评价对象。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应用型本科学校“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显然,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任务是培养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应用型本科办学的初衷,其本科生培养应占较大比重,研究生的培养也应以专业学位为主,其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应该是扎根地方而不是升学或出国留学,一些坚持学术导向或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己任的本科高校不能归属

  为应用型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宜采取学校自评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原则,按学校类别依次展开,评价对象首先应该是列入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普通本科高校,其次是通过合格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最后才是独立学院和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

  其次,要坚决破除教育评价功利化倾向,坚持地方性、行业性、应用性的评价导向。要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和需求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针对学校评价,要坚决破除重规模轻内涵、重学术轻应用等倾向,树立坚持扎根地方、服务行业、崇尚应用的办学导向,突出企业工程师为本科生上课、“双师型”教师占比、应用型课程、应用型专业、来自企业的学位论文(毕业设计)、产教融合项目(平台)、应用性研究和成果、毕业生地方就业占比等;针对教师评价,要坚决破除重学历轻能力、重科研轻教学、重校内轻校外等现象,树立潜心教学、服务地方、全心育人的评价导向,突出师德师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学生指导等;针对学生评价,要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突出学术诚信、学习过程、知识应用、综合素养、社会实践等。

  然后,要坚决破除评价模式和评价工具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评价原则。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了较大发展,建立了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在推动高等教育公平公正、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信息化平台泛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评价模式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等现象,违背了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通过某个阶段或某个时点的少量数据、少量个体和几个方面等进行评价肯定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必须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等多方参与,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就必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数据平台,不断创新评价工具。

  最后,要坚决破除评价考核与结果应用“两张皮”现象,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闭环评价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入手,坚决纠正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和片面评价,努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闭环评价体系。要坚决扭转

  “唯名校”“唯学历”“唯称号”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评价结果运用,可以将评价结果与财政经费投入、绩效分配、合格评估、招生指标、专业认证、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学位点申请等挂钩,综合发挥评价结果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同时,也要坚决摒弃一些错误做法,不要把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不要将学科科研平台数量、SCI论文数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要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用人选人的限制性条件;不要通过任何形式以合格率、毕业率、升学率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不要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等等。

延伸阅读
作为一名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积极进行个人自评,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党员个人小结及自我评价精选四篇,欢迎品鉴!
2024-04-26
“四讲四有”指的是: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党员民主评议自我评价400字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6
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及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学习党的各项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自觉交纳党费,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党员民主评议自我评价(锦集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6
中国共产党的入党申请人在党课培训、学习、考核、入党申请书审核通过后,才能正式进入预备期,这个阶段的党员称为预备党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缺点自我评价预备党员锦集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6
评价,读音píngjià,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不足之处自我评价【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26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学生期末自我评价或小结600字左右锦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4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陈述报告自我评价汇编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4
对照党员标准,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组织评定的程序,对党员和党支部进行民主评议。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组织生活会自我评价汇编3篇,欢迎品鉴!
2024-04-24
自我评价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500字【汇编四篇】,欢迎品鉴!
2024-04-24
工作总结(JobSummary WorkSummary),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我的不足自我评价【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4
  • 推荐访问